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黑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草原黑暴- 第7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很有可能是唐僧这句格言张平安说了多年,搞得一帮熟读经典的文人们也没查到出处。直到皇帝给儿孙们将泰西故事,大家伙才知道这个典故的来历。皇帝出行喜好骑乘黑色战马,他最贴身的八百近卫也一水黑马,要是皇帝不穿着表露身份的战袍,混在黑色盔甲人群中一般人搞不清楚谁是皇帝。当然了,战役即将结束张平安再也不用遮遮掩掩,他穿上五狼头战袍先是去了随军医署营地。作为一军统帅看望战役伤员也是中华军传统,这将提升统帅在受伤将士心目中留下深刻且不可磨灭的印象。特别是那些做完手术的重伤员,皇帝张平安更是会到他们身边俯下身在耳边轻轻地说上一句:“老子不准你死,就是阎王爷都不敢收!”

    不得不说人的精神寄托无比强悍,皇帝张平安霸气的言语往往能将许多重伤将士从死亡边缘拉回来。这些人一旦伤好就会向周围人吹嘘,他们其实已经走到了地狱入口,是统帅张平安硬是把他们的魂魄从小鬼手里给抢了回来。本来中华帝国破奴城地域的人都视张平安为神仙下凡,他们一致认为神仙向地狱小鬼发话当然管用。这些伤兵好了之后很自然成为了皇帝张平安最为坚定的拥趸,连带着他们的后代也会传扬皇帝的恩德。至于那些没能活过来的重伤员只能怪他们运气不好,毕竟皇帝再是神仙这么多人也不一定都照顾得过来,善良的百姓失去亲人也不会怪罪皇帝。特别是皇帝多年来亲自祭奠阵亡将士,百姓们都相信有神仙皇帝张平安的照应,他们的亲人即便是去了阎罗殿也会及早投胎重新做人。

    皇帝张平安看望轻伤员就愉快多了,别看张平安当了皇帝,他嘴在这个时候永远是喜怒笑骂间脏话连篇。中华军将士都是直肠汉,皇帝用直白的语调跟他们聊天简直是天大的幸福,这些伤兵恨不得明天就出营以报效皇帝的知遇之恩。陪同皇帝巡视的赵国公古新默默地看着皇帝的表演,他内心不住地感叹,皇帝还真会忽悠人,安抚军心这一招用了这么多年还这么管用。视察完医署大营,皇帝一行开始从中路进入硝烟残存的战场。中华军救援得力轻重伤号早就运到医署,阵亡的将士则被送到主营洗去血污装殓,战后皇帝将带来所有将领亲自祭拜。因此,战场上横七竖八散乱的尸体全部都是罗斯人,至于说打死的战马牲畜正被中华军大营中的奴隶收拾,这些牲畜将会作为奴隶们的口粮。空气中充斥着血腥和硝烟混杂的味道令人作呕,而眼睛四下张望时不时挥手对将士们欢呼回礼的皇帝张平安却食如甘怡,将这一切看做是胜利饕餮。

    皇帝张平安陶醉在获胜后的喜悦中,陪伴在他身边的参谋长古新乘着张平安心情不错,好意地向其谏言道:“陛下,这场战役虽然我军大胜,可督办处上报作战所需银钱只够维持一月有余,咱们下一场对战奥斯曼的仗该咋办呢?”

    听到古新的话语,张平安转脸朝向古新,在他脸上看不出丝毫的担忧反而呈现狡黠地微笑。皇帝自信的表现让古新哑然失笑,中华帝国最善于聚敛钱财之人非皇帝莫属,他提出这个问题真有些杞人忧天的味道。皇帝张平安将巡视战场目的地指定在罗斯主帅所在位置,整个护卫队将士们大都猜到罗斯主帅彼得最后的结局。利刃营都统领胡明带着五百护卫骑兵前来迎驾,他满是皱褶的脸庞露出谦卑地笑容,看着这张得意且又极力想隐藏内心冲动的笑脸,古新恨不得拿鞭子抽他。皇帝张平安很显然看出了胡明内心的想法,这个滚刀肉无非是借此表露其今日战功,进而为自己和利刃营将士们讨要些好处。人情世故已然成精的皇帝张平安面色平淡,他对胡明施礼仅仅抬了抬右手的马鞭算是回礼。随着皇帝的马鞭指向高处,胡明立刻拨转马头闪到皇帝身后。

    皇帝驾临利刃营官兵不敢怠慢,战场上遗留的敌军尸体不能搬动是为了彰显中华军赫赫军威,不妨碍利刃营将士们砍去尸体头颅。满地都是无头尸体虽然血腥,却极为符合皇帝的重口味。果不其然,皇帝对此非常满意,他在去往山地的路途上还与认识的将领打招呼。都统领胡明则一面介绍利刃营作战过程,一面用耍笑的语气讲述了罗斯统帅彼得投降后的请求。心情大好的皇帝张平安本想杀了彼得以绝后患,此刻他到有些同情彼得的境遇,张平安正考虑是否将这个孩子送回帝国囚禁,毕竟张平安起兵时比彼得还小了几岁。走入捆绑彼得的高地张平安举目四望,该地视野良好可将方圆数十里范围尽收眼底。只见一队队对黑甲中华军将投降的罗斯人圈在数百个大小不一的区域中,步兵在内圈骑兵游弋于外,红盔督查正指挥步兵甄别降兵。

    年轻罗斯女人一分出来,就被外圈骑兵抓住提上战马横压在马鞍之上,这些年轻女人将会被押入各战兵营军寨。罗斯战兵身上的盔甲和武器也被收缴堆积在一起,渐渐形成一座座小山。这些中华军看不上眼的东西,皇帝张平安打算废物利用准备发卖给泰西潜在的盟友。中华军下一步将对阵奥斯曼帝国,泰西南面的希腊国被奥斯曼人给灭了,这么多年来希腊人一直想要复国。奥斯曼帝国信仰伊斯兰教,已经与泰西教廷冲突了数百年,中华帝国要征讨奥斯曼人希腊人表现的最为积极。早前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就与教廷达成了协议,中华帝国在攻占奥斯曼帝国都城伊斯坦布尔后,将放弃奥斯曼帝国占据的泰西领土。为此,双方约定在战后举行和平谈判划定边界,战前希腊人可从中华帝国购买武器用于与奥斯曼人作战。

    远观之后张平安回眼看了看绑在木桩上的彼得,这个孩子面色苍白神情惊恐,曾经干净整洁的头发乱如鸟窝。被五花大绑的彼得被张平安的阴鸷的目光刺得抬头望天借以逃避,而这时张平安从彼得的这个动作发现了胡明耍的小聪明。捆绑彼得的木桩只到了他的脖颈处,要是张平安想亲自斩杀彼得刀锋所过不会被木柱所阻拦。就在张平安犹豫杀不杀彼得之际,一骑情报处快马送来紧急军情,帝国新疆行省爆发大范围暴乱,看罢新疆行省的军情令皇帝张平安看完陷入狂怒之中。

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帝国荣光照耀四海(八)() 
乌云压顶寒风怒号,流星般火箭在阴暗的天空中划出一道道绚丽火光,呐喊声震耳火枪清脆射击声时断断续。新疆行省葱岭以西一个小小军驿外数千叛军旌旗飘展簇拥于山脚,他们信心满满地要拿下这个只有数十人驻防的军驿“古泉驿”。中华帝国驿站分为管理地方行政的县驿和传递军事公文的军驿,从县驿的名字上看就是一个大驿。军驿就没有这么讲究了,险要山路要紧隘口就是这些小军驿驻防之地。既然是守卫险要就必须在紧要处修建驿站,所以军驿建造选址要求地形利于守卫。“古泉驿”就坐落于帝国官道西北侧,三面绝壁只有一条蜿蜒逐步抬高上山的小路。这个小军驿内有一个极小的泉眼,每日的出水量仅仅能装满三个水缸。就这个泉眼还是方圆百里唯一的水源,过往传递军情的快马都会在此歇脚,喝一口甘甜的泉水吃一顿热饭,或许就是传递军情的快马驿卒们一天中最为惬意的时光。

    “古泉驿”现任驿丞贺永贵这几天在驿站外出现叛军就后悔的要死,他恨自己干嘛非得贪念副千总的职位。驿丞贺永贵属于中华军序列一等把总,他还差三个月就能以三等副千总的荣耀退役回家颐养天年。大明崇祯末年,贺永贵八岁时顶了父亲的缺成为湖广明军,其实那时主要是为家里穷为省点口粮而把他充军。后来湖广明军被破奴军收编,贺永贵因年少没有军痞习性没有被遣散。皇帝张平安登基后破奴军改为中华军,贺永贵因不是中华军嫡系金狼营孩儿兵出身,想要升迁自然没有希望。为此贺永贵成为银狼营黄志部的辅兵,随军进驻新疆行省并在亦力把里娶妻生子。有了孩子压力就大,不是中华军嫡系出身的贺永贵要想养活一大家子人,只能是去最为艰苦的山沟驿站熬资历。只要是愿意去偏僻的小军驿,认识俩字的贺永贵就能成为三等副把总,他家所有男孩都可以进入中华军金狼营,这样贺永贵的后代也就有中华军嫡系身份,今后的前途也就有了保障。

    “古泉驿”驿丞贺永贵虽然上过战场也是二十多年前的旧事了,那时还年轻的他顶多是在战后打扫战场干些脏活。中华军干脏活还是要杀人,贺永贵也算是见过一些血腥场面,当他看到山下近七千叛军骑兵的阵势还是吓得尿了裤子。在乱军出现的“古泉驿”之际,把总贺永贵第一反应就是开门投降保命。只是中华军军法森严,他要是敢投降叛军战后贺永贵的家人将受到严厉连带处罚。贺永贵本就杂军出身,为了家人今后能有一个安稳日子他就是死在战场也不敢连累儿子和家人。因此,被叛军围困前的前夕,贺永贵下令拆除山道拐弯处木质平台。“古泉驿”山路下方正对驿站南方四十丈高边墙南端,曾经宽敞的马棚已被叛军人群淹没。这场叛乱起事的主体还是蒙古人,那些人数众多的畏吾儿人更多附庸在其左右。看样子蒙古人欺压畏吾儿人数百年余威任在,就是叛乱畏吾儿人依旧对曾经的主子充满畏惧。

    别看“古泉驿”占地不过二亩边墙又是夯土建造,乱军要想攻入驿站也没有那么容易。修建这个军驿时上山通道仅仅能提供两马对行,中华军运输用箱车根本就无法上山,就算马匹在山道拐弯处交汇对行也必须有一个可拆卸一丈木质平台方便转弯。所以,当驿丞贺永贵下令拆毁转弯平台后,上山道路只能容纳一马通行。“古泉驿”边墙高约二丈半,正门宽一丈两侧设有小敌楼,门前有铁索吊桥,桥下壕沟深达八丈与山涧相通,北侧有烽火台注满干燥木材上盖狼粪。仅仅从地形上讲,“古泉驿”可以说是易守难攻之地。就是这样险要之地,镇守此处的把总贺永贵却没有丝毫信心。把总贺永贵手下加上他不过四十七人,敌军人马是他数百倍之多。另一方面贺永贵手下驿卒不是战兵,而是由帝国犯事百姓流放至此的罪犯。这帮犯人一个个桀骜不驯性情暴戾,要不是摄于帝国法度威严早就逃之夭夭了。对于流放在此的罪犯们,中华军督查队是一年二次来驿站巡查,任何胆敢挑战驿丞权威之人会被督查队就地斩杀。

    正因如此,驿丞贺永贵才能压服这些罪犯驿卒。“古泉驿”北面的烽火已经点燃,黑色入云烟柱直冲天际。西面数十里外也以同样烟柱回应,而在东面则好无动静,这就说明“古泉驿”东面的驿站已经陷落于叛军之手。击败当下叛军这等壮举对于把总贺永贵来说就是一个神话,他只想着凭借驿站坚固的防御工事等待救援。驿卒手里的武器是中华军淘汰的老式火枪,虽说敢不上战兵们一次装填十发子弹,六发子弹的载弹量还是比乱军前装火铳要强上许多。驿卒没打过火枪关系不大,把总贺永贵现学现卖让这帮新人直接与敌弓箭手展开对射,也就打了二十来发子弹,一帮新手也自然成为老兵。本来“古泉驿”守卫驿卒并没有决死的勇气,他们拿起武器进行抵抗更多是受到驿丞贺永贵的忽悠。

    作为一个中华军老兵,贺永贵平常需要吹嘘自己在军中的奇闻异事,为的是提高自己威信压服这帮罪犯驿卒。在贺永贵的故事中以皇帝张平安处决叛徒的血腥手段最为常见,本来帝国皇帝张平安在这方面名声就不大好,一帮闲来无事的驿卒们都对故事的真实性深以为然。正是“古泉驿”地形限制了乱军进攻,这帮叛军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抓来汉人当着驿卒的面用马拖拽折磨,想要借此击垮守军意志。没成想叛军折磨汉人看到了成为战俘的惨景,逼迫一帮人不得不为保命而战。这次进攻“古泉驿”的蒙古试万户阿木古郎是中华帝国安北侯李铁家三代蒙古奴隶,他的父母被李铁分给庶子长孙李沐秋的新疆行省封地,而李沐秋跟随皇帝西征家里奴隶就成放养状态。阿木古郎的祖父乃是林丹汗家族,本是贵族命的他成为奴隶自然心有不甘。

    当新疆行省的叛乱一起,阿木古郎的心思顿时活泛,他在很短时间就拉起了一支队伍并约滚约大。新疆行省的叛乱虽然势如燎原却没有一个统一的首领,起事的蒙古人裹挟畏吾儿奴隶各行其是,谁手里的人马多谁就能给自己封官加爵。阿木古郎手里有七千余人就想着给自个封个万户,后来蒙古人在阿里图样召开了一个分赃大会,推选林丹汗后裔阿拉坦乌拉(蒙古语:金山)为汗王,打着为林丹汗复仇的旗号对新疆行省的汉人进行报复,而只有七千人的阿木古郎只封得试万户。好歹阿拉坦乌拉是自己族人,给了阿木古郎一个西征先锋的好差事,让其攻打人数较少的军驿壮大实力。叛军也想攻取富裕的县驿,只是这些县驿工事牢固且驻守有战兵,加上前去躲避灾祸的汉人乱军急切猛攻无法撼动。汉人主子手里武器精良,一个县驿要是数有千战兵和汉人精壮驻防,叛军几万人围攻死伤无数也打不下来。

    因而,只有数十人驻防的军驿就成为最易下手的目标,跟随蒙古人造反的畏吾儿人翻身做主人自然要把歌唱,他们打仗不行敲锣打鼓摇旗呐喊还是可以。一时间叛军在“古泉驿”下遍布旌旗,似海的人潮涌动喧嚣声不绝于耳。不甘坐以待毙的驿卒们虽然个个面色苍白,他们还是从库房中搬出一箱箱防御用手雷,撬开封口点燃扔下山。“古泉驿”守卫驿卒扔下山的手雷约有二十多枚,可山上躲在护墙后的把总贺永贵却只听到断续的爆炸声,这就说明大部分的手雷并未炸开。心中疑惑的贺永贵下令护墙内十箱手雷中分别拿出三枚,点燃后依顺序向下抛。把总贺永贵发现十箱手雷中过半炸不响,这让本就缺乏作战勇气的驿卒们倍感胆寒。职责在身的贺永贵向大家交代了守好正门,就急匆匆赶回自己公事房将这一重大军情记录在案。随后,贺永贵把这个军情文报装入一个铁管用蜡密封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