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四世三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 第4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论是早早跟随袁常的,亦或是幽州战事之后加入袁常麾下的,都尝过袁常自酿的美酒。那滋味真不是一般的美妙,以前喝的那些个美酒。跟袁常自酿的美酒相比,简直就跟马尿一般。幽州战事之后,庆功宴上后加入的刘和,公孙续等人有幸品尝一番,早就惦记上了。此刻见郭嘉和关礼如此得到美酒。自然是有些后悔不已,早知道刚才也趁机说上几句好话,说不定就有他们的份了。当然,他们也知道袁常是因为郭嘉和关礼这一个月的辛劳才获得如此奖赏,自然不会真的嫉妒,只不过是在发些牢骚罢了。

    “先前说了,改变百姓吃这一方面。除了引进占城稻之外,对于菜类的烹饪之法,也可以稍加创新。经过本州牧博览诗书,纵观古今中外的典籍。发现了一种可使得菜类更加美味的烹饪之法,这种方法虽然民间偶有出现,却并没有得到重视。本州牧经过亲自动手尝试之后,发现此法乃是上上之选,必可引起饮食界的轩然大波!”

    袁常说的牛叉哄哄,不过,众人此刻已经没有之前那种怀疑的表情。取而代之的,众人皆是表现出一副求知,乖宝宝的表情。

    当然,袁常说的新式烹饪方法其实就是炒菜。像郭嘉。赵云,典韦,韩恂,于禁等最早一批渤海郡就跟随袁常的麾下自然知道炒菜这玩意。他们也多次参加袁常的家宴。有袁常亲自动手,或者刘曦下厨炒的菜,也是美妙无比,配合着袁常的美酒,他们只觉得以前的日子都是白活了。而幽州战事之后跟随袁常的刘和,公孙续等人自然还没有尝过炒菜的滋味。还谈不上食髓知味,只是有些好奇,并没有表现出一副急不可耐的表情。

    说起来,宋朝其实还真是个非常神奇的时期。

    在宋朝,除了与周边各国的战争惨不忍睹之外,其余各方面可以说是华夏历朝历代最为兴盛的时期。即便是战争,也是因为宋朝的制度问题,而非是战斗力的原因。要知道,宋朝时的杨家,佘家,岳飞等皆是名将,若非宋朝的军队制度有问题,宋朝必然会成为超越唐朝的朝代,而且是最为强盛的一个朝代,没有之一。

    宋朝的经济兴盛是毋庸置疑的,据砖家、叫兽们研究发现,宋朝当时的经济占了全世界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即便是唐朝的贞观之治,亦或是开元盛世,经济也不过是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至于清朝的康乾盛世,其实就是一个笑话,经济只不过占了全世界的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左右,根本无法与唐朝和宋朝相比。宋朝的吃穿住行可以说是得到全面的发展,或许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经济发达了,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才想要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而不是单一的生活。就如华夏,刚开始的时候吃的是大锅饭,大家都觉得很正常。可是,等到经济发展起来了,再让大家去吃大锅饭,看谁愿意?而且,有钱了,自然活动也就多了,什么酒吧,网吧等等都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很显然的,炒菜其实也是在宋朝得以普及的。

    在宋朝之前,菜式多以蒸煮,或者生食为主。就如某岛国的生食,其实就是在唐朝的时候学去的。而在宋朝之前,炒菜之所以没有得到普及,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食用油的问题。

    在宋朝之前,食用油主要是从动物身上榨取。而且,大部分的动物其实能够榨取的油不多,而唯一一个最容易榨取油的动物,却是一种低贱的牲畜,不要说达官贵族,即便是寻常百姓都不愿意碰,一般都是奴隶才会食用。

    没错,就是家猪。

    在宋朝之前,家猪在人们眼里是极其肮脏低贱的牲畜,想想猪吃的东西就可以理解了。所以,在宋朝之前,猪根本不会被作为菜式放到桌上。而到了宋朝,或许因为某些原因猪肉被广为认知,并且占据了主流市场。有一个菜名就能够很好的证明猪的地位得到提升,那自然是东坡肉这道菜。

    猪肉美味而且又能够榨取极多的食用油,宋朝之前猪不被看重,所以,食用油不足,炒菜自然也就无法普及。至于说植物油,那就别开玩笑了,菜都不够吃了,哪里还舍得拿去榨油呢?

    至于袁常亲自下厨,第一次的时候,自然是被郭嘉,蔡邕等人极力劝说,君子远庖厨云云。

    开玩笑,也不看看袁常是谁。

    于是乎,袁常引经据典,讲道理,摆事实,让郭嘉,蔡邕等人相信是后人断章取义,误解了圣人的话。本来也是,君子远庖厨主要是告诫人们要有仁义之心,而不是让人远离厨房。因此,在如今等级观念还没有特别深入人心的时候,袁常自然能够轻易的说动郭嘉,蔡邕等人。

    事实上,等级观念成为制约人们行事约束,是在魏晋之后。

    当时的陈群提出了九品中正制,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使得士族等级变得森严起来。很多圣人言论,就是在这样的时期被断章取义,歪曲。而直到了武则天时期,关陇士族被武则天和李治夫妇两一套组合拳打的奄奄一息,再经过五代十国的摧残,也算是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上。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群提出九品中正制,怕是也想不到在他死后,他所在的家族竟然会沦落到了下品。若是会预料到这个结局,估计陈群也不会提出九品中正制了。

    言归正传,袁常既然提出了炒菜这个新式烹饪方法,自然也要提出榨取猪油这个思想,少不得又是一番摆事实,讲道理,也才算是让大家接受了这个神奇的念头。于是乎,在袁常的又一次影响下,炒菜也提早了数百年出现,并且,随后袁常自然也将著名的八大菜系给一并提了出来,自然是又免不了一番惊叹。(未完待续。)

    ps:  求支持,支持!

第四九一章 心怀不轨() 
刘备和张飞二人率一千兵马冲破曹仁和夏侯渊的防线,一路跑到下邳城门之下。城上的陶谦见一支兵马出现,打着“平原刘玄德”的旗号,当初刘备在虎牢关时露过脸,陶谦对于刘备也有些了解,当然,原因自然是因为关羽的威风出场。

    此刻见刘备来到下邳城下,想来是孔融邀请的援兵,又见后方曹仁的兵马追的紧,连忙让士兵打开大门旁的小门。如今曹仁的一万兵马在后方追赶,陶谦可不敢打开大门。若是曹仁的兵马追上来,在大门处展开厮杀,只需拖延片刻时间并传令给夏侯渊,一旦夏侯渊率领四万兵马杀来,下邳城却是危险了。故此,陶谦一边下令弓箭手在城上射箭挡住曹仁追兵,一边指挥着士兵将刘备和张飞从小门处迎了进来。

    曹仁下令士兵冲了几阵,损失了些兵马,只能无奈退去。

    “玄德急公好义,今次相助徐州,谦感激不尽!”陶谦迎了上来,拱手向刘备称谢道。说话的时候,陶谦目光隐隐的扫过刘备身后,然而,却是没有看到关羽的身子,略微有些失望。

    关羽当日在虎牢关逞威,使得十八路诸侯都知道这么一员猛将,陶谦自然也是觊觎不已。曹仁和夏侯渊的兵马守在下邳城外,陶谦也有派遣将领率兵出城与之交战。只不过,大将还没过几个回合,就被曹仁或者夏侯渊斩杀。于是,陶谦也知道自己麾下的大将都是一群只会瞎比比的废物,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将领。在看到刘备旗号的第一时间,陶谦就想到了刘备麾下的关羽,想着能不能把关羽给拉拢过来。有了这么一员猛将,陶谦自然也就不用担心曹仁和夏侯渊。

    不过。没看到关羽,却是看到黑脸的张飞。虽然张飞当时并不是很出彩,不过。似乎也不弱,陶谦眼珠子转了转。决定先把张飞给拉拢过来,然后再图谋关羽。

    刘备回了一礼,凛然正义的说道:“陶刺史过誉矣,备乃中山靖王之后,亦是大汉的一员。如今曹操无故兴兵侵犯徐州,备怎能视而不见。自陶刺史就任徐州刺史以来,徐州境内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却因曹操一己之私令百姓妄受兵灾,备定不会让其逍遥法外。”

    “只顾着与玄德说话,却是不知这位壮士乃是何人。先前谦在城上见此壮士勇猛冲突,却还不知壮士姓名?”

    陶谦没有接着刘备的话回答,而是看向刘备身后的张飞询问到。

    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也只是刘备自己这么说的,并没有得到任何朝廷的证实。只要朝廷不证明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刘备也就不能以汉室宗亲自居。历史上,刘备在许都的时候,在汉献帝的面前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汉献帝查了族谱,才证实了刘备确实是中山靖王之后,称一句皇叔。当然。汉献帝称呼刘备为皇叔,有多少真情实意在里面,就无人可知了。

    刘胜被封为中山王,谥号靖。在刘胜死后,刘胜长子刘昌被封为中山王,其余子各封侯,其中一子刘贞被封为涿县陆城侯。后因为献祭金不合格,被削去爵位,自此定居于涿县。刘贞二子。其中一名为刘昂;昂生三子,其中一名为刘禄;到了刘胜的第十五世孙。也就是刘雄,刘雄生子刘弘。刘弘生子刘备。算起来,刘备是中山靖王的十七世孙。似乎,刘备还真是中山靖王之后。但是,要想想经过了十七代,谁又能知道其中是否发生了什么变故?或许有其中某一代无子,从亲族兄弟中过继一个过来作为自己的儿子;就跟袁绍的情形一样。再说中山王这个爵位,到了刘胜的第五世孙刘循的时候,因为刘循无子,中山靖王刘胜一系的中山国也就结束了。之后虽然还有被封为中山王的刘氏宗亲,跟刘胜也就没有关系了。

    从生物学上来说,经过了三代之后,其实就已经没有多少血缘关系,子女之间都可以通婚。而刘备和汉献帝刘协都经过了十几代,关系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真要说有关系,只能用一句话来解释,那就是五百年前是一家。就跟创建东汉的刘秀一般,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八世孙,已经过了五服,九族之内。与刘邦其实也没有关系,只是,刘秀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统治,使得自身的皇权得到保障,才把他的关系给拉到刘邦身上。所以,承不承认刘备的中山靖王后人的身份,也只是汉献帝的一句话而已。

    至于汉献帝是否承认刘备的身份,想都不用想都可以猜到。

    当时的刘协已经长大,已经二十岁了。而且刘协自身也有才能,当初洛阳宦官之乱时,袁绍、袁术和何进的部将杀进皇宫,张让、段珪等无力还击,劫持刘协和少帝刘辩逃出宫外,正仓皇间,迎面遇上董卓率领的三千西凉铁骑奔腾而来。小皇帝刘辩见到这样的情形,吓得浑身哆哆嗦嗦,双腿战栗,口不能言。小皇帝刘辨手下的内侍太监和一众文官也都没人敢出口大气,只怕稍有闪失,便惹来杀身之祸。唯有十岁的刘协站出来说了一句话,让董卓都下马向刘辩行礼,可见,刘协并非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子。等刘协二十岁了,身为皇帝,自然也想有所作为,可惜,曹操专权,刘协想要当个名正言顺的皇帝,第一件事自然是要除去曹操。于是乎,凑上门来拉关系的刘备,自然进入了刘协的视野之中,并且给刘备证明了身份,想要用这个身份,让刘备替自己卖命,去把曹操干掉。可惜,刘协虽然二十岁,跟刘备这种见过世面的枭雄斗法,简直是自找死路。不仅大腿没报成,还把几个忠心的属下小命给搞没了。

    刘备得到刘协的证明,皇叔的身份已然成型,只要打着这个名号,不愁没有人投效于他。更有甚者。都有人怀疑向曹操高密的并非是董承的家童,或许有刘备的身影在其中也为未可知。刘备已经被刘协证明了汉室宗亲的身份,如果刘协死了。身为汉室宗亲的刘备,不是才有机会问鼎宝座。至于事实到底是如何的。那就无人可知了。

    且说陶谦如今好歹也是徐州刺史,称霸一方,乃是徐州的土皇帝。刘备自称是汉室宗亲,没有得到官方的证明,陶谦自然也不会承认。若是承认了刘备的身份,不就比刘备低一级,陶谦才不会自找不自在。所以,陶谦便转移话题。没有回应刘备的话语。

    “陶刺史过誉矣,此人乃是备之兄弟,张飞张翼德,忝任备麾下步兵都尉。”刘备当然也明白陶谦的意思,却也没有露出不满之色,作为一名出色的枭雄,刘备的养气功夫跟君子剑是有的一比。

    “真乃壮士矣!”

    陶谦称赞了一句,而后对着左右亲信喊道:“来人,取吾宝甲赠与张都尉,如此壮士若无宝甲戴其身。岂不叫人遗憾。”

    “如此,备便代三弟先谢过陶刺史的馈赠!”

    刘备拱手谢过之后,又问道:“陶刺史。如今曹仁和夏侯渊面北下营扎寨,欲与曹操兵马围攻下邳城,不知陶刺史有何良策应对?”

    “曹操军马强壮,我徐州士兵难以匹敌。如今,唯有据城而守,却是无良策应对。玄德如此询问,是否已有良策?”陶谦无奈的摇了摇头,随后眼睛一亮,紧紧的盯着刘备。

    “备不才。愿请战!”

    刘备昂然挺立,朗声说道:“曹操无故兴兵。此乃不义;身为朝廷臣子,侵犯徐州领土。此乃不忠;似曹操这等不忠不义的贼子,天道又岂会容之,百姓将士又岂会效命?备空有一身余力,却是无处发挥。如今愿请陶刺史借某一万兵马,出城与曹仁决战。到时支会文举,定下信号,两方兵马齐出,定然曹仁大军死无葬身之地。若是曹仁退走,徐州将士必然士气大涨。便是曹操亲率兵马到来,凭着下邳城城墙的坚固,曹操又能奈何?只需固城坚守十余日,曹操自兖州远道而来,粮草必然难以为继,自是撤兵而去。届时,陶刺史一声令下,徐州十数万兵马齐出,曹操又焉有存活之路?”

    刘备从平原不过带来三千兵马,而且,又没有钱财粮草,想要养活这三千兵马却是极为困难。一旦刘备的钱财用尽,这三千兵马都不用别人有任何的动作,都会自己走光。因此,如今到了徐州这个富裕的地方,刘备自然是想要趁机从陶谦身上榨一点油水出来。只要出战将曹仁击退,陶谦便会看到他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