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盛唐当驸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盛唐当驸马-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服与汉族的宽袍大袖不同,由于衣身紧窄,十分便于活动,故而在打猎、马球、蹴鞠等活动中为人们所普遍穿着。

    而胡服到了大唐也有分为很多种,如龟兹装、疏勒装、焉耆装等西域城邦的服装还有昭武九国等胡服一同被称为“西域胡服”,这种样式的胡服则多在乐坊盛行;而唐朝宫廷女子则爱好回纥装。此外还有突厥服、契丹服、吐谷浑服、南诏服等其它少数民族的服装。而唐土以外,大食服、吐蕃服与波斯胡服也极为盛行。

    胡服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流行样式。因北魏以来魏、周等北方王朝都属于鲜卑人,所以在隋朝以前鲜卑胡服最为盛行。而步入隋朝以后,由于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大融合,鲜卑服装与鲜卑人一起融入了汉族大家庭,逐渐消失在历史舞台。

    在隋末唐初,由于突厥汗国的强大,突厥胡服自然而然取代了鲜卑胡服成为汉人所穿的胡服主要样式。而在东西两突厥汗国为唐朝灭亡后,尽管有阿史那默啜的后突厥汗国回光返照,但突厥胡服依旧与突厥民族一样逐渐消失在汉人的世界里。

    步入盛唐,由于国力、军事的强大,政治、文化的开放,各族的胡服纷纷在唐人流行服装界里粉墨登场。

    顾元溪与顾元清兄妹两人今日所穿的胡服便是波斯胡服。由于卑路斯、涅师古这对波斯帝国的末代皇族父子的内附,与早就传入中国的波斯文化的盛行,如今波斯帝国样式的卡弗坦胡服也取代了隋末初唐身为流行的突厥胡服。波斯卡弗坦胡服其实就是萨珊帝国风格的服装。这种卡弗坦胡服是一种棉或者丝制的,长至脚踝的长袖风衣,腰间用带系拢的正装。它对中亚和西域影响很大,不仅仅西域的吐火罗人、栗特人穿,通过丝绸之路,也影响了唐朝时尚,甚至可能对满人的马褂也产生过影响。

    顾氏兄妹都具有俊美相貌的优良基因,这种异域服装在两人身上更散发出一种不一样的魅力。顾元溪俊秀的面容再配上这波斯胡服,显得意气风发,引来了不少贵族女子的侧目。而顾元清女穿男装,绝美的面孔与这异域风格的胡服搭配起来更是相得益彰,英姿飒爽。

    顾元清兄妹等了许久才见到了建宁王李倓。他今日也穿着一身紧身胡服,不过样式看来是回纥或者契丹风格的,较之波斯胡服略显简洁刚猛。

    “三郎,清儿。”李倓骑着骏马缓缓而来,只见他一见便盯着顾元清看,眼神里毫不掩饰他那种惊艳之意,看到顾元溪大为不爽。

    “咳咳——”顾元溪干咳几声,面色不悦的问道:“我说建宁王,我们等了你好久了,总该给个解释吧?”

    李倓闻言讪讪一笑,随即似乎想起什么,往身后挥了挥手道:“刚才过来时,见有两位壮士被守卫的禁军军士挡在门外,我恰好听到他们说认识你,便出面将他们带了过来,这才耽搁些时间。”

    顾元溪听了眉头一皱,正要开口说:“你说谎也要编个好得理由,骗鬼去吧。”却霍然发现李倓身后真的跑来两个威猛大汉,目瞪口呆之下才看清楚是雷万春、南霁云两人。

    “我说雷大哥,你背着那么大一个包作甚?”顾元溪见雷万春穿着一身猎人服装,背后背着一个巨大的包袱,惑然不已的问道。

    “嘿嘿。这是老哥我用来吃饭的家伙,不得不带。”雷万春憨憨笑道。

    “用来吃饭的家伙?”顾元溪翻身下马走到雷万春身旁,拍了拍他身后的包袱,觉得硬邦邦的很是沉重,不禁一脸黑线的苦笑道:“我说雷大哥,我们今日是来打猎的。至于吃饭自然有漫山遍野的猎物用来烤炙食用,何必再这些吃饭的家伙来。再说秦国夫人做东,一大堆皇室贵族在此,难道还用得着你亲自做饭吗?”

    “况且就算要带吃饭的家伙。用得着带这么沉重的炊具吗?”顾元溪打量着雷万春背后的包袱,咂咂几声道:“这么大的行头,雷大哥你不会把那些锅啊、炉啊全部带过来了吧?何必呢?”

    “炊具?锅炉?不是不是——”雷万春挠挠头大笑道:“我说的吃饭的家伙,是这个——”

    雷万春嘿嘿一笑,随即取下身后的包袱打开。顾元溪几人好奇的凑过去一瞧。我的娘啊,这哪里是什么炊具,这是一对大锤啊。

    一对熟铜打造的八棱锤就一览无余的展现在几人面前。顾元溪见了咽了咽口水问道:“这就是你所说的用来吃饭的家伙?”

    “不错。”雷万春一脸不平愤愤然道:“可恨那两队守护山门的卫士便是不放我进来,还威胁我要去见官。还好这位建宁王听到我兄弟两认识你,要出面带我们进来。”

    顾元溪大汗,心道这几个卫士算了善良手软的了。看起来一百多斤的大锤,携带这样的危险易燃品不把你当做恐怖f分子当朝做掉你就算好的了。他瞥了李倓一眼,却见他也是额头露汗,似乎为草率出面带他们两个进来而后悔。

    李倓苦笑一声,说了句走罢。几个人纷纷上马,往翠华山山麓的行营奔去。

    翠华山位于秦岭北脉,在古代属于终南山的一个支峰,位于京兆府万年县杜曲以南,距离长安约莫六十里路。“翠华山”本名“太乙山”,传说太乙真人在此修炼,而得此名。

    而另外一个名称“翠华山”则是相传很久以前,泾阳县有一叫翠花的姑娘,出外拾柴,捡到一个蛇蛋,拿回家里孵出了一条小黑蛇。后来在暴雨狂作的一晚,这条蛇驮着翠华姑娘腾云驾雾往终南山而去,等家人赶到,已经坐化为神。于是便把这座山称作“翠华山”。

    无论是“太乙山”还是“翠华山”,其名称来源都只是传说而已。但这里确实是历代定都关中的皇朝统治者们打猎的一处胜地。这太乙山从秦汉起便被辟为皇家的猎场,在秦与西汉两朝,这里属于横跨五县,纵横300里的皇家园林“上林苑”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秦始皇在此狩猎休闲,汉武帝设立祭天道场,祭拜太乙真人。秦圣宫是唐王李世民避暑消夏行宫。

    此外,还有大名鼎鼎的翠微宫,是工部尚书阎立德为唐太宗李世民避暑主持修建的,唐太宗李世民就驾崩与此处。贞观二十一年建成后,太宗开始在此避暑,处理朝政。宫";笼山为苑";,其正门面向北方,名云霞殿,朝殿名翠微殿,寝殿名含风殿。旁有太子别宫,正门西开,取名金华门,殿名安喜殿。贞观二十三年四月,唐太宗最后一次来到翠微宫,五月驾崩在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

    而此时翠微宫已经废弃为寺,成为密宗胜地。唐代最著名的法师玄奘自天竺归来后,曾在翠微宫内翻译佛经,所在之处称为弘法院。

    而顾元溪等人所去的地方,是位于山麓的太乙宫。这座太乙宫是汉武帝刘彻于元封二年所创建的,当然原来的汉朝风格的太乙宫早就毁于西汉末年的赤眉战乱与东汉末年的李催郭汜之乱中了。目前的太乙宫是隋朝大业年间翻建的,带有浓厚的隋唐建筑风格。

    太乙宫前便是数不清的营帐,各营帐外都矗立着其主人的纛旗,每个营帐里里外外都有许多家奴出出入入,忙忙碌碌,为即将到来的围猎准备着。

    顾元溪几人跟着李倓走到营帐堆里,还没来得及感慨,便被李倓沉声吩咐道:“今日来这里的不是达官贵人便是皇孙公子,你等千万要小心行事,切忌不可莽撞失了礼仪。”他若有所思的盯着顾元溪看了几眼,细声说道:“特别是你,三郎。你每次都能闯出天大的祸事来。”

    顾元溪正要反驳,却被身旁的顾元清暗暗扯住,示意他不要多言,顾元溪这才没有开口。

    李倓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我们的帐篷在西面靠前处,左边是钟陵郡王李侁、广陵郡王李僆两兄弟的营帐。他们都是十二皇子仪王李璲的儿子。”

    “那右边呢?”南霁云笑着问道:“又是哪家的亲王、郡王啊?”

    李倓不置可否的应道:“右边是武惠妃长女咸宜公主与其驸马卫尉卿同正员杨洄的营帐。而后面则是燕国公、兵部侍郎张均的帐篷,他是开元名相燕国公、尚书左丞相张说的长子。他的张垍则尚皇女宁亲公主为驸马。”

    “不是郡王公主就是国公驸马。”顾元溪苦笑不已,心里暗道:“这上层社会的贵族沙龙随便挑一个就是身家傲人啊。”

    几人正在说笑间,突然听得不远处传来一阵喧嚣吵乱的声响,几人正想找人过去看看怎么回事。便听得前面几个人喊了句:“不好了。平卢军与河西军的军士打起来了。”

第五十四章 三英战五虎(上)() 
太乙宫猎场的西北隅围满了人群。本来一大堆贵族达官正待在各自里帐篷等候秦国夫人到来,而此时恰好听属下传报河西军与平卢军两大藩镇的军士因事不和而争夺起来。这群百无聊赖的贵族们便带着好奇心与看热闹的心情纷纷跑到事发点围观起来。

    这些贵族围观的场景与大街上三姑六婆、大树小孩所看热闹的情景不同。市井小民看热闹大多喜欢将事发地点与事发人围成一个小圈,然后兴趣盎然的指手画脚起来。这群贵族围观方式责备不同,将人围成一个小圈这样庸俗的事情他们是做不出来的。他们心有灵犀的围成一个大圈……一个可以跑马的大圈,然后幸灾乐祸的站在外围等着看好戏。

    顾元溪几人费了好大一股劲才从这群贵族堆成的圈子中挤到最里面一层。经过了解才发现,两军的争斗的起源居然是因为一件小事。

    事情经过其实如此,几名平卢军的军士在帮上峰打水的时候,经过平卢军的帐篷前不小心撞到一名河西军将士身上,泼了他一身水。

    按照和谐社会和谐主义的要求,原本这名粗心的平卢军将士只要好心好意地道个歉,然后河西军士兵本着和谐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精神宽宏大量的原谅这位友军将士,然后大家手拉手找时间一起去逛个青楼什么的,事情就可以圆满化解。

    但偏偏这个平卢军将士比较拽,撞了人泼了人家一身水不说,还当做没发生一样的就径直走开。而这名被泼到水的河西军也不是个好惹的茬,见状也不上前理论,本着有仇不报非君子的兵痞子性格冲上去就是一顿重打。其它几个平卢军将士自然不会坐视同伴被打,于是也冲上去帮架。而这里又是河西军地盘,几个帮衬的平卢军将士连同那名撞人的士兵都被人多势众占主场优势的河西军将士打成了一堆猪头!

    事情说起来很乱,但归根到底很简单。大唐帝国十大藩镇各成一派,彼此之间都是互相看不对眼。即便是陇右军、河西军组成的“关陇派”;朔方军、河东军组成的“河朔派”;范阳军、平卢军组成的“河北派”,这些长时间被同一位节度使所掌控且关系密切的藩镇军队间彼此都是暗地勾心斗角,何况属于不同派系的河西、平卢两军。

    要知道,平卢军节度使安禄山无论是与之前的皇甫惟明,还是现在的王忠嗣,彼此之间都是罅隙已久的死对头。河北派系的军队与河朔、关陇派系的士兵之间的积怨由来已久,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次同时入京的平卢军、河西军士兵在这样的盛会上借此小事而大动干戈也就不足为奇了。

    顾元溪几人挤入里头,一眼望去便看到旗帜不同的两镇士兵分为两方各自横刀立马,彼此之间都露出腾腾的杀气。

    “辛将军,你们河西军今日若是不给我们平卢军个交代,即便闹到秦国夫人甚至是李相国还有陛下驾前,我也定要为我们平卢军的将士讨个公道!”平卢军小队为首怒气冲冲的年轻武将分明便是顾元溪前几日在金光门看到的平卢副将尹子琦。

    “哼。”河西军为首一名骑马的壮年武将也是一脸黑沉的应道:“据我部下报告,分明是平卢军的军人撞伤我河西军将士,并且还嚣张狂妄的不做道歉便要离开。你们平卢军如此肆意无礼,难道平时安大将军与史游击便是如此教导你们的吗?”

    李倓见状在一旁为众人讲解道:“此人便是正四品上正议大夫的辛云京。目前担任酒泉郡太守、检校太常少卿。此人有勇有谋,性情刚毅果断抓俘虏和杀敌人常是全军第一。其家族是河西兰州大族,家族世代担任将领,其兄弟数人都以从军统兵知名。是河西节度司的实力人物。”

    顾元溪知道此人在原本后来的历史上,在唐代宗时期担任过河东节度使、太原尹,进封金城郡王。唐德宗时,排列至德年间以后的将领和宰相,辛云京位列第二,可谓是大名鼎鼎。

    “奇怪,这样的人物怎么会屈尊在李光弼之下呢?”顾元溪第一时间便想到此事,便问道:“虽然李光弼是河西军兵马使。但辛云京无论散阶与职事官等级都已经达到正四品上,离三品清望官这道坎也只是差了一阶而已。何以此次进京会以李光弼为主呢?”

    “原本河西军在节度使之下,地位最高的一向都是河西节度副使洮州刺史、大斗军军使安思顺。其次便是这辛云京。但王忠嗣从朔方、河东两镇兼任河西、陇右节度后,李光弼便异军突起,超越此二人成为河西军第二号人物。”李倓低头轻笑道:“所以我上次跟你说。王忠嗣遇李光弼甚厚,常云‘光弼必居我位’,诸将莫能比,就是这个道理。”

    “原来如此。”顾元溪恍然大悟点点头,这才仔细打量目前这位后来的金城郡王辛云京,只见他约莫三十二三岁左右,留着短髯,看起来十分刚毅威猛。

    而此时圈子里,平卢军的尹子琦见辛云京这么一说,脸色一狠道:“好好好——看来河西军是不打算主动给我们平卢军一个公道了。既然如此——”他恶然变色道:“既然如此,那就不劳辛少卿了。公道——我们平卢军自己来取!”

    尹子琦回首对着身后一名少年大喊道:“没诺干,为安帅与平卢军效力的时候到了。”

    闻言,一名少年武将大喝一声,驰马奔出,立即便对着河西军方向拉弓引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