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黑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草原黑暴- 第7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战兵营,让这两支战兵营喝西北风显然有些太过浪费。

    皇帝张平安经过深思之后,打算征用四海商行的货船把这两支战兵营也调到前线。不过多疑的皇帝张平安还是有些不放心,他下诏将为子弹制造弹药的六个工坊,从破奴城分别迁移到平安城和帝都长安。皇帝张平安的另一个烦恼来自于张黎和胡明两个滚刀肉,本来皇帝张平安打算给这两人封王,给了张黎一个安息国王爵,胡明则被封为平西王。可这俩滚刀肉羞羞答答地上奏章,说是战事未了请皇帝收回成命。皇帝张平安接到这两份前后脚送来的奏章,立刻就感到这里面有蹊跷。他派人向这二人询问原由,得到的答复让张平安哭笑不得。原来,安息国这个封号不符合中华人习惯,安息的汉语意思有些令人不舒服。

    而平西王这个封号让胡明联想到了大明平西伯吴三桂,这个朝三暮四的三姓家奴着实让胡明反感。既然这俩滚刀肉不喜欢封号,这也不是什么急事,皇帝张平安也就打算战后再处置这个小事。在皇帝张平安的心中,他不太想将这片富得流油的土地分封给张黎和胡明,但张黎和胡明儿孙似乎个个都有进取心。有了这个前提条件,这片膏腴之地在数百年至少可以控制在汉人的手中。待处置完所有烦心事,中华军统帅张平安再次下旨恢复进攻。不久,中华军中主力战兵营火狐营都统领刘冲,带领该部三万骑兵护卫杨妹妹炮队前往波斯湾东部。

    火狐营前往波斯湾的目的,就是要护卫炮营从海湾接受火炮。中华帝国数十万大军分成五路分别进军,他们打击目标是奥斯曼帝国所有的城池。帝国参谋部给各部下达的指令非常明确,那就是不要放过奥斯曼帝国一座城池,任何敢于抵抗中华军的城市都将遭到屠城。参谋部下达的军令中还明确了各战兵营遇到坚固城池时予以围成,不要强攻徒然增加本部战兵不必要的伤亡,这些坚固城池可交由中华军炮营摧毁其城墙后再行总攻。一时间,奥斯曼帝国烽烟四起,中华军铁犁般剑锋直指奥斯曼腹地。在得到中华帝国大军全力攻打奥斯曼帝国的警讯后,苏丹美荷梅特四世下令坚壁清野从东部撤离所有人口和粮食。

    苏丹美荷梅特四世的作战策略十分简单,那就是以空间换时间,利用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天险与中华军周旋。同样,中华帝国统帅张平安的进攻方略也非常简单,他要求中华军各战兵营作战宁慢勿快,所经之处不能留下任何隐患。所有战兵营将领都领会了皇帝圣旨所谓隐患的内涵,那就是大军走过的地方不留下一个一个奥斯曼人。不过负责右翼进攻的都统领黄志在攻入奥斯曼帝国不久,就在凡湖地区遇到一支当地土著大军。这支九千人的杂乱大军不是来攻打中华军,而是请求中华军带上他们攻打奥斯曼帝国。这下都统领黄志有些发蒙,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这件怪事。

    好在这支大军中有人会说蒙古话,虽然这里的蒙古话与东方蒙古语有很大区别,至少交流起来还是没有太多问题。原来,这支骑兵和步兵混杂的青壮大军是当地游牧的库尔德人,他们常年受到奥斯曼人的欺压生存异常艰难。奥斯曼人凭借其强大的军力,不仅每年向库尔德人索要数目惊人的牛羊,还要向其苏丹和贵族敬献五百美女。要是不能满足奥斯曼帝国的要求,奥斯曼帝国就会派遣大军征讨生活在此的库尔德人。中华帝国的强大声威早就传到库尔德人聚集地区,他们也想派出使团拜会中华帝国皇帝,只是他们不知道该到什么地方能找到这个伟大的东方君王。

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帝国的远征之路(七)() 
中华军白狼营都统领黄志遇到了想加入中华军作战的库尔德部族武装,同样的怪事还发生在其他地区作战的战兵营。中华军将领都清楚,帝国这场大战主要针对的是奥斯曼帝国,帝国皇帝张平安甚至一改往日做派都没有消灭波斯人。因而,这个难题只能上奏皇帝,让他作最后决策。此时的皇帝张平安在塞托湖主营思考下一步战事,他从前方斥候得到了奥斯曼帝国闭壁清野的消息,大致推测到敌人主帅的作战方略。只是张平安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中华帝国还不清楚奥斯曼水师战船在黑海的数量。毕竟黑海地域广阔,其东面可以有许多地方可供奥斯曼人登陆作战。要是敌人不停骚扰中华军后方供给辎重,这对中华军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同样,在奥斯曼帝国海峡防线中部还有一个马尔马拉海,要是敌方统帅也在此布下水师战船,对中华军来说威胁更大。别看中华军有五十多万战兵和数量更多的辅兵,要被动防守数千里的海岸,对中华军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中华军来此作战不是来搞防御战,一旦防御力量投入过多,其进攻实力将大为缩减。而中华军参谋长古新倒是对皇帝张平安的担心有不同看法,他给出的解决办法极为简洁。那就是用中华军数十年惯用战法,将骑兵按照千人哨分散在一个宽带的区域内,一旦发现敌军就以小股部队把敌人纠缠住,随后各部快速围拢聚歼敌人。参谋长古新根据获得的谍报认为,奥斯曼船队很少能带战马,因而登陆作战很有可能还是以步兵为主。

    参谋长古新的谋划不仅给出作战方略,还在一些细节上做了补充和完善。参谋长古新打算从商队海船配备的五斤火炮调六百门过来,中华军八斤主力火炮和重炮都不适合快速移动,被中华军淘汰的五斤火炮倒是适合这样的运动战。听完古新的作战方略,皇帝张平安大为感慨。皇帝张平安认为,现如今他在很多方面已经不如古新,特别是在一些作战的关键问题上古新已经超越他这个统帅。只是皇帝张平安自认在战略上他还是高手,有他在前线中华军将士们的士气就会高涨。为此,皇帝张平安认可了参谋长古新制定的作战方略,并亲自下达圣旨征用海商联盟和四海商行海船上使用的五斤火炮。

    至于各战兵营上奏,深受奥斯曼人压制的库尔德人强烈要求加入战争,皇帝张平安在权衡许久之后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不过,皇帝张平安要通过一场痛快淋漓的战役,让库尔德人和波斯人臣服于中华帝国的威势。其实这场战役非常好选择,就是建立在一处小山之上的城池安基拉(也被称为安卡拉)。本来这座城池不大,守卫此城将领塞依夫违背了苏丹的命令,他带领五千战兵发誓死守安基拉。在安基拉城中还有八千多没来的急撤离或者是周围村庄前来避难的奥斯曼人,这些人大多数是老弱妇孺。要说这安基拉的地理位置还是不错,城池可以俯瞰四周山下平原。

    以前的冷兵器时代,仅凭这个优越的地利数千人就可以抵挡上万敌军的围攻。特别是安基拉城内有水源,只要城里有足够的粮食,非常利于防守的一方长期固守。中华军三个战兵营数万人马将该城远远围困,并在安基拉城下扎下营寨。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下达圣旨,着令波斯人和库尔德部族前往安基拉城观战助威。中华帝国皇帝的圣旨威力无穷,近十万各个部族驱赶牛羊汇聚于安基拉城附近,中华军亲兵营杜叶河部早早地为这些部族划分好了观战区域,将这十万各族百姓调配至中华军战兵营中间。参谋长古新认为,安基拉城守军加上百姓不过区区数万人,中华军战兵营又封堵了安基拉城几个城门,在中华军重兵围困之下,城内的奥斯曼人想逃跑几乎没有可能。

    随着中华军从南方波斯湾调集的火炮陆续抵达安基拉,皇帝张平安在亲卫营和近卫营的护卫下开赴安基拉城。当得知中华帝国皇帝张平安抵达安基拉的消息,在该地等候多日的库尔德和波斯人纷纷涌向东方道路两旁,他们都想一睹中华帝国皇帝的风采。尽管皇帝张平安从不喜欢张扬,为显示中华帝国大军的强盛,亲卫营全体骑兵披挂整齐,在通往大营的道路上构成了仪仗护卫。提前抵达前线的鼓手敲响了迎接战鼓,百人号角手吹出一声悠长的号音,在闷雷般马蹄声中皇帝近卫营骑兵二千前锋出现在人们视线。这时,三十个近卫骑兵快速前出,他们扬起手中长鞭连续抽出三声整齐响鞭。

    前来迎接圣驾的各部族三百多长老们,在中华军亲卫营战兵指点下跪在土路边,用最虔诚态度展现他们对皇帝的臣服。各部长老们跪迎圣驾,他们部族百姓自然也跪成了一片,在方圆数十里的大地上密集的跪地人群,令骑在马背上的中华军将士们内心充满自豪。眼前的一切昭示着中华帝国的强大,而来自这个成果之人正是他们那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皇帝张平安。安基拉南面炮营阵地上的数百门火炮,依次向山坡上的安基拉城开炮,他们向城墙发射定位实弹,也是向中华军统帅张平安表达敬意。特别是十一门新式重型火炮发出的巨响,将迎驾的仪式推向高潮。

    数千黑甲近卫营骑兵按照战马颜色分成护卫阵型,将皇帝御驾护卫在其中。皇帝张平安乘坐的八轮黑色箱车四周,镶嵌着金色狐狼标识,拉车的八匹黑色骏马打着响鼻高傲地穿过迎驾人群。皇帝所在御帐就在中华军炮营后方,一座高大的沙土指挥高台就是皇帝指挥作战所在。这座高约十五丈的指挥平台分为三层,皇帝御座和参谋部观战平台在最顶部,这里长宽在十丈。第二层为各部族族长和长老们陪同观战地,中华军近卫营在此摆放了马札和糕点。或许是宗教信仰不同的缘故,这些人一般不食用中华军为他们提供的食物。最下层是战鼓和号角手聚集地,他们的职责是为进攻鼓舞士气。

    几乎没有休整的皇帝张平安一到前线就直接上了指挥平台,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用最快的速度拿下安基拉城,进而展现中华军强大的实力。这时的指挥平台上炮营都统领杨妹妹早就在此等候多时,炮营火炮经过刚才定位炮击已经确定好炮击方位。中华军二十斤火炮威力巨大,仅仅一次实弹炮击就击垮了安基拉城外层包裹的石墙。皇帝张平安坐定后,端起茶碗灌了两口温热的绿茶,他随意地抬起捏茶碗盖的右手轻轻地一挥。明白皇帝手势意图的杨妹妹快步走向北方,他拔出背后指挥三角红旗对平台下连续挥动。早就换好开花弹的炮群,顿时朝着安基拉城发出了雷鸣般巨吼。

    这轮火炮用的是高爆开花弹,八斤、十斤、十二斤火炮将布满旌旗的安基拉城打得满是断裂旗杆,硝烟过后安基拉城墙之上再无一人站立。就在中华军炮营准备再次发炮之际,安基拉关闭的城门缓缓开启,一队十五人骑兵打着白旗快速接近中华军外围防线。皇帝张平安心里暗道:看样子是中华军犀利的火炮将安基拉守军打得胆寒,曾经狂妄叫嚣死守城池的奥斯曼守军军心已然动摇。皇帝张平安既然要拿安基拉奥斯曼人祭旗,当然不会让他们轻易投降。皇帝张平安下旨,驱赶使者回城,中华军拒绝安基拉奥斯曼守军投降。皇帝张平安这道圣旨在观战的各族中引发热议,乱哄哄的人群里表情各异。

    那些长期受到奥斯曼人压迫的库尔德人脸色露出了复仇的欢颜,而波斯人则显得有些复杂。中华军炮营二十斤重炮再次完成装填,他们这回用的是装满火油的特殊燃烧弹,就是要在实战检验这种开花弹的威力。二十斤火炮炸响,瞬间震蒙了观战的各部族长和长老。这二十斤开花弹发射倒是威风八面,只是这炮弹肉眼都能看到飞向数里外的安基拉城,可好像这威力差点打到城墙直接钻了进去,留在城墙上一个黑乎乎不大的洞口。看到这个结果皇帝张平安有些傻眼,他赶紧把眼睛凑在御座前高倍望远镜前仔细观察重炮弹着点。

    突然,一团团巨大火焰从破碎的弹孔处穿出,飞入城里的炮弹也前后爆炸,山下观战的众人看到了无数黑色的烟柱。直到这时,皇帝张平安的脸上流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他轻轻地摇了摇头。按照皇帝张平安的推测,炮营这次发射的新式重炮引信出了问题,好在这些都不是太大问题,只需稍加改进就能解决。中华军炮营新式燃烧弹只有十二斤和二十斤重炮两种开花弹,之所以重炮才能发射燃烧弹主要还是装火油数量太少作用不大。中华军水师倒是装备了八斤和十斤燃烧弹,其针对敌人木质战船到不在乎燃烧弹的大小,只要引燃敌船就可以了。随着数量更多的十二斤燃烧弹被射入城里,短短半个时辰的功夫安基拉城就陷入火海之中。

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帝国的远征之路(八)() 
中华军炮营使用燃烧弹轰击奥斯曼帝国小城安基拉,也就是一个时辰大火猛烈燃烧过后,安基拉曾经紧闭的三个城门先后打开。只见慌乱的人流从城门连滚带爬地惊叫着窜出,许多人身上携带的包裹还冒着火苗。可以看出逃难的人群大多数没有携带武器,只有少数战兵还穿着残破盔甲。既然震慑外族人的目的已经初步达成,皇帝张平安下旨各部抓捕俘虏。中华军参战的各战兵营对梳理俘虏颇有心得,他们派出骑兵把出城的奥斯曼人按照男女分开甄别。对于身上有武器的奥斯曼人,中华军骑兵会用手枪将其射杀,随后把所有出城的奥斯曼人赶向皇帝张平安所在的南面。很显然,奥斯曼男人对中华军没有丝毫用处,既然要让观战的各族见识一下中华帝国的铁血手段,这些奥斯曼男人就是很好的样品。

    奥斯曼女人和孩子的人群里,中华军骑兵骑在高大战马上一个个用马鞭挑开她们脸上面纱,那些年纪大的女人会被骑兵拧出人群。心情不错的中华军骑兵会在人群外给她们一刀,斩去其头颅给予她们一个痛快地死法。至于说那些逃过安基拉火灾的孩子们,皇帝张平安突然发了善心,将他们送给了前来观战的库尔德部族。其实皇帝张平安一直指挥平台上在观察库尔德人的表现,他发现前线上帮助中华军的库尔德通译们见着奥斯曼人就扑了上去,要不是中华军战兵阻拦他们很有可能就会上手杀死奥斯曼人。既然奥斯曼人和库尔德人之间有如此的深仇大恨,皇帝张平安自然不介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