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四世三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袁公子,你似乎并不完全信任韩莒子,这似乎与袁公子你之前说的诚心待人有矛盾。”

    这边厢,袁常和赵云二人行走了片刻,赵云终于按捺不住心头的好奇,将自己的疑惑问了出来,而观其脸色,似乎带着一丝嘲讽。

    袁常微微一笑,对于赵云的嘲讽没有什么不满,只听他缓缓解释到:“莒子投靠于我,其心如何,我并不清楚,又岂能完全信任于他?”

    袁常的解释却是令赵云更加不解,当下又追问道:“韩莒子还能恭敬的称呼袁公子你一声主公,而云虽护卫袁公子,却也不过是职责所在,并未效命于袁公子。然则,观袁公子你似乎对云极为放心,莫非袁公子也不过表面如此,内心里却是在防备于云?”

    “哈哈!”

    袁常闻言大笑一声,好似听到了什么令他开心的事。直笑的赵云莫名其妙,好一会儿袁常才停下笑声,双眼直视赵云,话语虽轻却郑重道:“我知子龙你忠义无双,我便是不相信家中兄弟,也不会不相信子龙你。”

    “况且,我表现的如此明显,莒子必定能看出我并不完全信任他。若他真的有心,必定会用行动来证明他的心意,这便是对他的一个考验。”

    “这…”

    赵云神色惊愕,脸上布满了不解。难道自己的脸上刻着“忠义”两个字?所以,袁常才会如此信任自己?

    “哈哈!”

    袁常再次开怀大笑,能让赵云如此一惊一乍,似乎有种莫名的成就感。当下,袁常拍了拍赵云的肩膀,而后抬脚向前行去,肯定的话语却是在空气中回荡。

    “我知子龙你心中疑惑甚多,待寻得奉孝之后,我便会告知其中缘由!”

    ;

第二十一章 天生郭奉孝() 
望着那步伐不紧不慢的袁常,赵云有些无奈的翻了翻白眼,这袁公子好似很喜欢弄的神秘兮兮的。不过他也看出来了,袁常是真的对他很信任,虽然他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但是这种感觉却是令他很舒服。

    赵云几步追上袁常,嘴角一动,却又停了下来,犹豫了片刻,赵云还是问到:“袁公子,那郭奉孝是大才么?云观你好似听到他的名字,故而特意前来,就如之前袁公子你对云说特意来寻找云一般。”

    “子龙,你说的不错,奉孝有大才,我自是来寻他的。”

    袁常神色认真,赵云不明白袁常究竟是从哪知道郭嘉有大才。但是,赵云也明白自己问了袁常也不会回答,眼珠一转,赵云又问到:“袁公子,那郭奉孝真有大才?还是袁公子你曾经见过他?”

    “子龙,奉孝之才经天纬地。我虽不曾见过,然则却闻其名。”袁常岂能看不出赵云想要套出自己的话,望着赵云问到:“子龙亦曾读文识字否?”

    赵云抱拳,神色恭敬的面南行了一礼,这才对袁常说到:“家师虽武术名家,却是极为看重学识。云随家师学艺之时,每日皆观看儒家六艺,不时还教诲云等,云才智愚钝,如今却是只记得五、六。”

    袁常听了这话感到无语,童渊教的东西赵云还记得超过一半的内容,这样还说自己愚钝。放在后世那个时代,大部分的人从象牙塔出来之后,能记得五分之一就已经很不错了。就像他自己,老师教的东西还记得五分之一就已经要求神拜佛了。

    “用言语很难描述奉孝之才,我便念一首诗来形容吧!”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

    袁常念的兴起,正要念出那个“丧”字之时,陡然间惊醒,抬头望向赵云,只见他听得如醉如痴,跟着诗句摇头晃脑便如那私塾的教书先生一般。乍然间袁常停了下来,赵云也跟着醒转过来,不满的目光望向袁常,怎么念到一半就不念了,这不是吊人胃口么!

    “袁公子,云虽不才,这诗似乎还没念完吧?”

    “哈哈!”

    袁常打了个哈哈,转身抹去额头冒出的冷汗,不紧不慢的说到:“子龙,我们现在说的是奉孝是否有大才,而不是诗的本身,你有些本末倒置了,看来你的修行还有待加强啊!”

    “是吗?”

    赵云不解的自问一句,却总觉得袁常似乎有些紧张,不过赵云也已经习惯了袁常说话说一半的方式,知道自己追问也没结果,索性不浪费时间了。

    跟着袁常找了半天,赵云突然发现,这找的地方似乎有些不对。

    “袁公子,如今时辰已是戌时过半,将士们也都回营歇息。那郭奉孝此时应该也在营中,为何我们却是来到这藏放粮草之处?莫非那郭奉孝还在做事,若如此,那郭奉孝想必真有大才。”

    “咳咳!”

    听到赵云的话,袁常差点没被呛到。要是等下赵云看到郭嘉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脸色。当然,袁常自然不知道郭嘉会在哪里,但是他推想了郭嘉的性格,知道去哪里找才是最简单明了。

    “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袁常和赵云二人来到联军辎重营地,杨木围成的栅栏之外,两名样貌魁梧的士卒手持长枪鹰隼般的目光四处扫射。这里乃是十八路联军数十万大军的辎重营,一旦有失,联军自是不战而溃。

    当这个虎目熊腰的士卒喊声响起之后,立马便有一群守卫在四周的精壮士卒冲了过来,将袁常和赵云二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个水泄不通。

    “我乃是南阳太守麾下行军司马袁常,如今特来巡视大军粮草辎重,尔等莫要大惊小怪!”

    袁常抱拳行了一礼,言语轻淡却是镇定。袁术正是掌管联军粮草辎重之人,而袁常本就挂着袁术麾下行军司马的职位,如今袁常弃袁术而投靠袁绍,这些普通士卒又岂能知晓?不过,袁常通常都跟在袁术身旁,自然有人能够认出他。

    “原来是袁司马,杨某失礼了!”

    但见一人排众而出,双眸精光四射,长满络腮胡的脸上挤出一丝淡淡的笑容,对袁常并没有多少恭敬之情。杨达虽然只是一名校尉,却也知道袁常不过是靠着阿谀奉承袁术才得了这个司马之职,故此,对他自然没有什么好脸色。当然,杨达若是知道袁常如今已经跟着袁绍混,说不定脸色会更差。

    “杨校尉,粮草辎重关乎联军数十万大军性命,杨校尉如此谨慎对待,自是好事,常自会向太守大人禀告,让将士们好好向杨校尉学习。”

    袁常却是不在乎杨达的脸色,依然笑容满面的奉承着,所谓八面玲珑不外如是。

    杨达实在不yu跟袁常这样的小人交流,当下笑容一收,正色道:“看守粮草辎重乃是杨某职责所在,其余将士阵前杀敌,若是杨某连他们的温饱都无法保证,又有何颜面存活于世?如此小事,又何须报于太守大人?既然袁司马前来巡视,杨某这便派人与袁司马一同巡视。杨某还要去往他处巡逻,便不打扰袁司马了。”

    “老李,你带袁司马好好巡视,莫要出了差错,否则本校尉定饶不了你。”

    “喏,属下遵命!”

    吩咐完毕,杨达便匆匆而去,好似跟袁常多在一起片刻,便有如无数跳蚤在身上蹦跶,难受得紧。

    “袁司马,奉杨校尉之令,属下带你巡视粮草辎重。”

    那被杨达唤出的老李乃是一名四十左右的士卒,如今乃是身居伯长之职。一副憨厚的表情,让人很有亲近感。到了他这个年纪,若非有什么奇遇,伯长之位怕是到头了。而负责粮草辎重的士卒,也基本难有机会获得大功,保证粮草不失,已经要感谢诸天神佛了。要知道,在战乱的年代,粮草可是最经常被人动手的地方。

    “老李,有劳了!”

    “不敢,不敢!袁司马如此,却是折煞属下!”

    袁常的平易近人,却是令得老李心慌意乱,就差没给袁常跪下了。在这身份差异极大的年代,老李不过是寻常百姓出身;袁常不仅是世家公子,更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出身,这身份跟老李的身份真的是天差地别。

    知道是袁常平易近人也就算了,不知情的人,可能还会说老李不懂尊卑,被千夫所指也是很有可能的。

    对此,袁常也不强求,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赵云和韩恂这般宠辱不惊。

    【ps:好消息,明天到下周日有个分类推荐,笑话目前暂定每天更2章,看看能否努力下每天更3章!!希望亲们的推荐和收藏给点力!!

    另外,收藏每上升100就加更一章,目前有160的收藏;飘红则加更五章,出现舵主加更2章!!目标定这么高不是笑话好高骛远,是因为笑话比较懒,目标定高点,不能达成,咱就可以悠哉一些,嘿嘿!!

    说完好消息说下坏消息,还是有人到书评区里问为何写的跟演义和正史都不一样。大家都明白,我大天朝喷子很多,不管看到好的、坏的,他们都要喷上一遍,心里才舒坦,这种人什么心态就不想说了。当然,如果你真的想看演义和正史,笑话可以再开两本书,一本叫。如果你真心是来看小说的,笑话很欢迎,哪里写的不好,还望指出。如果纯粹来捣乱的,这是最后一次解释,以后看到捣乱的帖子直接删!!谢谢,望各位亲共勉之!】

    ;

第二十二章 郭主薄【求推荐、收藏】() 
“袁司马,联军诸侯共有十八个,所以我们粮草辎重也分为十八个。每一个都对应一个诸侯大军所需,每一个诸侯有多少将士,就给他多少粮草辎重,也不会出现多领、冒领等情况。”

    老李站立袁常身侧,毕恭毕敬的解释到,而眼前这个则是袁术大军的粮草辎重。

    袁绍和袁术兄弟两乃是十八路诸侯里面最为强大的二个诸侯,虽然他们二人仅是居于太守之位,然则实力却是比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徐州刺史陶谦四人更强。

    西汉武帝时,将天下分为十三州,每州刺史一名。初时,刺史乃是监察地方官员军政的执行,其目的自然是为了维护皇权。刺史的俸禄虽然很低,仅有六百石,但是他们不仅有固定的治所,地位还在郡守之上,且他们不受丞相制约,而是直接隶属于z的御史中丞和御史大夫,所奏之事可直达天听。除此之外,刺史监察官员的业绩也跟他们的收入挂上钩,与后世销售员的性质类似,如此目的,便是为了促进刺史的积极性,更加卖力的监察地方官员。

    其后,到了王莽篡汉,刺史改名为州牧,同时也赋予了州牧领军作战的权力。后王莽亡,刘秀中兴汉室,州牧又改为刺史,权力却比西汉时大了许多。首先一点,便是刺史的俸禄已经跟太守一样,皆为二千石。

    及至汉灵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汉室宗亲刘焉有登九五之心,上书汉灵帝说刺史权力太低了,所以天下时有造反之人。汉灵帝也听信了刘焉的话,给了刺史更多的权力,自此刺史掌握军政大权,割据一方,这也是促成天下诸侯混战的一个原因。

    当然,刺史的权力有了,若是没有能力,有权力也没有用。

    就如冀州刺史韩馥,就因为荀谌的一番话,吓的把大权交给袁绍。

    而反观另一个汉室宗亲刘表,人家就能够稳定荆州局势,成为当时天下最强的诸侯之一。奈何刘表掌握荆州大权之后便满足了,空有荆州十万将士,却只保守故土,在天下政权的争夺之中,失去了先机,最终连荆州都被自己的儿子和老婆拱手让给曹cao。

    十八路诸侯中徐州刺史陶谦占据徐州粮草丰足之地,经济与天府之国益州可相提并论。陶谦麾下更是有他发家的的丹阳精锐,不过,时间是把杀猪刀,如今的陶谦也没有了年轻时的锐气,与刘表掌控荆州大权一般,现在的陶谦也只想守护自己徐州那一亩三分地。

    也正是诸多复杂原因,十八路诸侯竟是让渤海太守袁绍和南阳太守袁术坐大。

    曹cao如今还是一个通缉犯,若不是他发起讨董之事,十八路诸侯有没有他的分都是两说。

    “老李,如今这里有十八路诸侯大军的粮草辎重,没想到你们竟然管理的如此井然有序。这样安排不仅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还省去了诸多的时间。如此可是大功一件,若是报于盟主,盟主自然会重赏你们。”

    “袁司马过誉了,粮草之所以能够管理的这么好,说到底还是盟主的功劳。”

    “哦,这话怎么说?”

    袁常一听老李的话,顿时好奇了,袁绍还有这方面的才能不成,还是说他手下有如此厉害的后勤人才?不过,袁常脑袋一转,似乎有些明白原因了。

    果然,老李的话证实了袁常的猜想并没有错。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是把大军的粮草放在一起,只要有人持令来取,便拨给他。可是,有的人想从中渔利,就会多领一些,或者冒充其他人来领,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争端。不久前,盟主派郭主薄来协助管理粮草。郭主薄来到之后,便建议把粮草辎重分开存放,每路诸侯存放一个位置。按照各路诸侯大军的人马分配粮草,而且只有属于那一份粮草的诸侯麾下人马前来,才能将粮草取走,若有人胆敢冒领,多领,立即便军法处置。如此实行之后,冒领,多领的人没有了,我们的工作量也减轻了很多。”

    十八路诸侯聚集,各路人马混乱不堪,会出现这些问题也实属正常。如今天下大乱,且这些年灾害不断,除却一些将士想要获取军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其实大部分的将士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已,若是有活路,谁也不想参军,面对着随时都有失去生命的战争。

    “这郭主薄却是厉害,能够这么快的便解决这个问题。”袁常听了老李的话,点头称赞了一番,而后又问到:“老李,这郭主薄解决了这么棘手的问题,本公子当要见上一见,若是他有才能,当向盟主推荐,莫要埋没了如此人才。听老李你这般口气,似乎与那郭主薄挺熟恁,你应该知道这郭主薄在哪个营帐,可否带路,让本公子见面一叙?”

    “可是,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