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黑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草原黑暴- 第7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仅仅一天时间,中华帝国大军就收复了壕镜全境。生活在壕镜的五千葡萄牙人在没有交火的情况下,成为了中华帝国首次对外作战的外族俘虏。中华军还保留了破奴军一贯作风,那就是战后对敌人进行清算。传统文化不一样处理事务飞方式也不同,泰西人要处决俘虏一般都做得比较隐秘生怕让知道,而中华军恰恰相反,就是怕对手不知道他们残忍。泰西人对宗教非常敬畏,中华军就首先将上百名传教士五马分尸,随后男人包括婴孩一律枭首。中华军最近心肠变得柔软他们不杀年轻女人了,帝国水师从齐虎生协手中要去了全部女人,说是将这些女人运往台湾行营进行变卖。让攻入壕镜的中华军失望的是,他们搜遍了壕镜的每一处角落,只找到区区三百万两杂色银子以及六万两黄金。他们所不知道的是,葡萄牙人之所以没能存下金银主要还是将这些银钱拿去进货了,中华帝国施行的奢侈品专卖制度,使得世界上七成的白银流入帝国内部,以至于不出产白银的中华帝国,实现了白银流通天下的奇事。

    中华帝国对外交易的物品,瓷器是严禁外族人窥视其中秘密。皇帝张平安下诏,只要出现在景德镇的外族人一律斩杀。其实张平安心里也清楚,瓷器这类物品制作方法保密不太现实,他只是想把这个秘密保持得长久一点,好让帝国多挣些金银。在台湾行营对外交易中,最值钱的物件不是丝绸,而是皇帝张平安早前发明的水晶镜子。泰西威尼斯人其实早就掌握玻璃镜子的制作方法,只是他们没办法制造产生出半尺以上的镜子,这就使得标有帝国皇家专用标志的水晶镜子大卖。可以说,数百面二尺以上的水晶镜子能换来一船白银,也使得本就富裕的皇帝张平安内库存有大量金银。鉴于大明灭亡根源在于土地的过度兼并,中华帝国皇帝进行了多年准备,下明诏丈量天下田亩使得耕者有其田。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五星出东方利中华之新征程(七)() 
中华帝国以强势手段收回壕镜并且屠杀泰西葡萄牙人,引起了在台湾行营交易的佛郎机人极度不满,他们要求帝国皇帝对此进行解释并赔偿葡萄牙人的损失。对于佛郎机人乘机要挟的行为,帝国皇帝张平安接到奏疏后很是平和。他认为一般在南美洲劫掠成自然的强盗,居然想要转变成为正义的化身,张平安不介意让他们清楚谁才是这世界的霸主。在台湾行营,前来交易的泰西人不止佛郎机人一国,曾经霸占过台湾的荷兰人最近表现非常抢眼。荷兰国派遣使者前往京城,想觐见皇帝张平安修复两国之间的误解。数年前在南海被破奴军水师揍得全军覆没的英国船队,最近也派遣使者向帝国进贡,并向皇帝张平安带来了国王詹姆斯二世亲笔书信,希望两国恢复通商贸易。心胸宽广的帝国皇帝张平安不计前嫌,下旨恢复与泰西各国交往。

    有了这些前提条件,皇帝张平安发出旨意,将佛郎机人购买商品的价格提高二成。反正中华帝国做的是垄断买卖,南直隶丝绸产区正在恢复,出货量大减抬高价格合情合理。不仅如此,帝国水师上百艘炮船在台湾东海演武,并邀请各国商船船长观演。中华帝国水师镇字远洋炮船,高大巍峨的身躯令所有泰西强盗震撼,三层炮台依次发射的火炮在七八里外爆炸掀起的水柱形成了一道海雾。中华帝国水师豪气冲天,他们为这场演武从壕镜拖来了三艘葡萄牙人海船,数艘炮船在五里外对这三艘葡萄牙海船进行炮击。也就是眨眼功夫,三艘被中华帝国水师火炮击中的海船成为还是漂浮的木片。都是在海上讨生活的泰西人当然清楚,中华帝国水师演武的意图是什么,至少这场军演是给西班牙人看的。泰西人船长们熟悉海战,更熟悉欧洲人自己的火炮射程和威力。在他们眼里,中华帝国水师炮船强大到不可战胜,要是没有与中华帝国水师相同的火炮根本就无法与其对抗。

    强盗往往都非常现实,当强盗头子在他们面前展示了强悍实力之后,泰西强盗们纷纷夸赞中华帝国水师天下无敌。被对手夸赞自然是一件高兴的事,水师提督杨千图设宴款待远隔万里的朋友们。宴会上,提督杨千图宣读了帝国皇帝的圣旨,并对佛郎机人提出了警告。皇帝张平安在圣旨中斥责佛郎机多管闲事,佛郎机人对不敬皇帝进行了处罚。皇帝让帝国水师向佛郎机人收取了军演所需的银子八十万两,并不准许佛郎机人交易三个月。由于中华帝国前段时间战乱,影响到贸易出货量,现在是谁有机会拿到货,就能回欧洲卖个好价钱。佛郎机人既然是强盗,其赖账的本事自然不一般。他们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来一个死人头,说是此人是马尼拉总督到戈亚斯,他没有经过西班牙国王的同意胡乱向中华帝国发出公文,犯了欺君大罪被国王下令斩杀。佛郎机人宁愿向帝国皇帝多缴纳罚款,也不愿意中断与帝国交易。

    在京城的帝国皇帝张平安生活得很是简朴,大明留下的偌大皇宫他一天都没住过,只是重大庆典才会偶尔使用一下平台大殿。当上皇帝的张平安依旧保持其慵懒的习性,民事上没有重大事情一般都不会过问。皇帝张平安平常只抓三件事,一是军权,二是银钱,三是任免官员。朝廷官员想要贪污,首先得算得过精通算学的皇帝。在算学方面乃是张平安强项,所有官员没有一个能在这方面蒙蔽于他,想要贪污没有算学本事自然就没了由头。既然要教化天下,皇帝张平安就得以身作则,他把六个儿子送入宫学并让老兄弟将领们的儿子们陪读。张平安清楚,孩子要想成气候,就得有自己的圈子,让他们提前建立自己的圈子将来有莫大好处。得到这个消息的将领们一个个欢天喜地,谁不想让儿孙有一个好出身。在宫学里还有一个女学,那是新朝公主们和她们伙伴最快乐时光。当皇子先生不是件容易的事,皇帝张平安赐予教授先生们每人一块缠金丝的戒尺。

    张平安告诉先生们,严师出高徒,任何忤逆先生的行为都不可容忍,先生们教学时该打就打该骂就骂,谁要是敢找先生们的麻烦,就让他们的孩子滚蛋。皇帝张平安还定下规矩,每三月当着他的面举行宫学大考,成绩优异者御赐金锁以资鼓励,不合格者当面处罚。皇帝张平安尊师重教行为得到了读书人广泛称赞,一帮老兄弟们自然不敢有怨言。帝国未来的都城长安,经过十余年战乱早已破败不堪。虽然皇帝定下了迁都长安的圣旨,但阻力依旧非常大。所有文官纷纷向皇帝写奏章,反对皇帝这种浪费国力的行为。对此,皇帝张平安虚心纳谏,在朝会时表示一定会认真考虑大家们的建议。自认都败了皇帝的文官们庆贺之际,皇帝张平安则在秘密做着准备。皇帝都表态迁都一事暂缓,自认众人谁也不关注长安那个鸟不拉屎的荒废之地。不久,皇帝张平安秘密派遣督察总管谢逊前往长安,用银子和粮食卖下了大半个长安城。最先醒悟过来的是破奴城海商联盟几个奸商,在他们眼里张平安都当上了皇帝,怎么还干这种下流勾当。

    随即,这帮新朝勋贵们组织人马来到长安城,只是这帮吸血蝗虫们来晚了一步,督察总管谢逊卖下了所有长安城街道两边门面土地,只给海商联盟留下南城二个坊的土地。皇帝张平安的叔叔李铁在得知这个情况后找谢逊讨要说法,谢逊拿出张平安的圣旨把李铁堵了回去。别看李铁他们在帝国京城和海上横行无阻,他们也不敢得罪只有四品官衔的帅府督察总管谢逊。皇帝张平安宣读过口谕,谢逊掌握着皇位继承人的密旨,是个人都不敢招惹这个掌管未来皇帝命运大权之人。长安城经过战乱后,完好的房屋剩下原来的三成,要想恢复长安城原貌得花海量的金银。皇帝张平安只让谢逊带来了一百万两白银,而谢逊只花费了七十万两白银就完成了皇帝交于的差事。既然帝国最为富裕的海商联盟想在长安城捞一把,他们前期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谢逊对李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诉说皇帝张平安生活简朴,长安城又没有合适的宫殿,作为皇帝的长辈应该为皇帝张平安排忧解难。能为皇帝修建宫殿,李铁他们几个长辈倒是颇为大方,李铁做主捐了黄金五十万两在大明宫原址上为张平安重修帝国宫。为此,总管谢逊拿出长安南城三个坊的地契奖励给皇帝的四个长辈。这时谢逊才明言,除了这三个坊的土地外,皇帝在大明宫外准备给几个长辈修府邸,方便他随时去几个叔叔家走动。谢逊放出的这个消息,把李铁和孙山感动得热泪长流。现如今,财富对于皇帝的几个叔叔来说就是一个数字,他们更看重张平安对待他们的态度。孙山表示皇宫外七个坊的房屋修建银钱他们几个全包圆了,不用皇帝张平安为钱财的操心。谢逊随即把在长安的情况写成奏章递往京城,看到奏疏的皇帝张平安也大为感动,他就没想到谢逊这个大忽悠动动嘴,就为帝国都城长安的建设筹集到大半的钱财。

    有了这个底气,张平安下圣旨修建帝国皇宫。都城长安的规划是张平安亲自绘制,他并没有突破长安城原有棋盘规制,而是在其基础上略做修改。至于说皇家宫殿的修建,历来讲究实用且节俭的张平安只要求修一个主殿和三个配殿,其余房屋参照破奴城帅府规制。所谓破奴城帅府规制,就是在皇宫后院增设一座军营,张平安要掌控一支听自己话的军队,震慑中华军里不安分的军头们。皇帝张平安下决心要办成的事任何人都别想阻拦,大臣们从他这一系列动作来看,已经意识到无人可以扭转皇帝的意志。不久,从破奴城传来捷报,皇帝张平安试验工坊终于制作出低成本的子弹。得到这个消息的皇帝张平安龙颜大悦,他下旨停止老式火铳生产全面打造新式火铳。为奖励工坊总管顾晓生,皇帝张平安晋升他为大帅府督办总管,全面负责中华军火铳装备。

    有了新式火铳,中华军武器有了一个大提高,在其中出力甚多的宋应星被皇帝擢升为工部右侍郎,赏黄金万两准许其衣锦还乡。接到圣旨的宋应星痛哭失声,来的破奴城十几内了他终于可以回家探望亲人了。这些年来宋应星内心憋屈不敢对外人言说,皇帝张平安就不是个善主,多次威胁宋应星要是敢再提回家之事立刻砍头。在破奴城武器工坊上万工匠赶制武器,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征西中华军配齐上阵用武器、弹药。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华军许镇部,经过几年准备将兀秃刺行营地盘拓展至乞儿吉思以东地区,整整推进了五千多里,北海湖成为了中华帝国内陆最大湖泊。为此,皇帝张平安下旨,敕封许镇为镇西候,允许嫡传子孙五代继承其爵位,赏赐许镇草原千里。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五星出东方利中华之新征程(八)() 
中华帝国三年,皇帝张平安下旨平定安南叛乱。对于安南这个小国,朝廷文官们都比较头疼。别看安南这个国家不大,却是当地最能折腾的国家。大明成祖朱棣派大军平定安南之后,在此设官府管理地方。过了不到百年时间,在武宗时期安南再次造反将明朝官员赶回了广西地界。为此,文官们纷纷上奏本反对皇帝向安南用兵。这次皇帝张平安派遣征夷行营副总管左二丫为南征主帅,中华帝国水师派遣战船六十艘,总计水陆战兵五万向升龙城进发。对付安南这个不安分的小国,要想彻底平定就必须在人口上下功夫。安南人口数量不过三百来万,这几年张平安雇佣佛郎机人在此地劫掠粮食,已经造成了安南国大量人口死亡。只是这种方法耗时过长,不符合快速平定方略。为此,皇帝张平安召见叔叔安乐伯王二木,给他一道明旨,准许海商联盟贩运该国人口。

    至于说这些人口贩卖的地方,张平安也给出明确指示,那就是北海行省允许贩卖二成,其余的发卖到辽东和乐浪国。破奴城海商联盟都清楚奴隶贩卖其中利润惊人,安南国百姓极为吃苦耐劳,他们还能种田可以说是上等奴隶。对于皇帝送来的买卖,几个奸商当即就接旨并拿出黄金二十万两作为中华军出征粮饷。对于这个结果张平安早就有所预料,战争中抓到的奴隶越多,他的几个叔叔们赚取的利润也就越高。这些奴隶发卖之后不容易聚团,他们将与其他部族奴隶一起参与辽东和北海行省的建设。张平安预计,安南奴隶五年后可能只剩下一半能存活,而安南少了当地土著帝国移民在此很容易就能安抚住这个好地方。安南土地肥美,粮食一年三熟,这里加上占城和真腊可以成为帝国今后粮仓。至于说暹罗国(泰国),张平安暂时还没有打算动它,等安南彻底稳定后再另做打算。

    中华帝国三年十一月,征夷行营在水师配合下从海路登岸安南国。海商联盟五百多艘货船和武装商船,押运着帝国大军军需物资在土伦(岘港)安营扎寨。帝国征夷行营另一支大军付瑞阁部早就在镇安府集结,这回帝国大军就没打算给安南国留活路。都统领付瑞阁向附近土司下达军令,征调广西狼兵五万参与对安南国的作战。帝国军队在这个时候正处于裁撤时期,其军队主要构成还是破奴军的底子。大明人数最多的卫所农民军被全部裁撤,结合这回丈量天下土地的机会,这些人家都分到土地。其实汉人百姓极为淳朴,皇帝只要给他们分了土地,他们很自然一心扑在田地上耕作,为自己家人今后活得更好而努力。当然了,在分配土地过程中难免有坏和尚念歪了好经,不少地方省份出现了地主与官员合谋隐瞒土地数量问题。为此,帝国朝廷的做法杀一儆百,在帝国军队的保护下强行推动这项国策,稳定中华帝国的政权基础。

    这场剿灭安南国的战役,中华帝国在裁撤全国卫所军的同时,保留了广西狼兵为这场战役的主力之一,就是考虑到安南国地形的复杂性。安南国地势狭长,东面沿海西面多为覆盖原始森林的高山。帝国军主力军多是北方汉人不太适应当地气候,这也是皇帝张平安选择在冬季征伐安南的原因所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