《三国之四世三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 第4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完袁常的话语,陈宫上前一步说道:“州牧,马韩、弁韩、辰韩等地自归附我中原以来,年年纳贡称臣,此外,夫余也是与我中原一向交好,若是无缘由出兵征讨,怕是于州牧声名不利。”

    “哼!”

    袁常不屑的冷笑一声,说道:“名义上的归附又有何用?如今他们实力不强,便向我中原俯首称臣,他日他们一旦强大起来,又岂会继续归附我中原?就如高祖之时,高祖实力不如西楚霸王项羽,高祖便向项羽俯首称臣,及日后高祖实力大涨,与项羽抗衡,最终逼得项羽乌江自刎;如今我中原实力强大尚且能镇压这些宵小,日后若是无力,难不成让子孙后人去弥补我等今日留下的祸患?”

    棒子这样的民族,袁常怎么可能会让他们继续保留下去?前世,袁常只能看着棒子在那里蹦跶,如今他到了这个时代,彻底的消灭棒子,成为中原的领土,日后棒子还有如何能蹦跶?至于说名声,袁常又岂会在乎?

    就如前世的某国,天天插手别国内政,用的理由还很有道理,是为了维护对方国家的稳定;而反观华夏,以礼仪之邦自居,结果,今天这个国家在华夏面前耀武扬威一番,另一个国家又接着跳出来,华夏子民受到杀害,竟然还无处解决。若是国家强大到对方只能仰视的地步,又有什么人敢说些什么。

    陈宫的性子是坚持仁义,故而他会考虑到这一方面的问题;而反观郭嘉,他就不会考虑这一点了。就如当初陈宫对郭嘉说过,曹操曾经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在陈宫眼里看来,曹操这样的品性自然是下乘;然而,在郭嘉眼中,曹操这样的品性却是成为霸主的先决条件。倘若不是袁常出现在这个时代的原因,郭嘉和陈宫两个人也不会有机会共处一室了。

    “州牧教诲的是,属下愚昧了!”

    陈宫也并不蠢,以往只是因为接受的是儒家的教育思想,所以,他会想到这些。如今,经过袁常这么简单的一番话,他也立马就醒悟过来,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不正如袁常说的这样?当然,如果袁常不是主公,陈宫并不会这么快就听进去,而如今袁常是他的主公,那他自然是站在袁常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了。

    “宫台,你只需谨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天下万民,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名利于我们而言并没有多少用处。至于是非功过,后人自会评价。就如秦皇嬴政,世人皆言其为凶残君主,然则,为何不想想他修建了长城,虽然修建长城的时候有无数的百姓丧命,但是,长城却是让更多的百姓免遭异族侵害,这样一想,秦皇修建长城又岂是坏事?有人贬低秦皇,自然也有人称赞秦皇。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也是一样,总会有人称赞我们,也会有人贬低我们。所以,名利这些事情我们根本不用在意。”

    “今日听得州牧一席话,属下深受裨益!”

    见陈宫一脸恍然,似已经明白这个道理,袁常满意的点了点头,没有继续多说什么。若是陈宫能听得进去,说这些已经足够了;若是陈宫听不进去,说再多也是无用的。

    等袁常和陈宫说完话,郭嘉这才上前,一脸奸诈的说道:“主公,既然要对付高句丽,不若遣使往夫余、濊貊、三韩等地,邀请他们一同出兵对付高句丽,并且许诺利益给他们,想来他们定然不会拒绝。高句丽建国之君乃是当初的夫余王子,如今高句丽已经发展到能够威慑四方的地步,而夫余却是依然停步不前,还要受到高句丽的威胁,想来夫余王定然是不乐意这样的事情。如今有我中原领头,他们自然是不会放弃如此机会消灭高句丽;此外,濊貊也是一样,高句丽子民有不少是濊貊逃亡的遗民,如今也对濊貊造成威胁,濊貊自然也是乐意参与此战;至于三韩之地,一群化外荒民,见有利可图,又岂会拒绝?如此一来,主公可借他们的手消灭高句丽,又能在战斗中让消耗他们的兵力,到时主公再出兵攻伐他们,自然是手到擒来。”

    陈宫听了郭嘉的提议,下意识的便要上前一步劝阻。不过,话还没出口,想到刚才袁常说的话,唇角微微一动,也就停下了自己的动作。

    “奉孝此策委实太过阴险,不过,我喜欢,哈哈!”袁常大笑着说了一句,对于郭嘉的提议,袁常自然不会拒绝。

    夫余的历史之悠久,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了。当然,当时的夫余并不是这个称呼,直到战国之后,才出现了夫余和高句丽等部族。而夫余,则是中原东北部第一个建立政权的异族,而高句丽当时也只是依附在夫余之下的一个小部族罢了。

    最初的时候,橐离有一个国王,至于叫什么就无从记载了。橐离是在嫩江和松花江合流处以北的松嫩平原的一个部落,当时这个国王出行,他的一位侍婢怀了身孕,国王归来后大怒,欲处死这位侍婢。侍婢对他讲:“当时见天上有一股气,如鸡子大,将于我身上,故而怀孕。”国王余怒未息,就将她囚禁起来,后来这侍婢生了一个男孩。其后,国王命人将其生下的这个小男孩扔到猪圈中,群猪以口气吹他,得以不死。

    国王又令人将其扔到马圈中,想让群马将他踏死,但群马如群猪一样,以气吹他,他仍没有死。国王以为这个男孩一定是神人之子,便收养了他,并为他起名东明。

    东明长大后,勇武善射,国王担心他会篡夺自己的王位,心生猜忌,便又动了杀机。东明知道后便逃走,当逃至淹水时,没有桥,而追兵又已临近,东明以弓击水,有无数鱼鳖聚浮于水上,形成一座“大桥”,东明乘桥过后,鱼鳖便自动散开,追兵不能渡水,东明得以安全地逃到濊岁人的居住地区,建立了夫余国。

    不得不说,高句丽的建立者**的传说跟夫余的建立者东明却是有着十分相似的故事。

    高句丽始祖东明圣王姓高,名**,出自夫余。夫余国王偶遇一女子,自称河伯之女,名柳花。夫余王将其带回国中,幽闭于密室。忽一日,有日光照射于柳花之身,移身躲避,日影又追逐其身,因而怀孕,不久后生出一个五斤大的肉球。夫余王将其丢到猪狗群中,猪狗不肯吃,又将其丢到大路上,牛马则避开它而不肯践踏。又丢到野外,却被飞来群鸟用羽翼覆盖。最后,夫余王想用刀剖开它却砍不破,只好还给了裹起来放在温暖之处,不久便有一男孩破壳而出。

    这位男孩七岁后英勇无比,因而得名**。**在高句丽语中是善射之意。

    **越来越受到诸王子的猜忌,最后在母亲的支持下,率三位心腹逃往国外。在南逃途中遇到河流,欲渡无桥,此时夫余追兵又至,情急之下,**对水大喊:“我是天帝之子、河伯外孙,现在身后追兵至,我该如何过河?”话音未落,便有鱼鳖成群而至,转眼间形成一座大桥,**等人得以过河,而鱼鳖随即散去,追兵不得渡。后来,**便率人来到纥升骨地区,创建了高句丽王国的前身——卒本夫余。等到后来,或许是为了摆脱他们曾经是夫余一脉的原因,后来的君王将这个国度改名为高句丽。至于到底是否如此,如今也就无人可知,也没有必要去追溯了。

    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夫余和高句丽之间存在矛盾,可以利用一番,对于袁常、郭嘉而言,夫余的利用价值也就这么多了。当然,即便是没有夫余的帮助,以袁常现如今的实力,要消灭高句丽也没有多大问题。(未完待续。)

第五六六章 家贼难防() 
很多人之所以会将高句丽和高丽混淆一谈,其实也不能说是他们的错误,或者说是问题是出在高丽身上。

    在唐高宗时期,高句丽的军事统帅泉盖苏文去世,世子男生代为莫离支,但为二弟男建所逼,降于唐,造成高句丽内乱。唐高宗见状派契毖何力、庞同善等击高句丽,援救泉男生。不久,唐高宗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分道合击高句丽。以后一年多时间,各战场捷报频传:李绩攻取高丽军事重镇新城,并趁势将附近的十六座城池全部攻下;薛仁贵在金山击破高句丽大军,斩首五万余级,攻下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男生军会师;李绩等攻占扶余城,斩俘万余人,扶余川中四十余城亦望风归降,再战薛贺水斩俘三万余人,乘胜攻占大行城。到了后期,各路唐军会师,推进至鸭绿栅。高丽发兵抵抗,唐军奋勇出击,大败高句丽军,追奔二百余里,攻拔辱夷城,高句丽其他各城守军或逃或降。唐军进至平壤城下,围平壤月余,高句丽王高藏派泉男产率首领九十八人出降。泉男建仍然闭门拒守,并多次遣兵出战,皆败。高句丽僧信诚打开城门,唐军冲进城中,俘男建,高句丽全部平定。唐平高句丽后,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守其地。高句丽第二十七代国王宝藏王高藏被唐朝俘虏,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高句丽贵族及大部分富户与数十万百姓被迁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国各民族中。另有部分留在辽东,成为渤海国的臣民,而其余小部分融入突厥及新罗。

    自此,高句丽国家不再存在于世。

    当然,一个王朝彻底的灭亡并不是跟随国家的灭亡而灭亡。在高句丽灭亡之后,高句丽的遗民展开了反对唐和新罗联盟的复兴高句丽运动。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原高句丽将军剑牟岑,乞乞仲象和大祚荣等。唐曾多次试图在高句丽故地建立督府控制此地区,但都失败了。唐为管理原高句丽故地而设置的安东都护府,最初是由薛仁贵来管理的。但由吐蕃在西线的压力,唐朝开始羁縻治理高句丽故地,任命高句丽宝藏王高藏为辽东州都督、朝鲜王。后来宝藏王因暗中支持高句丽遗民起义被流放。宝藏王的儿子高德武接管了安东都督府。

    剑牟岑最初在百济故地汉城立宝藏王后裔安胜为王,试图重建高句丽,并得到了新罗文武王金法敏的支持。但后来由于内部纷争,剑牟岑被谋杀,安胜投靠到新罗。新罗给了安胜一片土地,让他建立了报德国。新罗从未放弃对高句丽遗民的警戒,后来新罗神文王灭亡了报德国,安胜被赐予新罗王室的“金”姓。数千部众被迁移到新罗南部地区,最后被完全同化于新罗人。

    粟末靺鞨酋长乞乞仲象和他的儿子大祚荣原是靺鞨人。高句丽灭亡后,乞乞仲象和大祚荣在高句丽故地建立起震国并占据了原高句丽的大部分国土。乞乞仲象去世后,震国接受唐的策封改名为渤海国

    其后,弓裔为反新罗建立摩震国,后人把这段历史称为后高句丽。摩震国和后来取代新罗的高丽也都自称继承高句丽。但他们只是借用了高句丽的名称,与古高句丽并无实际联系。

    因此,事实也很明了,摩震国和高丽王朝为了更好的统治这个地区的子民,自称是高句丽的继承者。所以,后人将高句丽和高丽混淆了,原因也就是在这里了。

    且说袁常和郭嘉等几人将应对几路敌军的部署都做好安排之后,袁常看向在场一干将领,说道:“此次出征高句丽,将会安排两路大军。其中一路大军攻高句丽南面城池,待将高句丽覆灭之后,南路大军便乘势攻下濊貊、马韩、弁韩、辰韩等朝鲜南部地区;北路大军则是在覆灭高句丽之后,向北挺进,拿下沃沮、夫余、娄挹等国拿下,彻底解决幽州东部各异族问题,让我幽州东部自此再也无所顾忌。”

    听得袁常的话音落下,在场一干将领皆是双眼火热的看着袁常,好似袁常就是一个赤果果的美女,他们恨不得把他给扑倒一般。攻打高句丽设立两路大军,显然,两路大军自然是需要两名统帅,任何一名将领,自然都希望有领兵作战的机会。

    袁常麾下将领,除却公孙冉和鲜于辅二人,其余都在场。

    韩恂、于禁、公孙续、鲜于银、田楷等人都是各郡分军区的军长,不过,因为袁常鼓捣出来的坑爹的军校制度,让这些将领都不得不跑到北京城里来学习。除了公孙冉和鲜于辅二人坐镇,其余将领都已经在场。故而,对于这次领兵出战的机会,他们都是非常的火热。无疑,此次若是出兵将朝鲜半岛的各国给消灭了,日后自然是会青史留名,这也是一个足够吸引人的诱惑。

    袁常微微一笑,说道:“此次出征,设立南北两路大军,临时设立司令部。司令部将要有一人担任元帅统筹,一个政委辅助;此外,再设两名军长和四名副军长各领一路兵马。每路兵马设一个军政委和两名副军政委进行辅助。如今大家都在场,便先将这些职位的人选挑选出来,至于各路兵马往下的职位,就由各路军长、政委和副军长去解决了。现在,就先说说元帅之职,诸位认为当由谁来担任?”

    将朝鲜半岛的各国领土给纳入中原的版图之中,这个功绩无疑足够载入史册了。当然,这个功绩很诱人,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个职位他们不能觊觎,唯有袁常适合。虽然袁常对这些并不是很在意,但是,他们作为属下的,也要明白下属的本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好吧!”

    袁常从众人的眼神之中看明白了他们的意思,随意的点了点头,说道:“看来你们是不想争取这个元帅的职位,那我便辛苦一些,亲自担任吧。”

    袁常担任元帅的职位,那么,政委自然是由郭嘉这个首席谋士来担任。

    接下来,自然是两名军长和两名政委的人选了。

    在场的将领,无论是赵云、太史慈、于禁、韩恂等人,统兵的能力都是不弱,特别是在军校里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统兵能力都有所进步。而且,大家平日里关系友好,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自然不是表现友好的时候,而是展现自身能力的时刻。

    “主公,末将愿领北路兵马!”赵云作为幽州的头号大将,自然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个站出来毛遂自荐。

    “主公,末将愿领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