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627崛起南海- 第9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汤姆笑着摇头道:“你想多了,到时候就算官府知道你是我们这边的人,也不会把你怎么样。很可能还会特地派人保护你,不然要是你在杭州出点什么事,搞不好就是一桩大麻烦了!”

    潘严一想似乎也有道理,浙江官府这次吃了个大亏,以后是断然不会再让类似的事件成为海汉兴兵的理由。到时候官府应该已经答应了开放通商,自己只要以商人身份进入杭州城,应当也不会引发什么麻烦。

    话分两头,各表一枝。祁杰和曲余同从海汉营地出来,便骑马回到城中。王畿等人早就聚在布政使司衙门里等得心焦,好不容易终于等到二人归来。

    “幸不辱命,海汉人答应撤军了!”曲余同一开口先报上了一个好消息。

    有人听到之后便暗自松了一口气,但王畿却没有这么快就被曲余同的话术给迷惑,追问道:“那海汉人所提的条件呢?”

    曲余同奇道:“不答应他们的条件,又如何能让他们自行退兵?”

    王畿冷哼一声道:“既然是讲条件,总得讨价还价才对。曲大人不会是要告诉本官,海汉人提出的条件,你统统都答应下来了吧?”

第1182章 停战协议() 
王畿身为浙江布政使兼按察使,本地最高行政和司法长官,自然不会有任何人质疑他的权威。不过这出面与海汉人签署停战协议,说起来并不是什么脸上有光的好事,王畿当下便有些犹豫,没有立刻回应曲余同的话。

    旁边自有察言观色之人,见王畿脸色凝重,当即便出声质疑曲余同的建议:“曲大人所提之法不太妥当,王大人身为浙江大员,岂能屈尊降贵,亲自出面与那海汉蛮夷签署这城下之盟?日后若是传扬开来,不免对王大人官声有损。”

    而王畿所顾忌的也正在于此,大家都清楚现在官府是迫于海汉武力威胁,才不得不选择停战议和这条路。谁出面去与海汉人签署协议,谁就会被冠上一些不好的风评,甚至有可能在未来局势发生变化时成为背黑锅的责任人。如果有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仕途,王畿肯定是不愿去出这个头了。

    曲余同对此早有预案,当下便立刻反驳道:“这怎么能说是城下之盟?海汉是南方番邦,慕我大明繁华之名而来,允许他们在浙江境内经商,这是天国上朝对番邦小国的恩赐!”

    那人犹自不服,继续辩道:“那海汉的另外两条要求也得白纸黑字写入协议,又当如何解释?”

    曲余同道:“这还不简单?不管是大明还是外国人,在杭州出了命案,官府本就有追查真相之责,这跟他们提不提要求有何干?至于赔偿之事,大可以抚恤之名一笔带过便是。本官再说一次,海汉人目的与我们一样,要的是一个能体面结束这场闹剧的机会,他们要求官府首脑人物出面签下书面协议的原因也正在于此。此事操作得当,便是浙江官府收服番邦人心,扬我大明国威的大好事一桩,但若是处理不当,两国交战,黎民遭殃,还请各位大人都将后果考虑清楚再说。”

    曲余同这番洗白可以说是相当厉害了,乍一听还颇有道理。俗话说官字两个口,如何解释两国间这一通武装冲突,最终还是要看官方的说法。只要双方能稍有一点默契,那么把这场武装冲突演变成两国冰释前嫌,大明提携小国的故事也是有可能的。而操作处理此事的浙江官府,非但无过,反而是大大地有功,说不定上报朝廷之后还能获得嘉奖表彰当然那还得好好构思一下奏折的内容才行。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吃曲余同这一套,比如刘峰对他这种不知不觉就把海汉洗白的做法很是不快:“曲大人,照你这么说来,海汉入侵大明,伤我军民,那也这么一笔勾销了?”

    曲余同不动声色地应道:“既然要把账算清楚,今时今日,刘大人可有与海汉决战于杭州城下之决心?刘大人或许会说,海汉此时猖狂,不过是因为近期浙江军力空虚所致,那待北上剿匪的军队回来,再与海汉算清这笔帐不就行了?下官可从没说要将此事一笔勾销,签了这协议,也不代表今后就不能开打了。”

    刘峰被他这一通怼,脸色顿时就黑了。曲余同这种说法,无疑就是在指责军方的无能才造成了当下不得不向海汉妥协的局面,如果军方觉得签署停战协议不可接受,那大可再派兵出城去与海汉战个你死我活当然要是再吃了败仗,只怕议和的条件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跟海汉拼命当然不可能,只要海汉不攻打杭州城,浙江官府已经不打算再将战事进行下去了。如果让朝廷知道浙江这边竟然被一支外国来的武装部队搅得不得安宁,那在场诸位谁都别想再过太平日子了。

    刘峰自己也深谙其中道理,所以才会认可了王畿的议和决定,但心头还是有一股气难以平复。这被曲余同一番夹枪带棒的嘲讽,更是气得七窍生烟,正待发作之时,王畿却发话道:“大局为重,还是先让海汉退兵为上!”

    本书,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王畿身为浙江布政使兼按察使,本地最高行政和司法长官,自然不会有任何人质疑他的权威。不过这出面与海汉人签署停战协议,说起来并不是什么脸上有光的好事,王畿当下便有些犹豫,没有立刻回应曲余同的话。

    旁边自有察言观色之人,见王畿脸色凝重,当即便出声质疑曲余同的建议:“曲大人所提之法不太妥当,王大人身为浙江大员,岂能屈尊降贵,亲自出面与那海汉蛮夷签署这城下之盟?日后若是传扬开来,不免对王大人官声有损。”

    而王畿所顾忌的也正在于此,大家都清楚现在官府是迫于海汉武力威胁,才不得不选择停战议和这条路。谁出面去与海汉人签署协议,谁就会被冠上一些不好的风评,甚至有可能在未来局势发生变化时成为背黑锅的责任人。如果有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仕途,王畿肯定是不愿去出这个头了。

    曲余同对此早有预案,当下便立刻反驳道:“这怎么能说是城下之盟?海汉是南方番邦,慕我大明繁华之名而来,允许他们在浙江境内经商,这是天国上朝对番邦小国的恩赐!”

    那人犹自不服,继续辩道:“那海汉的另外两条要求也得白纸黑字写入协议,又当如何解释?”

    曲余同道:“这还不简单?不管是大明还是外国人,在杭州出了命案,官府本就有追查真相之责,这跟他们提不提要求有何干?至于赔偿之事,大可以抚恤之名一笔带过便是。本官再说一次,海汉人目的与我们一样,要的是一个能体面结束这场闹剧的机会,他们要求官府首脑人物出面签下书面协议的原因也正在于此。此事操作得当,便是浙江官府收服番邦人心,扬我大明国威的大好事一桩,但若是处理不当,两国交战,黎民遭殃,还请各位大人都将后果考虑清楚再说。”

    曲余同这番洗白可以说是相当厉害了,乍一听还颇有道理。俗话说官字两个口,如何解释两国间这一通武装冲突,最终还是要看官方的说法。只要双方能稍有一点默契,那么把这场武装冲突演变成两国冰释前嫌,大明提携小国的故事也是有可能的。而操作处理此事的浙江官府,非但无过,反而是大大地有功,说不定上报朝廷之后还能获得嘉奖表彰当然那还得好好构思一下奏折的内容才行。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吃曲余同这一套,比如刘峰对他这种不知不觉就把海汉洗白的做法很是不快:“曲大人,照你这么说来,海汉入侵大明,伤我军民,那也这么一笔勾销了?”

    曲余同不动声色地应道:“既然要把账算清楚,今时今日,刘大人可有与海汉决战于杭州城下之决心?刘大人或许会说,海汉此时猖狂,不过是因为近期浙江军力空虚所致,那待北上剿匪的军队回来,再与海汉算清这笔帐不就行了?下官可从没说要将此事一笔勾销,签了这协议,也不代表今后就不能开打了。”

    刘峰被他这一通怼,脸色顿时就黑了。曲余同这种说法,无疑就是在指责军方的无能才造成了当下不得不向海汉妥协的局面,如果军方觉得签署停战协议不可接受,那大可再派兵出城去与海汉战个你死我活当然要是再吃了败仗,只怕议和的条件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跟海汉拼命当然不可能,只要海汉不攻打杭州城,浙江官府已经不打算再将战事进行下去了。如果让朝廷知道浙江这边竟然被一支外国来的武装部队搅得不得安宁,那在场诸位谁都别想再过太平日子了。

    刘峰自己也深谙其中道理,所以才会认可了王畿的议和决定,但心头还是有一股气难以平复。这被曲余同一番夹枪带棒的嘲讽,更是气得七窍生烟,正待发作之时,王畿却发话道:“大局为重,还是先让海汉退兵为上!”王畿身为浙江布政使兼按察使,本地最高行政和司法长官,自然不会有任何人质疑他的权威。不过这出面与海汉人签署停战协议,说起来并不是什么脸上有光的好事,王畿当下便有些犹豫,没有立刻回应曲余同的话。

    旁边自有察言观色之人,见王畿脸色凝重,当即便出声质疑曲余同的建议:“曲大人所提之法不太妥当,王大人身为浙江大员,岂能屈尊降贵,亲自出面与那海汉蛮夷签署这城下之盟?日后若是传扬开来,不免对王大人官声有损。”

    而王畿所顾忌的也正在于此,大家都清楚现在官府是迫于海汉武力威胁,才不得不选择停战议和这条路。谁出面去与海汉人签署协议,谁就会被冠上一些不好的风评,甚至有可能在未来局势发生变化时成为背黑锅的责任人。如果有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仕途,王畿肯定是不愿去出这个头了。

    曲余同对此早有预案,当下便立刻反驳道:“这怎么能说是城下之盟?海汉是南方番邦,慕我大明繁华之名而来,允许他们在浙江境内经商,这是天国上朝对番邦小国的恩赐!”

    那人犹自不服,继续辩道:“那海汉的另外两条要求也得白纸黑字写入协议,又当如何解释?”

    曲余同道:“这还不简单?不管是大明还是外国人,在杭州出了命案,官府本就有追查真相之责,这跟他们提不提要求有何干?至于赔偿之事,大可以抚恤之名一笔带过便是。本官再说一次,海汉人目的与我们一样,要的是一个能体面结束这场闹剧的机会,他们要求官府首脑人物出面签下书面协议的原因也正在于此。此事操作得当,便是浙江官府收服番邦人心,扬我大明国威的大好事一桩,但若是处理不当,两国交战,黎民遭殃,还请各位大人都将后果考虑清楚再说。”

    曲余同这番洗白可以说是相当厉害了,乍一听还颇有道理。俗话说官字两个口,如何解释两国间这一通武装冲突,最终还是要看官方的说法。只要双方能稍有一点默契,那么把这场武装冲突演变成两国冰释前嫌,大明提携小国的故事也是有可能的。而操作处理此事的浙江官府,非但无过,反而是大大地有功,说不定上报朝廷之后还能获得嘉奖表彰当然那还得好好构思一下奏折的内容才行。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吃曲余同这一套,比如刘峰对他这种不知不觉就把海汉洗白的做法很是不快:“曲大人,照你这么说来,海汉入侵大明,伤我军民,那也这么一笔勾销了?”

    曲余同不动声色地应道:“既然要把账算清楚,今时今日,刘大人可有与海汉决战于杭州城下之决心?刘大人或许会说,海汉此时猖狂,不过是因为近期浙江军力空虚所致,那待北上剿匪的军队回来,再与海汉算清这笔帐不就行了?下官可从没说要将此事一笔勾销,签了这协议,也不代表今后就不能开打了。”

    刘峰被他这一通怼,脸色顿时就黑了。曲余同这种说法,无疑就是在指责军方的无能才造成了当下不得不向海汉妥协的局面,如果军方觉得签署停战协议不可接受,那大可再派兵出城去与海汉战个你死我活当然要是再吃了败仗,只怕议和的条件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跟海汉拼命当然不可能,只要海汉不攻打杭州城,浙江官府已经不打算再将战事进行下去了。如果让朝廷知道浙江这边竟然被一支外国来的武装部队搅得不得安宁,那在场诸位谁都别想再过太平日子了。

    刘峰自己也深谙其中道理,所以才会认可了王畿的议和决定,但心头还是有一股气难以平复。这被曲余同一番夹枪带棒的嘲讽,更是气得七窍生烟,正待发作之时,王畿却发话道:“大局为重,还是先让海汉退兵为上!”

    (本章完)

第1183章 逐步推进() 
虽然官府的想法不错,但这种所谓的登记制度也是属于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措施,海汉国民大部分都是来自大明的汉人,除了当兵的青壮和已经进入官僚队伍的干部需要剪短头发,身份特征会比较明显,大部分人只要换上大明服饰就根本无法从外貌分辨国籍。而极少数的穿越者若是要进入浙江沿海的城池活动,那安保措施的阵势只怕会比知府出巡还大,哪里还需要专门进行登记。

    之所以要在协议中加上这相关内容,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大明和地方官府的脸面考虑。不管事后的实际执行效果如何,这至少能表现出官府对海汉人的出入境管理是有章可循的,一切皆在掌控之中,高官们也不会因为海汉人进入浙江境内活动而落下“监管不力”之类的话柄。

    “王将军,协议签署之后,希望你能尽快执行,率领部下撤离杭州。”王畿签完字放下毛笔之后,对旁边的王汤姆沉声说道:“早些了结这里的事,对大家都好!”

    王汤姆应道:“王大人放心,我们会遵照协议内容,即日开始撤离杭州。我也希望浙江官府能够尽快兑现协议中对海汉所作的承诺,早日开放各州府的通商权。”

    双方虽然已经签署了和平协议,但这也不代表他们心中就已经放下了之前的恩怨,能毫无芥蒂地与对方相处。不管在此之前是赢家还是输家,这份协议也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