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四世三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 第4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士兵的话还没有说完,却见袁常突然厉喝一声,顿时将他给吓愣在当场,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现在,我是以政委、朋友的身份跟你谈话,你不要将我当成长官,而是当成一名朋友来对待。还有,你是一名军人,就应该有军人的气势,为何说话如此吞吞吐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是一个娘们。现在,你看我如何自报身份,下面你跟着喊出来。若是不能做到,今天的晚饭就不用吃了。”

    怒斥完,袁常转过身,深吸了一口气对着赵云喊道:“报告司令,北京分军区政委袁常报到。”

    喊完,袁常看向那名士兵说道:“看明白了没有?看明白了就自己喊一遍。”

    虽然被袁常一番怒斥,但是那名士兵却没有感到任何的委屈,眼眶已经红了下来,声嘶力竭的喊道:“报告政委,北京分军区第十一军第二师第一旅第二团第三营第四连第三排副排长李大牛报到!”

    一句话一气呵成,气势十足,真正的体现出一个军人的风范。

    袁常满意的点了点头,缓声说道:“很好,这样才有一个军人的风范,若是连说话都跟个娘们似的,又岂能上的了战场。士兵李大牛,现在我作为你的朋友,你有什么话想对我这个朋友说的?”

    听了袁常的询问,刚刚还表现出一副铁血战士风范的李大牛,顿时又蔫了,扭捏了片刻却是没有说话,见袁常脸色似乎又有沉下来的趋势,这才连忙说了起来。

    “政委,俺家是耕田的,如今俺身在军伍之中,未能尽一个孩儿的孝道伺候爹娘左右,俺觉得愧对他们。如今俺也快三十了,至今还没有婆娘,所以,俺想能不能请政委帮俺解决婆娘的问题,让俺的婆娘代替俺伺候爹娘。”

    虽然李大牛的要求让人觉得有些好笑,但是,在场的士兵们却是没有一个人笑出来。李大牛虽然只是提出他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却是在场绝大多数士兵都存在的问题。很多士兵是成家之后才参军,但是,他们却没能陪伴在父母的身边,孝敬父母,对于他们而言,这自然不是一件值得笑谈的问题。

    “士兵李大牛,你的这个请求合情合理,自然没有问题。那么,你对你媳妇有什么样的要求尽管提出来,我帮你物色,让你及早成家,解决你的问题。”

    “政委,俺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替俺孝敬爹娘就行了。”

    “好,我同意了,这几日就给你答复。”袁常点了点头,自然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政委给士兵解决婚姻问题,也是政委的一个职责,这并非是什么稀奇的事。“士兵李大牛,据我所了解,你是在渤海郡南皮城一战立下功劳从而被提拔为副排长的职位。只要你继续努力,当上营长,便能够让你的爹娘住到军区家属院之中,享受军官家属的福利,以后也可以不用继续在田地里辛劳。所以,为了让你的爹娘享上清福,你一定要继续努力,不能有任何的松懈。”

    “是,俺一定不辜负政委的期望!”李大牛眼角泛红,声嘶力竭的怒吼一声,似乎在宣泄着心头的情感。

    袁常目光扫向其他的士兵,高声说道:“你们都听好了,不仅是李大牛的爹娘有机会享受到军官家属的福利,你们的爹娘同样有机会享受这样的福利。当然,前提是你们足够努力,升到营长级别或者军衔达到尉级别,都能让你们爹娘享受到这样的待遇。所以,为了让你们的爹娘过上更好的生活,享受美好的人生,你们大家一起努力!”

    “是!”

    直欲划破天际的吼声在营地的上空响起,北京城内的所有人似乎都听到营地里响起的声音,让他们感到惊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竟然会闹出如此大的动静。

    解决完李大牛的问题,袁常的目光又开始扫视,只不过,这次还没有等袁常说话,一个士兵却是已经站了起来。

    “报告政委,北京分军区第十一军第二师第二旅第三团第一营第四连副连长何壮报到!”

    “很好!”

    袁常称赞一声,高声说道:“虽然我刚才说过是随机挑选十个人的问题来解决,但是,我也希望有人能够有勇气站出来毛遂自荐。何壮你表现的非常好,我很满意。为了表示对你的奖励,现在我宣布提升你一个军衔等级。并且,只要你下次立下足够的功劳,便将你调到涿郡分军区典军长的独立师中担任连长。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可以说出来了。”

    见到何壮这么站出来就获得奖励,顿时让其他的士兵感到眼红。但是,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想法,毕竟人家何壮有这个勇气,而他们却不敢站出来。或许,这就是何壮的机遇,他们没有这个勇气,也怪不得别人。

    “报告政委,现在已经没有问题了!”

    “哦!这又是为何?”

    见袁常一脸不解之色,何壮带着欣喜的表情解释道:“报告政委,属下的家就在北京城外的一个村庄。自从入伍之后,已有一年时间未见爹娘,故而想要请假一天回去探亲。属下原本是一级军士长军衔,政委提升属下一级军衔,正好是少尉军衔。如此一来,属下的爹娘便可以搬到军区家属院中居住,属下只需再等一些日子便可见到他们,也无须急于一时。”

    “原来如此!”

    袁常点了点头,感情是因为这个原因。对此,袁常自然也不会反悔。而且,何壮作为一个表率,也能鼓励其他的士兵积极主动的表现,而不是被动的等待着。当然,何壮是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有如此奖励,之后的士兵主动发言自然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让大家大感叹息。不过,何壮这一次的事件也让他们学到了一些东西,自然也是不愧的。

    接下来,袁常又挑选了八个士兵的问题一一解决。十个人的问题结束之后,其他的士兵虽然一副想要发言的样子,但是,军中是有纪律的,特别是新的军制,制度更加严格,他们也就没有继续强求。

    而在这时,一名士兵跑到袁常的秘书蔡琰面前,递了一封书信给她,蔡琰接过迅速的看了几眼之后,连忙走向袁常。(未完待续。)

第五六四章 论高句丽() 
幽州北京城府衙之中

    袁常将目光扫向刁秀儿,说道:“刁旅长,将你所探查到的消息跟大家说一下,大家商讨一番接下来该如何行动。”

    “是!”

    刁秀儿神色端正的行了一礼,而后缓缓说道:“启禀州牧,据安排在玄菟郡、辽东郡和昌黎郡三郡的探子来报,前范阳卢氏之人卢俊和卢海游说乌丸首领蹋顿、高句丽西广王高德禄以及东部鲜卑首领慕容鼎出兵幽州。如今,乌丸已经开始集结兵力五万,由三王难楼、苏仆延以及前番侵入幽州的乌延统帅,向右北平郡进发;高句丽西广王高德禄也同意出兵,派遣高句丽宗室大将高建昌统兵四万,驻扎在高句丽新宾城,随时都能出兵辽东郡;至于东部鲜卑的慕容鼎至今还没有出兵,因为东部鲜卑朝堂上下分成两个派系,一派支持出兵幽州,一派并不支持出兵幽州。不过,据东部鲜卑内的细作汇报,因为有乌丸和高句丽联合出兵的原因,慕容鼎有意出兵,只不过,因为前番与乌丸一同侵入幽州的大将慕容宇极力劝阻,才暂时让慕容鼎无法下达决心。以上,便是在边境探子传来的消息。”

    “嗯!”

    袁常点了点头,看向在场的一众文武,问道:“诸位,对于乌丸、高句丽和东部鲜卑之事,诸位有何看法?”

    袁常询问,众人自然都将目光看向了首席谋士郭嘉。不过,郭嘉却并没有说话,反而是将目光看向陈宫。如今,郭嘉已经在袁常麾下展现自己的能力,无须再继续表现。而陈宫新加入袁常势力,众人对于陈宫的能力并不太了解。所以,郭嘉自然是乐意把机会让给陈宫,他自己也能省些心思。

    陈宫明白郭嘉的意思,知道自己要建立威信,也要有所作为。故此,陈宫也没有矫情,站起身整了整衣袍,正色说道:“启禀州牧,依属下来看,东部鲜卑举棋不定,定然是打算等乌丸和高句丽在占据优势之时,再出兵捡便宜,故而,东部鲜卑只需派遣一将守住边塞关口,便可保无虞;而高句丽不过一贫瘠之地,人口稀少,资源短缺,其出动四万兵力或许已经是他们的极限。只需遣一将守住辽东郡,高句丽的兵马无法进入幽州地境,无需多少时日,必然会粮草短缺,届时,州牧无需一兵一卒,便可让高句丽不战而退,也是不足为惧;故此,州牧如今首要应对的大敌,唯有乌丸一支而已。”

    陈宫顿了顿,见袁常脸上并没有什么反应,不知袁常心中的想法,思考了片刻之后,又继续说道:“乌丸乃是前匈奴分裂出来的余部,其部族凶性残忍,自朝廷将兵力集中在西面对付羌人以来,乌丸便侵吞周围部族,不断扩张,大有恢复昔日匈奴之状。如今,正当趁其尚未崛起之时,一举将其消灭,从而平定北方。”

    “嗯,诸位还有何想法?”

    袁常听完陈宫的解说,并没有第一时间发表意见,而是出言询问,然后看向郭嘉,问道:“奉孝,你有何想法?”

    “主公,属下的想法与宫台一样,如今唯一的敌人不过乌丸,东部鲜卑和高句丽不足为惧。”

    郭嘉认为乌丸是大敌的想法也没有错,乌丸是前匈奴分裂出来的一支,继承了匈奴好战、凶残的秉性,且常年对幽州边境地带进行劫掠,边境的百姓多遭受其迫害。正如历史上,曹操消灭了袁谭和袁尚之后,郭嘉建议曹操北上消灭乌丸,为此,郭嘉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可见,郭嘉对乌丸的重视。

    当然,站在这个时代的眼光看来,乌丸确实是大敌,高句丽和东部鲜卑不过是疥癣之疾,不足为虑。

    但是,袁常作为一名穿越者,知道更多的内情,所以,看法自然也就跟郭嘉他们不一样。在袁常的眼中,高句丽的危害无疑比乌丸厉害百倍不止。而历史的发展,也证实了高句丽对于中原而言,是个滔天大祸害。可以说,华夏很多的灾难,都是高句丽直接或者间接造成的。

    高句丽最早只是一个地名,当时秦始皇出征的便是高句丽这个地方而不是高丽。显然,高丽和高句丽被混淆了。

    高句丽在秦汉初期是以一个地名出现,直到汉元帝时期,也就是昭君出使匈奴和亲的时候,高句丽才建国,并且以高句丽这个地方为国家的名字。汉元帝刘爽虽然没什么能力,但是,他爹刘病已也就是汉宣帝刘询却是大名鼎鼎,当然,更多的却是一个电视剧而被广为人知。且说回高句丽,在汉元帝之时,扶余王子**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到卒本扶余,建立高句丽。因此,史书中记载高句丽在此前就已经存在,这个说法也没有错,只不过当时的高句丽并不是以国家的形式而存在罢了。

    在高句丽建立国家之后,一直对中原的土地觊觎不已。高句丽太祖王之时,就对幽州的乐浪郡、玄菟郡和辽东郡发起攻势,由此导致了高句丽与汉朝的武力冲突。不过,结局很明显,以高句丽当时的力量妄图抗衡大汉朝廷,无疑是在痴人做梦,最后被汉朝廷打的迁都到丸都城。

    当然,高句丽想要踏马中原的野心一直没有熄灭,一直都对幽州边境的几个郡进行局部的战争。而当时的朝廷又都将大部分的兵力安排在西面对付羌人,以致于无暇顾及高句丽。此后,中原又陷入战乱,群雄争霸的年代,高句丽更是肆无忌惮。后来,曹操平灭乌丸等异族之后,高句丽与曹魏联盟攻打当时被地方豪强占领的辽东郡等地。在曹操占领了辽东等地之后,高句丽突然发动攻势袭击曹魏大军,结果,曹操又打到了高句丽的都城丸都城,迫使高句丽东川王逃到沃沮。

    曹魏摧毁了丸都城后以为高句丽灭亡了,所以很快就撤离了。不过仅仅七十年,高句丽就重建了丸都城,并开始袭击辽东,乐浪和玄菟。随着高句丽对辽东半岛的挺进,晋朝之时,高句丽美川王吞并原汉四郡的最后一郡,乐浪郡。高句丽从东北地区进入并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大部地区。开始与形成现代韩国的主体古代韩国国家百济与新罗处于激烈的军事对峙之中。朝鲜人称这一段历史时期为朝鲜历史上的“三国时代”。但是,这“三国”最初只是互相没有民族认同感的几个大型部落国家,与中国三国时期的三国都是从统一的汉朝分裂出来,人民也具有同一民族感的情形完全不同。

    在华夏南北朝时期,高句丽好太王继位起,高句丽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后来好太王兼并了北部的扶余国和靺鞨部落;在军事上对百济形成了绝对优势地位;并在新罗与百济,伽倻和倭的战争中迫使新罗屈服。高句丽长寿王登基后,由于百济和新罗的对抗,长寿王迁都到平壤以加强对百济和新罗的控制。长寿王延续了其父好太王的扩张政策,又吞并了一些扶余,靺鞨和契丹部落;与北魏交锋;并保持了对新罗的控制。

    鼎盛之后,自然就是开始衰落,而任何一个朝代的衰落,都是离不开内部的斗争。

    高句丽安藏王被刺杀后,其兄安原王继位。在安原王时期,王室间的纷争加剧。两政治集团对王位继承进行争斗。最后年仅八岁的阳原王登基,不过对权力的争夺并没有结束。反对派的幕僚们开始建设自己的军队,对自己的领地进行实际上的控制。内忧外患,高句丽北部受到游牧民族的袭击。但高句丽内部的幕僚争夺依然继续,同时,百济和新罗为摆脱被高句丽奴役的地位而开始联合攻打高句丽。

    隋灭南陈统一中原后,开始要求周边国家为其臣属,并得到了其中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只有高句丽对此阳奉阴违。隋文帝时期,高句丽先发制人攻辽西,引发第一次高句丽与隋的战争。当隋文帝准备兴全中原之兵问罪时,高句丽王勿忙上表谢罪,自称“辽东粪土臣元”,于是得到赦免。但是高句丽仍旧四处联结反隋势力,当隋炀帝在突厥可汗处发现高句丽的使臣后,开始认识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