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四世三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袁常点了点头,却是没有回头。袁常和蔡琰虽然只见了几次,说不上是一见钟情,但是蔡琰身上的那种气质,却是吸引了他,对于美好的事物和人,谁也都想占为己有,袁常自然也不例外。之所以念出这首诗,或许是有感而发。

    蓦地,袁常想起了一件事,背对着蔡琰说到:“那卫仲道的二个兄弟并非是什么好东西,昭姬姑娘一定要提防他们二人。”

    “多谢袁公子提醒,琰自当谨记于心。”

    似乎怕看到袁常,会让自己更加难受,蔡琰上了花轿,便令轿夫即刻启程。

    “嘿嘿,主公,俺看那蔡姑娘神色不对劲,主公的神色也不对劲,莫不是主公对人家做了什么。”

    袁常才静了片刻,赵云三人便走了过来,典韦那独特的嗓门就响起了。

    望着刘曦紧张的神色,袁常双眼远眺,怅然道:“今日见了蔡姑娘出嫁,便想到已是许久没有回家,娘亲如今是否安好。还有我与曦儿的事,她是否会满意。”

    “常哥哥!”

    刘曦一脸娇羞的低下头,如同鸵鸟一般。

    典韦不屑的撇了撇嘴,他才不相信袁常和蔡琰就这么简单。以他敏锐的意识,他敢肯定二人有什么猫腻,所以才想给袁常添堵,不过没想到刘曦这么快就被袁常给解决了,他再说什么也没用了。

    “好了,长安的事也差不多完结了,明日我们便回去。”

    袁常如此安排,三人当然是没什么意见。回到城中,才在酒店之中呆了没多久,便有人来说司徒请袁常过府一叙。

    袁常虽然心中奇怪,不过却也在整理一番后便往司徒府中行去。

    “叔父大人,小侄本欲明日离去,准备前来向叔父告辞,不想叔父竟是先寻到小侄,莫不是叔父能未卜先知,知晓小侄要离去之心。”

    袁常笑着开了句玩笑,不过怎样袁常都要来与王允说一声,毕竟刁秀儿还在他的府中。

    “哦!”

    王允老脸之上露出一丝惊讶之色,不解的询问道:“贤侄此来长安不足月余,为何如此匆忙离去,不若再呆些许时日,让老夫好好招待一番。”

    袁常摇了摇头,脸上露出思念之色,幽然说到:“离家多日,恐家中长辈挂念,也是时候回去了。”

    “呵呵,贤侄如此孝心,老夫自是不会阻拦。”

    王允捋着颔下六寸白须,点头称赞道。而后王允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神色,神秘兮兮的说到:“听秀儿言,贤侄来长安之时探寻奇闻异事。老夫府中却是有一奇人,既然贤侄要离去,便当做老夫给予你的礼物。”

    言毕,王允拍了拍手,便有下人将王允口中所说的奇人给带了进来。看到这奇人,袁常的双眼顿时瞪得老大。

第九十三章 离开() 
只见进来的一名男子,奇异的地方在于这名男子的长相与中原人士极为不同。

    高耸如鹰嘴般的鼻梁,一头金黄色的卷曲长发,典型的西方人面孔。袁常看到他,岂能不震惊。

    “**!”

    震惊之下,袁常忍不住喊了一声。然而,也正是袁常的这一句话,让那原本双目无神的男子双眼亮了起来,一脸惊异的看向袁常。

    只见这名西方男子几步走到袁常身前,双目炯炯的望着袁常,很是热情的抓住袁常的双手,赵云和典韦差点就要出手制服这男子,幸好袁常制止的快。

    “这位东方的朋友,你是否能听懂我的话?”

    这男子说的是西方尚未统一前的英语,虽然听起来生涩,但是袁常却也略微明白(不要问我为什么袁常听得懂,我也不知道)。

    “西方的朋友,你的话我刚好能听得懂一丁点。”

    袁常和那金发男子在说些什么,旁边的人听得是一头雾水,他们只知道二人叽里呱啦的说了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东西。但是,这却不妨碍刘曦对袁常的崇拜,在她心中,袁常是最厉害,无所不能的,竟然能够与这样的怪人交流。

    “哦,实在是太好了,赞美万能的上帝,赞美主。肯定是你们听到了虔诚信徒的呼声,所以派遣这位东方的朋友来帮助虔诚的信徒。”

    这金发男子实在是太激动了,掏出脖子上挂着的十字架又是一番祈祷,又让众人对他的行为感到疑惑不已。

    “这位西方的朋友,不知你为何会到我们东方来呢?”

    听了袁常的问话,那金发男子一脸暗淡之色。不过,他还是很绅士的给袁常行了一礼,而后优雅的说道:“这位东方的朋友,在告诉你原因之前,请先容我介绍一番。我的名字是彼得·亚历山大·比基·卡利斯勒·达夫·埃利奥特·福克斯·伊维鲁莫·汤普森华莱士·安杰利娜·乌多尔·弗拉基米尔,我是罗马帝国伟大的亚历山大家族的第二顺位继承人,很荣幸在这美妙的东方国家碰到你,我的朋友。”

    “额,亲爱的彼得·亚历山大…那个,什么,算了我还是叫你彼得吧,在我们东方,是没有吻手礼这个习惯的。”

    看到彼得伸出右手等着自己,袁常心中一阵恶寒,不得不解释到。“也容我介绍一番,我叫袁常。在我们的国度,为了表示礼仪,通常都是握手。”

    彼得闻言,也没有坚持,收回右手看着袁常,又是一阵目光闪烁。

    “万能的主,感谢您赐予我这位朋友,他果然了解我们的习俗。”彼得祈祷了一阵之后,伸出手和袁常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那么,彼得你是怎么会跑到我们东方来呢?”

    听了袁常的话,彼得脸色顿时黯了下来,却也解释了他为何会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原来这个亚历山大家族的第二顺位继承人,想要获成为家族的掌门人,然而在他前面还有第一顺位继承人。因为家族有规定,相互之间不得残害,否则取消继承资格。如此,前面那个第一顺位继承人若是一直活得好好的,那彼得就没有希望成为家族的掌门人。于是,彼得便投身军旅,参加了罗马帝国的大军,与比邻的帕提亚帝国战斗。帕提亚帝国,便是汉人口中所说的安息帝国。

    很不幸的,彼得参加的那一战罗马军大败,彼得就成为了安息帝国的俘虏。当然,这只是不幸的开始,随后身为俘虏的彼得又充当了安息帝国与贵霜帝国战斗的炮灰,结果彼得又辗转成为了贵霜帝国的俘虏。

    不过,也可以说彼得幸运,至少在这些战斗之中,他的小命还是保住了。

    成为贵霜帝国的俘虏之后,彼得经过商人之间的买卖,最后便来到了汉朝。刚好有人要巴结王允,觉得彼得有些与众不同,便献给了王允,奈何双方语言不通。王允也不差这一个人,就这样养着,一直拖到现在,得知袁常对奇闻异事感兴趣之后,便要把彼得送给袁常。

    “可怜的彼得,你悲惨的命运,连万能的主听了都会感到悲伤。”

    对于彼得的遭遇,袁常假惺惺的抹了几滴眼泪,好言安慰了一番。罗马帝国太具有侵略性了,彼得会有这样的遭遇,也是咎由自取,怪不得他人。不过,人就在眼前,袁常当然不好这样说,只能表示安慰。

    随后,袁常便将彼得的事简易的说了一遍。众人在感慨的同时,也是表示彼得命大,这样都死不了。

    “贤侄,老夫也听不懂他所说的话,既然贤侄可与他交谈,这奇人送于你也是物尽其用。”

    彼得虽然让人好奇,但是他终归只是一个奴隶,在王允的眼中,彼得的武力并不是非常强大。所以,送给袁常,他也不会有什么心痛。

    “如此,小侄多谢叔父大人了。”

    袁常想了想,也没有拒绝。彼得是罗马帝国的人,而且还是亚历山大家族的第二顺位继承人,想来对西方的文化了解的比较深刻。他也能通过对方的口中,知晓一些西方的事或物,或许对他也有所帮助。

    回到酒店,袁常又让小二弄了一个房间给彼得。虽然彼得长得怪异,不过长安多有西域商人往来,小二看了两眼也没说什么。

    次日清晨,袁常几人用过饭之后,便准备离开长安,而刁秀儿也正好来到。

    于是,十多日的长安之行就此结束,来时只有四人的袁常一行,如今却多了刁秀儿和彼得二人。

    踏返的路程便要开始,路上袁常他们又能碰到什么事呢?

第九十四章 另立天子() 
却说袁常前往长安之时,孙坚从洛阳皇宫之中的井下捞得一死去多时的老宫女,虽然日久,其尸不烂: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打开锦囊,竟是发现其中藏着传国玉玺。于是,次日孙坚以身体有恙为由,辞归江东。奈何孙坚亲兵之中有人漏嘴,将此事告知于同乡好友,哪想那好友欲以此为晋升之法,密告袁绍。

    袁绍与孙坚争执不下,孙坚也不多说,直接便是引兵离去。袁绍大怒,以盟主的名义,令荆州刺史刘表截击。

    十八路联军,曹操离去之后,鲍信亦离去。如今孙坚亦离去,此二人的声望不输于袁绍,故此当二人离去之后,袁绍觉得再无顾忌。随后,袁绍便以天子在董贼手中,如此对峙下去,恐对己方不利为由,想要立汉室宗亲幽州牧刘虞为帝。

    且说联军与董卓对持,长此以往,为何会对联军不利?

    原来,此事却是与赋税有关。

    如今天下被分为三个板块,第一块便是汉朝北方的西部,如今掌控在董卓的手中;第二块则是汉朝北方的东部,掌控在联军手中;第三块则是相对比较平静的南方四州,包括荆州、益州、扬州和最南方的交州。

    现如今名义上的天子还是汉献帝刘协,那么各州的赋税自然需要上缴给汉献帝,其实也就是董卓手中。这样长此以往下去,对于关东联军来说自然不是好事,他们一边打董卓,一边还要给他钱,这不是在充实对方的力量吗?所以,关东联军的赋税自然不会上缴。但是,别忘了,南方四州的赋税还是要交给董卓,毕竟汉献帝在他手上,人家占着大义。

    因此,从这样的情形看来,随着时间的过去,董卓肯定更有优势。

    关东联军自然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否则一旦他们的势力被董卓扑灭,到时候董卓就会以谋反的罪名加在他们身上,夷灭三族都跑不掉。如此的话,他们想要与董卓持平,或者说压过董卓,关键就在这南方四州了。

    因此;对于关东联军来说;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去抢占下面南方四个大州的利益。

    首先;绝对不能武力攻打;你去打他;凭什么打他?他必然要和你拼命;这样一来;很容易形成南方的诸侯们和西北的董卓联手夹攻关东联军。

    所以;不能取代他们;只能让他们归顺。他们还是继续做当地的土皇帝;只是原先交给董卓的“租金”就不用再交了;而是转交给关东联军。

    这样;对于南方的诸侯们来说;“租金”无论交给谁;都是一样的;利益上不会受到任何损失;甚至交给新老板;还有可能优惠。

    问题是:南方的诸侯们和关东的诸侯们是同样的级别;他们交“租金”给皇帝是理所当然的事;凭什么要交给你关东联军呢?所以;关东的诸侯们是没有资格找南方的诸侯们收“租金”的;只有皇帝才有这个资格。那么;关东的诸侯们就必须要弄一个皇帝出来;才能够具备这一资格。

    于是;关东的诸侯们在袁绍的倡议下;一起来作这个重大的决策:怎样弄一个皇帝出来。

    他们要弄一个皇帝出来;现在是有这个条件的;因为他们已经近似于独立了;并且董老头子拿他们没有办法。

    经过商议;决定推举汉室宗亲刘虞出来担任皇帝一职。

    刘虞凭什么当皇帝?这不是造反么?这不是造反。

    因为皇帝是汉灵帝的长子;即少帝;他已经被董卓毒死了;董卓又另立的这个小皇帝即汉献帝刘协;并非是先帝所册立的,并没有实际的意义。想当初董卓一句话:少帝不行,让献帝上,满朝的大臣都默认了,只要有刘氏血脉他们都没意见。那么,刘虞同样是汉室宗亲,有着刘家的血脉,那他当皇帝自然也是可以的。

    南方的众诸侯们不会在乎谁当皇帝是否合法;因为谁当皇帝都与南方的诸侯们没有什么关系。

    出现两个皇帝之后;南方很容易分成两半;西边的归董老头子;东边的归关东联军。(各占多少可能不等);有条件形成东西两汉并存对峙的局面。

    董卓的优势;就是多了皇帝这张牌。而关东联军的这个决策;另立一个皇帝出来;既可以使自己行为的结果有可能导致增值;又可以有效的遏制打击对手方的优势。

    所以;这个决策对于关东联军整个大集体的长远利益来说;是一个优选策略;至少也是一个优先考虑的方案。因为这个策略可以导致原先四分之三对峙四分之一的局面;改变成二分之一对二分之一的局面;平分秋色;联军不吃亏。

    策略是好的;下一步就是怎样落实的问题了。

    “此计不可!”

    不过,袁绍的计谋刚提出来,就有人跳出来反对。而且反对的这个人可以说是在袁绍预料之外,也是预料之内的人。

    没错,反对的人自然是袁术。

    袁绍提出这个建议,对于联军来说绝对是一个极佳的建议。因此,当袁绍提出来的时候,大部分的都诸侯都表示默认了。当然,也有人反对,只是他们的动作没有袁术快。

    同时,袁绍的这个提议对于汝南袁家来说也是一个昌盛的机会。

    扶持新的天子,这份功劳不亚于从龙之功,由此可以预见,汝南袁家将会得到何等大的机遇。

    袁绍知道袁术跟自己不对头,他或许会反对;但是,这个机会对于袁家来说,两人的私人恩怨反而是小事。袁绍或许想不到,袁术竟然会因为两人的私人恩怨而罔顾袁家整体的利益。

    “无辜更换天子,如同叛逆。我袁家数代人忠于汉室,怎可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若是如此,我等日后有何颜面见老祖宗?此等事董卓这种乱臣贼子做的,我等却是做不出来。”

    袁术的话说的是大义凛然,不知情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