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重生之地震后(天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世重生之地震后(天灾)-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宁晓文还想阻止,却被胡子拉住。

    “谁知道这水干不干净。”宁晓文皱眉。

    胡子笑了起来,“你觉得这是它第一次喝?”

    宁晓文无言。

    按照杜大宝最早的失踪时间来看,自从他和胡子知道空间的事,杜大宝应该就发现这里了,估计也没少喝这里的水。

    “我就说咱家这三只成精了吧!”宁启言看着离他不远的地方,宁小宝和宁小贝伸着爪子正在一个小水坑里抓鱼,喃喃道。

    猫抓鱼很正常,但他无语的是水坑和墙角的水流之间连通的细长水道明显有挖掘的痕迹,那细细的抓痕不是杜大宝的,就是这两只小猫的。

    也不知这水坑和水道是原本就有的,后来被它们重新挖开,还是干脆就是那三只自力更生创造的。

    不管怎么说,宁启言都觉得他养的根本不是宠物,是妖精吧?!

    “咱家养的,肯定聪明。”相比已经无言以对的胡子和杜程,宁晓文憋了半天,干巴巴的憋出来一句话。

    宁启言一把将杜大宝抓过来,仔细看着它。

    对着这么一张咧着嘴,舌头耷拉在一侧的蠢脸,宁启言抹了把脸,确实是他想多了。

    放开杜大宝,宁启言把手放进水里,细细感受了下水流的方向,起身走到左侧的墙边。

    地面之上,两个石壁连接的很紧密,不管怎么看都像是一整块石头。但靠近地面,水流的位置,石壁间裂开了一个两个巴掌大小的不规则石洞,而水正是从石洞而来。

    也就是说,除非他们能把自己变小,穿过石洞,要不依旧看不到石洞的另一边。

    或者把石头敲碎?

    这一点肯定是别想了,头顶上指不定就是他们家的院子和房子,这石壁看着不管多结实他们也不敢随意破坏,万一支撑不住,为了这么点好奇心,把自家房子和院子搭进去可不值得。

    宁启言稍稍纠结了一下就决定放弃探究。

    空间他都解释不明白,探究太多也没用。

    四人大致把下面的各个位置都看了一遍,就准备上去了。地方就在这,也跑不了,他们可以慢慢研究,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了,咕噜噜直叫的肚子才是大事。

    胡子最先上去,拿了三个篮子下来,也不用宁小宝和宁小贝叼着鸭子来回跑,他们直接把鸭子装进篮子里拎上去。

    不过话说回来,真是难为杜大宝它们了,每天来来回回的搬运鸭子,也不知道到底为了点什么。

    顺着台阶走回去,因为铁锹一直没拿开,所以洞口的石头没合拢,杜程微微用力,就将石门打开,双手撑在洞口边缘,一用力,就跳了上去。

    然后回身拉出宁启言他们,包括杜大宝它们三只在内,所有人加动物都上来了,石门又缓缓关上。

    胡子进屋找了一圈,没见到合适的,干脆把他们平时放在炕上的小矮桌搬出去,反过来桌面朝下,正好盖住石门。

    “先这么凑合着,明天咱们得把鸭窝搬开,总不能一直在这挡着。”胡子拍拍手上的灰尘,说。

    杜程点点头。

    宁启言进屋看了表,都晚上七点多了,来不及做其他的,和宁晓文一起就着中午剩下的排骨汤下面条,至于排骨,就慰劳给杜大宝了。

    终于能把骨头吃进嘴里了,杜大宝什么也顾不上,埋头苦吃。

    饿死宝宝了tat。

    “地下的地方不小,想想看能做点什么,空着就太浪费了。”咽下最后一口汤,宁晓文放下碗,说道。

    胡子边吃边点头,把嘴里的咽下去,插空道:“我看见下面的土层挺厚,早知道咱们就不把那些灯连在平台上了,直接架在地下,这里的温度比外面容易长作物。”

    宁启言想了想,没说话。

    倒是宁晓文直接否定了胡子的说法。

    “下面不通风,又那么潮,种东西不等长成熟,根就得烂了,所以别想了。”

    胡子想想也对,耸耸肩,“那还能干嘛?”说完,也不知道想到什么,突然乐了起来。

    宁晓文莫名其妙的看了他一眼:“你笑什么?”

    胡子笑了一会儿才道:“我想着咱们走的阶梯那么长,以后你们再要去采蘑菇,这下不愁没地方晾了。”

    宁晓文翻了个白眼,就算没那地方,他们也够晾了好吗?!

    宁启言摇摇头,“蘑菇啊,以后咱也采不了多少了。”

    胡子奇怪,“怎么了?”

    “咱们这的树入冬前被砍的差不多了,上哪长那么多蘑菇?除非进山采。”

    现在雪化的差不多了,光秃秃的山都露了出来,他们家住的高,一眼望去几乎见不到几棵树。

    说到这,大家都有些沉默。

    就连他们山洞上面靠悬崖的小树林入冬前都被砍光了,虽说山洞上面的地盘都被他们家占了,但有人试着上来砍树他们也没阻拦。

    冬天不好过,自家的储备齐全了,但总不能眼看着别人为了安全过冬而砍些木柴他们还阻拦。甚至就连他们自己也跟着一起砍了不少,那时候汪洋他们还没从市里回来,他们自家用不上,给汪洋他们存点也好。

    不过这个冬天是安全过去了,等到夏天的高温就惨了,没了树木的调节,也不知道山里今年能热到什么地步。

    “总能熬过去的。”半晌,宁启言叹了口气,安慰道。

    而他们现在主要是想想怎么把地下的空间利用上。

    地下一点光线都没有,他们家也没有多余的灯照射,不管是种植还是养殖都走不通,就连当仓库还得担心物资受潮。想了一晚上,四人也没合计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最后不得不放弃。

    走一步看一步吧,地方也跑不了,总能用上。

    第二天,宁启言和宁晓文把家里的电线都找出来的,不管怎么说,下面都要连上一盏灯用来照明。手电的照射范围太小,火把的话,地下的空间不大,而且还很深,担心氧气消耗太大,会有危险。

    不过要想把灯连上,电线就需要很长,家里剩余的电线连三分之一都不够,只能等暖和以后到换购点换了。

65 土地划分() 
等到终于能下山把电线换回来的时候,土地的分配也开始了。

    四月一日一早,宁启言和宁晓文一起来到水站等着。

    现在白天最高气温已经20度了,中午出门的话一件长袖t恤加一件外套就足够了。而夜里最低温度刚刚上零度。

    昨天趁着划分土地之前,杜程就和胡子下山开车回市里,把家里的太阳能发电机搬了过来,这会儿两人正在山顶按太阳能板。

    “启言哥,晓文哥,早啊!”

    宁启言两人到了不一会儿,汪洋、王志翔和柯成伟也过来了,见到两人,汪洋笑呵呵的打招呼。

    “早啊。”宁启言笑笑。

    这会儿住在附近的人到的差不多了,前一天通知今日早上八点,开始正式划分土地,宁启言看了看表,还有不到十分钟。

    他们这的地势高,住户没有下面那么密集,虽然宁启言一家跟附近的人来往并不是很多,但住了大半年,想不认识都难。

    也正是因为住户少,相对来说能够耕种的土地也足够各家分了,剩下多余地就等他们这些就近的住户全选完,才会分给山下住户密集,附近土地不够分的人家。

    等到八点整,在水站驻守的士兵干脆拿着这一片丈量完的土地平面图直接走出来,平铺到地上,大家一起看。

    也就是住家少,要是附近住户多一些的水站,根本不敢这么一下子全打开,让大家商量着选,指不定就为了点地打起来了。

    宁启言这还是第一次看见附近划分的所有土地,一亩地一个小方块,图纸上不仅有数量不少的方块,还标注了各家山洞所在的位置,对附近地势熟悉的人一眼就能看明白图上的地点,选起将来要耕种的土地完全可以从图上就看明白哪里距离自家近,哪里的地势方便抬水浇地。

    因为宁启言家山洞上面的小树林砍光了,后来测量土地的时候士兵将那一片地也测量进去,再加上他们家和汪洋家之间的地方,正好够两亩。

    宁启言家四口人,能分到八亩地,除去这两亩,还得再选出六亩。

    宁启言也不急着选,先听了听旁边其他人看好的地方,左右这附近的土地面积足够,不过是多走两步少走两步的区别,等大家看好的地方他心里有数以后,再选也行。

    其实说起种地,这附近的人家除了家里有上了年纪的老人的,大多都没什么概念,印象里就是翻地、下种、浇水、除草等。所以也分不清哪块地好种,哪块地不好种,基本都是紧着离家近的地方选。

    眼看大家选的差不多了,宁启言有些诧异。

    从图上看,水站旁边的小山坳,也就是之前他们下去救人的那个山坳,图上标注了二十五个小方块,相当于二十五亩地,竟然没人选。

    转念一想,宁启言就恍然,怕是大家都觉得进出山坳的斜坡不好走,抬水浇地也不方便,所以才忽略过去。

    宁启言转头和宁晓文低声合计了一会儿。

    “启言哥,你们想选哪?”见宁启言和宁晓文迟迟没有动作,王志翔凑过来问道。

    宁启言指着山洞附近的两亩地,又指了指山坳处的地,“上面两亩离家里近,然后再在山坳这加上六亩,正好八亩地。”

    看完宁启言指的位置,王志翔点点头,又转头与柯成伟和汪洋商量了一会儿。他们家山洞和水站之间有五亩地,位置很好,不仅距离水站很近,地势也比较平坦,但与这五亩地相连的不止他们一家,还有另外两家,而且那两家人也看好这里,只不过因为邻里间关系都还好,大家就商量着三家平分,剩下不够的地再各自从别的地方选。

    五亩地三家分,一家还不到两亩,王志翔他们见宁启言一家大半的地都在山坳里,而山坳里还有很多地,一合计,干脆跟另外两家说放弃家门口那五亩地,直接在山坳里选十二亩和宁启言他们连在一起的土地,这样照顾起来还不用分头,两家一起还能做个伴。

    对于汪洋他们的选择宁启言没意见,相邻的土地是熟悉的人其实更方便,也省了可能会出现的小矛盾。

    至于汪洋家门前的五亩地,最后就被那两家人分了,其中一对四十多岁的夫妻带着个十一岁的儿子就要了其中两亩,剩下的三亩地分给另一家上有七十多岁老人,下有四岁小孩的一家四口。这样也算是邻里间相互照顾了。

    彼此相让一步,总比争来争去的强。

    等所有人都选好土地,确定自家将要耕种的地方,每家每户都忍不住先去自己的地头看看,也好计划着怎么打理。

    宁启言没急着回去,看着地图上除了他们和汪洋两家,就没人选的山坳,还剩七亩地空着。他想着之前去白诚毅他们山洞串门的时候,附近好像还有不少人家,也不知道他们那的地够不够分,要是不够的话,干脆让他们也来山坳这边。

    白诚毅他们的山洞距离宁启言这边打水的水站不远,和宁启言自家山洞到水站的距离差不多,但这次分地却没把白诚毅家划分到这边,具体怎么划分范围的,宁启言不清楚,不过反正距离不远,而且大家都认识,凑一起种地还能互相搭把手。

    想到就做,趁着这边空余的地还没分出去之前,宁启言和宁晓文跟汪洋三人打了声招呼,就往白诚毅家走。

    当初铺设水管的时候,为了打水方便,相距差不多三四百米就有一个出水口,宁启言他们山洞下面的水站是最高点,而白诚毅一家分地就聚集在下面那个水站。

    看着吵吵嚷嚷的人群,宁启言和宁晓文点着脚尖仔细寻找白诚毅他们。

    啪!

    宁启言肩膀被人拍了一下。

    一点准备都没有,宁启言吓的一激灵,回头就看见董文安站在他身后笑眯眯的收回手。

    宁启言翻了个白眼。

    “小心再把眼珠子翻出去。”董文安打趣道。

    见面次数多了,而且有胡子和杜程在中间,两家人现在相当熟稔,经常开玩笑,早没了一开始的客气劲儿。

    宁启言又一个白眼过去,用实际行动证明他的眼珠子还很安全。

    “你们怎么过来了?”不再说笑,董文安没看见胡子和杜程,问道。

    “我们那的地选完了,还有不少空余,你们这要是不够就过去,我们家和汪洋家的地就在山坳里,还剩七亩地没主。”宁晓文解释道。

    董文安想了想,“你们先等会儿,我进去看看大白选没选好,之前我们倒是注意过几块地,但不一定能抢上。”说着董文安就挤进人群。

    宁启言和宁晓文退后几步,准备找了个空地站着,免得被来回走的人挤到。

    “还是咱们那好,人少地多,大家还能商量着来。这边看着都要吵起来了。”宁晓文看到不远处有个大石头,拉着宁启言往那走,低声说。

    宁启言扯了扯嘴角,这才哪到哪,上辈子治安可没现在这么好,他和杜程住的地方都是用拳头说话。

    等了没一会儿,就看见董文安和白诚毅还有张伟从人群里挤出来。

    宁启言和宁晓文迎过去。

    “怎么样?”宁启言问。

    白诚毅抹了把汗,“走,去你们那选地去!”

    宁启言也不细问,几人快步往回走。

    路上白诚毅才说,董文安找到他们前,白诚毅带着张伟已经抢了五亩地,不过知道宁启言那边还有七亩和他们家连在一起的,又让出去两亩,剩下的三亩就在他们家身后,照顾起来也方便,加上宁启言那的七亩,正好十亩地,五个人的份。

    眼看着剩下的七亩落到白诚毅他们头上,宁启言心里放心不少。这样整个山坳都是他们三家的,耕种起来互相帮扶一把,也能容易不少。

    土地落实好了,山上的各家各户都开始抓紧时间翻地,趁着下种前,至少得把所有地都翻一遍。

    山里的地可不是平时耕种的农田,什么石头草根都有,更有甚者,翻地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