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重生之地震后(天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世重生之地震后(天灾)-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怎么?不欢迎?”队长难得开玩笑。

    宁启言失笑:“欢迎欢迎,热烈欢迎!”这话一听就虚伪不已。

    队长也不跟他计较,招呼着另三个队员一起坐过来暖和。等双手缓过来以后,他才从包里拿出一份通知,也不多说,直接递给宁启言。

    宁启言接过来开始看。

    这份通告正是关于气温回升之后的土地划分,一条一条的很细致,总结起来其实就三点。

    一是所有在籍市民冬季之后非伤残外,都要按照政府规划领取土地和粮种。

    二是每人规定面积是两亩地,在政府规划范围之外允许开新地,但必须上报地点、面积等。新地政府不负责免费发放粮种,但可在换购点换取。

    三是政府免费发放的信用点截止到秋收。

    看着手里的通知,宁启言轻笑了一下。撰写这份通知的人也是个能人,虽然主要内容就那三条,但被这么一条条细致的分解开,就连他看着都感觉春耕充满希望,就连最容易激起矛盾的免费信用点截止时间都不显的突兀,似乎顺理成章的事。

    宁启言看完递给杜程。

    “怎么样?”队长见宁启言看完,问道。他不觉得宁启言能被通知上的内容引导,怕是一眼就看穿了真正的意思。

    宁启言耸耸肩。

    什么怎么样,通知都下来了,有异议有用吗?!

    “什么时候开始划分土地?位置在山里还是山下以前的农田?”明知异议没用,宁启言自然转为关心春耕的地点,因为有些事明显和上辈子不同,他不能事事都按照曾经的记忆来判断。

    “等气温回升,雪化了才能开始测量划分土地。至于地点,大致分成两大范围,一是靠近市里的近郊,那本来就有些农田,重新规整很容易,而且地势平坦,上面打算规划给收容进大学城的弱势群体。剩下的就在这边山里规划,山上山下的面积不小,能耕种的地方足够。”队长解释道。

    宁启言点点头,“粮种呢?大致有哪些选择?”

    队长想了下,也不隐瞒,“大致上是以玉米、土豆和地瓜为主,其他蔬菜种子也能提供一些,不过每家有限制,而且还得看最后划分的耕种地点。”

    宁启言挑眉,玉米、土豆和地瓜?

    这一次竟然一开始就把粮种集中在这三种上?

    上辈子可是没有划分主次,水稻、谷子和小麦才是大家选择粮种的重点,毕竟大家都更习惯以大米白面做主食。

    “水稻小麦的粮种不发吗?”宁启言问。

    队长摇摇头,“能发,但是上面不建议大家广泛种植,毕竟现在环境气候完全变化,太娇贵的粮食不一定能长成。”

    宁启言点点头,心里猛然一松。

    虽然他不打算以身试险,亲自试探政府对“重生”或者“预知”的人的态度,但心里不是不愧疚。明知什么样的事不对,会造成什么后果,可他却不能说出来,只能眼睁睁看着重复的悲惨

    宁启言心里突然划过一个猜测。

    也许还有人和他一样,重生了,或者有了预知的能力。

    不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次次看似细微,却明显避开了不好后果的改变,宁启言不在乎,只要改变是向好的方向发展,他心里的愧疚感也会减轻一些。

    “你们是打算在这附近开地,还是下山?我们队负责的地在山下,边缘还有些位置打算划分给市民。”队长看着宁启言。

    宁启言笑着摆摆手,“多谢,不过我们就在山上就行,住的近,而且分好地以后估计我们自己也能在边边角角再归拢出点地。”

    他明白队长的意思。部队的驻地大部分都在山脚,划分给部队的土地自然也得在山下。而自家住在山顶,来回上下山费劲不说,天气不好还可能有危险。而队长提出来靠近他们队的地,怕是将来耕种起来也会顺手帮他们一起打理了。

    自家又不是没有劳动能力,没必要占这个便宜,当兵的也是人,本来平时工作就重,再加上种地

    宁启言叹口气。

    队长见宁启言拒绝,也就不再多说,这家人主意正,自己的意思对方知道就行,怎么选择他们自然有自己的想法。

    “那行,没什么事的话我们就先走了。”见宁启言和杜程没什么异议,队长站起来,准备走。

    宁启言也跟着站起来,从桌下拿起一个装的满满的大口袋。

    “今天大年初一,拿回去给大家尝尝。”宁启言边说边把袋子递给队长,见队长坚决不肯收,干脆直接塞给他,“拿着吧,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都是我们自己家采的,又不能当饭吃。”

    队长看着怀里的一包,又看看宁启言,摸摸鼻子,“那行,我就不跟你们客气了。”

    宁启言他们这是把自己当朋友处着,太推拒了也不好。

    送走了队长一行,杜程也穿上鞋,宁启言拿着通知,拉着杜程,深吸一口气,酝酿了片刻才回到空间。

    昨晚那事不光宁晓文尴尬,他也很尴尬啊!

    昨晚因为摸黑,直接从屋里回的山洞,所以宁启言和杜程这会儿直接出现在屋里,一进来,就对上怂拉着脑袋的胡子。

    胡子坐在炕沿边,低着头,余光扫见宁启言和杜程,一下子抬起头。

    宁启言木着脸看着胡子半晌,直看的胡子从一脸讨好,到尴尬,最后重新怂拉下脑袋。

    “哼!”宁启言冷哼一声,抬脚出了屋子。

    杜程没急着出去,全程没说话,直到宁启言出了门才走到胡子边上坐下来。

    “昨天到底怎么了?”

    胡子见杜程问,才知道宁启言还没和杜程说昨晚的事,问题是他更张不开嘴啊!

    见胡子不愿意说,杜程眯着眼,干脆一直盯着他不放,大有你不说我就一直盯着的意思。

    外面那俩胡子还不知道怎么赔礼道歉才能把这事抹平,这又被杜程一直盯着,顿时一个头两个大。

    最后墨迹半天,吞吞吐吐,词不达意的解释了一下。

    就算胡子没说清楚,但杜程还是听懂了。下一秒,他恨不得把杯里的水泼胡子一脸。

    尼玛发、情也得看时候吧?!

    你不要脸我们还要脸呢!!!

62。冬末() 
时间一天天过去,小鸭子们也一只只孵出来了,有了孵小鸡的经验,到了预计的日子,宁晓文更是每隔半小时就到抱窝的地方看一看,生怕像那两只没活过三天的小鸡那样一出生就冻坏了。om也不知是不是鸭蛋存的太久或者其他原因,小鸭子的出生率比小鸡低了不少,六只母鸭一共才孵出来四十六只小鸭子。不过相比宁启言的失望,宁晓文倒也很高兴,毕竟一般的家鸭很少能孵蛋的,这次别说有四十多只小鸭子,就算只有个位数,宁晓文就很满意了。

    能孵一次,就能孵第二次。只要家里的鸭子能孵蛋就行。

    小鸭子们出生后,家里更热闹了。等度过最开始的那段时间,小鸡小鸭不需要太高的温度,宁晓文就把箱子从炕上搬下来,放到地上,每天没事就把小鸡小鸭抱出来放到地上让它们在屋里到处走。

    后果就是每天在屋里走动,宁启言他们都得格外小心,就怕一个没注意,不小心踢着猪崽或者踩到小鸡小鸭们。

    至于杜大宝它们三只,只能不好意思了,先在厅里凑合吧。虽然它们不会张嘴把小鸡小鸭啃了,但这爪子拨弄来拨弄去的,指不定就折腾死了。

    而等到三只母羊都生了小羊,时间已经过了农历正月十五,眼看着已经二月中旬了,气温逐渐开始回暖,白天山洞外的温度差不多上升到零下二十度上下,空间的温度也恢复到零度以上,而第二场暴风雪也按照宁启言记忆中的时间如期而至。

    这一场雪的风力没有之前那场恨不得把人都刮天上那么大,但时间却长了一倍,一连八天的大雪,听巡逻队的人说,原本以为冬天已经过去的市民又开始有些恐慌,生怕这个冬天还要很久才能度过。

    将近三个月的低温,之前换的煤炭各家各户剩的都不多了,大部分还是靠秋天自己砍的木柴取暖。

    相比其他人的担心,宁启言一点也不着急。担心害怕只是暂时的,等这场雪一停,气温会飞速上升,不出一周,山里的最低气温都会上升到零下十度左右,到时候恐慌自然就会消失。

    而事情也正是按照宁启言所想,暴风雪一停,政府本来已经开始研究是否增加煤炭的发放,但接连两天气温回升速度都在一天3…5度左右。om预计的发放暂缓,等到3月初,最低气温上升到零下十七度,正午的最高气温已经突破零度,政府彻底不用再纠结要不要发放煤炭了。

    随着每日零度以上的时间慢慢增长,积雪的融化速度开始加快。

    宁启言山洞外的院子边缘,堆砌的将近两米多的雪墙也融化到一米五左右。不过每次雪化之后温度一降,融化在院子里的雪水就会结冰,这样出门更加不方便,毕竟冰层可比雪地难走多了。

    自从宁晓文在院子里摔了一跤,差点闪到腰,宁启言他们干脆连山洞都不出了,院子也不扫,反正气温上来以后,巡查队的巡查也延迟到一周一次,巡查的时候就靠他们自己小心点走吧。

    空间里因为突然增加了这么多家畜,胡子和杜程不得不重新规整家畜的窝棚,干脆用树枝做成栅栏,把院子走路的地方隔开,剩下的地方随便鸡鸭们来回溜达。羊圈也往外扩大一圈,原本养着的一公三母四只成年羊没杀,新生的七只小羊也有了地方溜达。

    鸡窝和鸭窝被搬到之前堆干草的地方,虽然地方小了,但白天几乎都在院子里到处走,也就晚上才会回窝里,能装下就行。

    而原本鸡窝鸭窝的位置收拾出来,改成猪圈,靠着墙根一排的猪圈总算能装下这十七只小猪了。

    自从气温回升,宁启言的猫冬生活也宣告结束。收拾好家畜窝棚,又把温室大棚上面的塑料布和架子撤了,只留下边缘砌的矮墙,现在空间的温度足够,没必要再靠大棚种植蔬菜。

    空间打理好后,胡子和杜程就完全投入到平台上大棚架子的搭建之中。就像之前规划的,先把主体架子搭起来,换来的大灯直接固定到架子上,等到了需要罩塑料布的时候直接罩上去就行,不用再来回更换灯的位置。

    胡子和杜程在平台打架子的时候,宁启言和宁晓文就蹲在平台上一点点清理石块草根。

    平台上的土层不算薄,要是种玉米水稻等向上生长的农作物没问题,但宁启言考虑到万一大棚的水稻种植也无法成活,他们恐怕还要改种土豆地瓜这种向地下延伸生长的农作物,这样的话,现有的土层明显不够,等雪彻底化了以后,他们还得入山多找些肥沃的泥土铺到这边。

    之所以入山挖土而不是就近,一是怕土层流失对这边的山体造成影响,二是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开春要种地,一个个都盯着山上这些地,这会儿宁启言他们要是敢在众目睽睽之下明目张胆的挖土,怕是会引起众怒。

    挖出来的石块草根就用麻袋装着暂时堆在边上,等入山挖土的时候带出去,换成新土带回来。

    随着最后一个承重支架固定住,平台上的支架终于全部打完了,中间一排负重主梁的支架完全是由水泥石块砌成的,原本在他们的预计里是准备用坚实的木料支撑,但手里的木料算来算去都不够用,若是等到进山再砍合适的木头,至少得等到冰雪融化,就算砍回来,还得晾晒、刷油,时间拖得太久,而且春耕开始他们不见得还能抽出时间做这些,所以干脆用最后一点水泥合着石头直接砌起来六根半臂粗的水泥石柱。

    这样以来,剩下的木料不管是做大梁还是做辅助都够用了。

    架子打好后,胡子和杜程又重新检查一遍,确认没有疏漏,就按照宁启言的指挥铺设电路。

    电路设计的时候就被宁启言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只链接充当光照的灯,一共八十盏灯连接五十盏。剩下的三十盏分到另一份电路中,再留出几个接口,不管是山洞还是等过一阵在平台上依着山壁建个二层小木楼,都能从接口连上电路。

    又花费将近四天的功夫,四人才把所有的灯全部固定好。空间里闲置的那一台太阳能发电机被搬了出来,胡子和杜程身上系着绳子,把发电机的太阳能板按在他们山洞上面的悬崖上,这样能够直接吸收阳光。

    有了发电机,测好两边的电路没有问题,能够正常通电,宁启言就直接用信用点换了三个家用电灯,安装在山洞里,通上电,洁白明亮的灯光亮起,总算不用再靠着火把和充电灯泡照明了。

    翻捡石头和草根的时候,宁启言和宁晓文顺便把泥土也翻了一遍,这样平台上下种前的工作能做的都做好了,就等冰雪融化,他们回市里把留在家中的那台太阳能发电机带过来,然后再挖些土,加厚平台的种植土层就行了。

    眼看着室外的温度越来越高,残留的冰雪只剩下最后贴近地面的一层了,站在山洞外,已经能见到不少身穿军装的士兵在山里到处测量土地。收拾好空间和平台的宁启言四人抓紧时间休息。宁启言预计,最多再有半个月,也就是四月份开始,政府就能给市民划分土地,也能准许市民下山离开居住范围。

    到那时,他们又好开始忙了,不光是划分给他们的土地需要自己收拾,他们还要入山挖土,还要回市里拿发电机。而且这一忙,肯定得忙到春耕播种结束才算完。

    趁着能有短暂的休息,宁启言和宁晓文不止每天花心思做点好吃的菜肴补一补之前劳累消耗的体力,还要为不久之后的超强度工作累积点营养。

    听着院子里哼唧哼唧的猪叫,脚边满地溜达的鸡鸭,宁启言叹口气。家里的羊肉存货已经吃完了,年前杀的猪也只剩下不到一半,之前整理了一遍的牛肉也剩的不多了。可是看着满院子的家畜算来算去,竟然没几只能下刀的,不是正喂着奶的,就是还要留着配种的,剩下的全是小崽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