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四世三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 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曹操早就已经有了计谋。而且,这个计谋还关乎着他的一个阴谋。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曹操不打算自己提出来。否则,日后难免会被有心人猜到。

    正当众人沉默之时,又是济北相鲍信出列献策。

    “大人,属下有一策,不知是否可行。”

    “允诚有何良策,只管说来!”

    曹操脸上顿时露出喜色,心中暗道目标上钩了。

第二五八章 各有算计() 
“刺史大人,据属下所知,濮阳城以东五十里处有一地名为寿张。此地两侧皆为山脉,树林缠绕,我等可埋伏于此,待黄巾贼子过半而击之。彼时黄巾贼子必定大乱,我等便可击鼓掩杀,必定大获全胜。”

    “哈哈!”

    曹操大笑一声,从上方走了下来,拉着鲍信的双手,激动道:“允诚此计甚善,我有允诚,何愁大事不成。”

    然而,曹操的心中此刻却是在冷笑,既然鲍信找死,那就怪不得他了。

    曹操作为一名出色的军事家,早在得到黄巾贼入侵的消息的时候,就已经研究过应对的方法。结果与鲍信一样,曹操也是选择在寿张两侧山脉埋伏。只不过,曹操心中另有阴谋,不能率先说出自己的计策。如此,自然要鲍信提出,事后别人才怀疑不到他的头上。

    至于曹操的阴谋,则是打算趁机谋害鲍信。

    鲍信是曹操的坚定跟随者,又是他的提议,曹操才能坐上兖州刺史的位置,为何曹操要谋害鲍信呢?

    究其根源,却是鲍信麾下的精锐士兵引起了曹操的杀意。

    众所周知,曹操是个有雄心的霸主。既然是霸主,自然想要有自己的势力。然而,曹操的父亲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而曹操则被打上了宦官之后的烙印。就是因为这个身份,曹操显然不受大部分士人的待见。袁绍身为四世三公的袁家之子,韩馥能够把刺史的位置让给袁绍。然而,即使曹操的名声比袁绍响亮,也不会有人把刺史的位置让给曹操。若非兖州刺史刘岱丧命,又有鲍信的强力推荐,曹操是绝对坐不到兖州刺史的位置。

    因此,对于当初袁绍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冀州,曹操的心中是嫉妒的。但是,作为一个雄主,曹操却能把嫉妒隐藏在内心的最深处。而之后,袁绍又举荐曹操担任东郡太守。换成许多人,若是被自己的朋友兼对手举荐,估计都会拒绝,因为他们不想让人觉得自己不如对方。

    但是,曹操却没有这么做,曹操反而欣然的接受袁绍的举荐,并且之后还去信表示了自己的谢意。因为曹操知道,想要发展自己的势力,一个固定的地盘必须有。而东郡,则是他发家的基础。

    虽然坐上了东郡太守的位置,曹操的发展却并不如意。极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没钱。

    当初曹操号召诸侯讨董,他的军饷粮草还是河东卫家的分支,陈留卫弘赞助的。无论是野史或是正史之中都记载着陶谦的手中觊觎曹嵩的家财,然后将曹嵩杀害,卷走家财,这才引发了曹操进攻徐州的事件。从这里看,感觉曹操家里挺有钱的,其实不然。曹嵩的那些钱财,对于少数人而言是挺多的,但是,想要养军队,显然是不够的。

    就像是一百万的钱,在寻常人看来很多,简直就是巨款。但是,如果养一个士兵要一万的钱,那么,这一百万显然就不够看了。

    曹操的东郡没有敛财的产业,他的手下也没有能够帮他赚钱的人才。所以,曹操在东郡太守的位置上待了一段时间,他麾下的兵力其实也就只有当初讨董后剩下的二千,还有袁绍后来拨给他的三千兵马。除此之外,曹操就没有丁点的兵力了,而曹操也没有那么多钱继续招募士兵。

    作为雄主,曹操肯定是不满于现状的。

    因此,曹操在东郡的时候,就已经在打主意,要从哪搞来足够他称霸的兵力。数来数去,最后,曹操将鲍信作为自己的目标。

    鲍信何须人也?

    鲍信的祖上鲍宣曾经是司隶校尉,相当于袁常穿越前的京城市委书记,那可是极大的官。而且,鲍宣跟曹操的养祖父曹腾不一样,人家是地地道道的官家子弟。这个时候,鲍家也就是官宦世家,跟富有没有关系。而到了鲍信的父亲,也就是鲍丹的时候,鲍家这才发达起来。

    要知道鲍丹是当时的少府侍中,九卿之一,相当于三省六部中三省的尚书,官职足够大了。这也不是重点,重点的是少府掌山海地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这可是肥差。就如袁常穿越前的某些国企老板,如中石化、中钢等等,这些老板显然都是极为有钱的。而鲍丹也是一样,身家不菲。

    鲍丹死后,鲍信身为长子,自然继承了这一切。

    当初曹操号召天下诸侯讨董,在卫弘的赞助下,才招募到一点青壮。其后有自家族亲兄弟夏侯惇、夏侯渊二人,还有曹仁、曹洪二人,各引兵一千,这才凑够了五千兵马。否则,当初讨董之时,估计曹操就要跟刘备一样,只能看戏,而没有发言权了。

    但是,鲍信身为济北相却是随随便便就拉出一万的兵马,可见鲍信家财丰厚。

    即使是后来讨董之时鲍信的一万兵马死了许多,回到兖州之后,鲍信又招募了一些。如今鲍信有步兵一万,骑兵五千。特别是骑兵,可以说一个骑兵所要花的钱财是步兵的十倍,而鲍信能够养得起这五千骑兵,已经足以说明一切了。

    如今曹操为兖州刺史,鲍信身为济北相,鲍信自然是曹操的部下。但是,曹操却没有权利调动鲍信的兵马。因为,鲍信的兵马是自己花钱招募的,与朝廷没有关系。所以,曹操能够调动兖州各地守军来濮阳支援,鲍信的兵马他却不能调动。

    因此,曹操这才打算除去鲍信,将鲍信的一万步兵和五千骑兵据为己有。

    其实,曹操当上了兖州刺史,兖州的财政大权也已经握在手中,慢慢的也能够发展出足够的势力。但是,如今天下风云涌动,以曹操雄主的性格,显然是等不及了。所以,鲍信的兵马,曹操是势在必得。

    且说鲍信提出自己的计策之后,曹操当即威严的望向一众文武官员,朗声道:“如今黄巾贼作乱,吾身为兖州刺史,自是不能任他们在我等土地上放肆。当此危机之时,兖州上下当团结一心,共抗贼人,尔等可有信心!”

    “一切谨遵大人号令!”

    曹操的眉宇间闪过一道舒爽的表情,这种大权在握,天下我有的感觉真的不是一般爽。曹操此刻也终于能够体会到,当初袁绍作为盟主,那种发号施令的痛快感觉。曹操心中暗自说道,本初你等着,早晚有一日我会超越你。

    “鲍信听令,我令你率领麾下兵马择日前往寿张。可以五千骑兵列阵迎敌,一万步兵埋伏山林,等我号令,掩杀黄巾贼子。”

    “属下听令!”

    对于曹操的命令,鲍信自然没有异议。鲍信有领军大将于禁,这一万五千的人马自然是由于禁来指挥,鲍信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曹仁听令,濮阳四千步兵由你统帅,同样前往寿张山林埋伏。”

    “末将听令!”

    “曹洪听令,我任命你为此次前锋,濮阳一千骑兵由你统帅,可将黄巾贼子引到寿张埋伏之地。等我号令发出,再与大军掩杀,不得有误!”

    “末将听令!”

    曹洪一脸喜色,想不到他还能当个前锋。因此,对于夏侯惇和夏侯渊二人的羡慕之色丝毫没有理会。

    “主公,我二人当如何?”

    夏侯惇和夏侯渊二人见曹操没有给自己下达命令,当即着急的出列询问。

    “夏侯惇坐镇濮阳,待兖州各地援军抵达,由夏侯渊率军前往寿张支援。鲍信和曹仁的人马只能拖延黄巾乱贼进攻时间,夏侯渊你的责任重大。此次我兖州倾全力出战,务必要将黄巾乱贼一举击溃,尔等万万不可大意。若有违误,定当军法处置,尔等可明白!”

    “属下明白!”

    曹操既已下达完命令,众人自是散去。鲍信和于禁则要到军营之中整顿兵马,择日出征;而曹仁和曹洪自然也要回去准备,不过,曹洪正要离去,却是被曹操给叫住。

    “子廉,此事事关重大,你且不可贻误!”

    “主公,属下定当完成,不然提头来见!”

    当曹操和曹洪二人密谋之后,曹洪一脸坚定之色。无论曹操让他做什么,他都不会有丝毫的犹豫,只要是对曹操的大业有利。

    而另一边的鲍信,心中也是疑惑不已。

    曹操的能力他自然是明白的,没理由鲍信能够想到在寿张埋伏,而曹操却想不到。想到这里,鲍信心中一动,找来亲信低语一番,随后便不再多想。

第二五九章 冷箭() 
寿张是一个小村子,不过,如今这个村子却是成了废墟。或许村子里的百姓都入伙当贼去了,或许都丧命在战火之下,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没有人知道,而且也没有人想去知道。至少,现在的鲍信和于禁二人不想知道。

    “文则,不知为何,我心中总有一种不安的感觉。”

    鲍信皱着浓眉,语气沉重的说道。

    于禁是鲍信的心腹大将,也是鲍信最为信任的大将。在于禁面前,鲍信不会隐瞒自己的想法。随后,鲍信自然是将他的安排给说了出来。

    “大人,既然如此,不若我们暂时撤退?”

    于禁在历史上是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就统兵能力而言,可以说是排在首位。其实,昨天曹操的表现,于禁心中就有疑惑。不过,因为鲍信和曹操的关系,于禁又把心中的疑惑给压下,否则难免被人认为自己是在挑拨离间。

    然而,现在鲍信都这么说了,于禁身为鲍信的部将,自然是为鲍信着想。

    鲍信闻言,当即反驳道:“不可,曹操昨日就已经说过了,若是何人出错,定当军法处置。所以,如今我们只能迎敌,没有丝毫的退路。”

    在原本的历史上,鲍信和曹操是亲密无间的好基友。而鲍信死后,于禁和鲍信麾下的兵马也都成为了曹操的囊中之物。至于是否曹操设计,那就无从可知了。至少,原本历史上曹操的设计,没有被于禁察觉,否则于禁也不会成为曹操麾下大将。

    那么,为何如今鲍信和曹操会产生间隔,以致于鲍信都要派亲信去监视曹操和他麾下的几名大将?以如今的情况来看,鲍信若是出事,于禁基本没有可能投效曹操。

    说来,鲍信和曹操的间隙还是袁常造成的。

    当初在虎牢关的时候,袁常说了一句话,大意就是于禁不是曹操的大将,而是鲍信的大将,否则曹操麾下有于禁统兵,哪里还害怕董卓的西凉军。

    也就是因为袁常的这一句话,使得亲密无间的两个好基友心中产生了一丝裂缝。而后,更是因为曹操的大志没能得到施展,这丝裂缝越来越大。最终,或许曹操意识到二人的关系已经回不到从前那样,所以,曹操这才对鲍信产生了杀机。

    倘若没有袁常的那句话,鲍信和曹操二人没有产生间隙,曹操即使大志没有施展,也不会对鲍信怎么样。因为曹操知道,鲍信还是会始终坚定的支持他。

    一切,都因为袁常这个穿越者而发生了改变。当然,这一切远在渤海郡的袁常并不知道。

    “文则,为今之计我们小心应对便是。待平定此次黄巾之乱,我们再想去路。”

    既然已经意识到曹操对自己产生了杀机,鲍信自然不会再跟随曹操。鲍信家中钱财无数,还足够招募近万的士兵,他投靠任何一方诸侯,都有立足之地。如今曹操已经坐稳兖州刺史之位,说来还是他自己举荐曹操,这一切还真的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是,大人!”

    虽然知道曹操对鲍信有杀意,但是鲍信和于禁二人也没有太过担心。如今鲍信有一万步兵、五千的骑兵,曹操只有四千步兵和一千的骑兵,鲍信也不用畏惧曹操。而且,曹操也不敢光明正大的击杀他,否则必定让兖州官员人人自危。

    “轰隆!”“轰隆!”

    正在这时,前方传来惊天动地的振颤声。鲍信和于禁知道,那是曹洪率领的一万骑兵将黄巾乱贼给引来了。

    黄巾乱贼没有高明的统兵大将,而且也都是一些拿着棍、棒的农民,除了人数有优势之外,其他没有一点能够和正规的士兵相提并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曹操和鲍信才敢依靠二万的人马埋伏黄巾乱贼。

    远方已经传来喊杀声,似乎已经打的热火朝天。不过,鲍信和于禁都没有动作,因为曹操的命令还没有下达,还不到他们出动的时候。

    “咚咚咚!”

    过了一炷香的时间,终于听到战鼓之声,鲍信和于禁二人眼睛一亮。于禁当即拔出长枪,大手一挥,喝道“冲锋!”

    “轰隆隆!”“轰隆隆!”

    五千的骑兵冲锋,那气势比之先前的一千骑兵还来的震撼。鲍信的五千骑兵是隐藏在山林的后方,此时出击还需要绕过山林,否则他们明晃晃的列好阵型,估计黄巾乱贼看到他们掉头就跑了。

    虽说有数里的距离,但是对于骑兵而言,不过转眼的时间,他们便已经来到战场之上。

    曹操的一千骑兵已经掉转身形向黄巾乱贼杀去,而山林的两侧,曹操的四千步兵和鲍信的一万步兵也冲了出来,气势颇为唬人。

    黄巾乱贼虽然有三十万,但多是农民出身,见到这样的场面,即使人比对方多,哪还有丝毫的战意?而且,这些黄巾乱贼的武器多是一些棍、棒,只有少数的人才是用的金属武器。再加上他们被埋伏给击溃了信心,更是想要逃跑。

    然而,三十万人,除了与对方接触过的人之外,大部分的人都呐喊着向战场中央冲去,那些想要逃跑的人又怎么能跑的掉?

    因此,他们只能被曹操和鲍信的士兵无情的杀戮。

    按照这样的情形,似乎都不用等到兖州各地的援军,仅仅是曹操和鲍信这二万人马,就足够击溃黄巾乱贼了。不过,这样的话,二万人马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