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黑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草原黑暴- 第7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长不过五丈,却是奥斯曼进攻战兵最好的保护。奥斯曼人穿梭于枪林弹雨中,不少有倒霉蛋被中华军火枪击中,倒地苟延残喘的伤兵布满战场,足以令所有奥斯曼战兵们警醒。天空中不时爆炸的开花弹把躲藏在土墙后的奥斯曼战兵们伤得不轻,乱飞的弹片向下切割着奥斯曼战兵身上盔甲,喷溅的血红令行尸走肉般战兵搞不清楚自己是否还活着。

    被中华军全面压制的奥斯曼人时不时拿起火枪对着中华军阵地射击,他们几乎是打完一枪后绝不会去查看铅弹能否击中敌人,那些不清楚其中诀窍的新兵早已是浑身弹孔升入天堂。同样,中华军这边也感到了这仗打得憋屈。在前线的伍长漆彪在射击完装填弹药的间隙,摘下头盔看着上面的两个弹孔有些发蒙,他还没从敌人击中其头盔产生的眩晕中完全清醒。奥斯曼人打仗远比他在其他战役中遇到过的对手都要聪明,敌人死战不退以对射纠缠住中华军,让漆彪这个伍损失了过半兄弟。奥斯曼人搞的疲劳战法非常有效,像漆彪这样的老兵因数十天睡不好觉而身心俱疲,他的和其他人一样恨不得冲出阵地与敌短兵相接,也不想再这样对峙下去。漆彪的想法是中华军前线战兵的一个缩影,在磨盘山观战的都统领黄志也有些心浮气躁沉不住气。

    参谋部下令撤退,可敌人奥斯曼大军死死地黏住中华军,哪怕是从前线撤离一个伤员,都会引来敌人疯狂的暴击。本来银狼营都统领黄志打算让本部预备队先撤,可前线因双方对射产生的伤亡,都统领黄志不得不从预备队中抽调战兵补充前线兵力损失。中华军参谋部早期的指令是先期撤离弹药,可这仗一打起来在磨盘山储存的弹药消耗极快,还不得不从海峡东岸运输进行补充。磨盘山前线中华军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火炮,不能有效压制奥斯曼大军的五个火炮阵地,只要中华军稍微露出一点破绽,奥斯曼这头恶狼就会扑上来。好几次奥斯曼人冲到了中华军阵地前,要不是一帮经验丰富的老兵应对得当,银狼营外围防线就很有可能被敌人突破。在磨盘山前线银狼营的压力无疑是最大的,稍微有打仗经验的奥斯曼将领,都会认清磨盘山乃是战场关键点。

    因为磨盘山虽然不高,凭借其地形可以控制中华军后方滩头阵地和金书山阵地。磨盘山和金书山防线掌控方圆数十里,而金书山阵线在磨盘山侧后,每当奥斯曼大军进攻金书山付瑞阁部阵地时,都会遭到来自磨盘山主阵地弩炮轰击。数次进攻受挫之后,奥斯曼人越打越有耐心,因为时间和地势站在奥斯曼人一方。总攻磨盘山对于奥斯曼人来说不是问题,关键是奥斯曼大军与磨盘山中华军死磕之后,是否还有能力守卫都城伊斯坦布尔。正如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所言,这世界上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共同的利益。别看欧洲各国组成了联军准备攻击奥斯曼帝国,但双方在边界对峙时间不短却没有发生大规模冲突。欧洲人不傻,他们本就是一帮强盗,自然要防备来自东方的强盗头子张平安。

    欧洲国与国之间交战还讲究一个分寸,那就是战败一方投降后只要肯低头,还会保留一定的土地、人口和金钱。而东方的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这个强盗很不讲究,这么多年来他的对手很少能活着逃出升天。特别是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对外族人极不讲信用,欧洲各国和教廷对他们之间达成的协议心存疑虑。当然了,奥斯曼帝国一直是欧洲人的死敌,让奥斯曼人与中华帝国大军死斗符合教廷和欧洲各国的利益。为此,欧洲联军乘着奥斯曼人收缩防线的机会收复了一些失地,他们也没有将奥斯曼人赶尽杀绝,就是要留奥斯曼帝国一口气,让他们在与中华帝国的决战中消耗元气。只有奥斯曼帝国与中华帝国在这场战争中都损失惨重,欧洲才能持续发展的良机。奥斯曼帝国苏丹美荷梅特四世是个有谋略的雄主,他从欧洲联军的进军方式上看穿了他们内心的小算盘。为此,奥斯曼苏丹美荷梅特四世将西边的主力回撤,集中兵力应对中华帝国的进攻。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帝国的远征之路(十八)() 
冬季的地中海亚历山大港外海黑色船帆点点,轻柔的海风夹杂着些许凉气着实让人舒服。中华军中央水师的十五艘哨船正在海洋里试航,他们需要检查重新修复的哨船有无缺陷之处。天空在飞翔的海鸥围绕帆船嬉戏着,时不时像一阵风快速穿越甲板,调戏着忙碌清洗甲板的水手。船上厨子往海里倾倒废物,最为受到海鸟们追捧,船窗外海鸟为争夺食物打得不可开交。中央水师提督张森站在船头,用望远镜仔细观察每一艘哨船的水线位置,他必须确保每一艘新修复的海船航行无虑。十五艘哨船虽然不起眼,护卫中华水师亚历山大母港外海还是可以。

    这次,中央水师提督张森也没打算走远,他准备航行到下午日落时分就带船队返航。毕竟船坞里还有六艘船正准备下水,刚刚运抵地中海的十七艘船壳还需要照应。等到中央水师有五十艘左右哨船时,才能对奥斯曼船队构成实质威胁,提督张森也才有把握与奥斯曼水师开战。悠懒船钟每半个时辰敲响一次,提醒哨船管带和水手们航行时间。各艘帆船水手们在军官的哨音中,不断收放船帆以检验船帆和绳索的完好程度。舵手则根据副管带的口令进行满舵转向,验证船舵使用是否达到要求。船队在最为忙碌的要算各船的参谋们,他们不但要与前后左右联络,还得记录航行时存在的问题。

    中央水师各船都是些老手,虽然忙碌却平稳有序,关系好的同船兄弟还会时不时耍笑一把。突然,位于船队西面哨船上瞭望哨发出警讯,示“当!当!当!。”警的船钟惊飞了船队四周的海鸟。得到警讯的中央水师提督张森,他举起手中单筒望远镜向西观望,海平面上出现了一道黑线。看罢,张森眼离望远镜以前船为参考,大致估算了一下来袭船队的规模。提督张森暗自推测,这支从西面来的船队极为庞大,能布满近百里的海线就说明这支船队至少有上百艘海船。中央水师这次试航没带多少炮弹,所携带的基本上是试炮用的实弹,而海战用开花弹大都还在海港仓库里。眼见形势不妙,张森这员老将也没惊慌,他一面下令船队退回海港补充弹药,一面派人在海港要点布置火炮。

    守卫亚历山大这个中央水师在地中海的母港,提督张森还是十分有信心。从南方苏伊士港运船体不易,运输火炮相对要简单许多。六百多门火炮分布于亚历山大周围要点,水师陆战营两个协一万七千骑兵护卫,敌人要是少于七八万人根本不是中华军对手。这还仅仅是中华军主力战兵营,要是算上海商联盟和四海商行的护卫,在这里的中华军可以达到近五万人马。海商联盟和四海商行的护卫中,带队的基本上是中华军退役将士,这帮人打仗凶狠,盘踞在此的土著在与之交手中几乎没有还收之力。提督张森在下令船队回港的同时,他一直在观察这支来历不明的船队。泰西人海船极为好辨认,可提督张森看了半天也没看出这支打西边来的船队来自何方。

    。。。。。。。。。。。。。。

    中华军在磨盘山阵线与奥斯曼人交战二十余天,前线每天都有大量的中华军战兵受伤,都统领黄志和付瑞阁两人着急上火也没找到退身之法。也就在最近这几天,奥斯曼人开始利用夜间把土墙用壕沟相连,通过壕沟向前线输送战兵减少了自己的伤亡。对于这种堑壕战,饶是身经百战的中华军将士们,也对奥斯曼人搞的堑壕战头疼不已。近几天,磨盘山前线接连下了几场小雨,泥泞阵地让交战的双方都感到痛苦不堪。中华军历来以作战坚韧著称于世,可这种泥水里的战斗还是令中华军将士们士气低沉。许多战兵伤风生病,因天气患病的伤号甚至比战伤减员还要厉害。缺乏睡眠的都统领黄志嘴角长满了水泡,面对这样的困境他不得不向海峡东岸的参谋长古新求援。

    坐镇东岸的参谋长古新也是心力憔悴,前线伤兵和患病的战兵达到了八千多人,逼得参谋长古新不得不从东岸抽调有生力量支援西岸。实在是想不出好办法的古新,向小高加索地域指挥作战的皇帝张平安写奏章,详细解说了磨盘山防线的困难,希望皇帝能暂缓抽调亲兵营高成功部加入东方战场。与博斯普鲁斯海峡出现困境的中华军不同,位于东方战场上的中华军在皇帝张平安的调配下边打边撤,让罗斯大军主力渐渐地进入了中华军的包围圈。说是打仗,其实还不如说中华军在检验全新的战法。罗斯人主力有十七万骑兵,其余皆为行动缓慢的步兵,而罗斯人害怕骑兵与步兵之间脱节被中华军抓住战机,他们各部进军速度显得极为缓慢。

    在小高加索山脉东面有一条长度约为二十里的余脉富平山,这里山势平缓左右都是利于骑兵冲锋陷阵的平原地区。在此驻防的是中华军天熊营罗天部,他们按照皇帝张平安的命令在这条单薄的防线上死战不退,以至于罗斯大军将其三面包围。这回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在整个防线,上有意识地搞出了东西两个突出部,他就是要利用这两个突出部消灭罗斯大军主力。现在皇帝张平安面临的问题是兵力不足,要是不能撤回磨盘山的中华军,留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亲兵营就不能加入东部战场,也就不能完成双穿插战役锋线矛头。按照皇帝张平安的布置,罗天部顶在富平山,左二丫部和田鹏部分别护卫天熊营左右,以策应天熊营控制的富平山这个战略要点。

    攻击这两个突出部的战兵营,是由中华军甲等战兵营利刃营和亲卫营,并由亲兵营赵光明部和严诚部协助。只是缺少了另外四支亲兵营的支持,中华军进攻锋线很有可能出现后续乏力的状况。正是由于缺乏有利的预备队,皇帝张平安迟迟不敢发起总攻。磨盘山战况很快传递到皇帝御帐,张平安接到参谋长古新急报后,也没有完全怪罪前方将领。在皇帝张平安眼中,参谋长古新跟随他打仗数十年了,始终没有学会他壮士断臂的战场决心。按照张平安的内心所想,只要把银狼营撤回博斯普鲁斯海峡海峡东岸,即便是牺牲掉付瑞阁整支战兵营也是值得。但现在做这个决策有些晚了,银狼营已经损失太大,即便是撤回来也需要一段时间休整根本就派不上大用场。

    至于说董和亮和黄飞鸿部,皇帝张平安只能将他们安排在达达尼尔海峡东面,一是巩固雄鹰营张黎部的,二是诱敌并保护中华军粮道。唯一还能作为预备队的只剩下火狐营刘冲部,让一支甲等战兵营做预备队,皇帝张平安内心颇为不甘。就在皇帝张平安思考如何让磨盘山中华军摆脱与奥斯曼大军的接触时,一份来自亚历山大港的八百里加急军报,让皇帝张平安顿时头大。按照中央水师提督张森的奏报,一支身份不明的庞大船队靠近中央水师在亚历山大母港西面。按照中华军作战习惯,不明船队在敌友不明的情况下一律按敌军对待,他们也就做好了迎战的一切准备。皇帝张平安之所以只是头大而没有慌神,其主要原因还是他判断这支船队不一定是奥斯曼人的友军。

    在皇帝张平安眼里,这奥斯曼人自攻占伊斯坦布尔之后,就与泰西各国交恶不断。特别是奥斯曼人对势力范围内的各族采取打压的政策,奥斯曼帝国的敌人远比盟友多。西面是泰西人的势力范围,这么庞大的船队肯定会引发泰西人恐慌,对于这支船队的到来,泰西人远比中华军要紧张。现在皇帝张平安是虱子多了也懒得理会了,只要这支船队上不了陆地,中华军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顶多地中海被奥斯曼人控制,中华军这边多一些骑兵巡查罢了。炮营都统领杨威在伏击奥斯曼船队一战优柔寡断,皇帝张平安再也不能容忍他继续呆在前线。好在皇帝张平安还是比较看重,这些跟随他南征北战多年的老兄弟间情分。因此,对炮营都统领杨威的处罚也没有那么重。皇帝张平安下达旨意,炮营都统领杨威多年征战功勋卓著,因旧伤复发无法继续在前线效力。为此,皇帝张平安赏赐杨威黄金千两,着其回帝国养病。

    虽然皇帝在圣旨中没有说一句杨威的不是,身处前线的将领们还是从这份明诏中读懂了其中内涵,那就是杨威被解除军职回家抱孙子了。皇帝对中央水师提督的奏报还没有批复,作为亚历山大港职位最高的军官,提督张森从船上一到岸就调动所有人员进行备战。按照提督张森的预计,这支来历不明的船队还需要一天多才能抵达,他还有充足的时间对亚历山大港进行布防。一门门火炮被骡马拖入了早就修建好的阵地,炮手们开始装填沙袋对跑阵外围进行加固。每一门火炮都对外海进行了实弹炮击,以验证火炮射角和完好。当第二天中午时分,这支船队显露身影,二百多艘帆船黑压压遮蔽了亚历山大港外海,其高大的主船还是震惊了防御阵地里的中华军将士。

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帝国的远征之路(十九)() 
面对敌船压境,驻防在亚历山大港要点的中华军火炮阵地重炮率先开炮示警,数十发开花弹在远海打出一道弹幕,将敌方船队逼停在火炮射程之外。而中华军中央水师提督张森,早就在观察哨用高倍望远镜观察敌方船队。张森越看这支船队越感到奇怪,这支船队帆船的形制与中华军早前帆船极为相似。特别是船队中四十多艘大帆船,完全是中华军镇字炮船的翻版,三桅主帆加上四个副帆就是镇字帆船的特征。中华军尚黑,这支船队的风帆和战旗也是以黑色为主,只是这支船队离岸较远,提督张森还看不清这支船队的战旗。这时,从敌方船队中冲出一艘挂满帆的帆船,这艘帆船前端升起一面白色旗帜。

    不用说,这一定是敌方船队派来的联络船。中华军重炮对这艘帆船两侧打了六发实弹,示意这艘帆船按照中华军指定的航线行驶。不久,提督张森在望远镜中看清了这艘帆船上的战旗,黑色的旗帜上绣这金色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