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四世三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 第4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首先,袁常从占城引得占城稻进入中原,救活中原无数百姓。那么,袁常自然会被载入史册,被百姓称之为圣人也不为过。然后,袁常这个圣人的祖宗十八代自然要被人追查下来,而蔡邕作为袁常的岳父大人,自然也会进入后人的眼帘。接着,后人继续追查一番,哟呵,没想到这蔡邕还是个大儒,名人,于是乎,蔡邕流芳百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咳咳!”

    将有些魂归天外的岳父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袁常淡淡一笑,说道:“这是自然不可能,占城稻乃是绝世宝物,如今却是被暹罗这等愚昧之民所占有,简直是暴殄天物。若非是条件不允许,本州牧自是要灭了这等愚昧之人,教训他们空守宝山却不知进取的愚昧行为。若是在太平盛世,本州牧自是能够提一支兵马,循序渐进,将暹罗攻克;奈何如今生逢乱世,却是有心而无力。不过,占城稻自然也不能放弃,本州牧也想到了一个办法取得。”

    “主公,是何办法?”

    袁常在众人身上扫了一眼,最后定个在叶孤城五人身上,说道:“派遣大量兵马难以成行,故此,本州牧决定以小队的形式派遣精锐前往占城取得稻种。如今正是九月之时,待精锐小队从占城回来之时,也差不多到了春种的时间,刚刚好。”

    说完,袁常看着叶孤城五人说道:“叶孤城,西门吹雪,陆小凤,花满楼,司空摘星,你们兄弟五人是否愿意完成此任务?”

    “主公有命,属下等自当遵从!”

    “很好!”

    袁常点了点头,叮嘱道:“此去暹罗,路途艰险,遍地山林野兽。故此,你们要千万小心。等你们到了暹罗之时,天气也差不多冷了下来,野兽会相对少一些,不过也不能大意。你们要记住,多备解毒之药,注意山林的虫草。莫要疏忽。还有本州牧记得桂海一刀似乎也在南方等地,如果可以,你们联系他,带上他一起。想来他在南方待了好些时日。应该经验比较丰富。好了,早些出发去完成任务,本州牧在幽州等着你们凯旋归来!”

    “属下等绝不辜负州牧厚望!”

    叶孤城五人躬身行了一礼,大步流星而去。这个任务有多重要,他们自然也明白。对于袁常唠叨般的叮嘱。他们自不会不满,只是内心觉得一股暖流涌过,除了完成任务来报答这份恩情之外,他们也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了。

    “好了,稻种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有了稻种,你们觉得应该种在什么地方?”袁常再次看向自己的一众麾下。

    “那有什么难的,随便找块地种了就是,这种小事哪用得着讨论。”典韦撇了撇嘴。满不在乎的说道。

    “那本州牧让你去山上把粮食种出来,若是能种出来,就给你十坛美酒;若是种不出来,一年之内就不给你一滴酒水,如何?”袁常没好气的看了典韦一眼。

    典韦虽是出身农民,然而,典韦自小习武,长大后也是以打猎为生,根本不曾下地种过粮食;就如赵云一般,自小被送到童渊那里学习武艺。同样对农事不甚了解。所以,典韦才会说出这种话。当然,术业有专攻,袁常也不指望典韦会懂得这种事。

    “州牧。属下以为可以在右北平郡划出一块地种植占城稻。”被袁常任命为从事的关礼站了出来建议到。

    关礼在公孙瓒麾下的时候,就是帮助公孙瓒处理政事,对于幽州境内的大小事务基本都了解。这也是袁常和一众麾下能够在一个月内顺利接收幽州,并且把一应事务处理好好的原因。前后两任幽州刺史的儿子都给袁常打工了,那些地方官员和守将又岂会不知道怎么做?特别关礼,最擅长的就是这些方面的政务。因此,袁常才任命他为从事,帮助自己解决许多的麻烦。

    而关礼提议将占城稻种植在右北平郡,乃是因为右北平郡地势多为平原,且雨水充足,土壤肥沃,将占城稻种植在右北平郡的平原之上,自然是极为正确的建议。不过,袁常自然有着其他的想法,除了关礼提了意见之外,其余人对农事也不是很清楚。故此,也都很自觉的没有站出来发表意见。

    “关从事,若是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幽州一地百姓的粮食,在右北平郡划出一块地种植也确实够了!”袁常先是点了点头,表示称赞了关礼一番。不过,接着袁常话头一转,说道:“只是,若是要满足全国上下百姓的粮食,那在右北平郡种粮自然是不够的。”

    “呃!”

    众人顿时一脸愕然,都被袁常“大言不惭”的话给惊到了。如今天下十三个州,每个州都在种植粮食,若是收成不好,或者遇上天灾**什么的,还有可能出现粮食不足的情况。可是,他们听到了什么,袁常想要以一州之地的粮食来满足天下百姓的口腹,这是有可能的事吗?理智告诉他们这似乎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提出的人却是袁常,好像也有那么一点实现的可能。

    袁常板起了脸,用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道:“本州牧早就告诉过你们了,一定要早睡早起,多运动,多读书,多看报。如此,目光才能了解的更多,看得更远,成为新时代的好青年。可是你们,太让我失望了!”

    听了袁常的话,一众麾下都“震惊”了!

    每天,是谁睡到日山三竿才起来?是谁提着长枪刺两下就叫运动?是谁拿着一本书盖在脸上在太阳底下睡觉?没错,这家伙就是袁常。可是,他们难道听错了嘛?袁常刚才说什么,竟然刚说出这样的话,他们再一次清楚的发现,对于袁常的无耻,他们明显是低估了。

    “怎么,本州牧说错了嘛?本州牧谆谆教诲你们,你们竟然还不服气!”袁常瞪大了双眼,摆出一副凶恶的表情,失望的说道:“本州牧刚才就说了,占城稻乃是绝世宝物。不择地而生,一年可种三季,如此优良品种,若是种植得当,满足全天下百姓,又岂会不够?而你们竟然露出一副惊奇的表情,好似这是一件做不到的事情。你们这不是目光不够长远,视野不够辽阔,还能是什么?你们扪心自问,本州牧教诲你们有没有错。”

    “州牧所言甚是,我等惭愧,辜负了州牧的期望!”袁常都这么说了,一众属下也都很自觉的低头认错,不然,袁常等下又要上纲上线,说的你无地自容了。所以,还是及早认错的好。

    “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袁常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指着地图上说道:“你们看,昌黎郡,辽东郡,以及玄菟郡三郡之地中间有一片足够大的平原,面积广阔,水源充足。若是在此地种植稻种,往后我中原自是无需再为粮食的事情而担忧。”

    按理来说,袁常这么说了,大家自然都没意见,毕竟,大家对于农事都不是很懂。不过,在场还是有一个对农事稍有研究的,自然是关礼无疑。在看了看袁常指着的地方,关礼眉头微微皱了起来,片刻之后,却是突然惊呼出声。

    “州牧,请三思,此地万万不可种植稻种啊!”

    “为何?”袁常顿时就纳闷了,****的东北粮仓,竟然不能种稻种,这是神马原因,难道时代不同,所以有了变化?

    “州牧,你可知这里的土地是黑色的?”

    “知道啊!”袁常自是点头,东北的黑土地鼎鼎有名,袁常怎么可能会不了解?

    “州牧,那你可知道这黑土乃是不详的;若是将稻种种植在此地之上,怕是到时颗粒无收,还请州牧三思。”

    一众心思黑暗的麾下看到袁常闹出了笑话,嘴角都忍不住露出了微笑。看你丫的说什么目光高远,现在出丑了不是?很显然,在袁常的高压之下,一众麾下的腹黑心理都得到了极好的发育。

    对此,袁常只能无奈的翻了翻白眼,自然,又少不得一番辛苦的教育。(未完待续。)

第四九零章 会议变味() 
“没文化真可怕,圣人说的真没错!”

    袁常摇着头,痛惜的说道。直让关礼被袁常的目光看的羞愧的低下了头之后,袁常才继续说道:“黑土并非是什么不祥之物,相反,黑土乃是上天恩赐的宝物。黑土乃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整个中原大地就只有幽州境内才有这么一块地,不仅没有好好的利用,还被认为是不祥之地,真是暴殄天物。你们可知道,用黑土种植农作物,即便不施肥料,也可使得农作物生长出最大的产量。你们可以试想一下,辽东郡,昌黎郡,玄菟郡三个郡交界的那块平原究竟何等之大,可以种植多少农作物?以占城稻一年可以种植三季的特性来看,你们认为单幽州种植的粮食,是否能够解决天下所有百姓的粮食问题?”

    “主公英明,所思所虑长远,属下等目光短浅,未能理解主公用意,还请主公责罚!”

    好吧,经过袁常的解释说明,郭嘉等一干人终于明白,不是袁常异想天开,而是真的大有可能,只不过他们的能力有限,无法理解这种超越他们认知的事物。不过,还好有袁常给他们解释,所以,他们也就似懂非懂的明白了。总而言之,那就是用黑土种植占城稻是非常好的一个主意,反正听主公的就不会有错了。

    “好了,现在稻种已经有目标了;种植的土地也已经选好了,现在就等叶孤城他们归来了。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啊!”

    袁常忍不住感慨着说道,因为他的到来,使得占城稻提前进入了华夏大地。

    历史上占城稻最早出现在华夏大地是在唐末五代时期传入福建,在隋朝之前,南方还是荒凉之地,被称之为南蛮,与北方异族视作一类人。后来,隋炀帝攻打南陈,并且因此而扬名。故此,隋炀帝将南方视作自己的龙腾之地,大力开发。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隋炀帝讨厌北方的寒冷。而更喜欢南方的暖和。其后,经过隋炀帝的开发,特别是京杭大运河的修建,使得南方和北方也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南方的经济也得到飞速发展。并且逐渐超越了北方。

    南方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商人的崛起。闽商沿海一带,以海运为基础,向周边各国辐射。到了唐朝的时候,闽商开始大肆活跃,并且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繁盛,由此,占城稻被带到了福建。当然,唐朝的时候占城稻虽然已经流入福建,却并没有得到唐朝廷的重视。直到宋朝之时。也就是宋真宗时期,因为江淮、两浙地区遇旱少水,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多达三万斛,分别在长江、淮河以及两浙地区推广,并命转运使张贴榜文“……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自此,由宋朝廷宣传。占城稻得以在中原迅速普及,农作物的产量得到提高。

    其实,从历史上来看,在宋朝之前。天下一旦有天灾发生。必定会引起粮荒等问题。不过,自宋朝普及占城稻之后,粮荒之事鲜有发生,可见占城稻所造成的影响。如今,在袁常的影响下,占城稻更是提前了数百年进入华夏大地。而袁常更是明白占城稻的优势,自然会大力推广,日后粮荒这种事情,自然不会在华夏大地上发生。这件事说起来,当然是一件极大的功德,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主公,这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的倒是极为贴切。不过,这又是哪个典故里出现的?”郭嘉赞了一句,而后又问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呃,这个…”

    袁常微微错愕,总不可能说再过些年,刘备和孙权联合对抗曹操,诸葛亮然后为了破掉曹操的水军铁索连舟,才出了这么一个典故。不过,袁常好歹也算是脑子灵活,眼珠子一转,很快就有了主意。

    “这个典故说的是当时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交战,吴国水军强势。越国的范蠡想出一条计策火烧吴国战船,不过当时风向不对。范蠡有感于诸事妥当,唯独欠缺东风助阵。故此,才有此言。”

    “原来如此,真是活到老,学到老!”

    郭嘉点头惊叹,拱手称道:“主公博学多才,当为我等楷模。看来我等真的是学识浅陋,还需努力,不然不及主公万一啊!”

    对于郭嘉的称赞,袁常自然是脸不红,心不跳的全盘接下。

    “奉孝,不要崇拜本州牧,本州牧只是个传说。所以,你跟其他人比就好了,跟本州牧比较,怕是你会感到自卑的。”

    “是,是,主公所言甚是,嘉铭记于心!”

    会议似乎变成了袁常和郭嘉二人的舞台,一个自吹自擂,一个溜须拍马,而且二人还乐在其中,完全无视周围众人一副恶心呕吐的表情。

    “咳咳!”

    关礼忍不住轻咳两声打断二人的歌功颂德,一本正经的说道:“州牧之才,犹如天空皓月,属下等不过是地上萤火,难以企及。只是如今幽州百废待兴,还需州牧带领属下等开创新篇章。请问州牧,是否还有良策,改变幽州此景?”

    卧槽!

    众人皆是一脸惊奇的望向关礼,没想到这家伙不显山,不露水的,拍马屁的功夫竟然也是如此上乘,果然是人不可貌相。

    “关礼从事所言正是,主公可还有何良策?”

    “哈哈,奉孝和士起问到本州牧的心坎上了。本州牧胸中良策如天空星辰,不以数计。今日,本州牧便一一说出来,诸位可好好参考一番。多亏了奉孝和士起提醒,本州牧才想起。为了嘉勉你二人功劳,本州牧特赏你二人美酒五坛,为了共创美好幽州,诸位当以奉孝和士起二人为榜样,且不可懈怠。”

    当然,袁常可不是为了二人说的这些好听的话才给他们美酒。事实上是因为这一个月来,二人的辛勤努力,袁常早就有这个想法了。正好趁着今天这个缘由,借机把美酒赏给二人。至于二人奉承的话,只不过是条导火索而已。

    见到郭嘉和关礼得了袁常的五坛美酒。其余人皆是一副眼红的表情。

    无论是早早跟随袁常的,亦或是幽州战事之后加入袁常麾下的,都尝过袁常自酿的美酒。那滋味真不是一般的美妙,以前喝的那些个美酒。跟袁常自酿的美酒相比,简直就跟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