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盛唐当驸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盛唐当驸马-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拓跋朝光双手握住一把大长斧钺,抡转如飞。平卢军丝毫不敢怠慢轻敌,平卢马队中两员年轻武将驰马而出,双双架住拓跋朝光的大斧。

    “此二人皆乃平卢军裨将。左边武者唤作李正己,本名怀玉,乃高句丽人,生于营州。”尹子琦得意洋洋的笑道:“右边小将唤作李怀仙,是柳城胡人,家族世代皆仕契丹,负责守卫营州。此二人擅长骑马射箭。”

    尹子琦的话在众人看来无异于自吹自擂,毕竟平卢军是四打二。王武俊、张孝忠对战安抱真,而李怀仙与李正己则合攻拓跋朝光,无论是长安的达官贵人还是皇族贵戚,都颇为看不起平卢军这种行为,毕竟以多战少,难免给人一种以多欺少,胜之不武的感觉。

    但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那便是于今为止,无论是河西军的安抱真、拓跋朝光还是平卢军的王武俊、张孝忠、李正己与李怀仙,其六人都是边镇胡人。到目前为止,两镇武将都无汉人出场。安抱真是昭武九国的安国胡人,拓跋朝光是党项人,王武俊是契丹怒皆部人,张孝忠是奚族乙失活部人,而新出场的李正己是高句丽人,而李怀仙则是时代侍奉契丹的柳城胡人。

    这里所反映的现实是,在诸胡大杂居的塞北以及河西等地,蕃胡在唐帝国军队下级军官组成中所占的比例已经是很高了。事实上,河北道的平卢、范阳两镇因为界临塞北,与诸种蕃胡部族交流甚深,导致这两藩镇从设立之初便不可避免的融入大量北方胡人入军。同样的九胡杂居的河西镇也是如此,这个地区到了宋朝都是一大堆少数民族政权先后耸立。

    “这平卢军的阵容还真是豪华啊。”顾元溪暗暗感慨道:“成德军的节度使王武俊、易定镇的节度使张孝忠、幽州卢龙军的节度使李怀仙,还有淄青镇的节度使李正己。河朔三镇的大佬来了两位,“建中四镇之乱”的藩镇头头到了三个,中唐后割据一方的藩镇大佬们都到了七七八八了。”

    王武俊、张孝忠分别是成德节度使与易定节度使,而李怀仙是幽州节度使,幽州节度使便是目前的范阳节度使,因幽州因领卢龙军,又称卢龙节度使。而李正己是淄青节度使。其中成德与魏博、卢龙三镇又称为“河朔三镇”,这三镇是唐朝藩镇里割据与独立意识最强的三个藩镇,署置将吏官员,各握强兵数万,租赋不上供,屡屡对抗中央。而淄青镇在李正己时期则坐拥十五州的广大领土,拥兵十万余人,成为天下最强大的藩镇。

    这几个人日后都拥兵坐镇一方,执掌一隅之地的大佬。但在目前强盛的大唐帝国中央贵族的眼里,不过是博人一笑的玩物。在他们看来,观看这几个边军武将私斗跟平日在庭院观看斗鸡、斗狗等杂戏没什么区别,激烈程度比之皇家兽园里的猛兽搏击场面远远不如。

    只有后世的顾元溪才看到这几个人背后所代表的意义。

    抛却日后这几名武将的个人成就不说,作为高句丽族后裔李正己,其背后的高句丽国,从大汉朝到国朝大唐屡屡挑战中国,成为中央帝国的心腹大患。

    早在公元197年,高句丽便与当时割据辽东的公孙氏政权发生了大规模战争。公元197年,也就是东汉建安二年。这一年,人们只记得发生在中国内地等一系列战争。在中原,曹操两征宛城张绣,在第一次战役中,曹操的中军校尉典韦、长子曹昂及侄儿曹安民皆死于乱兵之中,曹操的卫士也损失殆尽。在河北,曹操慑于袁绍的势力,派遣孔融代表朝廷拜袁绍为大将军,督青幽并四州,正式承认河北为袁绍的势力范围。在淮南,袁术称帝登基,并与先后与吕布、曹操大战,将士损失殆尽,从此一蹶不振。在江东,孙策击破严白虎、陈瑀。在徐州,刘备于小沛城宴席间使人缚杀杨奉,将其军士据为己有。在关中,曹操派遣钟繇督关中诸军,韩遂、马腾等不敢与皇帝对抗,于是各遣子入侍许都,以示服从中央,关中得以暂时安定。整个公元197年发生了一系列大事,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辽东公孙度击破高句丽山上王军队迫使其迁都的大事记。

    高句丽,这个在汉朝、曹魏、拓跋北魏时期一直被吊打的边远政权在隋唐两大帝国时期却成为了中央王朝的心腹大乱。由此引发了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高祖两朝四帝的十多次辽东征伐。此时高句丽虽然已经被灭,然后李正己所代表的这个已经消亡的国家与民族,其影响却是不可轻视的。

    而安抱真是昭武九国的安国胡人,安国不过是中亚小国,但其族裔却出了一个颠覆盛世大唐的燕朝安禄山。拓跋朝光的党项族在宋仁宗时期独立创建了“西夏王国”。而李怀仙与王武俊背后的契丹族与张孝忠背后的奚族更是共同构造了后世威名赫赫的“大辽帝国”。在唐朝灭亡之后,西域、西亚与东欧地区皆将辽朝(契丹)作为中国的代表称谓。中亚和西亚的******兵书中,还将中国宋朝传过去的火药与火器称为“契丹花”、“契丹火箭”等。直到今日,俄罗斯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当中,也依旧以契丹作为中国的称呼。

    然而此时依旧是如日中天的李唐皇室当政,大唐帝国的旗帜在四方胡人的领土上飘扬,大唐帝国的节度使们为兴庆宫那位开元大圣皇帝横刀立马四处开疆拓土。这种对外战争在明年的高仙芝西征小勃律之后,接下来长余十多年,对外开边战争愈演愈烈。而帝国中央朝廷的威信也达到巅峰。所以,这群处于帝国最上层的贵族们自然把这群边军将士当做草芥,就如同古罗马斗兽场的那群元老贵族们把场上的奴隶角斗士当做一件可供人娱乐的玩具一般,这群长安贵族们似乎在为战斗的不激烈而感到无趣。

    “真是没意思,打了那么久,怎么就没人出点血呢?”说话的依旧是那个广武郡王李承宏,只见他不停地摸着自己下吧的胡须,唉声叹气不已。

    “雷大哥、南大哥,你们怎么看,河西军与平卢军两镇谁会胜出?”顾元溪忽然对着南霁云、雷万春问道。

    “呃……”雷万春闻言一顿,随即往场上注视凝思许久,才缓缓说道:“应该说是不相伯仲吧。这场上除了拓跋朝光那汉子外,河西军那安娃娃跟平卢军的四个小娃娃实力都是差相仿佛。而王武俊那小娃娃是吃了一开始那个茬还有武器太短的亏,不然他的实力与安抱真也是旗鼓相当的。”

    南霁云指着场上道:“你看这安抱真现在都是边打边跑,显然在王武俊与张孝忠的夹击之下已经撑不住了。”

    “那拓跋朝光呢?”顾元溪看着场上拓跋朝光一把大斧在李正己、李怀仙两名小将的围攻之下丝毫不落下风,便问道:“这么说来,拓跋朝光的武艺是六人里面最强的咯?”

    “那是自然。”雷万春闻言哑然失笑道:“你也不看看,拓跋朝光那汉子四十岁年纪,正值壮年。论气力、临战经验岂是其它四个小娃娃可以比的?那几个娃娃其实都是武艺不凡,只是年龄还小,气力不足,况且临敌经验也是欠缺,所以即便平卢军那四个小家伙一起上,恐怕拓跋朝光都能跟他们打个不相上下。”

    果不其然,拓跋朝光见安抱真已落下风,便拍马前去拦截欲追赶的张孝忠,于是一把大斧分别顶住了张孝忠、李怀仙与李正己的三把铁枪,而且越战越猛,越战斗志越旺盛。

    这边平卢军的主将尹子琦见四将都无法胜过河西两将,虽然深知作战胜负并未依靠数量,也知道对面河西军的拓跋朝光在年纪上占了很大优势,但依旧还是羞惭不已。此时也顾不得什么以多欺少这种话了,他对着旁边一名武将轻声说了几句,然后平卢军中一名全盔甲武将便纵马肆虐而出,双手紧握一把七尺陌刀,一出场就给人一种强大的气场。

    陌刀,中国唐代长柄刀的一种。出现于隋,盛之于唐,是唐朝极为常见且盛行的兵器。陌刀形制多样,天下各藩镇间风格并不相同。而这么平卢军武将的陌刀,便是一种类似于三尖两刃刀式的陌刀。

    “此人李忠臣,原名董秦,幽州蓟县人。少年时便在幽州从军,先后在范阳三任节度使薛楚玉大将军、张守珪大夫、安禄山大将军帐下效力,屡随征战,累功至平卢军先锋使。”尹子琦自鸣得意的介绍道。

    “终于出现一名汉人将领了。”顾元溪摇头苦笑道:“好了。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也到了,除了代表魏博的田承嗣外,几大割据一方的藩镇人员基本到齐了。”

    李忠臣看起来三十岁,一把陌刀在阳光照耀下灼灼发光,而他的脸色看起来也是十分桀骜不驯。

    “平卢军这下子出大本了。”年轻的顺化郡王李侒拍掌大笑道:“连他们的先锋使都派出了,这下子可有好戏看了。我看着李忠臣一定能让我们见点血。”

    旁边几个人听到他这样没心没肺的屁话居然都是点头赞同起来。让顾元溪不禁大咂其舌。

    “李忠臣,你是平卢军先锋使、我是河西军先锋使,就让在场众人看看,到底是你们平卢军的先锋使有能耐,还是我们河西军的先锋使强!”先前被辛云京劝阻的安重璋终于忍不住拍马而出,而他手中的兵器,则是兵器中的“高富帅”,标志军功世家贵族出身的马槊。

    甲骑具装的安重璋挥舞着那把兵中之王的武器“马槊”,用极为炫富的装备与极为拉风的方式,朝天大吼一声,纵马驰骋直奔李忠臣处而去。

    (下一章,公主驾到,女一号登场,主角艳遇来了)

第五十七章 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 
安重璋挥舞着一把柘木所制作的马槊,爆喝一声便冲往李忠臣方向而去。李忠臣也是不甘落后,一把七尺陌刀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极其耀眼夺目,他“驾”的一声,纵马便向着安重璋的马槊奔驰而去。

    “哐啷”一声,两人的兵器在众目睽睽之下发出铿锵的金属撞击声响。就如同针尖对麦芒一般,两人在第一回交手后,都是立即意会到自己遇上旗鼓相当的对手了。

    李忠臣大喝一声,纵马往前冲撞,举起七尺陌刀直奔安重璋头顶劈将下来。安重璋横槊架挡,因马槊的槊杆根本不像普通枪、矛所用的是木杆,而是取上等柘木的主干,并且马槊其制造过程极为繁琐,往往需要三年时间才可完成。所以马槊的槊杆硬度与柔韧度均极其出色,是故轻而易举招架住了李忠臣的刀力而毫无断损。

    安重璋冷冷一笑道:“李忠臣。看槊!”他反手一槊,直刺而去。李忠臣丝毫不敢大意,他立刀一绷,小心翼翼的化开了安重璋的攻击。

    不得不说,这两人分别在使用马槊与陌刀的技巧上都是造诣极高。就从汉朝出现至今为贵族世家所喜好使用的马槊来说,抛却其繁复的制造工艺与昂贵的造价不说,其应用技艺也是极难。马槊主要用于骑兵使用,尤其是重装骑兵。其长度通常为现代4米左右,槊首锋刃长达60厘米。在奔驰颠簸的马背上,不经过训练很容易破绽百出。自汉唐以来的武将往往以持槊为出身高贵世家的象征,如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

    在马槊使用的鼎盛时期,凡为武将,莫不以拥有一把制造精良的马槊为梦想。但事实上,爱好马槊者多,而真正成为使用马槊的高手则少之甚少。在南北朝时期,使用马槊的高手南朝以梁朝名将羊侃为优,《梁书·羊侃传》“侃执矟上马,左右击刺,特尽其妙”。而北朝则以东魏猛将高敖曹最为出名,《北史·高敖曹传》:“昂马槊绝世,左右无不一当百,时人比之项籍。”

    而在本朝大唐,使用马槊的高手则以开国三大猛将最为出名,其一为鄂国公尉迟恭,字敬德。《资治通鉴》:世民谓尉迟敬德曰:“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其人尤其善用马槊,当时齐王李元吉同样擅长使用马槊,在与尉迟恭比武间片刻便被其三次夺槊。李元吉向来骁勇,虽然叹服其技艺,但也甚以为耻。其二是胡国公秦琼,字叔宝。《旧唐书》:“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其三为卢国公程知节,字义贞,《旧唐书》:“程知节,少骁勇,善用马槊。”到了唐末,则以残唐第一猛将李存孝使用马槊最为出名,《旧五代史·唐书列传五·李存孝传》:“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坐槊……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

    所以,爱好马槊者多,使用马槊者也甚众,但拥有一把制造精良马槊者少,拥有高超的马槊者也少。是故安重璋与李忠臣交战后,全场都是一片喝彩声,人们的眼光与注意力纷纷从其他几名小将的战斗中转移到这两人的交战中来。连南霁云、雷万春这样的猛汉见到了安重璋那把上品马槊,眼睛也不禁迸发出晶亮的光芒,纷纷流出羡慕的神色。

    而安重璋的武艺更是被场下贵族所大为欣赏,无论是那群达官贵人还是武将世家,皆是不吝赞美之语。毕竟马槊这种兵器,抛却其造价与工艺不说,单单使用难度就极为高难了。马槊这种武器,武将可直握了借马力冲锋,也可挥舞起来近战格斗,但使用非拥有高超的技巧不可。若是直刺冲锋还好说,若是近战格斗的话,4米长度的马槊的一招一式对初学者来说都是难于登天。有鉴于此,安重璋娴熟的马槊武艺在广大贵族官员所赞美也就不足为奇了。

    听到安重璋被场下的长安贵族们所赞赏,李忠臣也不甘示弱,他轻拉马缰,往前一拱,摇刀劈了过去。安重璋哈哈大笑纵马向前,直撄其锋。二马冲锋过镫,李忠臣反背一刀横扫一圈,安重璋不敢怠慢,立即低身换腰,躲了过去。二人马走盘旋,杀在一处,在金属撞击声与金属碰撞的火花中,两人棋逢对手,斗得难解难分。

    “住手!”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呐喊,众人顺着声音望去,却见一名紫袍老者冲出人堆,径直跑到河西军与平卢军阵中大喊道:“汝等为藩镇边军,却在秦国夫人所举办的围猎盛会上公然私斗,如此肆无忌惮,置国法于何处,置朝廷威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