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重生之地震后(天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世重生之地震后(天灾)-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宁启言没办法,只好不再算家禽的分成。就算种了一年的地,他们也不敢让这群孩子自己种,就他们那水平,收成减半都是轻的。

    不过撇开鸡鸭,宁启言后来搬下去的物资刘佳她们必须抽成,这样苍顶商店才能独立出来。

    对于商店的成立,虽然宁家和白家都有参与和帮助,但他们两家不打算占份额,所以商店只属于王洋家六个孩子的。

    这样的话,不管是宁启言后来拿出来交易的物资,还是宁晓文自制的大酱、酱油等作为商品交易的东西,苍顶商店就应该有一层交易分成。

    宁启言讲的很清楚,商店里虽然现在卖的东西都是他们家提供的,但以后想要发展起来,就不可能只卖他们一家的货,还得发展其他供货商。那么抽成就是必须的。或者说作为供货商,宁家以批发价提供给苍顶商店,而刘佳她们对外销售就是以销售价卖。中间的差价就是刘佳他们的利润。

    对于这一点,宁启言不会让步,就连暂时没有其他东西放在苍顶商店卖的白诚毅一家也很赞同。

    刘佳和王媛媛犹豫半晌,最后点头同意了。

    虽然感觉他们有点太占宁启言的便宜了,但正如宁启言所说,苍顶商店想独立发展,这一点是必须的。在商言商,情谊是情谊,不能混为一谈。

    同意抽成是一方面,抽成比例又是另一方面。

    宁启言和董文安想的多一些,提议百分之五抽成比例比较合适,这样的比例在外人看,可能感觉有些高,毕竟什么力也不用出,供货商还得送货上门,作为苍顶商店除了出面卖卖东西,还不用担心压货问题,又没有广告宣传等方面投入,这百分之五可是纯利润揣进腰包里。

    但作为第一批政府承认的商店,一旦新城建成,迁入新城,作为第一批选择商铺入驻的商店势必地角会在新城政府规划的主要商区,身价不同,交易量只要不自己作死,就可想而知。那时候可就有的是供货商想要把商品塞进来了。

    这方面的考虑,现阶段刘佳她们自己想不到,且考虑的没有宁启言和董文安全面,自然是吸取这两人的意见。说白了,真正在讨论的其实就是宁启言和董文安两人。作为正主的苍顶商店完全属于旁听,顺便等这两人确定好以后,听从他们的建议就好。

    不过刘佳接受百分之五的供货商抽成比例,却没打算按这个对外的比例抽宁启言的成。

    “百分之一。”刘佳看着宁启言,“启言哥,我们拿剩下的百分之四换你们一直以来的扶持和照顾,是我们赚了,所以你也别推脱。还有大白哥,文安哥,其他所有哥哥们,你们也一样,以后要是真倒蹬到什么东西,就放我们店里卖,咱们三家合作,你们两家的东西只要我们店还在开,就永远都是百分之一的抽成。其他的你们也清楚,我们一家子看似人最多,但真没什么能顶事的,而且还都不是d市本地人,这场天灾下来,注定我们差不多要把根扎在这了,以后还要你们帮忙照顾的地方很多,你们以后可别嫌烦。”

    刘佳说的认真,不只是王媛媛,汪洋、柯成伟、王志翔还有杨宇,都诚恳的看着宁启言他们。

    宁启言和杜程对视一眼,又看向董文安和白诚毅他们。

    董文安点点头。

    宁启言收回视线,笑着点了点刘佳他们六个人:“你们呀!”

    刘佳抿嘴笑笑,她知道他们几个人的小心思宁启言他们看得一清二楚。

    说好听的是冲着宁启言他们一直以来的照顾,自家才舍弃百分之四的利润。其实自家退让这一步,就以宁家和白家的为人,将来肯定还会继续扶持自家,一直引导、指导到他们能够承担起这份才刚有了雏形的事业,直到他们能够真正顶起这份事业,支撑起这个六人的大家庭。

    说白了,这百分之四的利润,换来的是代替父母和学校,在他们成长起来之前另一种形式上的依靠和保护。

    刘佳他们的小心思也从来没想过隐藏,也许是宁启言他们从认识开始就没有断过的照顾和提点,让他们从心里就有了信赖感和依靠感。所以等三家人一家一份的合同签上所有人的名字以后,王媛媛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哈哈,以后你们就甩不掉我们啦!”

    看着美滋滋的王媛媛,董文安失笑道:“还真是群孩子啊!”

    合同上只是注明了苍顶商店对于宁家和白家提供的商品永远只收取百分之一的提成,并没有注明宁白两家需要负担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单看合同,宁白两家纯粹在占便宜,就算将来三家翻脸,有合同在手,苍顶商店就得永远憋屈着只能赚取那么点微薄的利润,却损害不到宁白两家。

    说是甩不掉他们这几个孩子,不就是赌准了宁启言他们一家和白诚毅一家人的人品吗?

    真正的商人怎么会这么感情用事?!

    所以说王媛媛他们还是些孩子,把这个世界,把人性想的太简单了。

    不过被人这么信任,依赖,董文安不得不承认,感觉真的很温暖。

    就在合同签好,大家商量着准备为了以后的愉快合作三家一起聚餐,好好吃一顿的时候,曾经拿着营业执照却被当成骗子的那两位工作人员带着三个中年人敲了敲栅栏门。

    “说什么呢?大老远就听见你们的笑声。”工作人员之一的杨博文笑着问。

    虽然第一次见面有些乌龙,但接触以后,他们已经跟这群差点让他们留下心理阴影的三家人熟悉起来。工作之外,还会偶尔上来换点东西回去。

    “最近生意好,我们开心啊。”汪洋笑嘻嘻的过来开门。

    身后的宁启言几人不着痕迹的把合同收起来,虽然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但也没必要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三家私下的抽成比例最好捂住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听见汪洋的话,杨博文不由得看了眼栅栏边的商品列表,一看不要紧,眼珠子差点瞪出来。

    “我去!你们行啊!还有烟没有?不对,一天外售三盒?那今天的肯定没了,能预定不?还有一人一个月限购两盒?不是吧!我要多买几盒还得换家里人上来买啊?”

    一边看,杨博文一边忍不住就问了出来。

    他爹就是个老烟枪,现在到处都弄不到烟,每次烟瘾一犯,就可着劲儿折腾他,要是能买到烟,甭管是不是他爹以前抽的牌子,只要是烟,就能救他出苦海啊!

88 合同() 
随着杨博文的话,另一位相熟的工作人员陈钊也顾不上带来的三人,凑到栅栏边一个个的看着上面写着的商品清单和价格。

    “烟就不说了,肯定要,其他的好东西也不少啊,还有洗发水?价格还行,我来一瓶,还有”

    汪洋开着门,看了看明显已经忘了带来的三人的杨博文和陈钊,又看了看被人遗忘却也跟着忍不住往栅栏挂着的商品清单那瞄了一眼又一眼的三人。

    院子里的刘佳和王媛媛对视一眼,站起身走过来。

    看这情况,估计不买完东西,杨博文他们是不会进来了。

    “烟和酒要买的话得排号,其他东西可以直接交易。”

    杨博文他们连忙点头,排号也没问题,能买到就不错了!

    眼见杨博文和陈钊二话不说先排上号,被他们带上来的三位中年人犹豫片刻,也凑上来,报了名,排号买烟。

    烟这东西就算自家没人抽,转手就能倒卖出去,而且这家店虽然有限购,但价格真心不高,就算屯着也合适。

    排上号,定好日期过来取烟就行,刘佳她们也不收订金,反倒是排号的人恨不得先把信用点转过去,生怕到时候烟没留住。

    不光是烟,其他的东西五人看了一圈后,也买了不少。

    该买的买完了,才想起来还有正事没办。

    陈钊摸了摸鼻子,带着人走进院子,说明来意。

    原来杨博文和陈钊带来的三人是山下换购点的工作人员,这次过来是听说杨博文他俩经手的这家苍顶商店有鸡蛋、大酱等东西长期售卖,所以他们上来想了解下苍顶商店目前的供货量,如果数量可以的话,换购点想和苍顶商店进行合作。

    原本换购点的人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一来鸡蛋是苍顶商店自家养的鸡下的,杨博文他们来过几次,对院子里的鸡鸭数量大概心里有数,能合作的可能性不大,就连苍顶商店自己都不够卖的。

    而大酱到是不太清楚能不能大量供货,如今店里卖的都是宁晓文自己做,早先那些收集来的袋装酱料早就卖完了。自家做的东西数量上就得看原材料充不充足了,这一点杨博文他们不确定,所以才有了今天这一趟。

    但换购点的人看见新出来没几天的商品清单,心里对合作的事有了些把握。也许能够合作的商品种类可以扩充一下。

    听完他们的来意,正如他们所想,刘佳和王媛媛直接拒绝了家禽类的合作,不管是现在每天在卖的鸡蛋,还是将来可能出售的整只鸡鸭,自家商店都不够卖,根本没办法合作。烟酒这些东西虽然足够稀缺,但宁启言手里的存货并不是特别充足,能够卖到什么时候还不一定,鸡蛋和将来等数量充足以后直接售卖的鸡鸭才是苍顶商店立足的根本,绝对不可能自家不卖反倒提供给山下的换购点。

    对于刘佳和王媛媛的直接拒绝,换购点的人很理解,也就没再试图沟通。

    而酱料的供货,刘佳直接看向宁启言和宁晓文。

    换购点的人也不傻,一下子就明白真正供货的就是这两个长得很像的男人。

    “你们想要哪种酱?在卖的大酱还是其他的?”宁启言直接问道。

    换购点的人眼睛一亮:“你们除了大酱还有其他的?”

    宁启言点点头,“现在在卖的是大酱,上面写的酱油也是我们自家做的,如果不着急的话,入冬之前我们还能做成一部分辣酱。”

    不管是大酱还是酱油,市里的库存其实还有一些,但是因为量小,不能像之前那样无限制的任人购买,只能偶尔开放一部分库存换购。

    而手工制作的酱料市里其实也在做,但是相比几百万人口的城市,政府找人做的那些杯水车薪,如果能从这边合作一部分,自然更好。

    而对方最后说的辣酱,更是重中之重。之前为了种植粮食,市里根本没分出多少地种植辣椒等作物,没有原材料,纯粹靠着收集物资时入库的那行成品酱料,比大酱、酱油等调味品还稀缺。不说别的,冬天的时候辣酱辣椒类的东西格外受欢迎,如果能合作,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只要能保证质量,你们有多少我们要多少。”换购点的人二话不说,直接许下承诺。

    宁启言:“”

    得了,他还想让宁晓文估算下自家除了提供给苍顶商店的数量以外,以现有的原材料,还能做出多少成品,然后好和对方合作。这下问都不用问了,只管往多的做吧!

    不过宁启言顿了顿,还是开口:“合作方面我们也没问题,但我们小门小户的,做酱的瓶瓶罐罐不够用。还有确切能出多少成品我们现在也不能保证,酱料需要的黄豆还在地里没成熟,还有辣酱里的辣椒,也还没到货。”

    换购点的人想了想,“装成品的瓶瓶罐罐我们能提供,如果能签好合同的话,我们可以让人提前送上来,运费和瓶子费用你们不用管,咱们按照酱料成品的重量来算钱。辣椒的话”说话的人顿了顿,虽然他很想问一下对方辣椒的来源,但怎么想对方也不可能会说出来,否则辣椒提供者被换购点截了胡,对方的生意就会被直接影响。“等你们收到辣椒以后做出成品,给我们验一下货,没有其他问题的话,再签辣椒的合同。”

    宁启言点点头,没有其它问题,现场就和换购点的人开始起草合同。

    起草的合同只是针对自制大酱和酱油这两种。合同上并没有注明将来宁启言他们需要提供的成品准确数量,只是除开供给到苍顶商店的数量外,所得成品全部交由换购点对外销售,而换购点则有义务明示商品出自宁家。

    由于时间紧迫,宁启言和宁晓文他们一时间也想不出给自家以后的出产商品挂上什么名字,干脆就统一品牌——“宁家”。

    至于除了苍顶商店外,只能提供给换购点这一点,宁启言没有任何意见。

    现在真正能换购的商家很少,相比苍顶商店这种私人开设的商店,哪怕有政府承认的营业执照,也远远比不上政府直接掌控的换购点的交易量。除了因为距离过远而不愿来回上下山的人才会为了方便,就近到苍顶商店买东西以外,只有类似于鸡蛋、烟酒这种换购点稀缺的物资,大家才奔着苍顶商店而来。

    所以和换购点合作,对于宁启言预想的打开他们家商品的知名度很有利。

    确定好合同条款,双方签好合同,期限暂定为半年。

    现在全世界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下,谁也说不准半年以后d市是什么样,所以不管是宁启言他们,还是换购点一方,都不想一次把合同的期限定的太长,如果一直合作愉快,半年后的情况变化不大,完全可以到时候续签。

    送走杨博文他们五人,宁启言看了看手里崭新的合同,又从杜程衣兜里翻出之前和刘佳他们签的合同,宁启言突然笑了起来。

    “今天这是什么日子啊!”

    一连签了两份合同,还是在这种重建还未展开的时候。

    董文安等人一直旁观,现在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是预示着咱们会越来越好。所以必须庆祝!”宁晓文笑着感叹。

    从粮食丰收,到苍顶商店的营业执照,再到现在的合同。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一扫地震之后一年多的迷茫和无措,越来越接近地震前的社会状态。哪怕如今依旧物资匮乏,生活环境不够舒适,依然掩盖不了已经看见曙光的重建希望。

    “汪洋,你们几个啥也不会的留下看店,刘佳,媛媛,还有文安,你们跟我上去,做大餐!”宁启言一挥手,带着一大半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