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宋不哭-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集合,”眼见人都到齐了,三十五叔一声令下,顿时,少年们条件反射,一个个挺胸收肚站得整整齐齐。

    “左转,依次做到座位上。托你们的福,叔三十几了还要来私塾,你们一定知道我的痛苦。所以,叔的心情很不好,谁要调皮捣蛋,明天武社嘿嘿。”三十五叔阴沉着脸在正屋角落处坐下,恶狠狠地道。

    杨成文心中吐槽,您老刚开始不是说心情好吗。

    一向最不安份的四百八十一叔老老实实坐在小板凳上,腰挺得笔直,双眼平视前方,如果把双手背在身后,典型的乖乖小宝模样。

    门轻轻推开,一个身着长袍,头戴方巾的少年匆匆走了进来,皮肤白皙,浓眉星目,颇为英俊。

    更特别的是,少年虽然衣着朴素,身上有一股浓郁的书卷气息,与杨家少年完全不同,仿佛是一群野兽中掺杂着一只小白兔。

    少年羞涩地笑了笑,径直做到杨成文的旁边。

    杨成文左看看又看看,杨家子弟习以为常,神色没有半点变化,显然都认识。

    一本书,一张纸,一只毛笔,一方砚台,将桌子摆的满满的。

    那一双手洁白修长,浓浓的墨汁荡漾开来,带着一种特殊的美感。

    书颜色淡黄,周围都起了毛刺,少年闭目沉思片刻,轻吐一口长气,右手执笔,润湿浸透,手腕灵动,白纸上留下一行行清晰的小楷。

    横平竖直,横细竖粗,起落笔有棱有角,字形方正,笔画硬挺。此种字体,杨成文异常熟悉,前世报纸上天天见到。

    咳咳咳,一个留着山羊胡须的中年书生手拿一本书缓步走了进来,他双目深陷,身材干瘦,一身棉质长袍浆洗得发白,布鞋上隐隐可见几个小洞。

    “先生早!”

    在四百八十一叔的带领下,所有的学生齐齐站起来,弯腰道。

    书生愣了楞,“早早,都坐下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中年书生背着手,微闭眼睛,摇头晃脑,声音仰扬顿挫。

    郎朗的读书声响彻四合院,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气息。

    杨成文头大了。

    文言文往往一个字代表了多层意思,单从字面上根本难以理解,看看其他子弟,虽然热火朝天,也只是机械地跟着念。

    与其说是读书,不如说是囫囵吞枣,左耳朵进右耳朵马上就出了。

    史家书院绝对不一样,当初买的三字经千字文都有注解,否则薄薄一本书,哪能背上几个月。

    “先生,小子鲁钝,您教的我都听不懂。”趁先生喝茶歇息的功夫,杨成文站起来问道。

    “好,古人曰不耻下问,正该如此。”先生微微一愣,轻抿一口茶,点点头道:“所谓一通百通,只要熟记于心,自然便懂了。”

    杨成文张了张嘴,无奈地挠挠头发坐下。

    记得那会读初中时,老师还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班上的几个小文青硬是去书店买了书回来,结果,结果最后还不是一个鸟样。

    心中有抵触,杨成文再无先前的专心,无意中发现一旁陌生的少年又重新拿起了毛笔,自顾自地临摹,且写的字与课堂毫无关系。

    然后,少年支起手臂,挡住了某人的视线。

    在郁闷加度日如年的心情中,杨成文结束了私塾的第一天,也终于明白杨家子弟为何畏学如虎了。

    清明过后地里开始忙碌起来,低洼地早已开垦好了,在雨水浸泡下,变得软软的,一根根嫩绿的秧苗匍匐在水中,慢慢地直起腰杆。

    即便再忙,武社的杨家子弟是不许下田的,单日学文,双日学武。

    “嘶,”唐灏眼珠瞪得老大,最后捂着眼睛,一副受到了刺激的模样。

    杨成文看了看白纸上几个歪歪扭扭的毛笔字,不禁摇头苦笑。

    既然听不懂先生所传授的大学,杨成文索性将年前购得的三字经以及毛笔什么的带到学堂,反正先生并不管。

    临摹几天石碑之后,便自信满满地试验一番,谁知白纸上立时出现了一行蝌蚪,仿佛在戏水一般。

    还是有进步的,杨成文安慰自己,毫不气妥再次拿起毛笔,至于某人脸上隐隐的讥讽笑容全当做耳边风。

    先生姓唐,是县里鼎鼎有名的儒生,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君子六艺滚熟于心,虽然秀才一直没有考上,虽然一直食不果腹,虽然家徒四壁,婆姨积劳成疾病逝,可唐先生雄心不减。

    杨家庄也是费了好大的劲才请来,请专人照料父子生活起居,那个陌生少年便是先生的儿子。

    唐先生自负满腹经纶,是不屑当教书匠的,这不是生活所逼吗。所以平时很少出门,在四合院里研究学问,自得其乐。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51章 宴() 
枪如蛟龙,势如流星,杨成文仿佛与枪连成一体。

    啪,只听一声脆响,木块四分五裂。

    细雨绵绵,将青石地面淋得湿透,杨家子弟排成两列,齐齐地瞪大了眼睛,一副不敢置信的神情。

    “好,不错,短短一个月能将刺练成,确实下了苦功,”杨十八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笑容。

    只要修炼出真气,此招威力立马增加十倍,杨家枪的精髓不是枪法,而是基础功。

    杨成文兴奋地握了握拳头,掌心的老茧硬硬的。

    “欲练成真正的杨家枪法,一是刻苦,二是悟性,如此自然水到渠成,然而,悟性可遇不可求,怎么办?那就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每一枪如本能,如呼吸一般自然。”杨十八的好心情很快便消失了,黑着脸道。

    作为第一个练成之人,杨成文受到奖赏,多了一盆红烧肉。

    “九十五,不要高兴得太早,这只是第一步,不过,当初你大哥练成差不多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比他强多了。”二十哥拍着杨成文的肩膀呵呵笑着道。

    “瞧你这副没志气的样子,九十五有好成绩小十八只会高兴,”四百八十一叔憋憋嘴道。

    二十哥缩缩头,红着脸不敢吭声。

    “哼哼,我二哥如果早几年入了杨家,那还容得他们嚣张。”杨志勇翘起嘴角,不屑地看了看远远的那两桌。

    咳咳,四百八十一叔咳嗽两声,老气横秋地道:“都是一家人,良性竞争。”

    如同前世一般,小孩如果在学校成绩好,家长便会将这种喜悦放大一百倍,当做天大的喜事。

    老爷子早早得到消息,罕见地将珍藏的腊肉拿出来,做了一桌子菜。

    “爷爷,我只不过悟性好那么一点点而已。”杨成文笑着道。

    “那就对头。甭听小三十八忽悠,想要成为猛将,悟性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即便再刻苦,最后充其量只能当一名三流小将。”老爷子哼哼两声道。

    “确实需要天分,当初你十叔仅仅二十天便练成刺,”杨正心轻笑道:“你基础差,很不错。”

    “今天中午出门,春婶特意拦住我说说闲话,无比的热情。”林氏也在一旁道。

    也许杨成文在武之一道上真的有天赋,仅仅一个月不到,便将削练成了。

    削和刺不同,以枪的三棱斜斜刺入水中,要做到枪尖不横移,水面波澜不惊。

    杨成文也是稀里糊涂,自然而然便成了。

    此事惊动了整个杨家庄,更惊动了族老会,鉴于杨成文的特殊情况,决定加大修炼资源。

    于是,珍贵的膏药每天一换,增加身体的潜能。

    杨成文也不负所望,力气一天天变大,基本功也是接连突破。

    “小文,今天你二爷爷家家宴,特意吩咐不用去学堂。”老爷子待杨成文一套杨家拳打完,笑眯眯道。

    杨成文擦擦脸上的汗水,楞了楞道:“既然是家宴,我就不去了。”

    “怎么不去,老二家多的是银子,满桌子山珍海味,一定要大吃特吃,你吃得越多,我便越欢喜。”老爷子瞪着眼睛道。

    杨成文哭笑不得,摇摇头道:“爷爷,我去总成了吧。总不能大清早地便眼巴巴地等在那里。”

    “老三媳妇,记得将前些时日做好的新衣服给小文换上,老二家喜欢排场,可不能丢了老杨家的脸面。”老爷子高声喊道。

    “公公,知道了。”林氏远远答应道。

    “成文争气,连太公也另眼相看,小勇,你什么时候也像你二哥一般,我就省心了。”大娘笑着道。

    “大娘,志勇还小。”林氏轻身道。

    “那套衣服料子还算不错,缺了一条腰带,待会将我那条系上。”杨伟心从房里走出来道。

    杨成文左瞅瞅右看看,感到大大的不对。

    不过,今天难得有空闲的时间,赶紧去山上,好不容易在武社找到一整套刀法基础,小石头怕是等急了。

    六月的天气并不燥热,地里的小麦一片金黄,沉甸甸的果实发出诱人的光彩,远处山脚下的稻苗绿油油的,仿佛一块块毛毯。

    粟苗有一人多高,一节节挂满了细小的果实,再有两个月便丰收了。

    “杨大哥,”远远的,小石头便冲了过来,仿佛一辆小坦克横冲直撞,小不点站在坡上,急得呀呀叫唤。

    一道倩丽的身影慌慌张张跑出来,站在小不点旁边。

    “什么,刀法,那玩意轻飘飘的,使着没劲。”小石头摇晃着小脑袋。

    没劲,杨成文傻眼了,想当年关老爷子跟着杨家先祖,一把大刀重达一百多斤,杀得辽人哭爹喊娘。

    “臭小子,东家好不容易找到如此宝贵的刀法,你还挑三拣四。”石远青呵斥道。

    “我只是说说,如果有锤法就好了。”小石头嘟哝道。

    原来想用锤,岳云好像也是用锤,这玩意变化不多,就是以猛力用力砸,确实很适合小石头。

    “我想想办法,刀法先练着,打熬力气。”杨成文点点头道:“秀儿,可有什么新鲜菜,我有些饿了。”

    “有,有,杨大哥,你先歇歇,马上就好。”秀儿喜笑颜开,连忙道。

    “还是我家秀儿好,”杨成文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从怀中掏出两本薄薄的书来,“秀儿最聪明了,我找了两本杂书,山上寂寞用来打发时间。”

    “杨大哥,其实…其实山上也蛮好的。”秀儿的脸红的像天边的朝霞。

    石远青摇摇头,微微叹息一声。

    菜地里的蔬菜长得正茂盛,杨成文笑着上前帮忙,却被秀儿坚决地赶走,说什么男儿哪能做这种事。

    万恶的旧社会确实是男人的天堂,杨成文感叹一声,抱着小不点,在小石头的带领下,四处打转。

    杨家是大娘主厨,西北口味和荆襄差别很大,秀儿烧的菜和娘几乎一模一样,最合杨成文的胃口,即便都是小菜,也吃得津津有味。

    杨成文吃得饱饱的,舒服地躺在竹椅上,准备好好地睡上一觉。

    至于二大爷的家宴,应该是下午,反正老爷子也没有规定时间,去早了面对一屋子长辈,想想都难受。

    这一觉睡得昏天黑地,那鼾声差点将茅屋震塌,秀儿坐在一旁,手拿蒲扇,细心地驱赶苍蝇,不知想到什么,俏脸红红的。

    “二哥,二哥。”杨志勇一路小跑上来,汗水湿透了红红的脸蛋。

    杨成文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

    “二哥,你倒睡得香甜,爷爷在家里急的团团转。”杨志勇风急火燎,上前拉住杨成文就走。

    杨成文总算清醒了,看了看天色,正是中午,不由皱眉道:“不就是一顿饭吗?”

    “一顿饭?杨继周早早便去了,”杨志勇低声道:“我可是打听清楚了,家宴什么的都是假的,这次的主角是二奶奶家的侄女,才貌双全,你懂的。”

    秀儿黯然低下头,小脸白的像纸一般。

    杨成文当然懂,一屁股坐回椅子上,闭着眼睛捂着胸口道:“我病了,病的很重,一步也走不了。”

    杨志勇哈哈大笑一声,环抱双臂道:“骗谁呢,爷爷可说了,绑也要把你绑下去。”

第52章 心有所属() 
“不错,不错,玉树临风,不愧是我不愧是我杨家的儿郎。”杨伟心赞叹一声。

    老爷子摸着胡须连连点头,浓眉大眼,虎背熊腰,双眼炯炯有神,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几十年前。

    “老三,这条带子不错,小文英武中透着儒雅,不知要迷倒多少女子。”大娘啧啧赞叹道。

    林氏左看右看,生怕落下一丝瑕疵。

    杨成文最终屈服,乖乖回来了,宛如一个木偶人一般,任凭家里长辈折腾。

    “好了,好了,老二家可是来催了好几遍,”老爷子挥挥手道。

    于是乎,在老爷子的押送下,杨成文悲壮的仿佛准备奔赴断头台一般。

    鲜艳的桃花早就谢了,挂着一枚枚青涩的小果子,四合院的大门敞开着,里面不是传来一阵阵莺歌笑语。

    老爷子呶呶嘴,背着手悠然而去。

    杨成文咧着嘴,颇有些无奈。

    让一个快三十岁的大龄青年去面对一群十三四岁的小花骨朵,特别还是相亲,想想都觉得牙疼,偏偏自己没有中年大叔的特殊嗜好。

    相对于萝莉,杨成文更喜欢丰满型。

    大大的四合院摆着几张小桌,上面放满了时鲜水果,还没有靠近,杨继周的声音便传入耳中。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更喜欢边塞诗,彰显男儿气派。”

    “杨家满门忠烈,是真正好男儿。”一道悦耳的声音响起。

    我日,二大爷老糊涂了不成,居然要将才女许配给杨家人,莫非是想改善杨家的血统,文武兼备,杨成文腹诽一句,抚摸着额头走进大门。

    咚的一声,一团软玉带着幽香扑入怀中。

    呀,紧接着一道划破天际震耳欲聋的尖叫声几乎刺破了杨成文的耳膜。

    “走路不长眼睛啦!”杨成文捂着耳朵皱眉道。

    “没有修养的混蛋!”大眼睛很愤怒,白净的脸庞上红晕未消,小嘴紧闭着,显得很委屈。

    然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