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盛唐当驸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盛唐当驸马-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嗯。”李隆基轻咳一声,点头笑道:“黄门说的是,倒是朕思虑了。”

    ****烈是门下侍郎,这个职位在唐以前称为黄门侍郎,故而李隆基以此称之。

    陈、杨这两位大臣之所以今日能跟随李隆基到终南山论道,除了自身受到的宠幸之外,便是因为这两人都是道学功力深厚。

    杨慎矜姑且不论,这****烈以精通道家学说闻名。他年轻时被李隆基召入禁中,讲解《老子》、《易经》,并常以神仙符瑞取悦于玄宗,可谓是朝廷官员里道学第一人。这李唐皇室自称老子后裔,故而以道教为国教,崇道之风以唐玄宗一朝为甚。

    当然,唐朝皇帝的信仰也是很奇葩。虽然前期的皇帝十分崇道,如高祖、太宗、高宗、睿宗、玄宗等。但到了唐朝中后期,这自称道家苗裔的李唐皇室里,反而出了不少个佞佛的皇帝。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号称“中兴英主”的唐宪宗、以及最后一位安稳死在长安的唐懿宗,这两位皇帝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去亲自迎接佛骨,结果亲自迎奉佛骨后不久都挂了,驾崩去见了佛祖。

    故而,玄宗一朝,以道学出众而得宠的人不计其数。如今****烈不仅是门下侍郎,还是崇元馆大学士、太清太微宫使。杨慎矜则是崇玄馆大学士,太清太微宫使。这几个官职,都是属于道学的官职。天宝一朝,得宠的京官近臣都会挂上这几个虚衔。

    “朕对这个顾元溪颇有好感啊。”李隆基忽然笑道:“既能作出这样的好词,又有这样高超的弓术箭法,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更难能可贵的是,此人心怀报国之意,是个忠义之士啊。”

    ****烈见皇帝这么一说,心道又是一个麻雀变凤凰的例子了。唐玄宗继位以来,这样的例子多的是。开元前期的毛元仲,甚至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他****烈不就因为精通道家学说而被皇帝宠幸的吗?如今已经官至正四品门下侍郎一职,甚至皇帝李隆基已经不止一次暗示提拔他入政事堂为宰相了。

    这样想来,这个顾元溪飞黄腾达也就是板上钉钉之事了,自己何必冒险去得罪一个即将得宠的新贵呢?于是他顺着李隆基的意思答道:“陛下圣明,这顾元溪才华、忠心都是可用。”

    “嗯。”李隆基满意的点点头,这****烈看着就是顺眼,从来不会忤逆自己的意愿。他把眼睛放到杨慎矜身上,笑问道:“杨卿,你的意思呢?”

    “臣以为,若是才能、忠心可用,那么破格提拔也不妨。”杨慎矜沉吟道:“只是这提拔力度不可太大,否则会引起朝野议论。”

    杨慎矜之所以说出这句话,实则是旁边的****烈提醒了他。在他看来,这个****烈要能力没能力,要办事也不会办事。偏偏就因为会几部道家经典被皇帝宠幸而骤至高位。这种做法,在杨慎矜看来是不可取的。但既然皇帝决意提拔一个新人,他当然不会去触犯李隆基的逆鳞,但至少要把这件事限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比起****烈的一意谄媚,杨慎矜则比较务实。在不得罪皇帝的情况下,他尽可能的去维护官场的旧制度与规则,也难怪他能在波诡云谲的朝中混得风生水起。

    “嗯。杨卿家说的也有道理。”李隆基呵呵一笑道:“既然如此,两位卿家认为如何封赏他好呢?这顾元溪文武兼备,朕倒是有些犹豫,是要授他文职呢,还是属于武阶呢?”

    大唐的官职,虽然已经分为文官、武官。但这种文武分途,与宋元明清等朝不同。唐朝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到最后都是有机会入主中枢,担任人臣之巅的宰相一职的。

    这便是所谓的出将入相。此时唐人初入仕时,选择投身边陲的人反而比选择文职要多。毕竟大唐官员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到最后都是殊途同归的。而此时唐朝国力强盛,对外战争占据优势,运气爆表遇到大战的话,几年下来就可以官至校尉级别的将佐。这种升官发财的速度,要比文官苦苦熬资历容易多了。

    宋明清等朝虽然文官熬资历的时间更长,竞争也更为强烈,但世人都打破脑袋往文官这条路上挤,这是因为重文轻武的风气使然。

    这种畸形的政治风气越往后越严重,到了明清两朝,像总兵这样的顶级武官遇到三四品文官居然有时还要自称下官卑职。而武将做到顶也就是镇守一方的总兵而已,其它再加就是虚衔了。

    而此时唐朝无论文武官员,都是有一条康庄大道在面前等你。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出身,都可以成为节度使然后入朝执宰中枢与天下。当然,宰相人选还是文官比较多,毕竟文官熬资历难,在政事方面也更为熟悉。但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道路或许是曲折的,但前途一定都是光明的。

    只是文官、武官这两条不同的方向,即使殊途同归,但一开始入仕途为官的道路肯定有天壤之别。故而****烈与杨慎矜一时间都不好随意决定。

    “这样吧。”李隆基拍腿决定道:“授其为文散官从九品下阶的将仕郎,补太乐鼓吹署乐正,充国子监录事,兼太子左春坊主事。再许他权内教坊、梨园行走。”

    ****烈与杨慎矜两人闻言面面相觑,看来这顾元溪是要走上幸臣这条路了。

    两人心里感慨道,皇帝真是老了。这样文武兼备的人才,把他放在文官或者武官一途,都是有极大发挥空间的。但太乐鼓吹署乐正是乐府官职,许他权内教坊、梨园行走。明显是看重他曲词方面的才华。至于太子左春坊主事,也是从九品下的职官,但目前东宫官署形同虚设,这太子左春坊一职自然也是个虚衔了。

    唯一可幸有个国子监录事,这是国子监内总录文簿的一个从九品职官。虽然位小职卑,但起码还是个通向康庄大道的缺口。虽然,被皇帝当成幸臣很容易飞黄腾达,但一朝失宠那就只能等死。即便是****烈这样以谄媚得宠的人,也不希望天下人把他定义成幸臣。这是大唐风气使然,一旦被定义为幸臣,那么就会被天下人看不起。

    这样看来,皇帝真是老了。若是开元初期,遇到顾元溪这样文武全才之士,李隆基一定会想法设法提拔他在重要职位上的。如今居然想把顾元溪培养成一个乐府伶官,当真令人匪夷所思。不过这样的想法,****烈与杨慎矜自然不可能表露出来。只能偷偷为顾元溪默哀了。

    “就这样决定吧。二位卿家找人去宣旨便是。”李隆基没有觉得什么不妥,他伸张胳膊笑道:“在此耽搁不少时间了,你们安排下,我们启程终南山吧。”

    在能一眼决定天下人生死的李隆基看来,自己已经在顾元溪这个小人物身上花费太多时间了,这本身就是一种恩宠异遇了。至于自己的安排对于这样的人才会不会是一种浪费,这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在他看来,大唐的人才已经足够多了。多到已经足够去维护这个大唐帝国的荣耀,足够展现自己的雄心壮志了。无论是朝廷还是边疆,大唐都是人才济济,多一个顾元溪又如何,少一个又如何?

    已过花甲之年的李隆基考虑不再全是以国事为重了,他需要关心的先是保证自己的皇位权力,然后便是自己的生活享受了。把顾元溪放在身旁,能够满足自己的歌舞声色享受,何乐而不为呢。

    穿越盛唐不到半年,顾元溪的命运就被古代这些高高在上的拍板决定了。而他,连躲避的机会都没有。

第七十四章 封赏授官() 
“敕曰:门下。天生蒸民,树之司牧。搜罗简拔,非不勤至,以今况古,可谓才难。是用诏爵以嘉奖其忠,超擢以光明其道,俾岩石之下,人思自奋,晃董之盛,远以为邻。京兆府长安县嘉会坊民顾氏元溪,珪璋茂器,精金匪砺。可辟为从九品下阶将仕郎,领太子左春坊主事,实授太乐鼓吹署乐正,权内教坊、梨园行走。循其秩次,亦示科等,服我休命,勖哉远猷。”

    “天宝五载五月。钦此。”一个绿袍宦官嘶着嗓子念完后,笑容可掬地将敕旨递给顾元溪,笑容可掬的笑道:“恭喜顾郎君,领旨谢恩吧。”

    “唯。”顾元溪恭恭敬敬的跪着接过敕旨,然后小心翼翼地从怀里取出一小块亮闪闪的东西递给这位绿袍宦官,笑眯眯道:“公公辛苦了。小小礼物,不成敬意。请公公笑纳。”

    “这……”这位小太监大汗,露出了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小太监心道:这顾公子懂得打赏的人情世故是好事,但这么众目睽睽之下搞这么一招怎么回事。这么多双眼睛盯着,自己敢收吗?

    他咽了咽口水,苦笑道:“顾郎君说笑了。咱家奉旨传话,怎敢收顾郎君的东西了。以后同朝为官,还少不得顾郎君帮衬。”

    同朝为官,帮衬你?顾元溪闻言大虚,心道:你一个太监,我是朝臣,哪里来同朝为官的说法。至于帮衬你就更说不上了。除非我也割了胯下那活,跟你一起当太监才能帮衬你了。

    “公公谦虚了。”顾元溪嘻嘻笑道:“还不知公公尊姓大名?”

    那小太监笑道:“咱家正六品下内谒者监鱼朝恩,剑南泸州人。”

    “鱼朝恩?”顾元溪听了身子一颤。我的妈呀,这位就是后来的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导致九大节度使被史思明所打败,又统率神策军、国子监,兼鸿胪、礼宾等使,掌握朝廷大权的鱼朝恩?

    如果说李辅国是宦官集团****的先驱,那么这个鱼朝恩就开启了宦官集团全面掌握中央神策军与朝廷军权的时代。

    应该说这个鱼朝恩也是个精英人物,至少是太监集团里的精英。

    有人说,东汉、唐朝、明朝都是宦官时代。其实不然,真正上只有唐朝中晚期局面才能称是如此。

    只有唐朝中晚期,宦官太监才抱成团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集团,他们轮流掌握中国大局,连皇权、文官、士族、藩镇都要为之失色。

    鱼朝恩就是这样一个极品,他让宦官太监看到了未来。他的阉子阉孙在他死后,不断把宦官势力推向巅峰,宦官势力在唐朝发展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这一点,即便是东汉的五侯、十常侍;明朝的王振,刘瑾都无法企及。

    当然,最后也有魏公公忠贤这样几百年不世出的极品太监,在个人不懈奋斗之下,继承发扬了李辅国、鱼朝恩等开创的太监光芒,走向太监的最高荣誉。

    顾元溪一双贼眼在鱼朝恩身上逡巡打量,心里郁闷道:“也就长了个**丝样啊,完全看不出后来是个叱咤风云的极品大太监。”

    鱼朝恩被顾元溪的目光看得混身发麻、鸡皮疙瘩,片刻后才挤出一丝笑意道:“顾郎君既然接旨,咱家也就回去复命了。”

    “多谢公公。”顾元溪拱手目送鱼朝恩离开,然后自行走回建宁王李倓的席帐。对于自己授官的事情,他早就做好了准备。也知道李倓为了这件事,花了不少心思打点,所以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在场众人目送鱼朝恩离开后,也没感到有什么惊奇之处,毕竟这样的先例很多。

    一般情况下,征辟普通士子为官,是经过吏、兵两部分别铨选,然后门下省通过则发出旨令。所以不是所有圣旨都是皇帝的意思,除了重大事情之外,这些打着皇帝名义发布的旨令,皇帝甚至都不曾与闻。所以他们可不会想到这道敕旨是皇帝李隆基亲自发令的,也自然不会想到李隆基适才居然亲临此地,鬼会相信皇帝会亲自封赐一个白身草民为九品芝麻官。

    在贵族社会一些大的场合里,会有吏部司跟兵部司的官员观察朝臣的言行举止,考核之下决定升迁。故而,有时也会有一些普通百姓因缘际会被看重而任官。只是一般情况下,要经过三省,吏、兵两部的重重考核才能成功。

    今日这顾元溪居然能当场被授予官职,众人自然不可能想到皇帝身上去。只能心里猜测这顾元溪后台很硬,打点运作很到位而已了。况且,一个小小九品乐正,也不在他们妒忌打击的范围内。

    只是顾元溪借着这件事从容退出比赛后,史思明与李晟的定位就很尴尬了。

    被顾元溪方才慷慨激昂的一说,搞的河西与平卢两方比也不是,不比也不是,一时之间,很是冷场。

    不过幸好秦国夫人杨玉珮见机又下了一道令,就是以猎杀猎物的数量为标准,最多者为胜,在场所有人都可以参加。并且,前五名者都要重赏,一时间万众沸腾,个个摩拳擦掌,想要在秦国夫人面前大涨风头。

    唐人尚武好猎,这样的活动,自然是广受欢迎的。秦国夫人杨玉珮的语音刚落,很多达官贵人便令下人牵马取弓,准备一展身手。霎时间整个太乙猎场都忙碌起来,无数人上马背弓,成群结队往太乙山内出发。

    “顾三,你做的很好。”李倓微微一笑,露出了赞赏的神色后,便对众人说道:“我们也进山打猎吧,不要落于人后。”

    南霁云、雷万春与顾元清几人闻言喜形于色,纷纷兴奋无比地收拾行装,只有顾元溪一脸苦相,十分不愿。

    太乙山,在唐代已经被开发过了,故虽称为贵族猎场,但那些凶猛的狼虫虎豹其实也比较少见了。山里多的是那些野鹿、野兔、野猪、野鸡、野獐等动物。

    李倓、顾元清几人一入山就完全融入猎人的角色中,张弓猎物,不亦乐乎。很快就把没精打采的顾元溪丢在了后头。

    “唉。不就打个猎吗,用得着这么激动。”顾元溪骑着马,缓吞吞而行,发觉自己身旁已经无人踪迹,不由得一声感慨。

    “顾郎留步。”

    就在顾元溪准备加速驰马赶上时,后面忽然传来一阵声响。他缓缓回头一望,却发现身后几位身着公服的男子纵马赶来,紫衣绯袍,看起来身份不低。

    顾元溪头往四周逡巡一阵,发觉周围除了自己外,却无人影,故而问道:“阁下是在唤我么?”

    “正是。”为首一位紫衣男子赶上顾元溪后,便开门下山道:“某在太乙猎场见到顾郎英姿,心生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