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特战兵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日之特战兵王- 第10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着乌兰托娅在那里吱吱喳喳说话,毛主席三人相视莞尔。

    这种天真烂漫的女大学生遇到心目当中的战斗英雄的故事,每天都在延安上演,其中的不少女大学生还跟战斗英雄结成了连理,不过,乌兰托娅同志跟徐锐却是注定无缘,因为徐锐已经结婚了,而且夫妻之间感情极好。

    徐锐并没有在延安过多逗留,在跟毛主席、朱老总还有周副主席面谈完了之后,便又马不停蹄去了趟延长县,粗略的看了下延安油田,然后就跟乌兰托娅汇合,动身北返,因为有了乌兰托娅这女同志,这次北返的速度就慢了。

    足足一星期之后,徐锐才终于带着乌兰托娅回到了包头城。

    这个时候,冷铁锋主抓的征兵工作已经在包头全面铺开了,由于宣传足够到位,前来应征的蒙族牧民非常多,冷铁锋从中挑选了一千多个骑术过硬的补充进察哈尔独立团,这一来察哈尔独立团的兵力便扩充到两千余人。

    再接下来,便是紧张的冬季大练兵。

    十月下旬,包头局面已经进入正轨,徐锐终于带着钻山豹的狙击小组动身北上,准备前往库伦跟朱可夫见面,动身之前,延安方面以中共的名义给共产国际发了一封密电,将徐锐北上库伦的意图简单的说了一下。

第1670章 苏军的困境() 
在苏蒙边境,恰克图车站。

    一列专列顺着铁轨从南方的库伦(今乌兰巴托)方向吭噗吭噗的爬过来,然后在一声长长的汽笛声中慢慢的停了下来,接着,一队队身披棉大衣、头戴剪绒帽的苏军士兵背着水连珠步枪跳下车厢,开始对整个恰克图车站实施警戒。

    苏军士兵之所以如临大敌,是因为有朱可夫在。

    “哦,****。”朱可夫从专列的车窗里探出头,看了一眼头顶黑沉沉的天空,便立刻又缩了回去,他非常的讨厌西伯利亚的极端恶劣天气,眼下才刚刚进入十月的下旬,这里的天气就已经这么冷,真不知道进入严冬之后会冷到什么程度?

    不过,让朱可夫更加心情恶劣的还是远东战场的局势。

    朱可夫肩负着斯大林同志的期许,踌躇满志的来到了远东战场,他原本以为,凭借苏联红军的强大的装甲集群以及航空兵团,必定可以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扫平盘踞在赤塔附近的关东军北上集群,迅速打通西伯利亚铁路,然后转入反攻。

    朱可夫甚至已经设想好了,这次反攻,定要一鼓作气占领东北,将日本人的势力彻底的赶出中国,如果局势允许的话,直接反攻进入朝鲜也是可以考虑的。

    然而,等朱可夫赶到远东,残酷的现实立刻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远东战场的复杂性、艰巨性远远超过了朱可夫的想象,苏军统帅部虽然在伊尔库茨克附近集结了五十万的大军,光是坦克师就有六个之多,坦克超过两千辆,此外还有一千多架的作战飞机,这样的实力,已经足可以碾压整个侵华日军了。

    何况,这还只是集结在伊尔库茨克的西部集群,在远东地区还有个东部集群,东部集群的坦克及飞机数量虽然不如西部集群,但是步兵数量更多,足足拥有一百万大军!这也就是说,在整个远东战场上,苏军集结了超过一百五十万大军!

    反观对面的关东军,总共也不过七十多万军队,坦克、飞机数量就更没法比。

    单纯比拼兵力兵器,日本关东军完全就不是苏军对手,实力对比是碾压性的。

    然而,在实战当中,苏军却完全体现不出兵力以及兵器上的优势,反而被日本关东军打得很凄惨,这一切的源头,就是苏军被日军掐住了赤塔这个七寸!

    赤塔被关东军截断后,不仅远东方面军被拦腰截为东西两段,无法形成合力,更加糟糕的是,西伯利亚铁路这条生命线也被切断,苏军纸面上的军事实力确实非常强大,但这必须建立在后勤保障充沛的基础上,一旦后勤保障跟不上,战斗力就会几何级数锐减,这个绝不是凭借指挥能力就能够改变的。

    坦克数量再多,如果没有足够的油料,有什么用?

    飞机数量再多,如果没有足够的航弹,有什么用?

    士兵数量再多,如果连过冬的棉军装都供应不上,怎么打仗?

    由于西伯利亚铁路的运输能力太低下,再加上日军航空兵又时时出运轰炸机群对赤塔以西的铁路实施轰炸,导致苏军从欧洲运输过来的给养没办法跟上,集结在伊尔库茨克的西部集群很快陷入困境,现在已经攻击乏力了。

    面对如此困境,朱可夫当然不能坐视。

    这次南下库伦,就是朱可夫希望能在库伦打建一个工业基地,不说向远东方面军提供急需的油料、航弹以及机械零部件,好歹也要将苏军的棉衣、军靴还有口粮难题给解决,要不然伊尔库茨克的五十万大军就没办法越冬!

    然而,考察结果却让朱可夫大失所望。

    并不是蒙古政府不愿意合作,事实上,蒙古政府还是很乐意合作的,也不是因为运输不通畅,库伦跟伊尔库茨克之间的铁路虽然被日军给炸毁了,但是蒙古拥有大量的驼队,利用驼队一样可以大批量的运输给养。

    最大的问题是,蒙古缺乏足够的人口。

    尽管缺乏统计,但是以朱可夫的估计,现在蒙古国的总人口最多也就三五十万人,这其中的绝大部分人口都是逐水草而居的牧民,聚居在库伦的人口只有不到三万人,所以,既便将这三万人全部转化为工业人口,也只是杯水车薪。

    所以,考察完库伦回来之后,朱可夫的心情就变得十分恶劣,到达恰克图车站时,正好天气变差,眼看着就是一场暴雪,这就使得朱可夫的心情更恶劣,于是开始大爆粗口,要知道平时他可一向都是风度翩翩的。

    朱可夫缩回到沙发上,吩咐卫兵将晚餐送车上。

    很快,一份简单的晚餐便送到了朱可夫的面前,两片黑面包,一小块黄油,还有一杯热腾腾的罗宋汤,尽管身为总司令,但是朱可夫并不喜欢搞特殊化,他更愿意跟手下的普通士兵们同甘共苦,这样也有助于他了解军队的战斗力。

    晚餐上来,朱可夫又从书架上面找了本小说,高尔基的母亲。

    翻开小说,再喝了口罗宋汤,朱可夫的心情终于平息了一些,然后一边阅读小说,一边又将黄油涂到黑面包上面,然后津津有味的啃起来,吃了没两口,副官忽然推门进来,将一份苏军最高统帅部签发的绝密电令摆在了他的面前。

    朱可夫便立刻放下手中面包,拿起了这份密电。

    在看完密电之后,朱可夫又立刻吩咐专列掉头再次南下库伦。

    这份密电,是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同志发来的,要求朱可夫立刻南下库伦,与中共的同志商量在包头建一个轻工业基地,并且向苏联远东方面军提供军需的具体事宜,显然,斯大林同志也在关心伊尔库茨克五十万苏军的吃穿问题。

    不过真正引起朱可夫兴趣的,却还是这次被派来库伦与他谈判的中国同志,徐锐,切列夫在信中多次提到过的那个家伙,那个在中国战场表现出卓越指挥才能的家伙?据说他在中国战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还从来没有败过。

    朱可夫跟苏联前驻华公使切列夫是亲密的朋友,切列夫在给朱可夫的信中,多次提到过徐锐在中国战场上的表现,并且对徐锐百般的推崇,这让朱可夫感到十分好奇,这个徐锐究竟何德何能,能让一向自视甚高的切列夫如此推崇?

    徐锐么?朱可夫摩挲着下巴,开始陷入到沉思。

    ……

    赤塔市,日本关东军第七军司令部。

    不久前,石原莞尔统帅的北上集群,正式改编为关东军辖下第七军,不过部队构成并没有什么变化,仍然下辖第二师团、第四师团,以及第二十七师团,此外,还有战车第一师团以及战车第二师团,航空兵团第一飞行集团。

    兵力上,第七军总共只有不到二十万人,却顶住了苏联远东方面军一百五十万大军从东西两个方向的夹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当然,必须得要说明的是,远东方面军的东部集群受到关东军主力部队的牵制,并没有全力出击。

    但既便是这样,石原莞尔也已经创造了奇迹了。

    如果具体分析,就可以发现,第七军之所以能够跟钉子似的钉死在赤塔,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石原莞尔在夺取赤塔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构筑起了坚固的防御工事,第二就是关东军直属航空兵团的第一飞行集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飞行集团的鬼子飞行员,全都是从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谴军抽调的,刚经历了跟中国空军的反复绞杀,无论是技术、经验还是心理素质都已经达到了鼎盛状态,所以在面对没什么空战经验的苏军飞员时,就形成了碾压的态势。

    此外,几个月鏖战下来,石原莞尔这老鬼子的指挥也是越发的炉火纯青。

    而且,石原莞尔这老鬼子还有越战越勇的迹象,时间进入十月之后,由于大雪封路,导致苏军的大兵团无法展开,攻势就严重受阻,相反,日军的小部队反击,却逐渐开始展现出了破坏力,打得苏军连连的后退,疲于应付。

    第七军参谋长矢野音三郎急匆匆走进来,向石原莞尔报告:“司令官阁下,这是特务机关刚刚转发来的消息,请您过目。”

    石原莞尔哦一声,伸手接过电报。

    看完之后,石原莞尔的一对浓眉立刻便蹙紧了。

    特务机关的电报上只说了一件事,说是中共以徐锐为贸易谈判代表,准备北上库伦跟苏联代表洽谈重启包头茶路,这个时候,中共居然跟苏联谈什么茶叶贸易?

    而且派出的谈判代表居然是徐锐,这就不能不让人对此浮想联翩了。

    徐锐是什么人?这家伙可是中国最能打的猛将,居然派他去搞贸易?

    “矢野君,我有种很不好的预感。”石原莞尔划着火柴,将密电点燃,一边看着密电化为灰烬一边又说道,“徐锐的这次北上,很可能跟远东会战有关系,所以,请求特务机关的人务必要全力追踪,务必弄清楚这件事。”

    “哈依!”矢野音三郎猛然顿首。

第1671章 傲慢与偏见(三更求月票)() 
徐锐北上库伦跟苏联人洽谈重开包头茶路的事,由于蒋委员长的推波助澜,现在在整个中国早已经是尽人皆知了,所以日军的特务机关能够知道此事并不奇怪,但是,日军特务机关要想掌握其中详情,却是绝无可能了。

    因为这次跟随徐锐北上库伦的人手,除了乌兰托娅这个延安派的俄语翻译,就只有钻山豹所率领的十八名狙击手,这种情形下,不要说小鬼子没办法往里边安插眼线,就连傅作义和蒋委员长也只能干瞪眼。

    别说,无论傅作义还是蒋委员长,都想过往徐锐身边安插眼线。

    傅作义虽然不相信徐锐真能谈成,但也还是多留了一个心眼子,心想着万一要是让徐锐给谈成了,就必定是一笔巨大的利益,这么一笔巨大的利益当然不能够让徐锐独吞,他们三十五军必须得从中分一杯羹。

    于是,傅作义就提出来,这次谈判必须有他这个省主席的代表。

    傅作义的观点看起来挺有道理的,不管怎么说,他都是绥远省的省主席,包头作为绥远省的第二大城市,理论上也是归他管,现在包头商界要跟苏联洽谈重开茶路,他这个绥远省主席怎么可以不参与进来呢?

    但是很遗憾,徐锐压根不按套路出牌。

    徐锐一句话,就把傅作义给顶回去了。

    徐锐对傅作义派去包头的代表这么说:“傅长官要是觉得自己能行,尽可以直接找苏联人谈判去,要是觉得不行呢,那就别捣乱!”

    傅作义派来代表只能灰溜溜的跑回归绥。

    傅作义知道之后,也是拿徐锐无可奈何。

    毕竟接触得久了,傅作义对徐锐的性格也已经有所了解。

    相比傅作义,蒋委员长倒是没有想过要从包头茶路中谋求什么好处,因为他压根不认为徐锐真能够谈成,但是他老人家还是通过戴老板给裙带花下了一道指令,指示她尽可能争取跟徐锐一道北上,一来借机亲近徐锐,二来掌握徐锐跟苏联谈判的内容。

    蒋委员长不相信,徐锐或者中共,只会跟苏联人洽谈包头茶路的事。

    向影心在接到戴老板的指示之后,也的确争取了,然而并没有卵用。

    ……

    回过头再说徐锐,一路风餐露宿,在经过半个月的长途急行军之后,终于赶在十一月的第二场大雪下来之前,赶到库伦附近,运气还算不错,几乎是徐锐一行刚刚赶到库伦,大雪就纷纷扬扬的降下来,而且很快就积起来有半米多深。

    地瓜从小生活在上海,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雪,惊叹不已的说道:“我的个天,这雪怎么这么大?再下人都快要被埋住了。”

    “这雪算什么呀。”从小在蒙古草原长大的乌兰托娅摇摇头说,“白毛雪才厉害呢,积起来足足有一间屋子那么高,草原上的蒙古包都被掩埋,记得在我九岁那年,********大草原上就下了一场白毛雪,那雪才叫大呢。”

    “一间屋子高的大雪?”地瓜听了顿时咋舌不已,“那还怎么出门呀?”

    “根本就没办法出门。”乌兰托娅摇摇头,脸上的表情忽然黯淡下来,“那年冬天,草原上几乎所有牛羊都冻死了,还饿死了许多牧民。”

    乌兰托娅伤心掉眼泪,整个队伍的气氛也开始变得凝重起来。

    半个月时间接触下来,活泼开朗的乌兰托娅迅速博得了狼牙们的好感,不少狼牙队员在明里暗里向乌兰托娅示爱,可惜的是,乌兰托娅对此却无动于衷,只不过,狼牙大队的小伙子们并未困此就轻易放弃。

    为了打破沉闷的气氛,邹超说道:“托娅,我给你唱支歌吧?”

    “好呀,好呀。”乌兰托娅立刻转悲为喜,“不过不能再唱陆军军歌了。”

    邹超脸上便立刻赧然之色,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