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宋不哭-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谢谢二十五婶!”

    “二十五家的,赶紧来看戏了!”

    “就来,”林氏轻笑着道。

    杨成文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母亲,林氏脸上的神情写着满足。

    “臭小子,傻站在那里干什么,”林氏轻喝一声,上前拉住杨成文的手,笑着道:“插完柳了?”

    杨成文无奈地点点头。

    林氏笑得合不拢嘴,眼睛都快眯在一起,“儿子,一定饿了吧,虽然都是冷菜,却极为可口”

    所谓的糕点都是用面粉和素菜,前几天便做好了,杨成文随意填饱肚子,看了看祠堂门口,笑着道:“娘,太公说每年祭奠,真正的主角是我们这些新加入武社的小辈,所以安排了最好的地方,让我们看戏。”

    “太公真这么说?”林氏笑道:“那赶紧去呀!”

    杨成文点点头,来到祠堂门口,早有负责维持秩序的管事等候在一旁,领着几名小孩走向戏台。

    戏台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高16米,面阔7米,进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台柱雕龙刻凤。

    此刻正是四郎深陷烂泥之中,进退不得之时,台下众人屏息静气,鸦雀无声。

    戏台之下有几排石凳,坐着族老以及一些身份尊贵的外姓人,祭奠完的杨家人黑压压地站在外面。

    杨成文几人坐在最前面,视线好,声音特别清楚。

    古代的人早出晚归,生活简单,从无有这般乐趣。

    就如同现代人七十年看电影,八十年代爬窗户看霍元甲,心中的激动可想而知,所以都看得格外入神。

    杨成文来自现代,娱乐丰富,心中对戏并无太大的兴趣,而且戏文咬文嚼字,听得并不是很明白。

    新鲜劲一过,杨成文有些坐不住了,偏偏坐在头排,众目睽睽之下,即便是想弯弯腰伸伸胳膊都不可能。

    好不容易等到戏台换装的间隙,扭扭头,眼睛轻轻一扫,却发现父亲和二娘站在中排,紧靠在一起,轻轻地谈笑,颇为亲密。

    父亲手里捧着瓜子,张月英一边磕着,神色颇为惬意。

    杨成文皱了皱眉头,正待收回目光,无意中看到一个娇小的身影,再仔细看时,却怎么也找不到。

    哐当一声,锣鼓敲响,杨家七郎回瓜州行营搬救兵。

    “吾父被困于陈家谷,望招讨发兵救之,不然,生死决矣!”

    潘仁美道:“你父子素号无敌,今始我营难以发遣。“

    杨成文弯下腰向后看去,立时看到一张熟悉的脸。

    林氏透过若隐若现的缝隙,看得津津有味。

    那张脸时隐时现,随着人影晃动,颇为辛苦,光洁的额头反射着光,是一层层细汗。

    杨成文的心仿佛被针猛地刺了一下,猫着腰溜了出去,跑到最后面,一眼便看到林氏踮着脚,看得格外辛苦。

    林氏来的晚,哪里还有好地势,耳朵里杀声震天,眼睛却看不清戏台子,全部都是脑袋,将前方遮得严严实实。

    “娘,”杨成文低声道。

    “啊,成儿,你不好好看戏,跑来这里做什么?”林氏责怪道。

    杨成文打了个哈切,道:“娘,昨晚太兴奋,没有睡好,今天直犯困,要不您坐到前面去,我找个地方咪一会儿。”

    “傻儿子,你也不看看前面做的都是些什么人,娘不合适,哪有资格坐在那里。”林氏摇头道。

    “什么不合适,那是儿子的座位,想让给谁就让给谁,”杨成文眉毛一扬道。

    “乖,别闹,赶紧回去,可不能给族老们留下坏印象。”林氏急道。

    杨成文心疼,四处瞅瞅,并没有垫脚的东西,即便有一些也早被人拿走了,心中正着急,突然想到刚才在正殿时,见到几把木椅。

    祠堂中别的东西动不得,椅子本来是给人坐的,应该没有问题。

    杨成文心中想道,一溜烟地跑进去,端了一把相对壮实的走出来,祠堂里人进进出出,却以为是哪位族老吩咐的,并没有阻拦。

    木椅是用千年老树根扎成,极为坚固,林氏是不能进祠堂的,所以并不知情,反而喜滋滋地站了上去。

    “儿子,赶紧回去。”

    血战金沙滩本就悲壮无比,林氏看得泪光盈盈,杨成文生怕林氏太过入神,一不小心摔下来,一直站在旁边。

    “七曾曾祖死的太惨了,这潘仁美真是一个大坏蛋!”

    “太君真真了不起,八子去一子归,换成是我,只怕要哭死了,那里还能”

    林氏扶着杨成文的肩膀,不时低下头说上一句,杨成文连连点头,慢慢地,那难懂的戏文竟听得进去一些。

    渐渐地,人又多了一些,林氏站得高,显得格外显眼。有人仔细看了看下面,不由惊讶地捂住嘴巴,匆匆离去。

    很快,管事模样的中年男子气急败坏而来,尚没靠近便低声喝道:“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拿祠堂的椅子垫脚。”

    林氏正看得入神,闻言脸色苍白,慌忙跳下来,用衣袖擦拭着,急声道:“我、我不知道是祠堂的”

    “你当然不知道,你根本没资格进祠堂,”管事冷冷道:“杨成文,是你吧?”

    “不,不”林氏挡在杨成文身前,摇着头道:“成儿还小,不懂事,我们将木椅洗干净了送回去。”

    “送回去,哼哼,”管事冷冷一笑道。

    “不就是一把椅子吗,本来就是让人坐的东西。”杨成文将林氏护在身后,淡淡道。

    “祠堂里的东西都是珍贵无比,这把椅子乃是令公他老人家最喜欢坐的,你不但私自拿出来,竟然让一个女人站在上面,”管事越说越气,指着杨成文喝道:“你你将祖宗置于何地?”

    “它总是一把椅子,是让人坐的,休要骇人!”杨成文皱了皱眉头,实在没有想到一把普通的木椅竟然有这么大的来历,心知有些麻烦了。

    林氏在一旁更是吓得脸色发白。

    “是一把椅子,但是”管事涨得脸红脖子粗,手指连连点着杨成文,硬是说不出话来。

    院子中本就人山人海,听到动静都围拢过来。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43章 预支() 
“这小子自从当兵以后,就是个刺头,又惹事了!”

    “祠堂的东西也敢动,呵呵!”

    “是啊,前年四房家的杨大个头一不小心摔碎了一个杯子,被太公足足打了二十鞭子!”

    林氏听得摇摇欲坠,差点晕倒在地。

    “娘,休听他们胡说。”杨成文连连安慰道。

    “老二十五,来的正好,你这个儿子”管事看到杨正心,将事情前前后后讲了一遍,最后道:“我已经派人找太公了!”

    “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妇人,竟敢站在椅子上!”这是侮辱祖先啊,杨伟心吓得连连打颤,撸起袖子,气冲冲地上前。

    “父亲,娘并不知情,一切都是我做的!”杨成文眼睛一翻,挡在前面。

    “走开,你一个小屁孩懂什么,”杨伟心想拉开杨成文,不料杨成文仿佛一根树桩一般,竟然移动不得。

    “不让是吧,老子连你一块揍。”杨伟心恼羞成怒,扬起的手便要落下。

    杨成文昂着头,一动不动。

    “住手,大庭广众之下成何体统!”太公匆匆赶来,后面跟着几位族老,老爷子也在其中,眼睛却狠狠地瞪了杨伟心一眼。

    “太公,老令公最喜欢的椅子却让杨成文偷偷拿出来,让那妇人站在上面,实在是罪不可赦!”管事连忙上前道。

    “二大爷,爷爷,各位族老,”杨成文神情自若上前,朗声道:“老令公血战金沙滩,还不是为了我大宋边境安宁,百姓们可以安居乐业。老人家一心为国,连生命都愿意舍弃,区区一把木椅,自然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巧舌如簧,就算你说的在理,然而你让你母亲站在上面,成何体统!”管事反驳道。

    杨成文不慌不忙地道:“做和站有区别吗?”

    “你”管事翻白眼差点晕过去。

    “没有区别,关键是女子不能进祠堂,除非有浩命在身,这是规矩,换句话说,二十五婶坏了规矩,碰了不该碰的东西。”一个少年淡淡道。

    杨成文皱了皱眉头,老子和你只见过一次面,怎么搞得像仇人一般。

    “祖宗立下的规矩自然要绝对遵守,”杨成文嘴角轻轻上扬,“我是想着,我母亲迟早总是要进祠堂的,今儿个天气不错,所以先预支了!”

    预支?杨家人瞪着眼睛,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

    “凭什么呀?”

    是啊,凭什么,一句预支便想蒙混过关,天下哪有这般便宜的事。

    “凭什么,就凭她有个儿子叫杨成文!”

    风轻云淡的声音飘荡在空中

    杨成文很平静,仿佛河中的水一般,波澜不起。

    院子中鸦雀无声,有人瞪着眼睛,有人张大了嘴巴

    他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偏偏他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这该有多厚的脸皮,简直是恬不知耻!

    三品浩命,那都是坐镇一方的武将才能有此殊荣,或许在杨家辉煌之时并不算什么,然而近百年来,也就出了两位。

    无一不是身经百战威名赫赫!其中一人更是壮烈殉国。

    最先回过神来的以为听错了,左看看右瞅瞅,大眼瞪小眼,一时竟然没有人出来反对。

    “笑话,简直是痴人说梦,天大的笑话,”那名管事笑得捂着肚子,喘着气道:“照你这么说,谁都可以进祠堂,谁都可以说我以后怎么怎么着!”

    “你又怎么能肯定我做不到呢?”杨成文轻笑着道。

    祠堂的规矩太多,杨成文不可能都知道,既然惹出了麻烦,自己身为杨家子弟,且年纪小,即便受到惩罚也不可能太重。

    然而母亲就不同了,古时候女子地位本就低下,母亲刚刚被承认,只怕要严加惩处,所以杨成文为了转移注意力,不得不吹牛皮。

    杨成文的从容以及展示出来的强大自信,让院子中的杨家人感到莫测高深。

    他十三岁就斩杀了金兵谋克!

    他从来没有练过杨家枪,却将杨征打败!

    还有那天,指天为誓,像极了某个人

    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

    “即便,即便你以后能封侯封公,那也是以后,林氏触犯了族规,必须受到严惩!”杨盛兴不乐意了。

    眼见杨成文竟然威慑住了族人,心中生出嫉妒。

    “我说过是预支,预支自然有利息。他日若我杨成文高居庙堂,定将祖宗祠堂扩大一倍。”杨成文硬着头皮道。

    “白日做梦,信口雌黄!”杨长兴哼哼两声道。

    杨成文无语了,为什么别的穿越者都是虎躯一震,王八之气四溢,贤相名将俯首称臣,自己在这山沟沟里,连几个族人都摆不平。

    “老五,依照杨家族规,该如何处置?”太公背着手绕着杨成文转了几圈,沉声道。

    “杨成文私自动用祠堂祖宗遗物,需关禁闭半年,日日夜夜在祖宗前忏悔,但考虑到年纪甚小,事出有因,可减轻处罚,时间减少到半个月。林氏固然不知情,大错铸成,鞭打二十,以儆效尤。”一名面色古板的老者冷冷道。

    “老二,手下留情啦!”老爷子脸色大变道。

    “成文也是孝母心切,还请族老从宽处置。”杨正心赶紧站出来求情道。

    二十鞭子母亲身体弱哪里能承受得了,杨成文心急如焚,后悔不该冒失。

    “我本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事情又是我引起来的,一切后果由我承担,”杨成文双目圆睁,大喝一声,撕开衣服,露出**的身体挡在林氏面前。

    “走开,母亲犯了错,自然得接受处罚。”林氏轻轻一笑,呵责道。

    太公停下脚步,盯着杨成文,脸无表情,杨成文毫不退缩,双手张开,将林氏牢牢护在身后。

    “这可是你说的!三十年之后,祠堂扩大一倍,否则你母亲终身不得离开祠堂,每天早中晚打扫外面的广场和院子。”太公嘴角一翘,缓缓说道。

    啊,杨成文回过味来,赶紧弯腰施礼道:“多谢太公!”

    偏袒!世上哪有这般道理,犯了族规还能延后处理,仅凭一句吹牛皮的大话,日后如果都是这般,杨家庄岂不乱了套。

    众人心中大为不服。

    三十年以后,到时林氏都快六十了,谁知道还

    “谢我?”太公轻轻一笑道:“希望你别怨我才好。你想想,一个六十的老妇人不管刮风下雨,佝偻着腰一遍遍地打扫着庭院,该是何等辛苦!”

    “二大爷费心了,我相信绝不会有那么一天!”杨成文轻松地眨眨眼睛,低声道。

    “哟呵,”太公惊讶地张大嘴,摸了摸胡须,瞪着眼睛道:“林氏的可以延后,小家伙却要立刻受到处罚,今天不用回家了,好好地陪你七大爷吧!”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44章 武社() 
当夜晚降临,祠堂终于恢复了平静,淹没在茫茫夜色之中,唯有正殿之中两盏长明灯发出点点光明。

    杨成文颇为无聊,随意坐在地上,瞅着屋顶出神。

    咳咳咳

    杨成文赶紧端坐好,双手合实,低眉垂目。

    “咳,小子,别装模作样了,”七大爷提着一盏小灯笼走进来笑着道:“指望你们这些精力充沛的小家伙面壁思过比登天还难。”

    杨成文脸色微红,呵呵干笑一声。

    “小家伙,还没吃饭吧,陪我喝酒去。”七大爷看了看一旁整齐的糕点,摇摇头道。

    吃了一天的冷食,杨成文特别想念热腾腾的饭菜,连忙站起来笑着道:“谢谢七大爷!”

    拐过一条长长的走廊,出了后门,夜色中隐隐看到一间茅草房,一股熟悉的香味顺着鼻子钻进五脏六腑。

    “是鲢鱼!”杨成文喉结耸动,口水差点掉出来。

    自小生长在鱼米之乡,一个月不吃肉可行,不吃鱼是万万不成的。可惜自从来到陕西道,全是黄土,雨水本就稀缺,吃鱼自然成为奢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