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有了今日的这些本事。而刘备对他也比较佩服,能做到像单福这样儿的人不多,真不多。
“所以属下乃是颍川人,姓徐名庶字元直,非单福也!”
刘备听了,这才知道,原来单福不是单福,而是徐庶,“原来是元直先生,先生瞒得备好苦!”
徐庶一笑,“主公,属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先生所为,备可以理解!”
…
之后刘备问了徐庶一句,“不知先生可否讲讲那‘卧龙’,‘凤雏’?”
徐庶一笑,“主公这是起了爱才之心啊。”
刘备则说道:“先生所说却是不错,水镜先生曾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所以备确实不得不向往之!”
徐庶闻言则点了点头,如果自己主公要是听了水镜先生这话还没有什么反应想法,那他也就没什么大志向了,还谈何去争霸天下,兴复汉室啊。
…
“不瞒主公说,‘卧龙’,‘凤雏’,皆为属下好友。‘卧龙’乃是徐州琅琊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今隐居在隆中。而‘凤雏’则是襄阳庞统字士元,乃是荆州名士庞德公之侄也,不过其人一直在外游历,属下也好久没有见过他了!”
刘备心里高兴,因为徐庶把他最想知道的东西告诉他了,司马徽也说一些,这个没错,但是说得却不是徐庶讲的这些。而徐庶讲的这些,那才是刘备想要的东西。“卧龙”是诸葛亮诸葛孔明,而那个“凤雏”则是庞统庞士元。
而刘备对徐庶也没什么隐瞒,他直接就说道:“先生,不知先生能否说服诸葛孔明或者庞士元加入我军帐下?”
刘备没敢说让徐庶把两人都给劝说来,他也知道,那样儿是不是太贪心了点儿。但是他却希望徐庶能说服其中一个,然后加入自己帐下,那样儿的话,己方的实力不就大增了。并且在刘备看来,徐庶既然和他们两人都是好友,所以这个事儿应该还是没有问题吧。
结果徐庶是摇了摇头,刘备则问道:“莫非先生有何难处不成?”
“非也,主公是有所不知,庞士元其人如今不知在何处,暂且不提。但是那诸葛孔明,主公对其人,还请听属下一句,务必得是主公亲自去请,其人才可能出山相助!”
刘备一听,徐庶说得有道理。司马徽和徐庶都如此推崇其人,那么其人怎么也不可能是无能之辈,诸葛孔明真要是比徐元直还厉害,那么还真就值得自己亲自去请人家出山啊。
“先生之意,备明白!”
…
第二日,刘备和徐庶还有太史慈三人,是亲赴隆中,去请诸葛亮。
徐庶因为他认识诸葛亮,而且还去过诸葛亮的住处,所以有这么个熟人,刘备自然是不会放过。至于太史慈,自然是作为刘备帐下武将的代表,所以跟着自己主公一起来了。至于说文丑,虽然他武艺比太史慈要强些,但是毕竟他才刚投靠刘备,所以怎么说,这个事儿都得是太史慈出面。
到了隆中之后,刘备看到隆中的景色,他觉得诸葛亮还真是会选地方啊。这地方虽说不是世外桃源,但是确实是不错。比起那些经常大战的地方来,那真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刘备走了多少个地方了,可以说他是从北到南,然后从西到东,大半个大汉他都走到过。但是今日还真是第一次遇到这么个地方,而他却也不得不感慨,要不是自己雄心壮志,大业未成,自己可能也会来这儿隐居吧。
虽然有徐庶指路,他很熟悉这个地方。但是刘备却还是向当地的百姓打听了一下诸葛亮其人,结果诸葛亮在这儿的名声很大,基本上是人人都知道,而且口碑还不错,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事儿。这让刘备觉得,这也许还真就是个大才,自己没来错。要是来晚了,还不一定成什么样儿呢。
…
三人来到了诸葛亮的住处,徐庶上前叩门,门开了,小童一看,“原来是元直先生!”
徐庶一笑,“小童,你家先生呢,告诉他,有客人到了!”
“诺!”
说着,小童让三人等着,他去禀报诸葛亮去了。
马上,诸葛亮就过来了,一看刘备三人,他赶紧对刘备施礼到:“不知是刘皇叔前来,亮有失远迎,失礼之处,还望海涵!”
刘备笑道:“先生不必如此,倒是备等人叨扰先生了!”
虽然从徐庶那儿已经得知了,说诸葛亮如今年纪才二十一岁,但是看到其人后,刘备还是比较惊讶的,其人确实是比较年轻。但是年纪这个不是刘备所关心的,只是其人能以如此年纪就让司马徽还有徐庶看重,可见其人的本事了。
诸葛亮赶紧把刘备三人请了进去,诸葛亮是住在村中,属于结庐而居,所以就不能叫府邸了,就说是屋子。其实都不太对,都说刘备是“三顾茅庐”,诸葛亮住得就是草庐,这个没错,而此时他已把三人给请进了草庐中。
…
几人进了诸葛亮住的地方后,刘备这么一看,虽然诸葛亮是结庐而居,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就这么一看,这地方就绝对是文士住的。
诸葛亮请三人坐下,然后便笑道:“今日三位能光临舍下,实在是让寒舍蓬荜生辉啊!”
刘备也是一笑,“久闻先生之才,今日得见先生,备真是三生有幸矣!”
诸葛亮给刘备的第一印象确实是非常不错,刘备这辈子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儿的人。无论是从外表,还是说言谈举止,给刘备的感觉,其人确实是不一般。拿着羽扇,刘备觉得,无论是司马徽还是说徐庶,能推崇其人,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先不说其才如何吧,就是这样,就让人不能小看了。所以别人其人如今是在隆中结庐而居,但是刘备可不敢怠慢其人。
刘备接着说道,“这位不用备多介绍了,先生熟识,元直先生!”
诸葛亮对徐庶一笑,然后刘备继续说道,“这位是备帐下大将,东莱太史慈太史子义!”
诸葛亮和太史慈两人是都彼此问好,“原来是当年在汜水关大战吕奉先的子义将军,幸会幸会!”
这事儿天下人都知道,就更别说是诸葛亮了。
“太史慈见过先生!”
虽然诸葛亮年纪不太大,但是太史慈对其人可不敢怠慢了,因为这些谋士太厉害。更何况这个还是水镜先生还有元直先生所推崇的“卧龙”。
…
“皇叔今日来此,定是元直的主意,对吧?”诸葛亮笑着问了刘备一句。
而刘备则一笑,这事儿就不用多说了,“备是久慕先生大名,如雷贯耳,而元直正知晓先生隐居治所,所以备特请元直带备前来。如今汉室式微,所以还请先生念在天下百姓的面上,能出山相助于备!!”
刘备如今就是实话实说了,没什么拐弯抹角的,而且他此时已经是站了起来,给诸葛亮施礼。不过诸葛亮直接是侧过身,没有受刘备这一礼。刘备心说,这个孔明先生,还是不想出山?或者是……
诸葛亮是问了刘备一句,“刘皇叔觉得河北战事最后如何?”
刘备一听,怎么跑到了河北战事上了,那地方和荆州也不挨着,这和如今的事儿有什么关系吗。
但是他还是说道:“从如今的情况来看,袁本初冀州军必败,而马孟起的凉州军和曹孟德的兖州军则必胜!”
诸葛亮闻言点了点头,“皇叔所言,和亮之所想一样。那么敢问皇叔一句,当河北战事了了之后,荆州当如何?”
这,刘备一听,心说河北的战事要是完了之后,那么马孟起和曹孟德可都能从河北抽身了,然后荆州也就危险了。毕竟对他们来说,谁都想要荆州啊。
诸葛亮对刘备说道:“想来皇叔也知道了,可到了那个时候,皇叔要如何?”
刘备就把之前众人研究的和诸葛亮说了一下,诸葛亮一笑:“皇叔说等待时机,亮自然也不会否认。但是要是真有机会摆在皇叔面前,皇叔真能要吗?”
“先生何意?”
“荆州!亮只想问皇叔一句,到底想不想要荆州?”
刘备心说,说不想要那都是假的,但是他刘景升又不是陶恭祖,并且荆州可不是徐州啊。入主荆州的阻力肯定是不徐州要大的,所以自己能拿到荆州?
刘备没有直接回答诸葛亮什么,但是却看着他,不过他的眼神却是坚定的,他知道诸葛亮明白自己的意思。
诸葛亮则对刘备微微点了点头,“琅琊诸葛亮诸葛孔明,见过主公!”
刘备高兴,赶紧扶住了诸葛亮,“今有先生相助,备是如鱼得水也!”
刘备看得出来,诸葛亮那是个真有本事的人,所以自己能得此大才,确实是自己走运。
…
本来徐庶还以为,像诸葛亮这样儿的人才,他不会那么轻易就投靠自己主公的,但是他发现最后和自己所想却是不一样的。诸葛亮就是和自己主公说了几句话,问了个问题,然后就拜主公了,这个也实在是太快了吧,难道说大才都是这么快就认定一个主公的?
其实诸葛亮想得很简单,如今天下就那么几个人,但是自己还能投靠谁。曹操曹孟德,肯定是不行,不说自己本来就对其人没什么好感,当初自己家从琅琊搬到了荆州,还不就是因为他曹孟德带着兖州军屠戮了不少百姓的原因吗。所以哪怕他求着自己去帮他,自己都不可能帮他。并且自己确实也不喜曹孟德其人的作风,所以真是“道不同,不相与谋”啊。
至于说马超马孟起,虽然名声比曹孟德好些,但是自己也对其人没太多的想法,其人帐下已经是有了贾诩贾文和、郭嘉郭奉孝、、李恢李德昂、刘晔刘子扬等等,这些人,所以就算自己加入了其帐下,估计也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
孙策孙伯符也不用说了,江东太过排外,根本就不适合自己。再说自己的兄长在江东,这就足够了,自己应该是另投他主才是。
所以最后诸葛亮就选择了刘备,至于刘表,他是想都没想。
刘备虽然是如今就只有新野这么大的地方,势力实力在天下诸侯中都是垫底的存在,但是如此却并不代表诸葛亮小看其人。反而诸葛亮还比较欣赏他,并且特意是问了他一句,到底想不想要荆州。而刘备虽然没明说,但是他的表情眼神,看向诸葛亮的时候,就已经告诉他了,他的意思就是,我很想,非常想,荆州是我势在必得的地方。
所以如此就够了,对诸葛亮来说,对于自己属下,有些东西还是不要去隐瞒得好。虽然这样的事儿不可能和所有人去明说,但是对自己心腹属下,还是不要隐瞒什么的。所以刘备的作为,让诸葛亮觉得还行,自己投靠如此主公,定能做出一番事业来。自己是不认为比别人差什么,更不认为自己主公比别的诸葛差。
而自己主公之所以到了如今的地步,自己觉得还是他没有一个真正的谋士,所以才到了如今落魄成了这样。但是此时有了自己相助,相信终究会拜托如今的落魄的。并且还有自己的好友,颍川徐庶徐元直,其人也绝对是个人才,所以何愁以后啊。(未完待续。)
第七二五章 郭伯济说服守将()
可以说诸葛亮他对刘备还是有信心的,当然了,他对自己是更有信心。并且只有在刘备这样,比较落魄的诸侯身上,诸葛亮觉得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一身本事来。而且锦上添花确实是不如雪中送炭,这个道理他当然不会不明白。
在《出师表》里,诸葛亮写到过,“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还是那话,天下哪有无欲无求的人啊,所以他诸葛亮说得倒是挺好,但是他可能是那样儿的人吗?至少他能出山辅佐刘备,说白了,他确实是受到刘备的一些感动没错,是有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但是诸葛亮他也有他自己的打算,要实现他自己的理想,所以他是义无反顾地跟着刘备了。
但是结果,大家都知道,并不怎么好。其实虽然诸葛亮其人的名声不小,但是说实话,刘备对他也绝对不是言听计从的。最开始的时候还算是不错,毕竟刘备手下没有什么谋士,所以诸葛亮自然是中流砥柱,刘备对他的依靠不少。
可是之后呢,随着刘备的势力实力越来越大,手下的人才越来越多,并且谋士军师也不止他诸葛亮一个了,那个时候,诸葛亮对刘备来说,就没有之前那么重要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演义里面,刘备是不听众人的劝阻,还要去征讨孙权,诸葛亮是劝说了几次,结果是一边儿办法没有。
你能说诸葛亮没有本事吗?但是他却劝说不了,阻止不了刘备,刘备是没听他的,当然了,也没听任何人的。结果那个时候,诸葛亮说了一句,“法孝直若在,必能制止主上东行”。
这个就说明问题,至少诸葛亮劝说不住刘备的时候,法正就能劝住,而且确实,这个事儿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法正他真能劝说住自己主公,但是诸葛亮却不行。不过那个时候,法正早已经死了,所以没有人能再劝住刘备,刘备就一意孤行,是兵发东吴。所以其实在刘备帐下,诸葛亮并不一定就能比得上法正,至少刘备能听法正的话,但是却不一定听诸葛亮的。
能劝住刘备,法正确实是有本事的人,但是不能说诸葛亮就没有本事。但是诸葛亮最后是劝说不住,这个因为什么,其实也有刘备不是之前那么对诸葛亮言听计从的原因。至少法正在这上面,其实就比诸葛亮强。
不过最后,诸葛亮也算是实现他的一个理想了,那就是大权在握,蜀国丞相。虽然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没能建大功,但是终究还是用蜀国那点微薄的力量和魏国对抗了几十年。只是他最大的理想还是没能实现,没能实现刘备的兴复汉室,灭了曹魏。当然了,魏国实力强大,确实不是诸葛亮一个人就能灭了的,加上吴国也不行。
…
诸葛亮拜自己为主公,刘备心里是万分高兴。他可一直都记得司马徽的话呢,“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