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召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战神召唤- 第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辽雄壮的身躯挺立在汝南城楼上,这是他第二次以进攻方的身份来到汝南。

    不知为何,吕布中计被埋伏的事情如此突然,扬州在那区区几日之间分崩离析。吕布一死,无人能够再上八健将齐心,真正投奔晋国的人也只有高顺,曹性和张辽自己。

    “父亲,去休息吧!今早刚刚克城,高顺将军就派人过来,说晋太子殿下令祢衡五百里加急赶过来,而且还带着东宫印绶以及太子佩剑,想必是有重要的事情要传达。陈宫先生也让咱们先固守汝南,不要操之过急。”张虎到城楼上去找父亲,并且将陈宫、高顺的书信送来。

    张辽眯起眼睛,在他看来现在正好是最佳出兵的时机,只要不给吕蒙足够的反应时间,合肥都能够攻克。扬州,只要合肥城关、逍遥津被克,以北就是固若金汤。最关键是合肥攻克,汝南这片沃土就能安心种植作物。

    “太子印绶?韩武……太子殿下是让陈宫和奉先都提防的人,他的命令不得不尊。既然如此,那就放弃这一次的突袭机会,固守汝南。”张辽看完陈宫和高顺一起送来的书信后,他也认为现在应当固守一段时间。

    雨季,现在是最容易决堤的时候,张辽自问之前的确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父亲……孩儿认为没必要担心吕蒙会水攻。咱们现在突袭合肥,就算吕蒙要破坏堤坝,至少也需要三四天的时间储水。三四天时间,咱们只要够快,连寿春都能够打下来!”张虎义愤填膺,具备着年轻人特有的豪气和冲动。

    张辽冷哼一声,道:“哼!虎儿,你觉得为父有什么本钱违抗太子殿下将令?太子殿下有大将宇文成都、陈庆之、薛仁贵、徐荣、太史慈和徐晃。他们这些大将都是晋国的开国功臣,尚且不敢违抗太子将令。为父是走投无路投靠晋国,这就违抗将令,岂能久矣?”

    “况且,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吕蒙收复了臧霸等人,他就对咱们很了解。咱们并不了解吕蒙,更不了解陆逊。谨慎为上,切莫大意。”张辽拍几下儿子的肩膀,让他先代替自己守城,自己要需休息休息。

    基本上是三天三夜没合眼,张辽麾下的将士已经休息得不错,只有他真的需要好好睡一觉。

    合肥城内,吕蒙眉头紧蹙,听完了斥候的汇报,深吸一口气点头。

    “你下去吧!”吕蒙一挥手,让斥候退下。

    鲁肃坐在一旁,看到除了宿卫以外四下无人,便问道:“子明,这个张文远,你以为如何?”

    鲁肃仅仅从刚刚斥候的汇报,就能够听出来这个人不好对付。能够不对摆在眼前的利益产生冲动之人,太可怕了!

    吕蒙眯起眼睛,抚摸一下自己断臂衣袖,道:“这个张辽,我原本以为他和高顺只是将才,想不到他是半个帅才!对于张辽而言,打下合肥北关和汝南的确是大功一件,但对于晋国的来说不过是将许都防线向南迁移,保证了都城的安全。实质性的功劳,还是要打下合肥。如果张辽敢直接出兵合肥,我现在有很多办法将其置之于死地。但是现在看来,在这个张辽比吕布更难对付,要是再有十年的成长期,此人必成江东的大患!”

    吕蒙对张辽很畏惧,此人原本在吕布麾下不显山不见水,只是一个冲锋陷阵的战将,不过作战勇猛。现在到了张辽自己带兵,吕蒙马上就发现此人有勇有谋。

    勇在于从许都出兵,五日就能攻克汝南南关和汝南城。谋在于他在大功之下不沾沾自喜,稳如泰山。

    鲁肃叹了一口气,他也认为张辽难以对付,不过更担心的还是戚继光。

    “晋国的水军可不弱于咱们,而且他们的战船太过于优良,能够在海上长时间航行。夷州是晋国海外屯兵的地方,因此江东腹地就被牵扯了上万兵力镇守。如今大王只能给你两万精锐,不知你有没有信心守住合肥、寿春。”鲁肃询问吕蒙。

    吕蒙眯起眼睛,想了一下后,道:“现在只有六成把握,而且可能会有变故,那就连四成都没有了。如果能够将臧霸、宋宪等人换成咱们吴国自己的将士,那我有十成把握守住寿春。只要晋国大军不超过十万人,这寿春就固若金汤。”

    严肃地对鲁肃说着,吕蒙的态度很明显。

    “将臧霸和宋宪换掉……这个的确不好办,不能操之过急。两年之内,给我两年的时间。我会让大王陆续将宋宪、臧霸等人换到陆逊那里去,毕竟他现在驻守在江夏,楚国相对来说不用太担心。”鲁肃站起身,向吕蒙鞠躬行礼,准备回建业复命。

    楚国襄阳

    诸葛亮在和徐庶谋划大事,刘备、关羽和张飞都参与其中。关羽张飞也都不怎么表态,因为这件事已经不是他们能够插手的了。

    “吴国建国,这陆逊屯兵江夏,楚国的都城并不安稳。襄阳太靠南方,虽然利于动兵,却不利于固守。晋国许都虽然也地处晋国边境,但晋国的国力之强,咱们无法以一己之力抗衡。臣也以为孔明提出的迁都之策可行。将楚国都城迁至零陵,虽然那里贫瘠,但却可以以此带动整个荆州乃至半个交州的发展。大王和孔明在南方辛苦操持,臣以荆州北部为棋牌,必能防御晋国大军数年。届时,南方百姓安居乐业,税收提高,楚国也就有单独与晋国一较高下的实力了。”徐庶认同了诸葛亮的提议,其实这也是他最想达成的事情。

    楚国的都城太偏于北方,这样利于动兵,却容易被晋国消磨国力。

    “俺觉得不行,凭啥让大哥到南边去受苦?俺大哥都是楚国大王了,更是大汉皇叔,不能住在零陵那样贫瘠的地方!”张飞对此不满,他认为刘备住在南边,他和二哥关羽就很难再见到大哥了。最起码一年也见不到几次。

    刘备先是露出严肃的表情训斥几句,马上就和善地笑出来,安慰道:“翼德无需如此,大哥虽然是楚王,但咱们兄弟之间的轻易,不可磨灭。若是有朝一日大哥能够平定天下,还大汉、陛下和百姓以安康,咱们三人就辞官归隐,到你那涿州桃园日日饮酒!”

    听到大哥的这几句话,张飞就乐了,笑呵呵地赶紧点头。

    “孔明,元直,孤也认为迁都可行。吴国建国,马上就迁都到秣陵,楚国也早该如此。现如今晋国连年动兵,不出五年就会国力疲惫,粮草不济。迁都吧!趁着这两年没有兵患,时间正好。”刘备认同了迁都的计划,而且也已经准备好了开始商讨迁都的时间。

    十五日后

    韩武得知刘备要迁都到零陵的事情,当场就在宫殿上笑了出来。

    韩馥虽然做做样子训斥,但他心里也非常高兴。楚国迁都,对于进过来说也是天大的好事。

    “恭喜大王,恭喜太子殿下!楚国迁都,无非是想利用荆州北部之地,来抵御我晋国的兵锋,同时发展荆州南部民生。但他刘备又怎知我晋国国力如此充沛,粮草已经到了一年不动兵,就会腐朽在粮仓的地步。臣,为此恭贺大王,恭贺太子殿下!”郭嘉第一个站出来,为韩馥和韩武贺喜。

    其他官员也都纷纷效仿,溜须拍马的本事,基本上这些文臣没有不会的。

    “好!众爱卿平身,孤心甚喜。正巧明日就是第一年的科举之日,就传本王执意,明天孤要和太子亲自监场科举,百官若无要事,不得请假。传令下去,明日科举的第一名,赏金百两,蜀锦五匹!”韩馥心中大喜,他现在感觉自己的晋国越来越好,就如同一统天下仿佛近在咫尺。

    韩武也微微一笑,他虽然懒得去看什么科举,但既然父王都说了,那就只能遵命。

    回到荷香别院,韩武坐在前院的凉亭下面,静静喝茶。

    “奉孝,你们三人一下早朝就来找我,所为何事?”韩武眯起眼睛,看了一下曾国藩、张燕和郭嘉。

    这三人可不一般,郭嘉是自己的心腹,曾国藩主持科举的文考,张燕主持武考。尤其是曾国藩和张燕,他们的身份比较特殊。

    “殿下,这明日之考,臣原本准备的考题是《论楚国迁都之利弊》,殿下认为是否要临时改变题目。毕竟大王也是今日才说要监考,臣不知该怎么做了。”曾国藩询问了韩武一番。

    韩武也看了一眼张燕,先对他说道:“武科举就还按照原本的计划,马术、射术和兵器单挑。至于谋略,就以这一次张辽突击汝南为题目,考察武科举之人的学识。”

    “文考嘛……三个题目自选其一吧!第一个是《论工、农、商》,第二个是论《论始皇嬴政》,第三个是《论太子韩武之功过》。”韩武此言一出,张燕都吓了一跳,但曾国藩和郭嘉都佩服不已!

    第一个题目,能够选出来适合发展商业的人才;第二个题目,能够选出来适合从政的人才;第三个题目,可以选出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而且第三个最难,也最能让学子畏惧。

    胆魄,是韩武识人的方面。他需要顶尖的人才,这第二个题目和第三个题目刚好将人才和顶尖人才分出档次。

第四百七十一章 科举三题(下)() 
晋大业二年,五月七日,文武科举

    多日缠缠绵绵的雨水过后,天气晴朗,百姓也都纷纷上街打扫庭院,准备下一阶段的农活。

    今天是晋国一年一次的科举考试,更是第一年实行武科举。这一次来到许都参加科举的人,就不仅仅是寒门学子和世家子弟,更有对自己武艺有自信的江湖游侠。

    许都白虎门下,这里有一大片空地,摆好了一排排桌椅。文科举的地点就在白虎门下,而且已经是由嗜血虎卫把守,学子们已经进入白虎门内静候。

    “唉,我听说今年的科举的题目是太子殿下亲自更改,跟切还是三个题目任选其一。看来,这一次的科举还真是好处颇多,三选一的题目想必不会很难。”

    “嘿!你想得可就太么好了,殊不知太子殿下是何许人物。太子殿下从酸枣追随大王起兵,先后打败袁绍、公孙瓒、刘备!由将曹操赶到益州,这是何等的雄才伟略。据说太子殿下今年还不到三十岁,貌似也就是你我这二十六七的年纪,真是让人仰望啊!太子殿下亲自临场更改题目,你们觉得会简单?”

    “哈哈哈!简不简单,都一样的。越难越好,题目难才能够将咱们这些人分出三六九等。”

    “哎呦喂,酸什么酸,真以为自己挺厉害了?”

    一众寒门学子议论纷纷,看似他们大多数人都在自吹自擂,但实际上终究难以掩饰他们内心的紧张。

    但是就在这些人这种,总有那么几个看上去沉稳一场,而且都是躲在角落之中。

    郭嘉的儿子也在这些人之中,他知道这次的三个题目是分别考验军、政、商,却不知道具体题目到底是什么。

    “郭奕,快跟我透透底,俺那老爹竟然让我也来参加文科举,我这也写不上来东西啊!”典满满脸无奈的样子,凑到郭奕的身边,笑呵呵地向他请教。

    郭奕是郭嘉的儿子,他看了一眼典满后,道:“令尊是嗜血虎卫的主将,你是典将军的长子,自然也喜欢带兵打仗。令尊让你来文科举,不过就是想让你长长见识。太子殿下总说,成才先育德,如果我知道题目,又告诉了你,那你的品德就不好了。再者,我只能说这次的题目分别考验军、政、商,你自己选就行。题目,我也不知道。”

    听到郭奕的话后,典满立刻露出笑容,至少他知道了这次的三个题目都考验什么。

    咚!

    钟鼓齐鸣,白虎门被打开,一众学子在嗜血虎卫的引到下进入到白虎门内的空地上。

    在嗜血虎卫的管理下,这些学子立刻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且将雕刻名字的木牌放在面前桌案的边角。

    “大王驾到,跪!”太监的声音从白虎堂上传出,近千名学子纷纷跪地叩首,谁也不敢抬头。

    韩武跟在父亲的身后从白虎堂内走出来,韩馥则是坐在白虎堂下的桌案后面,欣喜地看着下面的学子。

    韩武眯起眼睛,对曾国藩摆摆手,让他准备开始宣布考题。

    “今日考题,三选其一。第一题《论工、农、商》,第二题《论始皇嬴政》,第三题《论太子韩武之功过》!时间为两个时辰,期间不可离场,作答开始。”曾国藩洪亮的声音宣布考题,同时嗜血虎卫也将白虎门关闭,整个考场内一片唏嘘议论。

    “咳咳!一炷香时间之后,若是再有人交头接耳,发现一次便出去科举资格。大声喧哗的考生,斩立决。”韩武深吸一口气,前半句话说得声音不大,但后半句几乎是喊出来的。

    一千名考生听到了“大声喧哗者,斩立决”,他们赶紧立刻低头,拿起毛笔沾染墨汁准备选择考题。

    就在这一千人中,有一个人直接奋笔疾书,看上去就跟早有准备一般。

    “奉孝,那个即使陈群吧?我记得此人,这是颍川世家的人。年纪大了一些,但是个人才。”韩武一眼就看到了陈群,主要还是他动用了战神召唤系统的人才探索功能。在场之人,郭奕、陈群、典满、刘桢这般人才,都逃不出韩武的探查。

    “殿下所言极是,此人即使颍川陈家的陈群,为人沉稳好读书,是一个可用之人。”郭嘉赶紧将记录陈群欣喜的逐渐递给韩武,预备着他多了解一番。

    韩武摆摆手,他对这些写在竹简上面的资料不感兴趣,他只在乎管理人才。

    韩馥则是伸手将陈群的竹简接过来,仔细阅读。

    “司马家的人,没来?”韩武突然想到了司马家,因此特意询问。

    郭嘉点头叹气,道:“自从那件事之后,司马家上下辞官,开始从事商业。而且司马朗不再见任何官场之人,潜心开始做一个商户。”

    “做商户,这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司马懿一日不死,司马家就不能不提防。我下去溜达溜达,你跟我一起。”韩武轻轻一笑,站起身,准备去使坏。

    作为太子,也是这一场考试真正的幕后,韩武怎能不给这些学子施加压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