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四世三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 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艿男母菇欤从凶畔嗟备叩牡匚唬艽笠桓鲈蛞彩且蛭L义麾下有二万的先登兵。

    那么,这就要说说这支先登兵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先登兵并不是一支精锐兵种,说起来,先登兵就是一支不怕死的敢死队。先登兵是麹义从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这些士兵必须没有丝毫的亲人,一个都不行。然后,麹义对他们都特别的照顾,平日里都钱财等各种优待。但是,一旦到了战斗的时候,这支先登兵不管在什么环境下,只要麹义下达命令,就要悍不畏死的去执行。否则,麹义必定会百般折磨,让他受尽酷刑而死。既然选择了这样的道路,除了少数人之外,大部分人都及时行乐,在战场上悍不畏死,若是有幸得到天大的战功,获得一些职位,便能离开先登营。简单的说,这就是用日后的钱,拿到前边来用,这样的方式,虽然说很容易战死,却有很多人愿意加入先登营。

    而袁绍不敢将麹义的兵权收到手上,也是有点害怕这支先登兵。

    若是将麹义惹火了,麹义说不定就会派这支先登兵跟他拼命,袁绍觉得没有必要。反正现在麹义听从他的命令,这些士兵在麹义手上就算了,麹义能让这支先登兵替他卖命,岂不是一件好事。

    在历史,和公孙瓒的战斗,前期就是麹义指挥,由麹义的先登兵**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将白马义从引到袁绍大戟士的包围圈之中,最后先登兵和大戟士联合,才彻底的消灭白马义从。只不过,因为消灭了公孙瓒的白马义从,麹义觉得自己功劳很大,越发的狂傲,结果被袁绍给杀了。麹义的二万先登兵在这一战死伤殆尽,袁绍岂能不抓住机会灭了麹义,难道还等麹义再训练一支先登兵出来。所以,说起来麹义也是个杯具,成也先登兵,败也是先登兵。

    因为并没有史料证明大戟士的存在,只是在《后汉书》之中提过一句:“余众皆走。(袁)绍在后十数里,闻(公孙)瓒已破,发赜息马,唯卫帐下强弩数十张,大戟士百许人。”按照《后汉书》的内容,大戟士是存在的。

    其次,关于大戟士的数目,也是存在着争议。

    一些人认为这支大戟士有八百人,跟吕布的陷阵营一样。但是,用脑袋想一想,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八百人配合二万战斗力并不强的先登兵,怎么可能解决三万白马义从?

    就算大戟士再能挡,又能挡得住万军冲锋?估计只要一轮冲锋,这八百的大戟士就已经全部倒在地上,任人宰割了。重步兵兵种除了机动能力差之外,一旦倒下,也是一个很致命的伤害。全身的铠甲就有上百斤,而且因为全身关节都被包裹在铠甲之中,想要站起来,也是一件很难的事。

    所以,大戟士只有八百人是一件不大可能的事。

    此外,另外一种说法则是大戟士有一万人,只不过在跟白马义从战斗之后,只剩下八百人,在一些史料之中记载了三言两语,才让人认为大戟士只有八百的数目。而大戟士有一万的数目,是比较可信的说法。

    袁常当时在论坛上看过,首先提出大戟士有一万数目的是一个论坛名叫“我来自三国”的家伙所说的。这家伙对于三国的痴迷已经到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地步,对于三国的各种事件,这家伙都能说个三五六,可以说是比专家还专家,比教授还教授的牛逼存在。而这个家伙提出袁绍有一万大戟士的说法,也是有根据的。

    这家伙当时查过所有他能找到的关于袁绍和公孙瓒的史料,不论是正史还是野史,一个都没有放过。同时,他还查过幽州、冀州的史料,对当时的经济、人口进行查证,最后根据袁绍当时的经济,还有铁矿等发展的情况最后做出了大戟士有一万人的判断。之后,又有不少的专业人士同意了这个观点,都确认袁绍有一万的大戟士,才能消灭公孙瓒。至于说有二万乃至更多,那就是不可能了。因为,袁绍的经济不允许。大戟士所花费的钱财,也是一个让人心跳的数目。

    因此,当看过信上的消息之后,袁常就知道,袁绍已经开始打造大戟士了。所以,袁常也没有隐瞒,把自己知道的情况跟赵云说了出来。

    “大戟士?竟然还有这样的士兵?”

    赵云显然很惊奇,当然也不是怀疑,对于袁常说的话,他还是很相信的。

    袁常沉思了片刻,随后跟赵云说道:“子龙,你去让所有人都到府上,我们也要准备一番了。”

    “是,主公!”

第三五三章 新的任务() 
“诸位,邺城探子发来的消息你们都已经看到了,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袁常懒洋洋的坐在正中央的主位之上,不紧不慢的询问到。

    看到袁常这副德性,众人都感到有些无语。不过,已经习惯袁常这副表情的众人,也没有发表什么意见,习惯也就好了。

    “主公,俺…我们可以去邺城找袁绍,不要等到公孙瓒出兵,我们可以先出兵。”

    说话的却是典韦这厮,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典韦的那个口头禅“俺”已经勉强可以克制住了,而且,说话的时候,也会经过大脑思考之后才说出来。

    不过,典韦的话显然不会被袁常给采用。

    跟袁绍联合出兵,那就是把渤海郡放在跟袁绍同等的位置,这样一旦有战斗,大家要同时出力,显然不是什么好事。在袁常想来,最好的做法就是看袁绍和公孙瓒互相攻击,他们能够从中获利。所以,典韦的意见自然是被无视了。

    赵云站出来,拱手作揖道:“主公,属下以为我们可以隐在一边,等到袁绍和公孙瓒战斗到焦灼状态之时,再行出击,如此,便可获取最大的好处。”

    “嗯,子龙的意见不错,我觉得可以。”

    袁常点了点头,显然比较倾向于赵云的意见。而赵云原本一腔热血的好青年,在袁常的影响下,似乎变得有些坏了。

    不过,作为军师的郭嘉还没有发表意见,众人都将目光看向郭嘉。当然,众人都觉得,郭嘉也会同意赵云的意见,毕竟坐山观虎斗才能获得最佳的好处。

    “主公,属下以为,应该采纳洪飞的意见。”

    让众人意外的是,郭嘉竟然没有同意赵云的意见,反而同意典韦的意见。

    “嘿嘿,俺就知道俺是正确的!”

    典韦这厮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郭嘉同意他的提议,让他有些轻飘飘的。其实,典韦之所以要选择跟袁绍联合攻击公孙瓒,是因为典韦这厮想要上战场战斗,也没有想太多。所以,看到典韦这厮的样子,袁常直接问了一句,让典韦这厮哑口无言。

    “洪飞果然好算计,那么,敢问典大‘军师’,我们为何要跟袁绍联合攻击公孙瓒?”

    好吧,典韦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战斗欲*望,自然想不到其他跟袁绍联合的理由。于是,典韦很自觉的蹲到墙角。

    “军师,为何你觉得我们跟袁绍联合比较好?”

    袁常有些不解的看向郭嘉,对于袁常而言,投机捡漏显然是袁常最喜欢的事。当然,袁常知道郭嘉不会无的放矢,同意跟袁绍联合,必定有郭嘉的理由。

    郭嘉环视一圈,见众人都很疑惑的看向他,他这才不紧不慢的说道:“主公,我们渤海郡从疆域上来算,是属于冀州的领土。而在权位上来算,渤海郡也是被冀州给管辖的。虽然主公已经跟袁绍划清界限,但是,外人并不知道,反而只会认为我们渤海郡是冀州的一份子。从这方面来说,我们在外人的眼中,就是袁绍的下属。一旦我们和袁绍产生了什么矛盾,别人则会认为,是我们大逆不道,反而不会将罪责按在袁绍的头上。所以,从这一点来算,我们必须摆脱这个位置,将我们放在跟袁绍同等的位置。”

    郭嘉一番款款长谈,说的是合情合理,有理有据,众人都深以为然。

    袁常也不得不承认,在大局观方面,郭嘉远超他百倍、千倍,袁常只是因为穿越者优势,再加上一点小聪明,如果真让他来谋划大局,怕是有再多的基业,也会被败光。不过,幸好袁常有郭嘉的帮助,一个智谋出众,一个先知先觉,两者的联合,怕是无人可敌了。

    袁常想的是投机捡漏,从中获取好处;而郭嘉想的是更长远,将渤海郡的地位提高到可以与一州相提并论的地位,仅此一点,袁常就自认见地不如郭嘉。

    “军师所言甚是,看来是我眼光太短浅。军师,那其他方面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郭嘉刚才的话显然还没有说完,以郭嘉的才智,肯定不仅仅想到一个理由。历史上郭嘉给曹操提出了十胜十败,将曹操和麾下文武的斗志都提起,最终战胜了袁绍。可以说,郭嘉的一番言论是极其重要的。

    很多人认为郭嘉的话其实并没有用处,不想想,若是没有郭嘉坚定曹操决战的信心,曹操早就投降袁绍,又何来的官渡之战的胜利?又何来三国中魏国的霸主地位?

    郭嘉对着袁常点了点头,接着说道:“主公,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战斗,必然会有一方胜出。如果是公孙瓒胜利,那么对我们而言,以我们跟公孙瓒之间的仇怨,公孙瓒的胜利对于我们而言,绝对不是好事。而如果是袁绍胜利,我们等到袁绍和公孙瓒战斗到差不多的时候才出现,这个时候,战利品如何分配就是个问题。如果我们坐山观虎斗,并没有出太大的力,袁绍自然不肯给我们太多的好处。若是我们强求,说不定会惹怒袁绍,造成我们之间的战斗,虽然我们的实力并不用惧怕袁绍。但是,这对于我们而言并没有好处,只会让其他诸侯势力开心。因此,从这一点而言,我们应该跟袁绍联合,共同出兵幽州。”

    郭嘉之前的一番话已经让众人深以为然,心中都已经认同了郭嘉的意见。现在,郭嘉又说出这样的理由,更是让人不会有反对意见。各大势力之间相互攻伐,为的就是夺取领土,获得更多的好处。若是在冀州和幽州之间的战斗不能获得最大的好处,那还不如不要参加这次的战斗。但是,如果不参加冀州和幽州之间的战斗,无论是袁常,还是袁常的麾下,都不会答应。袁常和几个亲近的人都有着他们的理想,所以,扩张势力是必然的事情。

    按照这样来算,跟袁绍的联合,已经成为了必然之势。

    袁常现在也没有了投机捡漏的想法,袁常心中庆幸,还好当初在虎牢关的时候,跟袁常谈了一番,大家混了脸熟,虽然郭嘉在当初没有答应跟随他。最后,郭嘉还是出现在袁常面前,替袁常出谋划策。有顶级谋士出谋划策,和没有谋士或者说有普通谋士出谋划策,两者之间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就如刘备在收纳诸葛亮之前,替他出谋的是孙乾、糜竺、简雍等人,他们三人严格意义上来算,都不是谋士,连二流的行列都无法进入,又如何能够给刘备多少帮助?自从得到诸葛亮之后,刘备真的是困龙升天,势力越做越大,最后还能称帝。所以,一个顶级谋士,对于一个势力的上位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当下,袁常就要宣布最终的讨论意见,然而,郭嘉却是还站着,似乎还有话要说。

    见此,袁常也很自觉的没有说话,而郭嘉则再次说了起来。只不过,这次,郭嘉的脸上闪着兴奋的光芒,显然,这个理由让郭嘉都很期待。

    “主公,如今虽然我们跟袁绍划清了界限,渤海郡是属于我们的领土。但是,相对于一个势力的发展而言,一个郡太小了,不能将我们的优势扩展到最大的程度。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更大的领土,至少也要有一个州的领土。”

    郭嘉说到这里就停止说话,闪亮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

    郭嘉虽然没有把话说完,但是,在场的众人没有一个是蠢货,即使是典韦,看似粗蛮,其实头脑里也是有想法的人。他的外表,只不过是隐藏他真实的内心,大家都已经在一起这么久了,早就看出这一点,不过却也没有揭穿典韦,都没有说出来。所以,大家都能明白郭嘉的意思,那就是在这次冀州和幽州的战斗之中,将幽州收入囊中。

    一个州的势力无疑是极其吸引人的,这样大的一块肥肉,谁也不舍得放弃,袁常不肯,袁绍同样不愿意。

    “军师,袁绍会愿意把幽州让给我们吗?”

    赵云率先提出疑问,如果能够将幽州收入囊中,对于袁常而言,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只是,袁绍岂会愿意把幽州这样大的一块领土让给袁常,这显然是很不可能的事情。即使,袁常跟袁绍是同父的兄弟。

    “赵郡尉,你忘记了主公说过的话,这世间一切事情皆有可能,只看你敢不敢想,敢不敢做,只要你敢想,敢做,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

    郭嘉并没有回答赵云的疑问,而是引用了袁常曾经说过的话,随后将目光看向袁常。对于如何让袁绍把幽州让给袁常,郭嘉心中有一点想法,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把风头都抢了,即使袁常并不在意。有时候,作为一名属下,就应该不能表现的太完美,也要让主公展现他的能力。

    “不错,军师所言正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要我们给袁绍足够的好处,将幽州让给我们并不是什么难事。相对而言,幽州的管理并不是那么简单,换个人都知道如何选择。”

    袁常明白郭嘉的意思,也很自觉的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主公,那依你的意思,我们当如何行动?”

    袁常环视众人一眼,最后将目光定格身旁的秘书蔡琰身上,吩咐道:“蔡秘书,你当即书信一封,说明我们渤海郡愿意和冀州共同进退,愿意和冀州将幽州的公孙瓒消灭。其后,幽州当作为我们出力的战利品,以后当属于我们的领土。同时,为了回报袁绍,我们愿意替他打下青州和并州两地。”

    “是,太守大人。”

    蔡琰坚实执行她秘书的职责,将袁常他们商谈的内容给记下,更是没有丝毫犹豫的执行袁常的命令。不得不说,自从有了蔡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