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四世三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 第4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被逢纪这么一挑拨,袁绍的心思顿时又起了变化。

    没错啊,老子特么的损失兵马,消耗钱粮,就获得一清二白的青州和并州,而袁常却是没什么消耗。就获得兵马俱全,粮草充盈的幽州,这怎么看都不算个划算的买卖。当然,对于袁绍而言。最为致命的却是逢纪的最后一句话,天下各方势力都在嘲笑自己?袁绍最好名声,怎么可能容忍这种事情的发生?

    当下,袁绍勃然变色,怒道:“袁常小儿欺人太甚,他眼中是否还有我这个兄长。若是没有合理的解释。吾定然不会轻饶于他。”

    对于袁绍的转变,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像田丰和审配等人自然忧愁,如今刚经历过一场战争,冀州确实不适合再启战端。将士疲敝,粮草消耗,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再加上如今袁绍领青州牧和并州牧,这两州也需要袁绍去处理;而且,袁常的实力不弱,若是真与袁常开战,他们冀州就一定有胜算嘛?从前番幽州一战来看,袁常的战力似乎比己方只强不弱,若是真的开战,搞不好袁绍就会一败涂地。只是,此刻袁绍正处在怒火之中,他们根本无法劝说;现在的袁绍就跟在青春期年龄一般,越是劝说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因此,忧愁的几人只能等待,等袁绍的火气降下来了,再劝说效果会更好。反正依照袁绍反复不定的尿性,改变想法也是家常便饭。

    至于郭图、逢纪等人内心之中自然是欢喜,只想着等拿下幽州,解决袁常之后,他们的权力又能进一步增强,在落魄的袁常面前耀武扬威。可是,他们却是忘记了一点,冀州和幽州开战,他们冀州一定能胜利吗?

    “冀州牧,请恕小人大胆说一句,若无我家幽州牧相助,冀州牧想要拿下幽州,却并非是易事。”

    面对袁绍的怒火,李永却是神色不变,不卑不亢的说道。

    李永所说的也没有错,历史上袁绍占据了冀州,青州和并州三州之地,结果打一个公孙瓒,愣是打了将近十年,最后才把公孙瓒给灭了。反观另一边的曹操,把吕布,刘备,张绣,陶谦,袁术等各个势力虐了一遍又一遍,单论战绩,曹操完全是吊打袁绍。当然,曹操和袁绍如此不同的形势,也是各有利弊。

    曹操的将士经历如此多的战事,能够存活下来的自然是精兵悍卒,这是优点;当然,消耗的粮草也是巨大,而且将士疲敝,这是缺点;而袁绍,经历的战事少,将士没有经历战火锤炼,战力自然不如曹操的士兵,这是缺点。不过,袁绍的将士养精蓄锐,死伤较少,粮草充足,这却也是优点;倘若袁绍和曹操在如此局面下战起来,袁绍的赢面其实是更大。可惜,袁绍不知审时度势,愣是浪费时间,给曹操修养的时间,最终官渡败北。

    “嗤!”

    逢纪听了李永的话,不屑的冷笑一声,道:“阁下莫非是认为我家主公的将士不如幽州牧麾下将士,只有靠幽州牧麾下兵马,才能攻取幽州不成。”

    逢纪说这么句话,自然是别有用心。可千万别小看这些心眼众多的谋士,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有其目的,并非是废话。果然,听了逢纪的话,本就脸色阴沉的袁绍,此刻都快滴出水来了,似乎下一刻就要爆发。

    “在下并非是这个意思!”

    李永却是不慌不忙的说道:“冀州牧麾下兵马强悍,幽州牧素来称赞,绝无小觑之意。然则,兵马强悍,却也要有对手衬托,倘若没有对手,又有何人知晓冀州牧麾下兵马的强悍?此番攻取幽州,冀州牧麾下兵马的功劳是众所周知,若非冀州牧牵扯公孙瓒主力兵马,幽州牧又如何能够绕到公孙瓒后方,从而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使得公孙瓒出城与冀州牧决战?试想一下,倘若公孙瓒据城而守,蓟县之坚想来大家都知道,想要攻取下来,并非是三五日之功。故此,此番幽州战事能够如此迅速的解决,主要当然是冀州牧的功劳,然则,幽州牧的功劳,同样不能抹杀。”

    正如李永所言,倘若没有袁常攻到公孙瓒的后方,与刘和的兵马联合将乌丸、东部鲜卑等异族击退,公孙瓒又岂非跑到蓟县外跟袁绍决战,如此迅速的结束战斗?要是公孙瓒像历史上那样,坚守蓟县,说不定袁绍和袁常还要花费上好几年的时间才能结束这场战斗。蓟县的坚固,谁都不会去怀疑。

    总之,李永话中的意思很简单明了,有袁常的帮忙,才能如此迅速的解决公孙瓒,拿下幽州。而袁绍才能这么快的获得青州和并州,说袁常算计袁绍,这完全不合理。

    当然,现在觉得看袁常很不爽的袁绍,无论李永说什么他都觉得没有道理,脸色依然阴沉。

    “此番小的前来冀州,一则是替幽州牧向冀州牧问好之外;而则是向冀州牧献宝,有了此宝,冀州牧定然能够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后人皆能知晓冀州牧之大义!”

    袁绍最重名声,听了李永的话,自然是眼睛一亮,期待的看着李永。(未完待续。)

第五一一章 宝物棉花() 
“冀州牧请看,这便是幽州牧献上的宝物!”

    李永从手中的包袱中取出一朵白色的棉花,没有错,就是一朵棉花。洁白如霞,就如同云霞一般,只是看一眼便让人觉得眼前一亮。

    “此物不过是西域流传而来的白叠子,如何当得上宝物之称?莫非你欺我家主公不识不成,竟然妄图欺瞒我家主公,端的是好大胆子!”逢纪看了一眼,顿时怒喝一声,便要招呼外面的卫兵将李永拖下去砍了。

    棉花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之时便带到中原之地,只不过,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棉花的用途,多是种在花园之中当做观赏所用。而逢纪也有见过棉花,此时见李永所说的宝物就是所谓的白叠子,顿时心中大喜。有了戏弄的这一茬,想来袁绍定然会大怒,到时候就有袁常好看了。

    而袁绍确实没有见过棉花,初一看还真有些喜欢,毕竟棉花的颜色如斯洁白,看一眼自然是让人心旷神怡。然而,袁绍还没欢喜多久,却是被逢纪一声怒喝给惊醒,才知道原来此物是西域流传过来,早在中原之地出现,并非是什么宝物。被人当成傻子一般愚弄,袁绍又岂能不怒。

    “卫兵何在,将此愚弄本州牧的狂徒给拖下去砍了!”

    “且慢!”

    李永挥手制止了想要拖拽自己的卫兵,卫兵望了袁绍一眼,见袁绍点头,这才停止动作,显然,袁绍倒是要听听李永有什么要解释的。

    “启禀冀州牧,幽州牧言此物名为棉花,却是从西域传来无疑。”李永点了点头,昂然正色的说出棉花正如逢纪所说,是从西域流传过来的。当然,李永要说的不仅仅是这些,只听他继续说道:“不过。世人愚昧,只将棉花栽种在花园之中当做观赏植物,却不知此棉花真正的用途,空有宝物而不知其用处。真可谓无知,可悲至极。”

    李永一脸鄙夷的嘲讽着,而很显然的,刚才大声怒斥李永的逢纪,自然也是在愚昧世人的行列之中。李永的话将逢纪给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冲上去跟李永肉搏一番,不过,也亏得他强忍住这个念头。

    “哦!此物还有何用途,你且说来听听,若是有理,本州牧便饶恕你欺瞒之罪,否则,定然严惩不贷。”袁绍倒是被李永的话给提起了兴趣。

    “多谢冀州牧宽宏大量!”

    李永行了一礼,称赞了袁绍一番之后,这才继续说道:“棉花真正的用途。乃是将其制成衣物棉被,可作御寒之用。棉花所制衣物棉被,乃是上乘的御寒之物,比之蜀锦、丝绸所制衣物棉被更甚几分。”

    “这白…棉花竟还有如此功用?”袁绍脸上露出一副惊奇之色,麾下的一干文武官员也都露出同样的神情。

    也难怪袁绍和麾下众人有如此表情,实在是棉花的使用出现的太晚了。

    先前说过,棉花在张骞开通了丝绸之路后便已经流传到中原之地,可惜却被当成观赏物,并没有得到正确的使用。而在历史上,棉花真正的被记载还是在南北朝。当时种植的地方也多是在边疆地区。棉花洁白如霞,给人一种圣洁的感觉,不过,看久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而且棉花比之其他花朵的观赏性差多了,或许,这便是棉花没有被广泛普及的原因。再加上中原和西域的联系时常中断,而西域虽然已经将棉花制成御寒之物使用,可是却因为没有正确的方法,御寒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不如寻常的棉布,所以,直到宋朝(很神奇的朝代)棉花才被大量传入。而到了明朝朱元璋的时期,在朱元璋的强制措施下,棉花才被真正的利用起来。

    至于说朱元璋会如此尽力推广棉花,却还与朱元璋的经历有关。

    众所周知,朱元璋在当皇帝之前,还当过乞丐,和尚,教徒等等,可谓是经历丰富。或许,正是因为他穷困的经历,才得以接触棉花,并且认识到棉花的好处,才会强制推广棉花。而后,棉花被推广开来,相应的工具也就出现,弹棉弓的诞生,才是棉花真正意义上得到合理的使用。

    而袁常,虽然没有弹过棉花,却也知道要用弹棉弓来炮制棉花,才能让棉花所制的衣物棉被成为御寒之物。加上有马钧这个大发明家,袁常只要稍微提点一番,想来制作出弹棉弓,乃至弹棉机并非是什么困难的事。

    “然也!”

    李永昂首挺胸,一副自信十足的模样,朗声说道:“经过幽州牧的发现,棉花所制衣物棉被的御寒效果极佳,只要经过一些加工,便可制成上乘的御寒之物,价格又比丝绸、麻布所制御寒之物低廉许多,倘若此事能成,冀州牧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又有何难!”

    吡!

    听了李永的话,袁绍顿时眼睛发亮,怕是一百瓦的灯泡都比不上此刻袁绍双眼的亮度。袁绍对于名声的热衷,可谓是空前绝后,单单看袁绍麾下招揽的人才就知道袁绍有多看重名声了。在前期占据如此巨大的优势,麾下的人才虽然都属于一流级别,然而真正顶尖的人才却是一个都没有,倘若有一个的话,袁绍也不至于败的如此难看。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袁绍太看重声名,而对能力有些忽视了。此刻听李永说能够名垂千古,流芳百世,袁绍岂能不上心,此刻怕是让袁绍吃翔,估计袁绍都不会犹豫。

    当然,李永还不会拿项上人头开玩笑,让袁绍吃翔这种要求是决计不敢提出来的。

    或许有人会有疑问了,袁常知道棉花的作用,也知道棉花所能带来的巨大利益,为何会让给袁绍?难道就因为担心袁绍责备他钻空子取下青州和并州之事,以袁常如今的势力,根本无需惧怕袁绍,还是说袁常善心大发,才会做出这等不智的事情来。

    当然,袁常不惧袁绍,也没有失心疯,之所以把棉花交给袁绍来处理,主要还是因为幽州之地并不适合种植棉花。

    棉花比较矫情。不像占城稻那样什么地方都可以种植。棉花对于光照,水分,土壤等要求都比较苛刻,幽州的黑土自然适合土壤这一个条件。不过。光照和水分就略显不足,而冀州土壤适宜,光照充足,又是黄河流经的区域,还有什么地方比冀州更适合种植棉花呢?

    在中原地区。也只有五个地方适合棉花大范围种植。分别是江淮平原,江汉平原,南疆棉区,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其中,冀中南和鲁西北的区域都有在冀州范围之内,故此,冀州自然比幽州更适合棉花种植。南疆如今是在西域,江淮平原、江汉平原在荆州,扬州等地。袁常跟这些州势力的大佬并没有什么交情,又岂会平白把如此大的一块肥肉送给他们。至于说扬州牧袁术,当初还想干掉袁常,袁常没有派兵去干掉袁术都算袁常大度了。除此之外,也就袁绍有这个条件,而且袁常如今和袁绍属于互助互利的局面,袁常当然不会亏待袁绍。

    袁绍脸上露出一副笑容,兴奋的说道:“既然如此,李永快快把幽州牧所说的方法说出来,本州牧这便吩咐人去制作。至于幽州牧的功劳,本州牧自然不会忘却。”

    鱼儿上钩了!

    李永嘴角露出一抹阴谋得逞的笑容,不紧不慢的说道:“启禀冀州牧,要将棉花制成衣物棉被。还需要一些工具加工方可成型。不过,此番小的前来冀州,工具尚未制作完毕,故此没有带来,还请冀州牧勿要心急。等过些时日工具制作完毕,幽州牧便会派人将工具送来。助冀州牧一臂之力。”

    “竟然是这样!”

    袁绍闻言,顿时露出一副失望的表情,本想着立马就能名垂千古,流芳百世,谁知道还需要等些时间。不得不说,袁绍作为一名霸主,却没有曹操,刘备,孙权等人喜怒不形于色的涵养,也难怪袁绍只能当一时的霸主,却当不上一世的枭雄。就如当日蓟县城外袁绍和公孙瓒决战,在公孙瓒的白马义从突破袁绍的防线之时,袁绍把头盔扔在地上,拔剑呼喊将士们杀敌,看起来袁绍也有热血的时候。但是,却从另一个方面显露了袁绍的不足。作为一个势力的首脑,在如此危急时刻,不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单单是袁绍热血上涌摆出一副拼命的架势,就已经极为不智了。袁绍如此表现,岂不是在告诉手下们,现在形势很危急,大家要拼命了。倘若手下都是一群贪生怕死之辈,到了这种时候岂不是会被吓到,不要说跟随袁绍迎敌,怕是直接把袁绍干掉投敌的可能性都有。也亏得袁绍麾下没有出现这种人,并且成功的挡住了公孙瓒的攻势,并且最终取得决战的胜利;还有历史上,曹操和袁绍对峙的时候,刘备纠结汝南刘辟作乱,曹操挥兵回击,田丰建议袁绍趁机攻打曹操后方,如此便可一战将曹操击溃。谁知道,袁绍竟然因为儿子生病而拒绝出兵,还摆出一副儿子生病,老子很担心的表情,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多关心自己的儿子一般。如此将自己的情感展现在明眼处,袁绍如何能够震慑麾下,又如何能够当得上枭雄之称。

    “启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