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盛唐当驸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盛唐当驸马-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里。”李静忠露出惭怍的神色,小心翼翼的从怀里取出一封信,递到李亨面前。

    李亨“哼”了一声,便打开了信纸。

    只见上面只写了八个字:稍安勿躁,静观其变。

    “拿去烧了吧。”李亨面无表情的吩咐李静忠道。

    李静忠唯唯诺诺地点头,取过信纸拿到烛台面前,当着李亨的面,一烧而尽。

    “稍安勿躁,静观其变……”李亨默默嘟喃了几句后,便转头向李静忠问道:“皇孙们怎么样了?”

    三十五岁的太子李亨目前已经有八个儿子,七个女儿,嫔妾中还有几个已经怀孕。最大的女儿,年龄比他的几个妹妹,也就是唐玄宗的几个小女儿年龄还要大。他的七个女儿中,有三个已经出嫁,小女儿延光郡主则被唐玄宗许配给了杨贵妃姐姐虢国夫人之子殿中丞裴徽为妻,只待年长几岁便要成婚。

    他此时嘴里所说的皇孙,自然是指他自己的几个亲儿子。目前他所生的八个儿子中,除了第四子与第八子蚤薨外,其它几个长大成人的儿子按照惯例都被封为郡王。其中广平王李俶今年已经二十岁,与其它几个儿子南阳王李儋、建宁王李倓、新城王李仅、颍川王李僩、东阳王李侹一起住在玄宗为皇孙安排的“百孙院”里居住,跟李隆基的其它一大堆孙子生活在一起。

    李静忠闻言露出笑容道:“广平王前日往兴庆宫谒见皇上时,因学业突出,还受到了陛下的嘉奖——。”

    “嗯。”李亨闻言也是微微一笑,欣慰的点了点头。

    他知道,虽然自己这个太子不受他父皇的待见,但自己的长子广平王李俶却特为李隆基所宠爱。以至于朝野以及民间都私下在传闻着自己这个太子之位屡次没被废掉,与皇帝对嫡皇孙李俶的特别钟爱有莫大关系。

    事实上李隆基这位登基三十多年的皇帝陛下不止一次在众臣面前扬言嫡皇孙李俶仁孝聪慧,将来必为太平天子。其中深爱厚望之意,可想而知。而朝野与民间则私下称李俶为“皇太孙”。

    李亨对自己这位长子也是十分满意的。李俶不仅知书达理,且极为仁孝温恭、在上百位皇孙中特为突出,自己的脸上也因此极有光彩。

    李亨谈起自己的儿子,难得的露出一丝慈爱之色,他点头道:“那南阳王与建宁王今日如何?”

    除了广平王李俶之外,李亨的次子南阳郡王李儋与三子建宁郡王李倓也已经年满十八。而新城郡王李仅、颍川郡王李僩、东阳郡王李侹这几个都还是小孩子。

    “南阳郡王这几日与永王府的两位小郡王一直在城外打猎。至今尚未归来……”李静忠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李亨闻言闪过一丝不悦之色,他怫然道:“儋儿年纪轻轻,正是发奋读书识礼的时候。怎么整天沉迷于这些打猎游乐之中……还有永王府的那两个小子……”

    他摆摆手道:“你这几日就派人去告诉十六郎,好生看管儋儿还有他自己的儿子,不要好的不学坏的学。”

    李亨口中的“十六郎”指的就是李隆基的十六皇子永王李璘,由于李璘幼年时失去母亲,所以被李亨亲自抚养。李亨幼时常常把李璘抱在怀中同睡,两人感情甚笃,他们的儿子自然也是经常往来。而身为太子的李亨因为住在大明宫无法时时教导他的几个儿子,所以这个重任就交给开元十五年出阁后一直住在十六王宅的李璘身上。毕竟皇孙居住的百孙院就在皇子居住的十六王宅旁边。

    李静忠唯唯连声应是,然后才继续说道:“至于建宁王,听说这几日看上一位女子,想纳之为正妃。”

    李亨闻言,眉毛一拧道:“倓儿想要纳妃了?”他话语刚落,又是喟然长叹道:“哎,也是。倓儿已经十八岁了,若是别人家这个年纪都已经有儿子了。我身为父亲,却一直忽略了他。”

    李亨有些愧疚,有些无奈,他一直沉陷在朝廷权力斗争中无法自拔,却不曾想到一直忽视了自己的儿子。的确,古代男子普遍早婚早育,李亨十五岁便生了长子李俶。这个年代无论男女,特别是皇族宗室以及大户人家,十八岁未嫁娶定亲的实属罕见了。

    “那是哪户士族人家的女儿呢?”李亨露出笑意道:“若是倓儿真的看上哪户人家的女儿,我便差人去打探打探。若是那女字真的贤良淑德,我便为倓儿请求父皇择日让宗正寺纳采请期,册其为建宁王妃。”

    “贤良淑德倒是贤良淑德的很。”李静忠顿了顿后笑道:“这位女子在长安可是有名的才女,并且是‘蒹葭诗社’的社长。无论是相貌跟才华,在长安都是大名鼎鼎。”

    “况且——”李静忠言罢,随即又笑着补充了一句道:“况且他的哥哥顾元溪这几日在京师也是声名鹊起,有‘诗中才子’之名。是长安新晋的年轻佳士。”

第三十章 李辅国的笑容() 
哦?”李亨闻言顿时来了精神,他情不自禁的露出欣喜之色道:“好。原来还是个才女,着实难得。倓儿虽然英武有胆略,骑射方面也极为过人,但总是缺了一丝文气,做事也颇为毛躁,倘若成亲后有妻子约束,我这个做父王的也能放下心了。”

    “只是这位女子虽然可算是大户人家子女,但并非士族女子。”李静忠迟疑片刻,随即补充道。

    “呃?”李亨眉头一皱道:“莫非出身武将之家?”

    但凡子女婚姻最讲究门当户对,而皇室尤为注重与显贵家族联姻。身为皇子或皇孙,与之联姻的无外乎是世家大族的女子或者是功臣勋贵之家。世家大族中自然以山东士族“五姓七望”即崔、卢、李、郑、王这五姓七家最为高贵,其次之下便是京兆韦、杜、杨、柳、薛,还有河东薛氏,兰陵萧氏这些士族门阅。除此之外自然还有那些大唐历朝的功臣勋旧。

    李唐皇室联姻除了考虑门当户对外还要考虑政治影响以及长远的利益,如长子李俶的嫡妃崔王妃便是出自大名鼎鼎的博陵崔氏。崔王妃的父亲是秘书少监崔峋,而母亲便是大名鼎鼎的韩国夫人,即当朝杨贵妃的大姐。而李俶的侧妃,即皇曾孙李适的生母,后来被唐德宗李适追封为“睿真皇后”的沈珍珠便是出自吴姓大族吴兴沈氏。

    而李亨自己的太子妃韦氏出自京兆韦氏,两位良娣之一的杜良娣同样出自的京兆大族杜氏。京兆韦杜两家,有唐一代,号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家族势力极为强大。而另外一位良娣张良娣,她的祖母窦氏,是玄宗李隆基生母也就是自己祖母昭成皇太后的妹妹。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联姻,其中夹带的各种势力利益交缠可想而知。

    所以,当李亨听到不是士族女儿后,眉头自然皱了起来。他嘘了一口气道:“莫非是将门之家,是哪家功臣勋贵的女儿?”

    李家皇族除了与士族联姻以外,自然还与大唐的功臣勋贵们结亲。如唐太宗的女儿们大多嫁给他的功臣们。这些功臣有的出自士族,有的出自姻亲,有的则完全是武将出身。

    李亨内心是有些排斥长子以外的儿子与那些武将联姻的,毕竟自己将来若能登上皇位,广平王李俶必然是太子无疑。他不希望他的其它儿子与那些武将家族联姻后得到可以威胁李俶的实力。毕竟士族能量虽然更大,但并没有武将的威胁那么直接。所以自从唐高宗以后,公主大多适与士族子弟为妻,已经几乎不与武将出身的勋贵结亲了。毕竟永徽初年薛万彻、柴绍武等驸马为乱的先例太深刻了。

    “并非是出自武将世家。”李静忠知道李亨内心的忌讳,忙补充了一句。

    “哦?那就好。”李亨点点头。

    “是个……”李静忠似乎难以启齿一般,嗫嚅道:“是个商户人家。”

    “嗯?”李亨闻言脸色一黑,沉声道:“你是说倓儿看上了一个商人的女儿?”

    “恩。”李静忠点点头道:“准确来说,这顾家女子的父亲是个商人。但经奴婢了解,这顾家长子在鸿胪寺担任从六品上的鸿胪丞一职,四子顾元流在王忠嗣大夫的河西节度部担任任新泉军使与新泉军营田使,官至武散阶从六品下的振威副尉。都是年轻有为呢!”

    李亨的脸稍为一霁,但仍是摇头道:“皇族婚姻,自有定制。如此低贱的商贾之家如何能成为郡王妃呢?不可~不可。倓儿若是喜欢,便纳为妾室就是。若为王妃,莫说我不允,就是宗正寺与父皇那关也过不去。”

    “可是建宁王说不愿亏待这顾家女子,王妃非其不娶。”李静忠见李亨脸色又黑沉起来,继续添油加醋道:“况且这顾家还有两个儿子,次子顾元河可是长安鼎鼎有名的大商人。至于三子顾元溪更不得了。听闻在妙玉楼的卫大家面前以一首‘锦瑟’与一曲‘秦楼月’震惊四座,是一位新晋才子,并且最近钻研出一道新菜式,唤作‘孜然烤羊肉’,这道菜已经是名扬长安了。听说许多达官贵人屡求食之而不得。”

    “胡闹!”李亨关心则乱,未及多想便拍案怒道:“这些低贱的商贾之家,行事果然不能以寻常的纲常伦理来揣测。好好吟诗学礼以求制科正途不去做。反而去做厨场这些微贱之活,当真是朽木难雕!”

    李静忠微微一笑,不动声色的继续说道:“而且建宁王已经进了那顾家女子所办的‘蒹葭诗社’中,听说每日为那女子鞍前马后效力,极为痴心。”

    李亨闻言怒不可遏道:“胡闹,倓儿实在太胡闹了!你派人去告诉他,告诉他我决不答应。为了一个低贱的商人女子,居然屈尊降贵去做这些令人鄙夷的事情,他还知道自己是个郡王,是大唐皇孙吗?”他说到最后,气极之下竟然把身旁的名贵花瓶重重扔到地上摔碎。

    “奴婢……奴婢已经劝过了,可是建宁王殿下依旧我行我素,奴婢身为奴才,怎么敢因此得罪建宁王呢?”李静忠惶恐的跪下,露出一副委屈的表情。

    “起来吧。”李亨舒了一口气道:“也是难为你了。你派程元振或者鱼朝恩那两个奴才去告诉建宁王,说这几日找个时间入宫来见我。我自己与他说去。”

    “是。”李静忠毕恭毕敬的点头应道。

    “对了。李少保罢相以后日子过得如何?”李亨突然问了这一句。

    “呃?”李静忠一怔,随即醒目的点头道:“殿下说的是太子少保李适之么?听闻李少保自罢相后,每日闭门在家宴请宾客,无时不刻都在饮酒作乐。还作出‘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这样的佳句呢。”

    李静忠微微发汗。身为太子李亨的心腹鹰犬兼耳目,他要做的便是替太子李亨收集值得留意的大事。此外自然还有那些皇族亲贵、高官显宦的消息。他在这方面一直做的很好,但也难免有疏忽。此次若非太子问及,他都已经将李适之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左相,现在的太子少保忽略忘记了。他在心里重重提醒自己,以后决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

    “哦?”李亨冷冷一笑道:“这位太子少保倒是好雅致。只是即使他想知难而退,那位李相国也绝不肯放过他吧。况且——”

    他拉长了声音,又是一丝冷笑道:“况且就算他作此想法。他那身为卫尉少卿的儿子李霅也不甘就此认输吧。”

    “可不是嘛!”李静忠跟着笑道:“听说李霅屡次设宴召客;但客人因畏李林甫;竟无一人敢去。”

    “呵呵~”李亨玩弄着手中的玉璧,微微笑道:“真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啊。”

    李静忠正要在说。李亨却已经放下玉璧,挥挥手道:“好了。你按照我吩咐的去做吧。寡人要休息了,你退下吧。”

    李亨缓缓闭上双眼。李静忠便恭恭敬敬的点头告退,然后轻轻曳步向外退去。

    待李静忠退出门外后,李亨眼睛霍然睁开,精光一闪。他面无表情的定着手上重新拿起的那块玉璧,面无表情的喃喃自语道:“左相啊左相,恐怕没有办法如你所愿啊……就算你想退出,李林甫又如何肯放过你呢?你不是自喻为大唐忠臣么?既然如此,倒不如……倒不如最后再为我创造一点价值,你可千万不要怪我心狠啊……”

    而此时,走出书房的李静忠穿过明义殿正殿,径直走到旁边一座附属于明义殿的阁院内。在院子里的花丛旁,已经有一位贵妇打扮的女子在等待着他。

    “奴婢见过张娘娘。”李静忠依旧是那副恭敬无害的模样。

    只见那被称作张娘娘的女子便是太子两位良娣之一的张良娣,未来大名鼎鼎的张皇后。此时的她约莫二十来岁年纪,长着一张雪白的瓜子脸;双眉颦蹙,是一个极美貌的女子。她身着绿色曳地长裙,浅浅地露着如雪似酥的胸脯,对男人来说,极具诱惑力。若非李静忠是个不能人事的宦官,恐怕早已起了将其抱入房中肆意蹂躏的心思了。

    “恩。”张良娣淡淡的应了一声,随意的摆手道:“起来说话。”

    “谢娘娘——”李静忠一副受宠若惊的表情,恭恭敬敬磕了个头后才起身站在一旁。

    “建宁王的事情你跟太子说了么?”张良娣将手中的鲜花拿到鼻子前,轻轻一嗅,漫不经心的问道。

    “奴婢已经跟太子说了。”李静忠笑了笑,道:“一切如娘娘所料,太子听到后十分生气——”

    “嗯。”张良娣闻言只是点了点头,然后将眼光瞥到别处。许久后,才心不在焉的问道:“太子跟韦妃怎么样了?”

    李静忠闻言笑容满面地欠身回答道:“请娘娘放下,一些都按照计划进行,并未出现意外变故。”

    “嗯。好!”张良娣闻言点了点头,随即把眼睛的视线转到不远处的明义殿,脸上露出了魅惑众生的嫣然笑容。

    而就在张良娣望向明义殿露出笑容的同时,在她所看不到的视线内,一直低身仰视张良娣的李静忠,嘴角也抹上无法察觉的诮笑。

    (下周末放假回家过年。春节期间,每天将会更新三章,希望能把剧情尽快推展到主角赛诗会扬名然后步入仕途的剧情。这部篇幅会很长……)

第三十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