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特战兵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日之特战兵王- 第14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嘎子哥,你一定要好好当兵,打鬼子!”

    二嘎子问这姑娘是谁?

    二嘎子的娘瞪了他一眼,口说道:“这是你没过门儿的媳妇儿。”

    二嘎子脸一红,向自己的未婚妻看了一眼,只见这少女明眸皓齿,水水灵灵,二嘎子一看乐得合不拢嘴。

    “嘎子哥,你放心去打鬼子,我一定在家照顾好婶子,等你回来。”那姑娘说。

    二嘎子一听这话,美得差点儿冒出鼻涕泡儿,一旁的地瓜也说:“二嘎子,你这命咋这么好呢。”

    二嘎子一正色,转过头来对徐锐说:“团长,俺不走了,俺要留在狼牙当兵!”

    徐锐一点头,目光看向了在场入围的狼牙,口说道:“同志们,看到了吗?咱们抗联新一团是老百姓的队伍,只要我们一心向着老百姓,老百姓会拥护我们。

    新一团会善待每一个士兵,哪怕他牺牲了、残废了,也不会抛弃,新一团,是所有人的家!”

    听了徐锐的话,在场的每个人心都很是感慨,是啊,能善待军人的家属,才能让每个军人没有了后顾之忧,在这样的部队里当兵,才更有奔头儿啊。

    “拥护新一团!军民一家亲!”王沪生不愧是做政委的,见这个情形,适时的喊起了口号,将气氛完全挑了起来。

    “拥护新一团,军民一家亲!”

    战士们也跟着王沪生喊了起来,不过这声音却是发自战士们的内心,此时的战士们一个个很有感触,他们为自己能在新一团这个集体而骄傲。

    二嘎子最终还是加入了狼牙,由于二嘎子能力的突出,冷铁锋打算重点培养他,于是让地瓜带二嘎子。

    地瓜和二嘎子都很高兴,两个人前一段的作战配合的不错,现在又在一起,很是合拍,皆大欢喜。

    看到二嘎子加入狼牙,徐锐也很是满意,此时的徐锐心情很是不错,随着五家山战役的结束,整个长白山一带的抗日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徐锐的新一团占据了延吉、珲春、图们、汪清四县,建立了以长白山为心的根据地。

    而随着第七军的覆没,短时间内,鬼子已丧失了进攻长白山的能力。

    不过鬼子并不甘心失败,军事无法奈何新一团,他们采取了封锁的办法。

    远东方面军在长白山北麓,从牡丹江到通化一带构筑起完整的封锁线,派了大量的兵力监控与封锁新一团。

    而新一团因为地理位置的限制,再加兵力有限,短时间内也无力进攻,所以,新一团与鬼子远东方面军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双方形成了战略的相持。

    ……

    五家山,要塞的一间石室,王沪生的心情很是不错,特意让警卫员做了一盘儿五花肉炒辣椒,把徐锐也叫了过来,准备一起分享战后的这份喜悦。

    当徐锐走进时,王沪生热情的打着招呼:“老徐,来,今天我这里有五花肉炒辣椒,咱们两个庆祝下!”

    “噢?老王,什么事这么高兴?”徐锐笑着说。

    “老徐啊,咱们这次在长白山一举全歼了鬼子第七军,差点儿把山下奉俘虏了,真是大快人心啊!所以我们一起庆祝一下。”王沪生高兴的说。

    “也是,这一仗咱们打得确实挺痛快,值得庆祝。”徐锐说。

    “老徐啊,这次五家山战役胜利不光是我们的胜利,也整个八路军的胜利,它再一次证明了,只有我们八路军,才有能力领导全国人民走向抗战的胜利啊!”

    “哈,老王,有酒没,今天一定要喝酒祝兴。”徐锐说。

    “我这里有四斤茅台,回打奉天时,我好容易搞到的,今天我拿出来与你分享。”王沪生说。

    “太好了!想不到你从不喝酒,竟然还私下藏了这么好的酒,要是老兵在好了,他可是喝酒的好手。”徐锐说。

    “呵呵,老徐啊,李白斗酒诗百篇,苏轼把酒问青天,曹操煮酒论英雄,岳飞激励部将直捣黄龙时,也没忘了与诸君痛饮的承诺,从古至今,诗人的豪情万丈,似乎总喜欢酒的助兴,武将的决胜沙场,也总离不开酒壮英雄胆,我并不是不喝酒,只是喝酒容易误事,能喝也少喝,最好是不喝,不过今天我破个例,为你老徐,为新一团喝酒!”

    “好啊,老王,那我们今天痛饮一番。”徐锐说。

    “痛饮算了,我饮一小杯,你多喝点儿。”王沪生笑着说。

    刚说完,王沪生的警卫员将一坛子茅台酒端了来,徐锐鼻子一嗅,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口说道:“好酒啊,正宗的茅台!”

    警卫员取了两个杯子,将酒斟满,王沪生喝了一小口,脸一下变得通红,赶紧吃了几口菜,这才缓过一口气来,口说道:“看来,我是真不适合饮酒啊。”

    徐锐笑了笑,一口气喝了一大杯,这才意犹未尽的说:“你这四斤酒我先喝一半儿,剩下的等老兵训练完狼牙回来咱们一起痛饮!”

    “好啊!”王沪生笑了起来,喝了酒,王沪生的脸有些红润,不由诗情大发,豪迈之情顿生,当即作了首《沁园春。忆长白》,随后叫来警卫员,亲自挥毫沷墨,将词写在了纸。

    “老王,我这可是第一次看你作词啊,不错嘛。”徐锐说。

    “前几年总写词,这几年因为战事紧张,也没有功夫写,生疏了。“王沪生说。

    “你的字好像是学的草圣张旭,刚劲有力,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真不错,这词也不错啊!有气吞山河,一揽八荒之意,好气魄啊!”徐锐连连赞叹。

    酒足饭饱,王沪生与徐锐的心情都很不错,王沪生问:“老徐,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呢?”

    “现在我们没有能力打破鬼子的封锁,所以,只能暂时积蓄实力,不动则已,一动则给鬼子狠狠的一击,当然,我们同时也要注意一下国内外的动向,尤其苏联卫国战争的形势然后再做新的打算,我担心苏联快撑不住了。”

    “行。”王沪生闻言点了点头。

    ……

    五家山大捷在第一时间通过电台传到了八路军总部,首先是八路军的喉舌《八路军日报》用了整整两个版面报道了五家山大捷的消息,《八路军日报》热烈赞扬了五家山大捷的作用与意义,同时指出,正是有了八路军的领导,抗联新一团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屡屡以弱胜强。

    相信有了八路军的英明领导,再加前线指战员的英勇奋战,抗联新一团一定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八路军最终也一定会把鬼子赶出国去!

    与《八路军日报》的热烈赞扬不同,这一次,国统区的报纸却很是安静,包括《央日报》在内的几家国民政府官方媒体一致保持了沉默。

    只有《大公报》在报纸的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刊发了一个豆腐块儿大小的章,报道和肯定了五家山大捷的重要意义。

    重庆,蒋委员长官邸。

    蒋委员长身穿灰布长袍,手拿着一张《八路军日报》,坐在椅子不断翻看着。

    半晌,蒋委员长叹了口气,口说道:“徐锐这人,真是旷世难求的将才啊,为什么他非要跑到八路军那边,真是可惜、可惜、可惜……”

    蒋委员长连说了三个可惜,可见对于徐锐还是非常看重的。

    “此事不能大肆宣扬,那是给八路军增加声势,各大报纸不许发表五家山大捷相关内容,对于私自刊发消息的《大公报》,要给予停刊,限期整顿!”蒋委员长身旁有着胆之称的布雷先生说。

    “委员长,五家山大捷的消息是无法封锁住的,八路军也是隶属于军委会的部队,这次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您看,我们是不是要有所表示……”布雷先生说。

    蒋委员长叹了口气,他知道布雷先生说的是事实,说:“那按老办法,给八路军总部和新一团各去一封电报,祝贺五家山大捷,望其再接再厉,为国家再立新功。”

    “好。”布雷先生点了点头,转身去拟电。

    蒋委员长再次拿起了《八路军日报》,一脸的懊丧,心暗暗想着,为什么这一仗不是国军打的呢?为什么又让徐锐和八路军出了这么大的风头呢……

    与国统区的报纸遮遮掩掩,不敢报道不同,西方各国媒体对五家山大捷却进行了大肆报道。

    /bk

第2254章 国际剧变() 
    与国统区的报纸遮遮掩掩,不敢报道不同,西方各国媒体对五家山大捷却进行了大肆报道。

    美国的《华盛顿邮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新一团五家山大捷的报道,该报道内容大部分转发自《八路军日报》,虽然对五千人消灭七万人的战果表示怀疑,但是《华盛顿邮报》还是对五家山大捷和新一团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新一团能以一团孤军喋血东北,对日军给予重创,充分证明了八路军强大的战斗力,同时也证明,中国人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赶走侵略者,维护领土的完整与安全。

    与此同时,苏联党内机关报纸《真理报》则在其第三版的显要位置上报道了五家山大捷的消息,同时配上了一篇具有丰富情感的社评。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也有着包括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在内的众多发明创造,可以说,中国改变了世界,在过去的两千年里,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

    然而,随着英国引领的工业革命不断的进行,中国开始从繁荣到落后,一点点被西方列强拉开了距离,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开始了近百年的屈辱,在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下,中国被迫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主权丧失殆尽。

    而与此同时,中国的近邻日本却通过明治维新,发展成为了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断对中国进行侵略,最终,双方爆发了全面的战争,战争爆发以后,各界对中国都不看好,相比较而言,日本在工业上对中国有着碾压性的优势,所以在开战之初就提出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

    中国已到了亡国灭种的最后关头,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并没有屈服与妥协,而是勇敢的与之战斗,用劣势的装备与武器先进的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战斗,至今,他们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已经浴血奋战了三年。

    然而并没有人认为中国会赢得这场战争最后的胜利,直到一个叫徐锐的青年军官的出现,一切都改变了。

    这是一个拥有着非凡智慧与勇气的青年,他往往在绝境中杀出生路,从不可能中寻找可能,在无锡,他带领着几百残兵杀死了日本人的亲王。

    在大梅山,他带领几千人粉碎了日军数次扫荡,歼敌数万,在上海,他开创了城市游击战,消灭了数倍于几的敌人。

    在河套,他几乎收复了整个绥远,在东北,他收复了奉天,在长白山,他歼灭了十倍于己的敌人,他甚至远赴东京,刺杀日本天皇!让整个日本心惊胆颤,他的事迹近乎于神迹,他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为现实。

    这样的人,是真正的英雄。

    有了他,中国必不会亡!胜利一定会属于中国人民……”

    《真理报》用了很长饱含丰富情感的文字介绍了徐锐的战绩,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随后,《真理报》的这篇社评被各国报纸大量采用,包括英国的《泰晤士时报》、瑞士的《日内瓦日报》,加拿大的《多伦多明晚报》等纷纷转载,一时之间,徐锐的名字随着报纸传遍整个世界。

    当然,日本国内与以往一样对五家山大捷进行了新闻过封锁,与此同时,德国、意大利的媒体也同时噤声,反倒是伪满洲国的《盛京时报》对五家山一役进行了简略的报道。

    五家山大捷的消息传遍了国内外,一时之间,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载歌载舞,庆祝胜利,五家山大捷的胜利给华人的心中如同打了一针强心剂,使他们本已日渐沮丧的情绪一下子点燃了起来,各国华侨纷纷踊跃捐款捐物,支持国内的抗战。

    ……

    马来半岛某地,一个六十岁的老大娘带着孙子来到了募捐处,将自己辛苦攒了大半辈子的钱都交给了工作人员,与此同时,老大娘六岁的孙子将自己攒了几年的压岁钱也都捐了出来,这一幕,让在场的工作人员深深感动。

    美国,旧金山。

    两个青年在听到五家山大捷的消息后连夜买好船票,准备回国参军。

    他们找到了中国驻美领事馆的工作人员,那工作人员看了两个青年一眼后,告诉两个青年说,你们的身体太瘦弱了,一定经不起国内高强度的作战,还是回去吧。

    两个青年苦苦的哀求着,但那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只是摇头。

    两个青年一咬牙,来到了一幢高楼上,他们认为不能回国参军是自己的耻辱,竟然从楼上跳了下去。

    这两个青年的行为一时之间引起轰动,在他们的激励下,很多华人华侨踏上了回国的归途,准备为抗日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五家山大捷的鼓舞下,全世界的华人华侨又掀起了一个抗日报国的新高潮。

    五家山战役结束了,整个长白山地区再一次恢复了平静,在整个中国战场上,中日双方也陷入了僵持,中国无力反攻,而随着鬼子战线的拉长,国内经济负担加重,各种物资奇缺,已到了崩溃的边缘,无力再对长白山根据地采取大规模的攻势。

    为了能够持久作战,鬼子内下南进的方案占了上风,他们一方面恢复东北的工业,积蓄物资,一方面准备进攻物资相对较充足的东南亚地区,掠夺东南亚的物资。

    而现在的东南亚地区都在英美等国的掌握之中,鬼子南下夺取东南亚,必然与英美之间发生冲突。

    此时世界局势风云突变,在欧洲战场上,苏德战争已进行了四个月之久,苏联西北部最重要的城市列宁格勒失守,随后,北路德军长驱直入,直取苏联首都莫斯科,莫斯科陷入到了德军的包围之中。

    德军步步紧逼,斯大林调集了所有能调集的部队增援莫斯科,然而,德军的攻势异常凶猛,整个苏联已到了生死存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