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盛唐当驸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盛唐当驸马-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佬,不懂什么叫做高雅情趣。这就像真正喜欢艺术的人不会轻易听两遍重复的音乐,而普通人则喜欢天天泡ktv单曲循环一样,雅俗不同。

    红衣公子听得顾元溪这么一说,也是摇摇头,心里那一丝微弱的欣赏直接烟消云散了。那白衣公子则是冷笑道:“乡巴佬就是乡巴佬,田舍奴就是田舍奴。”

    卫清儿也是露出一丝嘲讽的笑意,随即消失不见,她轻声笑道:“公子莫非这么喜欢清儿的曲子还有李太白的词不成?”

    “自然。”顾元溪点点头,他眼睛扫视一圈,半晌才朗声道:“曲依旧是那首词曲,词也依旧是‘忆秦娥’。不过我想让清儿姑娘唱的……并非是刚才李太白那首。”

    “哦?莫非还有别首‘忆秦娥’不成?”卫清儿听了蹙眉,心里疑惑道:“这首词律是李太白当着我面所开创,天下绝无仅有,莫非还有别人作出不成?”

    “我想让卫姑娘所唱的‘忆秦娥’,是我自己作的。”顾元溪挺胸笑道,他声音虽不大,但所有人却都听得清清楚楚。

    静!绝对的静!满堂阒寂无声,心里都冒出一个念头:“狂!这个人绝对的狂。”

    《忆秦娥》是李白所作的词。李白何人也?当今诗坛无与伦比的巨匠。其文采声名连号称“天下文宗”的王维也无法撄其锋芒。这个人居然敢当场叫板李太白的词。狂!太狂了。这个人不是愚蠢无知就是不自量力。

    一时间,有的人给顾元溪扣上“狂生”、“无知”、“愚蠢”、“不自量力”、“蚍蜉撼树”等字眼。有的人心里直接就把顾元溪当做某种人来看待了。哪种人?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傻逼或者神经病。

    顾元溪好无所谓的站在那里,对众人的嘲笑等声音置若罔闻。

    卫清儿久经风场,纵是见识过万般人物,也没见过这么狂的。她心里有些恼怒,有些不屑,有些嘲讽,也有些说不出的期待。她依旧不露声色的点头道:“如此,请公子上台来指教。”

    众人都是目瞪口呆,卫清儿哪有请男人上台的先例?当下都是露出嫉恨且羡慕的表情。然而他们都抱着戏谑的心思。这个人就算得到卫清儿这样的特殊礼遇又如何?上台做不了好词不是更加丢人?于是都释怀下来,安静的等着他的笑话。

    “三郎,你疯了么?”裴四几个跟死了亲人一般捂着额头痛苦地说道:“完了,这次丢大发了。我怎么有这样一个朋友啊——丢人啊!”

    顾元溪一阵无语,心道:“老子都没嫌你们丢人,你们倒嫌老子了。”他偷偷踹了裴四一脚,从后从容地踏步上台去。

    “这人长得好生俊美。”卫清儿这才看清顾元溪的面容,心里不由得生起一丝激荡:“可惜太不自量力了。不过刚才只有他能看出词中深意,或许他真是有那才华——不可能,天下哪里有人诗词可以胜过李太白呢。何况是同一首词律,哎~希望他别太丢人。”

    顾元溪也是第一次近眼看到这个名誉长安的绝代佳人,一颗心也是不停跳动。

    “公子,笔墨纸砚都准备好了。请公子执笔~”卫清儿见他呆呆望着自己,心里不由得生起一股得意与羞涩。

    “好。”顾元溪这才发现自己这副猪哥样唐突了佳人,心里苦笑道:“果真是色字头上一把刀啊。”

    顾元溪也不迟疑,当下铺开纸张,挥毫洒洒书写开来。

    那卫清儿看到前几个人就“咦”了一声,惊讶不已。

    顾元溪微微一笑,他用的是柳公权的楷书。柳公权在书法上的成就跟地位毋庸置疑。他与颜真卿齐名,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称誉。他上追魏、晋,下及初唐诸家笔法,又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创造了自己的柳派。他的笔法劲练,笔画均匀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总体上内敛外拓;中宫收紧;四肢开展;于严谨中见疏朗开阔的风姿。

    卫清儿是妙玉楼花魁,而青楼女子是中国古代最有文化的女子群体。这个群体的文化比之贵族女子只高不低,所以以卫清儿的艺术涵养自然能看出顾元溪这书法的水平之高。何况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虽然此时柳公权还尚未出世,但他的书法甚是符合唐朝艺术审美,所以引起惊叹也不足为奇。

    卫清儿先是被这书法所惊艳到,待她细看纸中的词字后,樱桃小嘴直接张成o字型,竟然浑身颤抖,眼泪倏然落下。

第十一章 楼阴缺() 
顾元溪写罢,嘴角荡出了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不知清儿姑娘能否能用刚才弹奏的乐曲唱一首呢?”

    卫清儿长吁了一口气,抚摸着案上的宣纸美目中竟流露出一丝激动之色,慨叹开口道:“公子这首‘忆秦娥’比之李太白,却也毫不逊色。”

    此话一出,全场皆惊。众人一开始只道顾元溪上场是一场大笑话,没想到卫清儿居然如此赞美。当下众人,惊愕有之,更多的是嫉妒与不信。

    “清儿姑娘,请。”顾元溪彬彬有礼地做了个拱手礼。

    “恩。”卫清儿点了点头,重新拿起琵琶弹奏出刚才的曲子,吟声唱道:

    “楼阴缺,栏干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暗淡灯花结。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同样的曲子,同样凄婉动人的女声传入众人耳中,不过没有丝毫因为重复所带来的审美疲劳。同样的乐趣,不同的曲词,却有着类似的意境。

    这首词是南宋著名词人范成大所作的《忆秦娥·楼阴缺》。楼房阴缺处,栏杆的影子静静地躺在东厢房前,空中皓月一轮。月儿照东厢,满天露冷风清,杏花洁白如雪。隔着烟雾,听催促时光的漏壶下,铜龙滴水,声如哽咽。厢房里帷幕昏暗,灯儿结了花。灯儿结了花,闺中少妇只做了一会儿春梦,便游遍了辽阔的江南。

    这首词将春闺少妇的怀远愁思描写得淋漓尽致。一曲词罢,满座寂静无声。在座的公子文人文化素养都是不低,听罢后除了震惊还是震惊。他们仔细品味后,便得出这首词的水平丝毫不在李白那首词之下的结论。同样的词,居然能跟当世大文豪——被称为“谪仙人”的李白比肩,如何能不让他们震惊?

    “没想到这登徒子竟然有如此才华~”那白衣公子听了也是愕然惊叹,虽然十分不愿意,但还是不得不承认这个“欺负”她的登徒子确实有一把刷子。【 】

    红衣公子则是双手攒紧,嘴里喃喃念着“片时春梦,江南天阔。”一句。许久后才发出一声叹息道:“上阕言室外之景,月斜花影,境极幽俏。下阕言室内之人,灯昏欹枕,梦更迷茫,善用空灵之笔,不言愁而愁随梦远矣。好个顾公子。”

    卫清儿的心里也是惊起一丝波澜,唱罢后摇头叹息道:“这世上有两曲‘忆秦娥’了。”

    言下之意,便是这首词完全能与李白那首不相伯仲,变相的承认顾元溪这首“忆秦娥”的水平。

    不过这时候的词一般是作为乐坊的曲词而出现。这些曲词多流行于市井间,只是由于唐玄宗的雅好这类乐律法曲,所以渐跻于士大夫的歌筵舞席上,作为娱宾遣兴之资。但也仅仅作为娱宾遣兴之资而已。《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这时候曲词虽然已经开始流行,但在文士才子们眼里,曲词丝毫登不上大雅之堂。唐诗才是这时代的主流。

    所以,满座众人震惊之后,其实也很快释然。若是在宋朝吟作出一首好的长短词,那短时间内就能名满天下了。但对唐朝人来说,无非是民间又多个擅长作词的伶人罢了。所以一开始满堂宾客确实被这首好词的意境所感染,也惊叹于有人的曲词能跟李太白不相伯仲。但震惊之后,除了那些雅好音律的人之外,大部分的人也没真正放在心上。毕竟唐人虽然喜欢音乐曲词,但也只是用来娱乐而已。长短词这个时候还是旁门小道,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才华的标尺。

    “不过是旁门小道而已,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果然,片刻之后就有人发出不屑的声音。众人一眼望去,赫然是那郭液郭公子。

    卫清儿听罢,眼里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恨意,不过很快就收敛不见。她挤出笑容:“莫非郭公子看不上曲词不成?”

    郭液一怔,事实上他作为世家大族子弟,这种乐坊曲词确实只是用来娱乐的消遣方式而已。但卫清儿便是这专门浸淫这些乐坊曲词的歌者,所以真若把内心不屑的想法表现出来,那就完全会得罪这个大美人了。所以一时之间,居然无言以对。

    顾元溪知道卫清儿这种歌者舞优内心的想法,他微微一笑,朗声说道:“其实诗词之间,并列对举,各极其美,各臻其盛。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他稍微一顿,环视四周,笑道:“我知道各位大多看不起曲词,但词与诗一样,都是见与景,融于情,发于声的艺术。《尚书。虞书》写道‘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而《乐记》写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所以无论是诗还是词,都是我华夏文学光辉夺目的明珠,没有孰高雅孰低俗的问题。”

    满堂宾客一听,有的陷入沉思,有的完全是不以为然——如郭液这些文士公子。但偏偏他们害怕得罪卫清儿,所以不看出言反驳。

    顾元溪这几句话真正感动的就只有卫清儿跟妙玉楼里面以此为业的女子了。几句话之下,有几个女子居然眼睛湿润了起来。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另外的一些人对顾元溪的话感到颇为震撼。

    “皇兄,你看这个人的想法倒也是新奇。这顾元溪曲词才华如此出众,倘若……”大堂内一间不起眼的雅间里一位身着白衣华服的年轻男子细声说道。

    “呃?”旁边被称作“皇兄”的黄衣华服男子看起来跟那白衣华服男子一般大小,不过看起来比较稳重一些。他闭上双眼,沉声说道:“阿漼,莫非你也看上那张椅子不成?无论如何,那张椅子也轮不到你啊。”

    “皇兄。这是从何说起,我从来不敢妄想成为那张椅子的主人。”那白衣华服男子一怔,随即苦笑道:“我这可是为你着想啊。眼下太子因为皇甫惟明与韦坚一案,这东宫储君的位子恐怕是不保了。”

    “你不懂。父皇对太子还是信任的。”黄衣华服男子摇摇头,眼睛依旧紧闭。

    “父皇现在就算还信任太子那有如何?”白衣华服男子哼了一声道:“你要想想,太子即便战战兢兢地躲在东宫闭门不出又能如何?即便父皇不相信太子跟皇甫惟明、韦坚两人有所勾结,但那个人一心想对付太子,恐怕太子终究逃不了‘三庶人之祸’。”

    “住口。”那黄衣公子眼睛骤然睁开,脸颊有些颤抖的说道:“不许再提起‘三庶人’的事情。你如此妄言,不担心祸从口出么?”

    那白衣华服男子也意识到自己有些食言,回想起来,也有些害怕地抖了抖身子。片刻后才回过神来,低声继续道:“所以,太子之位必然不保。这时,就是其他皇子的好机会啊。”

    “你我在兄弟之中排行甚后。即便是李亨倒台,也轮不到你我二人吧。”那黄衣公子苦笑一声,又闭上了眼睛。

    “那又如何?”那白衣公子不屑道:“当年太子之位不是直接绕过了皇长子庆王李琮,立了那次子郢王李瑛为太子。那李瑛死后,父皇又再次绕过李琮,立皇三子忠王李亨为太子。你我都是父皇儿子,安知全无可能呢?”

    “庆王是因为曾在苑中打猎时面部为豽所伤,父皇因他脸伤而认为他无福。就像腿瘸的恒山王李承乾一样,身体残伤的人是无法成为大唐帝国的储君的。”黄衣公子摇摇头道:“李亨是第三子,当年成为太子也是理所当然。”

    “兄长不想想,那庆王的生母是何人?”黄衣华服男子一声冷笑:“别忘了……庆王生母可是刘华妃啊~”

第十二章 妙玉楼里的谋划() 
“刘华妃?那又如何?”黄衣华服男子不解其意。

    “我的好兄长啊~”白衣华服男子有些无奈的说道:“李亨若是被废,目前所存的皇子中,接下来轮到的就是四皇子棣王李琰、六皇子荣王李琬、十二皇子仪王李璲这三人年纪最长。其中荣王李琬跟仪王李璲是庆王一母同胞的兄弟,都是刘华妃的儿子。你想想父皇有可能绕过庆王却去立他两个亲弟弟吗?”

    “荣王素有雅称,声望很高,未尝无机会吧。”黄衣华服男子轻轻拿起杯子,若有所思地问道:“那棣王李琰呢。他是皇四子,李亨之后,按理说他当仁不让啊!”

    “李琰?”白衣华服男子冷笑道:“恐怕李亨之后,李琰也自身难保了~”

    “你?”黄衣男子像是有些不认识他这个弟弟一般,喃喃问道:“你到底做了什么事?”

    “不是我要对付他,是有人要对付他。”白衣男子坐下来,惬意的笑道:“看上东宫储君那把椅子的可不是只有我兄弟二人啊。李亨败势已定,接下来的李琰顺其自然就成为他人路上的绊脚石,想除掉他的人可是不少啊~”

    “你是说?”黄衣华服男子瞪大眼睛,似乎想到什么。

    “所有人都在盯着那把椅子啊。”白衣华服公子露出了一丝欣喜的笑容,低声道:“排除掉这三个人之外,接下来就是十三皇子颍王李璬、十六皇子永王李璘、十八皇子寿王李瑁、二十皇子延王李玢这四个人。其中永王李璘是太子李亨亲自抚养的,感情甚笃。父皇若废掉李亨,不可能会考虑永王的。况且李璘虽然聪敏好学,不过长得丑陋,父皇甚是不喜。他是毫无可能的。”

    “至于寿王李瑁,他是武惠妃的儿子。父皇抢了他的女人,怎么还会考虑立他为储君呢。”黄玉华服男子点点头,也跟着沉声说道:“武惠妃在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