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四世三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 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被刘曦取笑。这种事也不是第一次了,二女在东平县的时候,也时常有过取笑对方的举动。

    因此,二女只要没有被袁常弄的下不了床,都要比平时早起,避免成为调笑的话题。

    不过,看佳人穿衣,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袁常自然不会干看着,免不了一番上下其手,只弄的佳人娇喘吁吁,不停翻着白眼,艰难的穿好衣裳。

    “老公,都是你,害的人家现在才穿完,说不定等下曦儿妹妹又要笑话人家了。”

    终于,甄姜好不容易穿戴完毕,此时自然不会放过罪魁祸首。

    “嘿嘿,那没关系,下次我也给你笑话曦儿的机会。”

    “哼哼,要是曦儿妹妹知道老公这么说的话…”

    听到甄姜的话,袁常顿时心肝一抽,暗叹女人狠起来真可怕。袁常也知道,甄姜说不定真的会告诉刘曦,这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让刘曦知道袁常的想法,可能几天都不会让袁常上床了。因此,袁常现在自然要摆平甄姜,不让她去告状。

    “好珞儿,老公等下交接完了,回来陪你在南皮城内逛一逛,如何?”

    甄姜俏皮的望了袁常一眼,嬉笑道:“老公,你自己说的哦,要是忘记了,人家心情不好,说不定在心情不平静的情况下,就会把老公说过的话告诉曦儿妹妹了。”

    “不会忘记,不会忘记!”

    袁常抹去额头的冷汗,连忙保证到。心中暗叹都是自己嘴贱惹的祸,现在看来不得不委屈自己的两条腿了。

    安抚完甄姜,袁常随后便在郭嘉、赵云、典韦的陪同下前往南皮府衙。

第二五零章 三把火烧得那个旺() 
“四叔,这是渤海郡的印章,侄儿便交给你了。”

    袁谭把手中的黄金制成的印章交给袁常,眼中闪过一丝不甘之色。他担任渤海郡太守还没有多久,就被袁绍给免了。如果换成以前的话,袁谭心中看不起袁常,却也不觉得什么。但是,昨天袁谭知道是袁常破坏自己的好事之后,对于袁常的怨恨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有多深刻。

    袁常抢走了原本属于他的女人,如今还夺走属于他的官职。即使是杀父之仇,都没比这个严重。

    “嗯!”

    袁常随意的应了一声,接过袁谭递来的印章。不得不说,汉朝文武百官的印章还是挺有价值的,用纯金制成。唯一的区别,就是在把手之上。官职高的把手是鱼钮,一般都是京城里面的官员;而各地太守的印章,通常都是鼻钮,除此之外,就没什么区别了。

    在春秋战国之时,印章就已经有了,不过都是用铜制成的,跟汉朝的手笔没法比,秦朝存在的时间不久,印章没什么改变,也是依照春秋战国时的铜制印章。而魏晋南北朝开始,印章有一些改变,用的是镀金、镀银,估计是朝廷小气了吧。而到唐代之后,印章的样式就多了,包括金银、宝石、翡翠、珊瑚、琥珀、蜜蜡、黄杨、竹根、玉制印章等。按照官员的等级不同,所用的印章也不同,这样也容易区分官职的高低。当然,到了宋朝的时候,或许是因为有钱,或许是因为科技发达了,可以在印章上面刻字,这样的话,官员的级别更是一目了然。用袁常穿越前那个时代的话来说,就是有钱任性了!

    到了元、明、清,没有多大的改变,唯一变化的就是石头的价值提高了,许多人都用石头制成私印,至于官印,因为是朝廷发下来的,也没什么变化。

    袁谭将印章交给袁常之后,伸手指着站立两边的渤海郡官员,说道:“四叔,这些是渤海郡的主要官员,以后他们就听从四叔的命令了。”

    一个郡的官员有一个郡丞,跟县丞的性质差不多,相当于秘书之类。在前期的时候,郡丞一般是由中央任命,除了协助太守之外,另一个目的也是替朝廷监视太守,是否有不轨之心。毕竟太守跟县令不同,太守掌有兵权。因此,一个郡通常不会设置郡尉,兵事由太守完全掌控。只在有战事的时候,临时设置,毕竟太守的职责众多,不可能领兵出去打战,那样郡里的事又有谁能管理?

    而到了中后期,全国有那么多个郡,朝廷有时候也没能够顾及到郡里。所以,郡丞的任命职权下放到州,可以由刺史推荐,中央通过之后,郡丞便可上任。而当一个朝廷进入后期逐渐衰弱的时候,郡丞一般都是由太守任命自己的亲信担任,朝廷自顾不暇,也管不上了。就如渤海郡的郡丞,就是袁绍在任的时候任命的。

    袁谭虽然接管了渤海郡,但是时间不长就被替换成袁常,因此袁谭还没有把郡丞换成他自己的亲信。况且,郡丞是袁绍任命的,袁谭就算要撤换,也要向袁绍请示。否则,袁谭任意撤换,岂不是让袁绍觉得袁谭有什么想法。

    可以说,如今渤海郡的属官十有**都是袁绍在任的时候任命的。除了少数几个,在袁谭上任之后,换成他自己的亲信,而且也向袁绍请示过了。毕竟换成自己的亲信,使用起来也能顺心如意。当然,袁谭撤换的那些个职位,也不是太重要。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袁谭要是一口气把渤海郡的官员全换成他自己的亲信,估计第二天就会被袁绍给撸掉了。

    只是,袁谭还没有完全掌控渤海郡,却是被袁常给夺走渤海郡的大权了。不得不说,袁谭真的是个杯具。

    郡丞之后就是主簿,跟郡丞一样是太守的助手,主要负责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如果排除郡丞是太守亲自任命的话,那么主薄是太守幕府之中最为重要的幕僚之一,参与机要,总理府事。

    除此之外,太守的属官还有主记、记室、师友祭酒、从事、书佐、椽等等。这些算是太守属官之中较为重要的官职,其他一些次等的就无须赘述了。

    袁常眉头微微皱起,有些不满的向着两边的官员问道:“为何没有看到郡尉?难道他不知本太守今日上任,若是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本太守必定不会轻饶。”

    当然,袁常这么问是故意的。

    低下的属官们俱是一脸纳闷,站在袁常身旁的袁谭,也是嘴角抽搐。他就想不明白了,自己的老子怎么会让这样的家伙接手渤海郡。

    郁闷归郁闷,袁绍任命的郡丞何文上前一步,解释道:“启禀大人,郡尉并非常置官职,只在有战事的时候临时任命,统领军队。因此,渤海郡如今并没有郡尉这个职位。”

    “这是什么意思?”

    袁常故意装出一脸的惊讶之色,略微提高音调道:“如今黄巾贼子作乱,更有地方官员拥兵自重,前有董贼,后又有公孙瓒入侵我冀州领土,难道不算有战事?若是敌人打到我们渤海郡,没有郡尉,何人指挥军队?难道你们可以领兵作战?”

    众人听了袁常的话,皆是一副无语的神色。

    通常军队是由太守来掌控,就是不想让兵权落入他人手中。而且之前的袁绍,也有兵事能力,当然也不会把兵权交给别人。袁谭上任之后也是如此,所以都没有设置郡尉。因为他们都有统兵的能力。而如今,看袁常的样子,就是个怕死,不懂得统兵的家伙。不过,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袁常望向何文,询问道:“何郡丞,我且问你,本太守是否有任命郡尉的权力?”

    “启禀大人,郡内属官大人皆有权力任命,郡尉之职,自然是可以!”

    何文应了一声,原本他是想要劝谏袁常的。毕竟兵权掌握在手中是最好,否则郡尉一旦作乱,整个郡就完蛋了。但是,何文看看袁常的样子,觉得他也不是个能领兵的人。如果一旦有战事发生,估计第一个跑的就是袁常。故此,何文也就放弃劝谏的念头,还是任命一个懂得带兵的郡尉比较好。

    站在一边的袁谭,此时却是眼睛一亮,心思活络了起来。

    虽然他被解除渤海郡太守的职位,但是如今袁常竟然要任命郡尉,如果他推荐一个自己的亲信,那岂不是间接的掌控了渤海郡?对于袁常要任命郡尉之职,袁谭心中除了冷笑还是冷笑。除了**,谁愿意把兵权交给别人?不过,如今袁谭有想法,自然不会提醒袁常。

    当下,袁谭拉了拉袁常的衣袖,在袁常耳边低声说道:“四叔,你是否需要统兵的将领,侄儿手下倒是有几个。若是四叔不嫌弃,侄儿可以让他们效忠于四叔。”

    袁谭的心思,袁常岂能不明白,不就是想要掌控渤海郡的兵权,袁常心中冷笑,还真把自己当白痴了。况且,袁谭手下能有什么大将?除非是张郃、高览效忠袁谭,还说的过去。可是,袁谭的能力配吗?如果袁谭真的把张郃或者高览送给自己,袁常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能够把他们变成自己的人。可是,袁谭手下的大将就是渣,赵云分分钟完虐。

    不过,袁常现在也不能拒绝的太过直接。脸上露出为难之色,纠结的说道:“显思,我先前已许诺让我麾下护卫统领兵事,若是如今换了个人,怕是会惹得他不满。不瞒你说,这护卫还是当日刺史大人从军中挑选出来的健将,若是不予以重用,怕是刺史大人脸上不好看。”

    果然,听到袁常把袁绍搬出来,袁谭立马就没话说了。至于袁常是否任命袁绍送的护卫为都尉,还是任命袁常自己的亲信。袁谭只要随便问问就知道是真是假,相信袁常也不会骗自己。

    “既然四叔麾下有大将,那侄儿就不献丑了。”

    虽然不坚持,但是袁谭的心中自然还是觉得不爽。不过,毕竟袁常是任命袁绍送的护卫,他也不好说什么。

    袁常于是将目光望向一边的赵云,下令道:“赵云听令,本太守如今任命你为渤海郡郡尉,掌管郡内一应兵事。”

    “属下领命!”

    赵云上前一步,朗声应喝。

    袁谭看到赵云,不屑的撇了撇嘴角,赵云除了声音粗一点,看上去并没有猛将该有的气势,比他麾下的几名大将差远了。

    如果袁谭见识到赵云的厉害,估计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了。

    任命完郡尉的袁常还没有满意的样子,似乎为了展现他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气势,袁常又气势十足的看向在场一名头发发白的官员。

    “这位老先生,你都一把年纪了,还能做什么?既然这样,不如把你的位置让出来,留给别人。哦,对了,不知这位老先生身居何职?”

    袁常的一席话,可以说是惊起千层浪。

第二五一章 狂傲的郭嘉() 
陈棠这几年可以说是过的极其潇洒,基本上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郡里无论何人见了他都要喊一声陈老或者陈主簿。陈棠所在的陈家,在冀州渤海郡有着一定的威名,故此袁绍成为渤海太守之后,礼贤下士将陈棠聘任为渤海郡主簿。连四世三公的袁家袁绍都要对陈棠礼遇有加,更何况其他人?

    而且,陈棠成为渤海郡主簿之后,也不用做事,每个月都有袁绍发的俸禄,还能受别人尊敬,这日子滋润的已经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了。

    然而,陈棠今天却是感到无比的愤怒和屈辱。

    因为,一个新上任的渤海郡太守,竟然当着众人的面说他一把年纪,干不了事,让他把位置留给别人。这句话气的陈棠差点跳出来指着对方大骂,不过对方是自己的上司,而他是属下,最后还是忍住了。不过,陈棠心中不忿,这件事是他绝对不会就这么算了。连袁绍都对他礼遇有加,而眼前这个年轻的不像话,仅仅是因为袁绍的弟弟的家伙,竟然敢这样对他说话。

    没错,陈棠的上司就是袁常,也就是陈棠被袁常指了出来。

    如今的陈棠已经有了七十的高龄,有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是越发的睿智。然而,陈棠却不在此列。陈棠年纪越大,却是越发的猖狂,总喜欢倚老卖老,可以说,郡里大部分的官员都不喜欢他。

    可是,没办法,人家年轻的时候有威名,也因此被袁绍聘为渤海郡主簿。

    其实,不仅是渤海郡大多数官员,就连陈棠自己都明白,袁绍聘自己担任渤海郡主薄,只是想要借助他的名声,同时给众人一个礼贤下士的形象。陈棠所在的陈家在渤海郡有着一定的威望,而且与郡里多数的士家大族都有关系。陈棠是陈家最为年长的长辈,在渤海郡中说话都有一定的分量。也正是因为袁绍聘请陈棠担任渤海郡主簿,渤海郡里的士家大族都很服从袁绍的管理,从袁绍对待陈棠的态度上,他们已经看出袁绍对他们的友好态度。

    何文听到袁常的话之后,也是一脸的黑线。

    不过,作为渤海郡的郡丞,太守的助手,有时也作为协调太守和属官的中间人,此刻见到陈棠一脸的愤怒之色,连忙站出来劝解。

    “太守大人,陈老是渤海郡的主簿。在如今的刺史大人担任渤海郡太守的时候,就已经担任主簿之职。对渤海郡的贡献是有目共睹,虽然如今年岁已大,却是我等的精神导师,学习楷模,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明灯。若是大人你将陈老撤职,怕是有些不妥。”

    对于陈棠,其实何文心中同样没多少好感。整天只是倚仗自己年纪大的原因,对郡里的官员们指手画脚,换成任何一个人对陈棠都难以生出好感。

    然而,何文所在的何家,也是渤海郡的一个士家,与陈家的关系不浅。当今何家的家主何辉,也就是何文的老子,他娶的老婆就是陈棠的表妹,从这一层关系来说,陈棠还是何文的表舅。基于这一层关系,家中的长辈都告诫何文,要聆听陈棠的教诲。否则,何文岂会搭理陈棠。

    何文也知道,陈棠这个人是个小心眼,袁常当众这么说陈棠,肯定已经惹得陈棠的不满。

    渤海郡自从遭到黄巾贼作乱,被破坏的相当厉害。后来经过几任太守的治理,已经逐渐转好。特别是袁绍担任渤海郡太守的时候,重用当地士族,有着士族人力、财力的帮助,渤海郡可以说是冀州中排名靠前的富庶之郡。这也是为何袁绍在讨董的时候,能够招募到那么多的士兵。正是因为渤海郡有钱,且袁绍招募的士兵,当地的士族也起到相当大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