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黑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草原黑暴- 第3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丢出石块后被射入咽喉,有的还没来得及砸出石块就被箭矢射中胸部阵亡。

    即便这样大的伤亡,明军也没有一个退缩,他们不顾伤亡地用石头砸向敌人。女真弓箭手在射出七八箭后就会出现体力下降,他们握弓的手臂由于用力过多开始颤抖,颤抖的手臂自然准确性下降。开始还能拉满弓的他们,在八箭之后几乎都不能拉出全弓。这样一来,女真弓箭手射出狼牙大箭的射程就越来越近,以至于,射入了进攻汉军旗散兵阵中。

    本来明军从山上砸下的石块就够汉军镶蓝旗战兵们手忙脚乱了,从他们背后射来的箭矢让他们防不胜防。汉军旗战兵躲开了山上滚落的石块,后背却被狼牙大箭射穿,汉军旗战兵虽然装备皮甲和棉甲,依然抵挡不住凶狠的狼牙大箭侵袭。乌鸦岩山坡乱石过于细小松滑,本就站立不稳的汉军旗战兵,只要一个翻滚就会带翻后面一片。

    随着女真正红旗弓箭手战力的减弱,驻守在乌鸦岩北山上明军的反击就很自然变得犀利起来。

第六百一十六章千里战场万里血之冰与火的搏杀(七)() 
在乌鸦岩山上观察敌人进攻的参将吕和康,眼看着镶蓝旗汉军的进攻散兵阵线开始渐渐后移,就觉察出汉军旗战兵失败近在眼前。他一面调集家丁和平常射箭好手三百余人,向女真正红旗弓箭手抛射箭矢。他也没指望明军弓箭手有多大作为,只要把女真弓箭手吓跑就行。哪知他们位于上风口,射出的箭矢可以说又远有省力,别看女真弓箭手身着盔甲,可他们为了射箭时身手灵活脱去了身上铁甲,只穿着单薄的棉甲。

    尽管明军射出的箭矢侵透力不如女真狼牙大箭,射穿女真弓箭手身手的棉甲还是可以。更何况女真弓箭手过于托大,居然在乌鸦岩前二十丈列阵,即便是明军弓箭手不如他们,也可以很轻松地把箭矢射入敌阵。女真正红旗弓箭手突然遭到山上明军弓箭手反击顿时乱了阵脚,他们身上不多一会儿就插上了芦苇般摇动的箭杆。

    女真正红旗弓箭手虽然极度愤怒,可他们已经每人射出过十只以上箭矢,其体力严重透支,即便是想反击射手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山顶倾泻下来的明军箭矢,射入正红旗弓箭手密集的军阵,先是造成了女真弓箭手军阵的混乱,双方箭矢在空中相互对冲,有些箭矢甚至在空中相互撞击,其结果是进攻的汉军旗战兵最受伤害。随着山上明军弓箭手越来越有信心,伤亡过重的女真弓箭手撤退也就成为必然。在阵前指挥的贝勒阿济格,也被山上箭矢射中左肩,好在他身穿三重盔甲只是受了点皮外伤。

    阿济格可以消耗手下汉军旗战兵,却不敢随意消耗掉女真正红旗弓箭手。当山上箭矢越来越密集时,阿济格只得下令正红旗弓箭手后撤。少了女真弓箭手威胁的明军守军,这时可以放心大胆地收拾进攻的汉军旗明奸们。此时,山上明军守军不再视这帮说着汉话的明奸有丝毫同情之心,他们非常认可破奴侯对这帮不认祖宗明奸的定称。

    别看有几个运气极好的汉军旗战兵接近守军护墙,可他们累得连举刀的力气都不足。护墙后明军随着战斗对他们越来越有利,其结果就是他们的胆子越打越大,数个射穿破烂战袄的明军将士,可以拿出长矛从几个方向捅向这几个不知死活的傻蛋。见过血的明军,此刻已经不惧怕面对恐怖的鲜血。当整个战场平静下来后,山脚下竟然堆砌了一道由人体和石堆砌成红色护墙障碍。

    再次被保定明军击败的镶蓝旗汉军此时士气大跌,他们本想着去拖回受伤的兄弟,哪知守军用密集的箭矢把他们逼了回去。压在石块与尸体中的汉军旗伤兵们,随着时间的推移痛苦的呻吟声越来越低,临近黄昏后汉军旗伤兵再也没发出任何声响。参将吕和康在打败镶蓝旗汉军的进攻后,也在盘点自己的伤亡,他发现自己这方三百战死,二百七十人负伤其中一百多重伤号或许熬不过今天晚上。

    对于自己部队的伤亡而言,吕和康更看重山下那七个女真牛录额真军官的尸体。他下令六个家丁腰绑长绳,借助夜幕去砍牛录额真尸首人头,还让这几家丁剥去女真牛录的盔甲。当夜,一份保定勤王援军大胜女真建奴的奏章新鲜出炉,为证实这奏章的真实性他还派家丁送上了女真牛录额真人头为证,另附有女真盔甲和镶蓝旗汉军战旗十面。

    当然了,奏折中吕和康还把自己的战损加大,凸显出该部与敌作战的英勇。这份战报传到京城后轰动了朝野,蓟辽督师袁崇焕带领的援军还没赶到蓟州战场,保定援军不但堵住了建奴去路,还取得歼敌数千的大捷。接到吕和康奏折的崇祯皇帝,当即下诏表彰保定官军,并从大内拿出三千两纹银奖励保定官兵。就这点苍蝇肉,最后落到保定官兵们手中也被扣掉一千两常例。

    即使崇祯皇帝不太懂军事,也发觉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蓟辽督师袁崇焕给他上了一个奏章,说勤王援军久不训练官怠兵疲不堪重用。保定勤王援军从京师出发急行一百七十里,堵住了女真联军通往京师的要道,辽镇关宁铁骑号称日行百里三日前就过了山海关,如今保定官军已经与敌接战,蓟州城外还没看到辽镇援军的身影。

    崇祯皇帝本想着既然女真建奴被挡在蓟州不能前行,就想着把破奴军勤王的部队赶回关外,让草原狐狼张平安的部队踏踏实实在一边凉快去。可历来做事谨慎的太监曹化淳却不奉诏,说是当前战事未明且破奴军不需朝廷出饷银,要是一个月内蓟州战事还没变化,再把破奴军请走不迟。崇祯皇帝的军机赞画孙承宗的意见与曹化淳出奇地一致,逼迫崇祯皇帝朱由检只能暂时忍下这口恶气。面对如此大好局面,蓟辽督师袁崇焕带领九千关宁关宁铁骑和一万七千步兵到达蓟州后,战争局势却出现了急剧变化。

    大清汗王皇太极带领女真主力三十万大军赶到蓟州前线后,面对乌鸦岩山上的保定明军也没有丝毫办法。虽然女真人在乌鸦岩山下架设火炮轰击半山腰的明军,可乌鸦岩地势过于险要,女真死兵也攻了一次没有分毫战果。皇太极也发觉了要是拿命死拼或许能打下乌鸦岩,可这样一来数万人伤亡对今后的战事无疑是个败笔。

    皇太极被乌鸦岩守军搞得头疼不已,急的他直流鼻血。特别是袁崇焕带领援军赶到蓟州后,守住险要堵住了往东的官道,这就让女真数十万主力困在了蓟州这不大的地域之内毫无办法。一封封战报传到京城后,大明朝廷的官员们也对今后的战事充满了信心。这时,宣府总兵候世禄率部抵达京城。大同总兵满桂率领大军驻防在德胜门已经有些时日。既然这两只主力明军抵达,内阁首辅钱龙锡和兵部尚书王洽商议后决定把这两只主力也调往蓟州前线。

    当首辅钱龙锡和兵部尚书王洽把他们的这个商议结果联名上奏崇祯皇帝,却没有得到皇帝朱由检的批准。崇祯皇帝先是在平台召见赞画孙承宗,把这个奏折交于孙承宗观详参议,孙承宗看罢也对此奏折大家赞赏连连称善。看完奏折的孙承宗也十分乐观地认为,只要把这两支勤王援军派往蓟州,堵住建奴大军不在话下。作为深知兵事的孙承宗看到了建奴大军的软肋,那就是粮草不足,只要明军在蓟州堵住建奴大军,仅仅比拼粮草就能让敌退兵。

    孙承宗乐观的情绪也感染了崇祯皇帝,他下诏批准了首辅钱龙锡和兵部尚书王洽的奏章,令大同总兵满桂和宣府总兵候世禄出兵蓟州。心有底气的崇祯皇帝还下了一道中旨,斥责大明破奴侯作为一个外藩,用心险恶地发布危言扰乱朝纲,并想借要挟朝廷。崇祯皇帝的这道中旨一下,整个朝廷顿时乱成一团。破奴侯一系官员人人自危,那些想拿破奴侯系官员往上爬的官吏们,纷纷上奏章痛打落水狗。

    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局面,老谋深算的朝廷阁老和六部尚书以及重臣,一个个都不发一言。在他们看来年轻气盛的崇祯皇帝出了昏招,建奴外敌并没有退兵,破奴侯本身就不是啥好东西,他这么强大的实力不造反就不错了,崇祯皇帝似乎还觉得大明的麻烦太少,想再给自己找一个死敌。以前天启皇帝在位时,把破奴侯张平安管得服服帖帖,使得破奴侯的心思就在挣钱上。

    一旦大明出现叛乱,破奴侯还带领手下破奴军帮助大明平叛。这下倒好政治经验缺乏的崇祯皇帝,居然在大敌当前时还想着把破奴侯给逼反。可让他们最为恐惧的是,这道中旨穿到破奴侯府后,前来勤王的破奴军并没有闹事,只是默默地做好了回撤关外的准备。破奴侯府和破奴城宣慰使司衙门,既没有代破奴侯上表辩折也没有聚兵闹事,破奴军用沉默来应对来自皇帝和朝堂的指责。

    就在崇祯皇帝为自己出了口心中恶气而感到舒心后,他再次准备下明诏让勤王破奴军出关回杀狼沟时,从蓟州传来一个噩耗。蓟辽督师袁崇焕,遣散了驻防乌鸦岩保定明军,还顺道遣散了蓟州西面所有把守险要关隘的各路明军。袁崇焕上奏章中说是这些明军久不训练懈怠不敢一战,没有了这些一战既溃明军,他辽镇官军更有打败敌人的把握。

    袁崇焕为此还连上二道奏章称,他遣散这些天天闹饷的杂乱明军,主要还是集中有限的粮饷用在辽镇官军身上。他还在奏章中向皇帝保证,只要有他辽东兵马足以令建奴不越过蓟州一步。随着袁崇焕奏章送到京师,本已弹冠相庆的大明朝廷顿时陷入恐慌之中。正如破奴侯张平安所言,大明朝廷就是个漏筛子,啥消息都瞒不住。

    前些时日,破奴侯给曹化淳所写公文中,就预言袁崇焕会遣散驻防蓟州险要明军,还预言袁崇焕会故意放建奴到达京师。似乎是在印证破奴侯的预言,蓟辽督师袁崇焕信誓旦旦要在蓟州堵截建奴大军不越雷池一步。然而,建奴主力穿越蓟州西面山道,直扑京城东面七十里的三河。此消息传到京城,引发大明京师震动。

第六百一十七章千里战场万里血之冰与火的搏杀(八)() 
大清汗王皇太极,引兵二十万绕过明军撤防后的西部山道直插蓟府三河。女真大军过了蓟州山地,就是一望无际的顺天府平原,此时大明已无地利之险,女真建奴铁骑可以任意驰骋在大明的疆土上。蓟辽督师袁崇焕誓让建奴不越蓟州一步的奏章还犹言在耳,残酷地现实打了崇祯皇帝一个响亮的耳光。他无条件信任的蓟辽督师袁崇焕,一次次按照袁崇焕的意思打压关外破奴侯张平安,可袁崇焕一系列作为居然被那个远在千里之外的草原狐狼一一言重。

    欲哭无泪的崇祯皇帝瘫软地坐在平台偏殿龙椅上,目光呆滞地看着眼前书桌发呆,数百份奏章散落一地他也不知道。这时,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送来一份密报,锦衣卫暗探在辽东援军中,发现了袁崇焕带了一名化妆为亲兵的蒙古喇嘛,其人具体身份不详。另据监视张家庄破奴军的锦衣卫来报,破奴军前来勤王的五千骑兵,正在收拾行装准备回关外。

    接到锦衣卫密报的崇祯皇帝此刻心中羞愧中夹杂着愤怒,他没有检讨自己的错误,而是把这祸乱的根源怪罪在破奴侯张平安的头上。崇祯皇帝认为,正是由于狡猾的草原狐狼张平安的不作为,宁愿带领数十万大军去攻打数千里之外的蒙古林丹汗也要养寇自重,才使得建奴在大明境内横行。极好颜面的崇祯皇帝此刻已经乱了分寸,他不是安抚破奴军勤王部队,而是下令西直门外大同总兵满桂,以及万全都司参将常亮包围破奴侯府与破奴城宣慰使司驻京衙门。同时,崇祯皇帝还下令锦衣卫查封破奴城五福货栈和银广聚银楼。

    崇祯皇帝的这个乱命下诏后,接连就出了许多的差错。大明的内阁制度非常成熟,可以在万历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情况下,不但能保证大明疆域不混乱,还能打赢万历年间的三大征。大明文官内阁制度可以有效地抑制皇帝发出的乱命,哪怕是皇帝的亲笔圣旨,要没有内阁批蓝和内廷批红,其效力只能是可有可无的中旨。凭皇帝下发的中旨,锦衣卫连抓人都有所顾忌,要是朝臣认为皇帝中旨有问题还敢封还皇帝圣旨。

    大明内阁这个危机时刻,聚集在朝房举行朝议前会商,秉笔太监曹化淳被崇祯皇帝派去听会,这样一来,内廷值更司礼监少监高起潜按皇帝亲笔旨意,附上内廷批红条子给兵部。留守兵部值更之人,只是一个兵部尚书王洽的书吏袁永春,兵部尚书和兵部左右侍郎等主事朝臣都去参加廷议。另一值更之人就是兵部车架清吏司郎中朱正山,值更书吏把崇祯皇帝的圣旨一交到朱正山手中,朱正山一眼就看出这是皇帝出的乱命。而且,附议的批件只有内廷司礼监下的条子,而没有正式公文。

    最为关键的是,大明朝廷对这种调兵公文行文极为严谨,必须先由兵部上报内阁,再由内阁分管阁老签批上报内阁首辅。内阁首辅批准后行文交于内廷司礼监,司礼监秉笔太监奏请皇帝批准后再由司礼监批红,公文批转后从内廷司礼监先到内阁审查后再批回兵部,这时兵部才能下正式调兵公文。朱正山本就对崇祯皇帝有气,斗倒阉党破奴侯一系官员出力最大,结果他仅仅捞着个正五品郎中。

    今年工部右侍郎出缺内阁廷推由朱正山出任,本以为铁板钉钉的事情,居然遭到崇祯皇帝的否决。朱正山一眼就看出崇祯皇帝这个圣旨有大毛病,他就预感到京城可能要出大乱子了。他根本就不细看圣旨内容,借着肚子疼跑出了兵部衙门,他一出兵部就坐上轿子快步跑向西直门内五福货栈。正好郑泰在家,得到消息的郑泰急忙收拾账册和值钱物件走暗道逃到了安全屋。

    兵部书吏袁永春看着崇祯皇帝亲笔御批,就以为这是廷议后的结果,值更郎中朱正山瞟了一眼圣旨就不管不顾地拉屎去了。这下书吏袁永春就有些犹豫了,按说这种调兵文书没有值更官员签批是不能行文。可袁永春与蓟辽督师袁崇焕有亲,他也是袁崇焕弄到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