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盛唐当驸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盛唐当驸马-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ξ┟饕彩且晃挥胪罗帕⒄焦Φ拿獠坏貌凰凳且恢直А

    所以当王忠嗣这道大胜吐蕃的奏折入京后,朝野上下无论官民都感到扬眉吐气。传闻已经一个月不上朝的唐玄宗李隆基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授予王忠嗣一个几岁的小儿子从五品的官衔。并让大臣拟出章程,要大肆封赏王忠嗣以及陇右节度军镇的将领跟军士。

    然而王忠嗣不仅是大唐开国以来绝无罕有的四镇节度使,而且官职已经从三品御史大夫这样极为贵重的兼官了。四十岁的四镇节度使,从三品高官,再往上就是正三品官阶了。要知道,大唐一品到二品正从四阶极为难得。在如今朝廷里正从一二品屈指可数,除了那几位皇子所领的虚衔外,官职最高的就是如今权倾朝野的李林甫了。

    李林甫如今爵位是从一品晋国公,散官官阶为从二品光禄大夫,职事官为从二品尚书左仆射兼正三品右相(即中书令)。但因为大唐官员与级别和待遇除了皇室外都是按照散官官阶来决定的。所以事实上李林甫只是从二品官阶而已。

    而左相李适之则是在辞去相位后,才从正三品左相(即侍中)的职事官升为从二品太子少保,光禄大夫。即使他之前就已经是从二品清和县公的爵位了。所以,大唐朝廷,除了皇室以及李林甫这种权臣外,想要混到正三品以上,基本就得做到李适之那样的位置然后等到辞职赋闲以后养老,或者死了以后被追赠才能得到这个官阶。大唐的一二品可不是后来满清那种一二品大员满街走一大片,还外加一大堆超品官员那样不值钱。所以在大唐,做到正三品职事官就已经顶天了。

    但王忠嗣才四十岁,论实权他已经是大唐开国以来绝无仅有的四镇节度使,朝廷最为重要的军镇都在其掌握之中。论爵位,他已经从二品清源县公;论散官,他已经是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职事官也有了正三品御史大夫这样无比显贵的兼官。所以如何封赏,实在让有关官员的费尽脑筋。

    就在朝廷还在讨论王忠嗣如何封赏的时候,王忠嗣又给这些朝堂官员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他又上了第二道奏折:“天宝五载三月,又率河西军征伐吐谷浑于墨离军,虏其全部而归”。

    原来就在王忠嗣大胜吐蕃不久后,鉴于上次皇甫惟明因为吐谷浑军队相助吐蕃,导致唐军在两国夹击之下失利而还。王忠嗣又马不停蹄率军讨伐原迁居在沙州墨离军的吐谷浑部,将迁居在此的吐谷浑部全部俘虏而回。至此,吐蕃失去了一大臂助。

    第二道奏折再次送到长安时,整座帝都都沸腾了。据说李林甫李相国听到这个消息后,脸顿时都黑了。而整座长安却因此沉醉在胜利的喜悦中。

    毕竟,这位大唐战神给他们带来太多惊喜了。以前的胜绩不提,就在近两年也是战功彪炳,无人可及。

    天宝三载,时任朔方节度使的王忠嗣因后突厥汗国大乱。于是率领朔方军乘乱出击,破后突厥左厢阿波达干等十一部,与回纥和葛逻禄一起攻杀拔悉密部的颉跌伊施可汗。

    天宝四载,王忠嗣兼任河东节度使后。自朔方至云中,边陲数千里,要害之地,皆列置城堡,率领河东军拓地数百里。北塞胡人由此不敢南侵。边人以为自张仁亶之后为将帅者,皆不及之。

    天宝五载,就是今年,在兼任陇右节度使与河西节度使后,先是率领陇右军三胜吐蕃,又率领河西军虏获沙州吐谷浑。

    三年间,兼四镇节度使,在每一个节度军镇都率领那里的军队立下了不世功业。于是,民间沸腾,很多人以此为傲,都把王忠嗣称作是唐太宗时期的卫国公李靖、英国公李绩和唐高宗时期的邢国公苏定方、闻喜县公裴行俭那样的名将。

    而朝廷与政事堂宰相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也顾不着什么年纪轻,官阶高,难以升赏这样的事了。政事堂与吏部效率这次出奇的快,拟出章程后授予王忠嗣从三品鸿胪卿的职事官衔。

    从这可以看出政事堂与朝廷那群高官大员们对此有多么恐惧。毕竟大唐虽然分文官武职,但可不像宋明以后重文轻武一样文武殊途,此时节度使达到一定资历与功绩后大多会入朝担任宰相,至于开元朝宰相基本个个都是从节度使那位置走过来的。所谓“出将入相”,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何况王忠嗣的散官一直都是文散官,也就是即使多年从事军戎,但他的职位明面上一直是在走文官这条路。四十岁的节度使啊,如果让他进来当宰相,那政事堂以及满朝衮衮诸公情何以堪?所以,一定要把他的官职官阶压下来。

    但事实上反而是把王忠嗣当做眼中钉的李林甫摆手笑道:“若是敢这样赏赐,恐怕皇上那里要发脾气,到时候诸公都得收到责备。”于是又加授了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的文散官官阶。

    李林甫都这么说了,政事堂以及朝廷对此也只能默认。但很多人反应过来后,都真心实意的在心里暗暗夸了李林甫一声“高明。”

    (晚点一定会再更新一章,如果有时间,可能会更新两章。朝堂之上,要开始不平静了。)

第二十七章 王忠嗣的奏折(二)() 
朝廷上,大部分官员都因为加授王忠嗣官职的事情而闹得不可开交。

    李林甫提议加授王忠嗣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大夫散官官衔后,很多人虽然都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不过等到这些官员反应过来后,都真心实意的在心里暗暗夸了李林甫一声“高明。”

    这些官场的老狐狸很快就知道其中奥妙。

    原来,虽然拥有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的散官官阶后,就可以名正言顺担任正三品的职事官了。但正三品职事官也有很多种:

    有右相以及左相这样的中书省、门下省长官。这两职位都是三省长官之一,掌握国家决策以及封驳审议的大权,是事实上的宰相。与从二品的尚书左右仆射同属于国家权力之巅。此外还有六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这样的实权高官,但也有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这样不是有名无实的虚职。

    所以无论是相国党还是原来左相党抑或是东宫党和其他小党派或者中立党派的官员们,都不由得感叹李林甫这位当朝相国的高明之处,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先一步抢占先机把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这样的散官官衔授予王忠嗣,防止皇帝因为接连的战功,在兴奋之下直接授予王忠嗣正三品职事官里面的实权职位。

    事实上李林甫也是无可奈何,如果做得太过火,皇帝觉得太过于亏欠王忠嗣的话,直接把他提升为正三品职事官那就更糟糕了。

    况且李林甫想得远远比其他官员要深远的多。王忠嗣此时已经是四镇节度使了,大唐帝国超过一半的军队都被他一人所掌控,而且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四镇可比不得偏远的范阳、安西等地,这四镇都是濒临关中的险要重镇,精兵重镇掌握在一人之手,一旦王忠嗣反叛的话,长安立马就得完蛋,连还手之力都无。

    虽然李林甫知道唐玄宗依旧信任王忠嗣这个假子,但如此重要的军镇跟精兵集于一人之手,以帝王心术来看问题,倘若说没有一丝怀疑与防备是不可能的。皇帝一定会防止关陇四镇长期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这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安全以防万一,也是帝皇权力制衡的需要。

    所以王忠嗣这四镇节度使也做不了几年了,除非他英年早逝或者皇帝让他死,不然再过几年王忠嗣必然就要像自己还有当年开元朝的节度使们一样,入朝登堂拜相执掌朝政。

    从开元朝以来,已经形成惯例,功名著者往往知政事成为宰相。但他希望能拖就拖。这个关头,刚刚扳走一个真正的宰相李适之,又扳走了一个即将成为宰相的韦坚,怎么能再进来一个王忠嗣呢?要知道门下省长官,也就是左相的位置因为李适之去职后还空着呐!

    虽然这个位置以王忠嗣目前的资历来说是毫无可能的。但六部尚书内,原来属于韦坚等东宫党还有李适之一党的,可是还占据了一半。目前李林甫正在想方设法把他们排挤出去,此时怎么还会再让一个属于东宫党的王忠嗣插手进来,就算不担任实职,而只作为兼官也不行,要杜绝一切祸患。

    虽然李林甫知道王忠嗣目前不太可能入朝为相,但也知道王忠嗣过几年必然会入朝为相。如今之计,是能拖就拖,等老夫把不属于我派系的官员全部挤出中枢,倒是就是王忠嗣进来了也只是傀儡而已。

    所以,此时倒不如顺手推舟的把王忠嗣扶上正三品的官阶。倘若皇帝还觉得不够,一定要授予正三品的职事官。那倒是也能应付自如,正三品高官也是多得很,左相跟六部尚书这样的重要职位自然不允许王忠嗣得到,但给他同样是正三品官阶的中都督或者上都护这样的虚衔不就行了。谁都知道,现在大唐的都督府、都护府基本都名存实亡了。李林甫自己头上还不是顶着安西大都护府大都护的官衔,徒具虚名而已。

    至于十六卫大将军官衔、如今府兵制已经衰落了,十六卫大将军的权力也不如以前了,现在不少也成为了节度使或者皇室贵族显贵的加官而已。至于号称“九寺”之首的太常寺卿,不过是个管祭祀的荣官而已。

    李林甫极其党羽心想,倘若皇帝到时候一定要加授王忠嗣正三品职事官,那就顺手推舟加个太子宾客或者太子詹事这样属于东宫官属的正三品职事官好了。反正他王忠嗣不也是东宫一党么,加个东宫官属不也是实至名归。

    “只是,李亨那小子自从开元二十六年立为太子以来,一直与皇上同住大明宫,连事实上的东宫都没有。所谓的东宫官属又有什么用呢?”吏部侍郎李复道露出一丝嘲讽的笑容:“说实在的,咱们这位太子,比起他的二哥废太子李瑛,真是可怜的很。哪里像个太子啊,分明是个囚犯。”

    “可不是!”刑部侍郎李复恭闻言也是冷笑道:“皇上是怕李亨重蹈覆辙,所以管得严一点,只是跟个高级囚犯有什么区别呢?”

    李林甫与太子李亨势同水火,李家兄弟作为李林甫的族弟兼心腹党羽,自然也是没有一丝好感,甚至在人前人后对这位帝国储君一点尊敬之意都无。

    就在以李林甫以及相国党一党的谋划下,经李隆基同意后,政事堂以及吏部正式拟出封赏王忠嗣以及陇右军、河西军将士的章程:

    王忠嗣授予从三品鸿胪寺卿的职事官衔,再加授为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的散阶,赏钱二十万贯,绢万匹,加食邑两千户,实封一百五十户。最后恩荫其子从五品官衔。

    王忠嗣率领陇右军与吐蕃的战役中,其衙将大斗军副使突骑施哥舒部后裔哥舒翰所向披靡,补哥舒翰为陇右兵马使,兼陇右节度辖下的河源军使。陇右军将士各有封赏。

    而王忠嗣率领河西军与吐谷浑一战中,其部将朔方都虞候李光弼战功第一,补李光弼为河西兵马使,充河西节度辖下的赤水军使。河西军将士各有封赏。

    此外,吐蕃战役中的所俘虏的物人,由新任陇右兵马使哥舒翰为首,率一百名陇右军代表进京献俘。而吐谷浑战役中,河西军的献俘仪式由新任河西兵马使李光弼率一百名河西军代表进京。

    “咱们这位王节帅,王大夫真是给我们添了不少烦恼啊。”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裴宽接到政事堂的旨意后,摇头苦笑。

    “是啊。”属户部四司之一的仓部员外郎郑章也是摇头道:“秋税未到,这赏赐陇右军跟河西军的钱可有的愁了。”

    两人虽然都是摇头叹气,但从面容与语气看哪里看的出一丝愁苦,反而充满振奋的笑了起来。

    也难怪,仓部员外郎郑章属韦坚一党,也就是东宫党。而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裴宽本来就是东宫党的一名干将,也是前左相李适之的好友。在韦坚贬官,李适之罢相后,这位掌握天下钱袋子与御史台台司的大员已经隐隐然成为东宫党的第一干将与”左相党”的继任领袖了。所以,同出自东宫的王忠嗣立下大功,对于如今处境艰难东宫党来说,不啻于雪中送炭。

    更何况,身为热血昂扬的大唐男儿,沙场立功本来就是只得祝贺跟喜悦的事情。这位如今的户部尚书不仅工于骑射,且尤为文词,可谓是文武双全。事实上,在天宝初年李适之从范阳节度使入朝为左相后到天宝三载也就是前年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兼任范阳节度使的两年间,裴宽一直都担任着范阳节度使兼河北采访使,颇有威名。只是他目前走上了与本朝前人一样的道路,在节度使任上熬两年资历跟业绩后,也入朝调入中枢执掌朝政。目前他已经是户部尚书,再过不久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后,就是正式的宰相了,便可入政事堂宰执天下了。

    所以,他也是李林甫在朝堂敌对名单中的仅次于李适之、韦坚之后的第三位而已。

    “咱们这位王大夫这次真是解了咱们还有太子的燃眉之急啊。”郑章感慨不已。

    “不错。”裴宽点头笑道:“据说太子自韦坚、皇甫惟明一案后,一直愁容满面,郁郁寡欢,这次听到王大夫的消息,也是难得雀跃不已。”

    两人都长长舒了一口气。

    只是当朝堂的封赏的旨意发下去不久后,远在河西料理战后之事的王忠嗣又发来一道奏折。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第三道奏折并非是又一次声名赫赫的战功。

    这道奏折写的是:“请求辞去所兼任的朔方节度使、河东节度使之使职。”

    不错,陇右、河西、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王忠嗣请求辞去所兼任的朔方、河东两镇节度。

    这第三道奏折一入长安,满朝皆惊。原来因为王忠嗣两次战功而无奈的相国党与因此而欣喜若的东宫党都是不可置信。

    这道奏折一通报朝野,就如同一块巨石透入池塘一般,暂时因韦坚、皇甫惟明贬职而偃旗息鼓的朝廷斗争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狂风骤雨。

    伴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