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屠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好屠夫- 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请陛下定夺。”童贯说完话语,微微抬头去看得一眼赵佶表情。

    皇帝赵佶听言,竟然站了起来,盯着童贯看了一眼,又左右扫视群臣,心中实在疑惑,开口问道:“贼兵多少?”

    “禀告陛下,贼兵三万到五万之间,还有许多被裹挟的从贼良民。”童贯其实也并不知道方腊此时到底有多少人,答出这一句,有自己猜测,也有私心去微微夸大一下。

    赵佶听言大怒,开口喝问:“江南之地从来富庶,一百多年皆是我大宋钱粮供应之地,百姓安居乐业,如何会出贼人?如何有这么多百姓会从贼人作乱?”

    赵佶实在想不通,若说江南出个三五十人的江湖匪寇,也是正常。但是江南之地,如此多的人造反,赵佶哪里能想得通,理由在哪里?动机又在哪里?

    此时赵佶之问,已然就在问满朝群臣,童贯自然不会去说话,也不知怎么去解释这个问题。

    众人皆不言语,便是最头前的蔡京,也眼观鼻,鼻观心,并不说话。

    江南之乱,满殿朝臣,尽管不说话,却是也能大致猜到症结之所在,如今江南不外乎花石纲,花石纲之祸关乎大宋皇帝,却是又不敢多说这个问题。

    赵佶左右踱步之间,越发愤怒,这好好的大宋朝,宋江才刚刚覆灭,又起一个方腊,赵佶当真有些不明白了,为何到了自己临朝之时,这天下就出了这么多恶人。

    踱得几步,赵佶忽然怒道:“何人可解朕之疑惑?江南富庶之地,为何会起这般大贼?”

    赵佶站住脚步,眼神往下面盯着,盯着这满朝文武。

    还是无人答话,如今连这御史台都被王黼之辈把持,还能几个谏言之臣,即便敢谏之人,也不想在这个事情上出头。这事情关乎到赵佶本身,如何能多言。

    赵佶看得大殿竟然无人出来答话,更是愤怒,开口道:“蔡卿,你可能为朕解得此惑?”

    蔡京被点了名,只得上前一步,答道:“回陛下,臣极为惊讶,也正在思考,为何这江南之地也会有人附贼作乱?臣也没有弄明白。”

    “童贯,你来说!”赵佶又道。

    童贯眉头一皱,答道:“臣也不知其中缘由,正派人往江南查探。”

    童贯显然不是不知,已然知晓得清清楚楚,方腊起兵,打的旗便是“诛杀朱勔”,朱勔便是这花石纲主要的负责人,其中缘由怎么可能不清楚。

    “查,速速去查。剿贼平叛之事,枢密院可有应对?”赵佶问道。

    “禀陛下,臣已先发军令,令江南路、两浙路调集重兵往睦、歙二州合围剿贼。派杨可世将军前往主持战事。”童贯终究还是想把这方腊放任一下。只因为童贯从来没有把方腊放在心中,只要殿前司在手,剿灭一个方腊不过是轻而易举之事。

    杨可世其人,也是西北军将,本是华州观察使,也参与过宋夏之战,如今从种师道手下到得童贯麾下效力。也是一员猛将。

    赵佶听得童贯有了安排,心中担心也去了不少,如今的童贯在赵佶心中,已然就是一个百战百胜之人,是赵佶在兵事之上的定心丸。

    虽然担心去了不少,但是这怒气却是未消,赵佶听完童贯话语,挥了挥衣袖,也不再说再问,也不管朝臣是否还有其他事情要奏,起身就走,直接往垂拱殿后退去。

    老太监梁师成连忙也起身跟随。只留满朝文武面面相觑。

    童贯脸色之上皆是阴沉,却是内心之中完全是另外一个感觉,因为事情正在往自己计划的方向发展。

    赵佶走了,蔡京走得几步来到童贯面前,开口问道:“贼势当真如此之大?有几万人马?”

    蔡京老奸巨猾,自然能感觉到童贯在这个问题上说得有些问题,当面便来问。

    “太师,贼势当真极大,到底其中多少贼人是能拿刀枪作战的,下官也是不知,还得等军情再报,方才有个了解。”童贯答得也是天衣无缝。方腊此时,手中能战之兵,怎么也不可能有三五万,便是三五万柄兵器也凑不齐。

    南方从来都不是战地,衙门府库之中也凑不出几副军械装备,此时方腊手下,自然也就没有多少兵将。

    蔡京点了点头,说道:“随我走一路如何?最近你东京,东京之事你多不了解,有事与你相商。”

    童贯听得蔡京有事与自己商量,也不多说,只作一个请,蔡京先走,童贯随后,两人直往大殿而出。

    倒是郑智等候在大殿最后,看得朝臣都走得差不多了,也不见有人过来叫自己。心中还在猜想是不是皇帝赵佶把自己给忘记了。

    又等得片刻,侧门之处,终于进来一个老太监,直往自己走来,身边跟着四个小太监。

    郑智哪里认不出来人,连忙上前拱手道:“拜见梁太尉。”

    梁太尉是何许人?便是这内廷最得势的老太监梁师成,此时已然官拜检校太尉,便是此人,连赵佶的圣谕都敢伪造,已然权倾朝野。

    梁师成看着郑智眯眼一笑道:“郑相公,能得官家赏识,好福气啊。”

    “梁太尉见笑。”郑智自然也是笑脸。

    “随我来吧,别让官家等久了。”

    郑智连忙跟在梁师成身后,这大宋皇城,实在奢华,郑智也是左右打量,后世明清紫禁城已然差得远了。

    一路往东北而去,正是艮岳。郑智更是大开眼界,奇花异石无数,摆放得极为有层次,层峦叠嶂之间,远看恢弘大势,近看处处皆能出彩。

    路边麋鹿成群,却是这些麋鹿毫不怕人,优哉游哉慢慢啃着草料。

    再往前去,一处矮山,山间各种草木山石,还有人工的瀑布从断崖而降,瀑布挥洒如仙人播米一般。

    瀑布之下有人工湖,湖水清澈见底,各种景观鱼群于小湖之中自由自在游走。

    湖边还有湿地,显然也是人造的,湿地之上点缀仙鹤几只。

    矮山对面便是一座楼宇,赵佶已然就在楼宇之上。

    郑智实在有些震撼,此间景色,虽然多是人造,却是丝毫不显匠气,反倒让人心旷神怡,似有一种仙气袅袅。可见设计这些景观的人,艺术造诣已然达到顶峰。

    要问这设计者是谁?

    主要的理念设计,便是这艮岳的主人,皇帝赵佶。

    郑智随着梁师成从青石台阶而上,楼宇之上三个大字“绛霄楼”。

    郑智进得楼内,一个巨大的观景半开楼台,视野极佳,可饱览艮岳景色。

    赵佶已然就在楼台处,赵佶左右两个女子,两人拉开一副卷轴,直有五六米,赵佶正在仔细打量着这幅卷轴。

    郑智站在门口一旁,梁师成自往前去禀报。

第三百六十二章 皇帝赵佶() 
一秒★小△说§网。。】,无弹窗!

    赵佶见得郑智来了,回头开口笑道:“郑将军,且上前来看看这副画。”

    此时赵佶,丝毫没有了刚才在朝堂之上的怒气,看起来心情大好。连带郑智也轻松不少,起步往前见礼。

    等到郑智一礼再抬头,面前五米长的画卷映入眼帘,看得极为眼熟。

    再细看几眼,郑智脸色十分惊讶。对于画作之道,郑智从来都没有一丝一毫的了解,但是对于面前这幅画作,郑智却认得出来。

    赵佶见得郑智等着这幅画看得入神,还面露惊讶,开口笑道:“郑将军,此画技艺如何?”

    回过神来的郑智连忙答道:“活灵活现,细致入微,当真是汴京的活画卷,把整个汴梁城门一景画活了。”

    “哈哈。。。这幅《清明上河图》是朕画院之中一个名叫张择端的人所作,刚刚递上来与朕观瞧,这张择端倒是并不出名,画得这幅大作,当真花费了极大的心思啊。”赵佶显然也才刚看到,对于这种画法也是新鲜。

    郑智听言,忙道一句:“此画当世第一也!”

    这句话倒不是奉承,而是郑智心中就是这么想的,这幅《清明上河图》,后世无价之宝,人人都夸。连郑智这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画的人,也有意无意看到无数次这幅画的。

    赵佶一听,看得郑智一眼,随即笑道:“郑将军看来是只通诗词,并不懂画作啊。此画胜在新奇,技艺也是不差,但是离当世第一差得太远。你看这些建筑,多是横平竖直,再看这些贩夫走卒,过于写实。技艺虽然堪称绝顶,却是格局太小,写实如此,已然就落了下乘,还多画贩夫走卒之人,便又落了一乘。只能作玩物尔,上不得大家之眼。”

    郑智听言一愣,实在没有想到赵佶竟然如此评论这幅《清明上河图》,真正是与后世截然不同的评价。

    却是郑智不知,《清明上河图》在这个时代属于尺画、工画。并不能上得大家之眼,唯有技艺与新奇上的出色,才让赵佶看了许久。也是因为技艺与新奇,还有画作中花费的心思,才打动了赵佶,没有弃之如敝履。

    这《清明上河图》就是这个时代的街道照片,在赵佶看来失去了一份艺术感。

    郑智自然不懂这些,开口问道:“微臣驽钝,多习武艺,陛下见笑了,不知陛下心中,何等画作才是绝佳之作?”

    郑智心中也实在是好奇,也有一份好学。连这《清明上河图》都被赵佶说落了下乘,郑智便是真想看看到底什么画作才算上乘。

    赵佶听言一笑,两袖一转,说道:“也罢也罢,便让你看看何等大作,才能堪称绝佳。把那幅《千里江山图》拿来上。”

    梁师成拱手之后,往楼里隔间走去。片刻再回来,一副画卷稳稳抱在手中。

    此时左右太监与侍女更是忙碌起来,一张一张的条案从各处搬了过来,拼接在一起。

    郑智看着这个场面,哪里还不惊讶,不过是看一幅画而已,面前条案便摆上了十来张,全部拼接在一起,直有十几米的长度。

    梁师成轻手轻脚把卷轴放在条案之上,解开锦布,慢慢摊开。

    蓝黑白色相间,还有淡黄其中。映入眼帘便是高山耸立,随即江水浩渺。奇树怪石之间,点缀几间亭台。

    再慢慢摊开几米,一种滂沱大气直扑面门而来,山势连绵不断,水磨长桥,茅屋村舍。

    再有隐士行旅,飞鸟行船。慢慢展开,雄浑壮阔。

    郑智看得有些呆了,两辈子从来没有欣赏过什么画作,再看这幅,实在看得人心旷神怡。

    郑智步伐随着画卷展开慢慢往前而去,处处皆是景色,处处都用心非常。世间竟然能有人作出这样的画,惊为天人。

    直到画卷止住,已然十几步之远,这幅画作,十米不止。

    “郑将军,此画如何?”赵佶开口问道。

    郑智慢慢往回,又走到画卷开始的地方,也感觉此画比之那幅“照片”,更显不凡的气势与胸中的格局,慢慢回道:“陛下,此画堪称当世第一,微臣今日长了见识。”

    回话之间,再看开篇题跋,字迹圆润,下笔柔和有度,正是蔡京手书,只说一个事情,便是这画作是一个叫王希孟的十八岁年轻人所作。

    郑智看后更是惊讶,一个十八岁的少年,竟然能作出这么一幅绝世佳作,便是用天才也能以形容。

    赵佶见郑智正在看跋,开口笑道:“郑将军,这王希孟能出得此画,也不负朕花了半年时间慢慢调教,天才也。”

    郑智哪里还能不懂,便是这个王希孟就是赵佶的徒弟。赵佶话语也是在显示自己,徒弟尚且如此,师傅必然更加高明。

    “陛下高明,这王希孟能得陛下亲自调教,此生大幸啊。能出此图,当流芳百世。”郑智也不是拍马屁,此时当真是佩服至极。

    《千里江山图》流放百世,也是不假。保存得极为完好,千年后人,犹能瞻仰。

    郑智又看得一会,蔡京不知写了跋,在画中留白处,还赋诗一首。只是这诗文写得一般,非景非感,便不赘述。

    赵佶听得郑智评赞,更是开心,又道:“朕观古今千幅,此图天下无双。”

    《千里江山图》看罢,梁师成又上前慢慢卷起十多米的画卷,手脚之间显得格外的小心。

    画卷收好,条案撤去。赵佶又唤来纸笔,已然兴致大起,便要亲自挥毫。要让郑智见识一下自己的手段。

    郑智站在一侧,心中慢慢平静,看着面前兴致勃勃的赵佶,挥毫泼墨之间,潇洒至极。

    郑智看得久了,看得乏了,慢慢看得也没有多少兴趣了。郑智终归与赵佶不是一类人,郑智终归是一个武夫,能背几首诗词也全是上辈子义务教育的功劳。郑智可以背几首出来显摆,却是实在附庸不了这种风雅。

    赵佶召唤郑智来,不谈国事,不谈战事,也不问公事。便是如此让郑智看着他作画,看着他写字,看着他潇洒的文人才气。。。

    郑智心思,不复之前的好奇与惊叹。站在身后看着赵佶,忽然只想回去与鲁达史进几人吃上几杯老酒,说上几句闲谈。

    赵佶心中,自然以为郑智这般文人,必然看自己作画看得津津有味,更是有感与敬佩之中。哪里会想到郑智心中,其实多是不耐。

    良久之后,大作已毕。长约三尺之作,桂树明月,一名绝佳的仕女调音微弹,背景之上,楼阁窗台,冷榻其中,几缕熏香袅袅。

    赵佶放下画笔,拿起一支细笔狼毫,端正其中,左手微微撩起右手衣袖,瘦金之体,跃然纸上,正是昨日郑智那首《浪淘沙》。

    写罢之后,取怀中私人小印加盖。

    摊开在条案之上,只等墨干。

    “郑卿,你且上来看看。”赵佶开口说道,称呼已然从郑将军变成了郑卿。

    郑智等候许久,一直站着等赵佶停笔,此时听言上前,看得片刻,只道:“陛下此图,比之《千里江山图》更佳!”

    赵佶听言大笑:“郑卿好眼力,此图昨夜就在朕心中构成,今日下笔如神,毫不停顿拖沓,一气呵成,线条柔美,意境与你的词也是极为相合,也是朕今年最好的一幅了。”

    “陛下书画双绝,当世无人能比。”郑智这句马屁拍得也是极为随意。似乎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