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四世三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 第4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伴在袁绍的左右,至于张郃和高览,却鲜有说明。是个泥人尚且有三分脾气,更何况张郃和高览,他们也想建功立业,封侯拜相,若是一直得不到重用,又谈何实现理想,因此,在袁绍麾下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张郃和高览二人投到曹操麾下了。

    袁绍对张郃的不看重,最后可以追溯到乌巢的问题上。

    当时,曹操已经袭击乌巢了,袁绍却还在犹豫是否要派兵支援乌巢。于是,张郃劝说:“曹操的士兵英勇善战,他们一定会击溃淳於琼等人。淳於琼一旦失败,那么大将军的大业就完了,您应该尽快带兵援救。”

    结果,郭图立马就反驳道:“张郃所言并非良策,如今曹操率军突袭乌巢,其军营之内无人统帅,主公若将曹操大营拿下,必可解去淳于琼的危机。”

    于是,袁绍最后听从了郭图的建议,最后的结局也就不言而喻。曹操的大营没有拿下,乌巢也没有得到支援,最后乌巢粮草被烧,官渡之战以袁绍的失败为结束。最后,袁绍病死,几个儿子也因为争权夺利,把袁绍辛苦建立的家业也都送了出去。且说张郃去投靠曹操,曹操当时说了一句“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由此可见。曹操对张郃的看重。

    其后,到了曹操麾下,张郃的才能也算是得到了施展之地。

    张郃先是跟随曹操攻打邺城,占领了邺城。其后又跟随曹操到渤海攻打袁谭。他单独率军包围了雍奴,击溃了袁军。随同曹操征讨柳城的时候,张郃和张辽担任先锋,张郃因为屡立战功升任平狄将军。张郃还领兵征讨东莱郡,讨伐管承。还和张辽等人一起讨伐陈兰、梅成等人,大获全胜。张郃跟随曹操到渭南,击溃了马超、韩遂等,又包围了安定,杨秋投降。张郃、夏侯渊一起征讨盘踞在鄜城的贼寇梁兴和武都一代的氐族叛军,再次击败了马超的部队,平定了宋建统治的地区。

    建安二十年,曹操西征张鲁,抵达陈仓,准备从武都郡进入氐族部落;氐族人挡住道路。曹操派张郃统帅大军讨伐梁兴和氐族首领窦茂所部。不久从散关入汉中,派张郃率五千步兵在前开道,一直到阳平。张鲁投降,曹操回军,留张郃与夏侯渊、徐晃等守汉中,以拒刘备。同年,张郃别督诸军南下进攻巴东、巴西二郡,将当地百姓迁徙到汉中。刘备派征虏将军张飞为巴西郡太守,抗击张郃。张郃率军进至宕渠,与张飞相拒五十余日。张飞率精兵万余人从小道进攻张郃,由于山道狭窄,首尾不能相救,张郃大败。仅带十余人弃马爬山逃跑,之后收拢败兵,撤回南郑。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亲自率精兵万余人,分为十部,夜间猛攻张郃。张郃率亲兵与蜀军进行对抗。刘备不能攻克张郃,写信要求益州拨发援兵。诸葛亮一时迟疑不缺,从事杨洪劝道:“汉中是益州门户,没有汉中就没有益州,还迟疑什么?”诸葛亮恍然大悟,立刻发兵增援。

    其后,刘备退走马谷,放火烧营,夏侯渊知张郃兵少,调部分兵力来增援,并救火,途中遇上刘备军,被蜀军所杀。曹军大败,张郃同败军一起退守阳平关东。而当刘备听闻夏侯渊被斩杀,只说:“要杀就杀张郃,杀夏侯渊有什么用!”

    司马郭淮和督军杜袭收敛散卒,郭淮见状,便说:“张将军是国家的名将,刘备也忌惮他。现在形势紧迫,只有张将军才能安定军心。”于是众人推举张郃出任主帅,指挥士兵,布置营寨,军心安定。不久,曹操遣使令张郃假节。刘备欲渡汉水来攻,见魏军在汉水以北列阵相迎,刘备于是放弃渡河,隔水相持。曹操亲自进攻汉中,不能取胜,于是撤出汉中的部队,令张郃屯兵于陈仓。

    太和二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大举北犯,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应诸葛亮。当时朝臣未知计所出,曹叡自信地说:“诸葛亮恃险固守,不易进攻。现在他自动来了,正符合引出敌人的战术。打败诸葛亮是一定的了。”

    于是曹叡给张郃加官特进,让他总督各路军马,在街亭阻挡诸葛亮的部将马谡。马谡依傍险要的南山扎寨,没有下山占据城池。张郃断绝了他取水的道路,然後发起进攻,大败马谡。南安、天水、安定各郡反叛魏国响应诸葛亮,张郃领兵平定了这几处地方。曹叡下诏说:“贼寇诸葛亮率领巴、蜀的乌合之众,遇上了猛虎一样的我军将士。将军您披肩甲、执利器,攻无不克,朕要嘉奖你的大功,增加你的食邑一千户,连同一千的赏赐共计四千三百户。”

    当时司马懿在荆州治理水军,打算沿著沔水进入长江讨伐东吴,曹叡下诏命令张郃统帅关中的部队接受司马懿的指挥。张郃到达荆州时,正赶上冬季水浅,大船不能行进,于是回师方城驻扎。太和三年,诸葛亮再次出祁山,对陈仓发动猛烈进攻。曹叡派驿马召张郃到京师,还亲自到河南县城,设置酒宴为张郃送行。曹叡派遣三万士兵以及武卫、虎贲两营的勇士护卫张郃,还问张郃:“等将军到了前线,诸葛亮会不会已经占领了陈仓?”张郃知道诸葛亮孤军深入,不会携带太多的粮草,不能久攻,就回答说:“估计臣还没到前线诸葛亮就已经撤走了。臣屈指计算,诸葛亮的粮草支撑不了十天。”张郃昼夜行军到达南郑,诸葛亮果然撤退了。曹叡诏令张郃回师京城,任命他为征西车骑将军。

    张郃在曹魏势力的发家史就犹如火箭升空般的上窜,令人惊叹不已。虽然张郃最后中计身亡,但是,他至少也光辉耀眼过,已经足够了。而反观跟随张郃一起投效的高览,最终却是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虽然似高览这等人很多,却也还是令人觉得惋惜。

    且说袁绍让众人推荐驻守并州和青州的大将,袁绍麾下的一干谋士和武将却是默然无语,无人站出来推荐。

    主要原因还在于如今的张郃和高览的能力还未得到认可,否则,自然是有人推荐他们二人,至少田丰是不会有任何的私心。奈何,虽然张郃此前在幽州战事的时候露了一把脸,可惜却并不是很耀眼,故此,张郃依然还未发光。

    除了张郃和高览之外,袁绍麾下的将领除了颜良和文丑武力高超之外,其余的似乎都是一些当地有些名气,有点武力,却无多少才能的将领。看袁绍招收的将领,也不难预测,袁绍在官渡之战败北,还真的没什么好说的。

    至于其他谋士,在袁绍麾下向来是一副牛气冲天的模样,跟袁绍麾下的将领没几个交好的,如今自然没什么人选推荐。因此,只能大眼瞪小眼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袁绍眉头蹙起,最后烦闷的说道:“既然诸位没有人选,那便让显奕领青州刺史;元才领并州刺史,若是没什么事,且散去吧!”

    袁绍任命的自然是他的二儿子袁熙和外甥高干,原本历史上袁谭是青州刺史,袁熙幽州刺史,高干并州刺史。只不过,如今袁谭被袁常给下令打残了,而幽州也在袁常手中,刚好少了一州,也没有袁谭的份。(未完待续。)

第五一零章 幽州来使() 
“启禀州牧,府外有人自称是幽州使者,奉幽州牧之命,前来会见州牧。”正当袁绍要遣散麾下离去之时,大厅外有亲信大声的汇报到。

    “袁常派遣使者来又是为了何事?”

    袁绍脸带疑惑的自语一声,不过,还是对着大厅外的亲信说道:“既然是幽州牧的使者,便让他进来说话。”

    “诺!”

    不多时,一名中年男子便来到袁绍的面前。此人原来却是当日渤海郡阅兵仪式时作为主持人的李永,袁常见李永能言善道,便将他提为自己的发言人,除了让他主持大型活动之外,出使的事情也专门让他负责。经过一番打扮,这李永倒也是丰神俊朗,气度翩翩,作为一名使者,也没有堕了幽州的威风。

    “幽州外交府领事李永拜见冀州牧,属下代我幽州牧在此向冀州牧袁本初兄长问好!”李永毕恭毕敬的行了一礼,言语亦是十分客气的说道。

    外交府自然是袁常按照前世的大使馆所设立的,大使馆的设立,自然是为了应对出使的作用。但凡与其他势力有所交流,便是大使馆的使者派上用场的时候。否则,总不能像刘备和孙权那样,要派遣属下去跟对方联系的时候,要把自己麾下的重要谋士给派去。如刘备派遣诸葛亮,孙权派遣鲁肃。如果一旦对方心怀不轨,这谋士岂不是会陷入险境。就如诸葛亮一般,到了东吴之后,处处要提防周瑜下黑手。也亏得周瑜没有明目张胆的下手,再加上有鲁肃的帮衬,诸葛亮最终逃脱险境,保住一命。但是,也不能指望每次都能这么幸运,要是一方撕破脸皮,不顾后果直接干掉对方的谋士,到时候。人都死了,再派遣使者去谴责什么的还有什么意义?

    而袁常设立外交府,训练外交官,便是为了应对将来要出使的局面。当然不可能事事都让谋士出马。还是需要有专业的外交人员。当然,也并非说这些外交官的性命不值钱,而是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在成为外交官之前,每个人都会经过一番考核和协议签署。第一条告诉他们的,便是这外交官有生命危险。若是愿意接受,才能成为一名外交官,并且接受培训。自然,他们的薪水也不会低,毕竟他们做的是有危险的工作。而且,一旦他们的生命遭遇危险,抚恤金也会极其丰厚。

    外交府才建设起来,专业的外交官还没有完全培训好。故此,袁常只能让李永这个总领事作为这一次出使冀州的使者,当然。出使冀州也不会有生命之虞,最多可能就是遭受一些冷嘲热讽。

    “哼!”

    果然,听了李永的话,袁绍直接脸色沉了下来,冷哼一声,怒道:“本州牧好的很,不牢幽州牧记挂。倘若幽州牧有眼中还有本州牧这个兄长,为何要算计于本州牧,你且说说看是何道理。”

    李永出使冀州,自然早就得了袁常的吩咐。面对袁绍的责问,自是不慌不忙,恭敬的行了一礼,这才说道:“启禀冀州牧。说幽州牧算计于你,这却是冤枉幽州牧了,定时冀州牧被小人所蛊惑才有如此想法。我家幽州牧素来尊重冀州牧你这位兄长,自担任幽州牧以来,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唯恐无法尽责,有失冀州牧你的看重。敢问冀州牧,幽州牧如此谨小慎微,又如何会算计于你呢?”

    “哼,说的倒是好听!”

    袁绍冷哼一声,虽然经过李永的一番话,怒火有所减退,却还是责问道:“既然你说幽州牧没有算计本州牧,那我且问你,对于并州和青州一事,幽州牧作何解释?”

    “对于并州和青州一事,幽州牧未曾有过吩咐,属下也不知该如何解释。”李永却是依然神色平静,不显慌乱的回答到。淡定的回答了一句,随后却又接着说道:“不过,幽州牧虽然没有任何吩咐,不过,小人却是有一点薄见,不知冀州牧是否愿意听上几句。”

    “你且说来听听看!”

    李永微微一笑,言行之间尽显一名合格使者的风范,只见字句铿锵的说道:“对于青州和并州一事,小人也略有耳闻。此前冀州牧和幽州牧有过约定,双方联合攻取幽州,待事成之后,冀州牧举荐幽州牧掌管幽州,而幽州牧作为回报,则替冀州牧将青州和并州取下回报。如今朝廷已令冀州牧领青州和并州二州牧,完成了双方此前的约定,幽州牧未曾有分毫失信,敢问冀州牧,幽州牧何来算计之言?”

    袁绍听了李永的解释,想了想似乎还挺有道理的,按照约定,袁常帮袁绍拿下青州和并州,也没有说明用什么方法。如今袁常不费一兵一卒帮袁绍拿下并州和青州,那是人家袁常的本事,这样难道也有错?还是说袁绍眼红袁常获得了幽州公孙瓒留下的绝大多战力,反观袁绍虽然领青州和并州二州牧,然而,兵马却要他自行征召,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貌似袁绍其实就是嫉妒和眼红袁常罢了。至于说算计,根本就谈不上。毕竟人算不如天算不是,当然,袁绍自然是不知道,袁常其实是真的在算计他。

    不仅袁绍听了李永的解释觉得有道理,袁绍麾下的一众谋士也觉得挺有道理,袁常确实是按照约定做到了该做的,至于跟原本想象的出兵攻取并州和青州,虽然过程不同,结果一样就行了。当然,虽然觉得有道理,但是,赞不赞同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虽说经过许攸的劝说,袁绍已经放弃出兵幽州的念头。但是,如果能趁着此刻将袁绍的怒火再次引发,说不定袁绍会再次改变主意。对于跟随袁绍许久的逢纪而言,逢纪很清楚袁绍的性格,游移不定,且善变。正如历史上关羽斩杀了颜良和文丑,在刘备的劝说下,袁绍觉得用颜良和文丑换一个关羽似乎不亏,结果,关羽还在来河北的路上,袁绍就又改变了想法。想要等到关羽到来的时候,将关羽斩杀替他的两个走狗报仇。于是乎,刘备又踏上了逃亡之路。

    所以,逢纪此刻眼珠子转动。坏水又开始从他的脑袋里沸腾起来。

    “呔,巧言令色!任你再能狡辩,也无法抹除幽州牧算计我家主公的事实!”逢纪犹如山贼一般跳了出来,怒喝一声,道:“即便没有幽州牧的兵马。我家主公亦然能够拿下幽州,并且顺带取得青州和并州。如此,我家主公便能坐拥四州之地,成为天下势力最大的霸主。此次征战幽州,我家主公出力最大,兵马损失惨重,粮草消耗无数,却只拿下一清二白的青州和并州;而幽州牧却凭借一张嘴,没有损失多少兵马,粮草。却平白得到幽州一地;如此看来,幽州牧岂非是在算计我家主公。幽州牧倒是好算计,名利兼收,我家主公除了拿下并无多大用处的青州和并州,指不定天下各方势力还在如何的嘲笑我家主公。”

    被逢纪这么一挑拨,袁绍的心思顿时又起了变化。

    没错啊,老子特么的损失兵马,消耗钱粮,就获得一清二白的青州和并州,而袁常却是没什么消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