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书虫的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极品书虫的世界-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了元朝末年,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鄱阳湖兵败后,义门陈氏受到株连,朱元璋为报复,派兵进驻陈友“义门陈氏”古里,进行了洗劫,不仅故居遭毁,人也被贬为“丐户”流放。致使陈氏后裔纷纷移居海外。

    当时,除了陈友谅遇难以外,次子陈理也兵败后落水,在安徽安庆宿松县小孤山江面上被人救起,后来入赘到只有一个女儿的大善人丁员外家,为躲避朱元璋对“义门陈氏”的追杀,他改姓了丁。他生育二子,次子丁良卿迁往安庆怀宁,后来子孙繁衍,被尊为怀宁县丁氏一世祖,实则为义门陈氏陈友谅后人,东汉陈实的五十五代孙。

    这就是老汉姓丁,祖宗却姓陈的原因。丁老汉自称是怀宁丁氏的第二十二代孙,怀宁丁氏的前八代并没有按字排辈,因为随时都准备改回陈姓。直到第九代才开始,用一首总共84字的七言诗作为丁氏宗派,第三句“士伯希时可待遇”,丁老汉是“士”字辈的,按陈氏排就是陈实老祖的第七十六世孙。他这一支的老祖后来迁到了昌南,定居在高岭丁家。

    听完丁老汉的家族故事和传承历史,李舒崇唏嘘不已。这真是一个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庞大家族啊,据统计,全国姓陈的人有7000万,光是义门陈氏的后人就占了4000多万。李舒崇不禁问道:”义门陈氏遍及天下,这样的一个家族到底是怎样传承下来的呢?肯定有什么特别的秘诀吧?“

    丁老汉想了想,说道:“忠孝为本,耕读传家!义门陈氏的这八字精髓不仅为后人津津乐道。,也撑起了义门陈氏文化的脊梁。简而言之,靠的是精神的传承,德行的力量。”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李舒崇不胜感慨的说道。他如同被醍醐灌顶一般,顿时不再犹豫彷徨。是呀,一个家族的生存和发展,尚且要依靠精神传承的力量。偌大的华夏民族要想重新崛起,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又岂能仅仅依靠GDP的增长和物质财富的累积?

    李舒崇没有想到,随便遇到一位老农,却能一起畅谈家国天下。不知不觉中,两人来到了半山腰处,在古道的一个拐弯处,李舒崇看到了一块形似金鸡的巨石,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金鸡石?

    只见这块巨石高约四米左右,矗立在石林之中格外显眼,形似一只被劈掉了嘴尖的母鸡,周围有很多圆滚滚的稍小一些的石块,就像依偎在母鸡身旁的一群小鸡,好自然的一幅母鸡哺雏鸡的图画。

    两人一起爬到了金鸡石顶上,居高临下,周边的风景一目了然。丁老汉指引着李舒崇往远处看,只见一条铺满了白色砂砾的公路蜿蜒曲折地在郁郁葱葱的山间盘旋,宛如一条玉带缠绕在青山绿水之间,有个山头更是白沙堆积如雪。听丁老汉介绍,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青山浮白雪”景点了。其实这些白沙是高岭土淘洗之后的废弃物,俗称尾砂,近千年来高岭土不断的开采留下了大量的尾砂,堆积成山。

    李舒崇最关心的不是一路的风景,而是这片景区的管理机构。丁老汉又指向了山路拐弯的地方,就在距离“青山浮白雪”不远的地方,树林之间有一片比较开阔的山地,几栋红墙绿瓦的房子若隐若现,这就是旅游区的管理处了。

    约好改日再去登门拜访后,李舒崇辞别了健谈的丁老汉,直奔旅游区管理处。

    李舒崇施展起了金雁功,在金鸡石的石林之间飞跃,不多时就跃出石林区域,沿着白沙铺成的小路来到了山弯,走进了管理处的大门。李舒崇飘逸的身影,彰显出惊人的绝世武功,他轻松飞跃的一幕被刚刚走下金鸡石的丁老汉看见了,他略一思索后,不由得激动了起来……

    再说李舒崇,在管理处的服务大厅里,见到了两个年轻的景区管理员,一男一女正在闲聊。高岭风景区并不是很大,除了周末和节假日以外,平时的游客也不是很多。男孩姓汪,女孩姓刘,李舒崇向两人询问起景区的设施能否出租的事宜,结果却被他们告知,他们这里无法做主,原因很简单:这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归属于瑶里旅游公司管辖,公司是股份制有限公司,总部设在瑶里镇,这里只是一个办事处而已。而且,就算李舒崇能找到瑶里镇的公司领导,估计公司出租办公场所的可能性也不大,毕竟在同一块场地上既要办公、又要办学还是有很大冲突的。

    出师不利呀,闷闷不乐的李舒崇在旅游区闲逛了一下,也没有了游览的兴致,一边往门口走去,一边筹划着准备改天去瑶里镇,找旅游公司领导洽谈一下合作的事宜。没想到,他刚走出旅游区服务站的大门,就看到了刚刚分别没多久的丁老汉。

    丁老汉来得匆忙,气喘嘘嘘的样子,好像是专程来找李舒崇的。李舒崇开着玩笑说道:“丁大爷,你是来请我去你家吃饭的吗?一路小跑过来的吧,像你这样请客,真是太有诚意了,只是时间太早了点儿。”

    对于李舒崇的玩笑,丁老汉并没有在意,相反,他非常认真地说道:“我过来找你,就是专门来请你去我家做客的。请问,你是书院派的正式传人吗?”

第五十九章 满腹的疑惑(上)() 
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值桑榆不种麻。

    百里并非梨枣树,三春哪得桃杏花。

    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

    说与江南人不信,……

    在丁老汉的家里,李舒崇正在欣赏一幅陈旧的山水画,这幅画是丁老汉家里祖传下来的传家之宝,平时从不轻易拿出来示人。画中所画的是在一片崇山峻岭环抱之中,有一道比较低矮的山峪,两只大雁正在振翅高飞,却只能勉强从这里飞过。山峪之上,有一个关隘,四面都是城墙高耸,横亘于山峪之间,城门的门额之上有一个石匾,上书“雁门关”三个大字傲视漠北,两旁镶嵌着一副对联:“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城墙之上,画着一些古装打扮的士兵正在戍卫边关,如临大敌。

    画的旁边就有这么一首尚未写完的诗句。李舒崇不禁反复念道:“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说与江南人不信,……”没有写完的最后一句会是什么呢?他不禁反复推敲起来。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县城以北20公里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地势险要,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这首诗第五六两句所描写的是雁门关外的特殊气候,所以最后这句也应该与气候有关。

    他忽然回想起初中地理老师所讲过的知识。山西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的突出特点是早晚温差大,雁门关以北气候的大陆性更为显著。夏季的早晨气温较低,人要穿暖和一些,到了中午气温迅速升高,天气很热,人就要穿很少的衣服。“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就是这种气候的真实写照。想到这里,他福临心至,试着念了出来:“说与江南人不信……早穿棉袄午穿纱?”对,就是这样。“说与江南人不信,早穿棉袄午穿纱。”

    听到李舒崇居然把这首诗完整的念出来了,丁老汉异常震惊,随即激动不已地说道:“书院派高手,文武双全,你是不是姓李,对不对?祖宗保佑,我终于找到你了!”丁老汉当然知道这首诗的完整内容,这幅雁门关的风景画是他祖上这支丁家人祖传的,传承了将近六百年的时间,最后一句诗虽然没有写上去,但是每一代的家主都会口口相传,丁老汉是这一代的家主,这幅字画就由他保管,他当然知道。

    李舒崇觉得有点奇怪,自己随口接了一句诗,虽然续上之后挺通顺的,但也没有必要这么激动啊,难道这里会有什么秘密不成。这幅画看上去古色古香的,就是李舒崇不懂字画,也完全看得出来这是一幅真正的古董画,至于是否出于名家之手倒不好说。

    丁老汉激动的对李舒崇说道:“请问你在书院派现任何职?”李舒崇觉得颇为好笑,自己前不久一时兴起,才在程山组织了十三个人成立了所谓的书院派,加上最近收了一百多个记名弟子,总共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自己这个崭新的书院派掌门,还有另外一重身份就是重建后的昌南书院的山长,也不知道丁老汉问的是哪个身份。

    李舒崇问道:“请问丁大爷,你问的是书院派还是昌南书院呢?”

    丁老汉忙道:“千万别叫我丁大爷,实在不敢当,你就叫我丁老汉或者丁老就行。昌南书院我知道,几十年前被人砸垮了,真是可惜。不过,我问的是你在书院派的职务。”

    李舒崇看着丁老汉饱经风霜的脸庞,神情严肃认真,一点也不像是和他开玩笑的样子。李舒崇心中虽然奇怪,自己这个新组建的小门派怎么就传到了这么偏僻的小山村,但仍然回答道:“丁老,我就是书院派现任的掌门人。”

    李舒崇的意思是,书院派才刚刚成立没多久,自己只是暂代书院派的掌门人,以后如有合适的人选,自当退位让贤;另一方面,李舒崇记得在《射雕英雄传》里,曾经筹建过昌南书院,虽然自己没有说要组建书院派,但是就怕洪七公、江南六侠和丘处机他们随着后来情况的变化,酌情组建书院派也未可知。所以他说自己只是现任的掌门。

    不料丁老汉对此毫无疑义,在他想来,书院派至少已经传承了六百年左右了,因为书院派这个名字也是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下来的,只不过直到今天,他们这一支丁氏传人才终于又见到了书院派的传人,而且还是现任的掌门人。

    丁老汉神情恭敬地对李舒崇说道:“李掌门,本来今天我就要将这幅古画以及那个……交给你,但由于我的大哥现住在昌南县,三弟又在千里之外的怀宁县丁家祠堂修家谱,人没有到齐,所以,我想约您一周后再来我家一趟,当着我们全家的面,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说。请您到时候无论如何,务必再来一趟,好吗?”

    李舒崇急忙说道:“丁老,一周之后我一定再来一趟,很简单的小事情,您别太客气了,您这么大的年纪还要如此尊称于我,不是要折我的寿吗?我们虽然萍水相逢,可是一路上相谈甚欢,可以说是忘年之交,我们都别那么客气了,好不好?”

    丁老汉却意味深长地说道:“萍水相逢?也许现在您还这么认为,下一次您就不会这么想了,请恕我先卖个关子,其中的详情下次我一定全部详细告诉您。还有这称呼,您可以对我随便一点,可是我一定要尊称于您的,到时候您就知道了。”

    李舒崇此时心里非常迷惑,犹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件事情处处透着诡异,但显然与刚刚成立的书院派没有多少关联,他反复回想自己在《射雕》里面所接触的人物,没有什么姓丁的呀,莫非是姓陈的?好像……只有一个,铁尸陈旋风?可是自己并没有接触过,而且他死得早,也没有留下后人。

    李舒崇带着满腹疑惑,辞别了丁老汉。丁老汉倒也没有过多挽留,因为他自己不怎么会烧饭,他家的老伴不在家,上山挖草药去了,今年的金银花和野生姜收购价不错,勤劳的山区妇女总是闲不住,靠山吃山嘛。丁老汉一直把他送到金鸡石附近,再三叮嘱李舒崇一周之后早点来,今天多有得罪,没有留他吃饭,下次一定盛宴款待。

    李舒崇下山的路上,一会儿猜测丁老汉家的事情,一会又在想秦雯,不知道五七中学的联系人找到没有,转租的事情有没有希望?

第六十章 满腹的疑惑(下)() 
带着满腹的疑惑,李舒崇下了山。

    走到半路的时候,秦雯打来了电话:“舒崇,你还在高岭吗?”

    “我刚下山,走了一半路。秦雯,你去小港村找到人了吗?谈得怎样?”

    “我这边进展挺顺利的,五七中学现在的承包人是我的一个熟人,听他的口气,出租农场的事情好像问题不大,你现在可以过来吗?我们一起和他谈谈。”

    “好的,我大概还有二十分钟,不如你在东埠古街的石桥上等我,咱们先碰个头商量一下?”

    “好的。”

    李舒崇很快就到了东埠大桥。东埠大桥全长113米,建于1980年。整个大桥为仿古式七孔石拱桥,是迄今为止全省最长的仿古石桥。大桥全部用人工打凿的石块砌成,两侧是汉白玉栏杆,栏杆中间镶嵌着142块青石板,上面雕刻着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形象逼真。当时的造价达到惊人的十五万元,还不包括当地百姓自发的出工出力。

    这座桥唯一的缺点就是桥拱太高了,两头的坡度都很大,站在这边看不到那边,骑自行车的人都要下了车推着走才行。李舒崇把电动车停在桥头,徒步走到了桥当中,站在大桥上远眺,只见秀丽的昌南东河从东埠村旁静静流过,河两岸屋舍重重,炊烟袅袅,构成一幅古色古香的江南乡村图画。转过头,李舒崇才看到,石拱桥的另一端桥头上,一个婀娜多姿的身影依偎在汉白玉栏杆上,清风徐来,长发飘飘,仿佛人在画中,煞是好看,不是秦雯又是谁?李舒崇耳边似乎响起了凤飞飞的歌声: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

    不知不觉这尘世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

    红红心中蓝蓝的天是个生命的开始,

    春雨不眠隔夜的你曾空独眠的日子。

    让青春娇艳的花朵绽开了深藏的红颜,

    飞去飞来的满天的飞絮是幻想你的笑颜。

    秋来春去红尘中谁在宿命里安排,

    冰雪不语寒夜的你那难隐藏的光彩……

    似乎察觉到李舒崇那痴情的目光,秦雯转过头来,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笑着对李舒崇说得:“别发呆了,快过来商量吧。”李舒崇这才如梦方醒,赶紧走过去,随口说到:“幸亏我走到了桥中央,不然我们俩就要隔着一座拱桥傻等半天了……”说到这里的时候,李舒崇忽然想起自己和秦雯的现状,两人之间不就像是隔了一座石拱桥吗?虽然两人之间有点隔阂,但只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