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627崛起南海- 第8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宫古岛战役是在去年九月初由王汤姆带队指挥攻打十八芝最后一处巢穴的歼灭战,也是整个1633年中海汉军方实施的最后一次作战行动。于铁柱当时还是一营四连的连长,靠着在这次战役中所荣立的战功在战后得到了提拔嘉奖,才升到了现在的营长职位上。对他个人的职业生涯而言,要算是一次极为重要的进步,最起码以前当连长的时候,可不会有幸能跟执委会的首长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

    于铁柱解释之后,才接着刚才的话头继续说道:“今后等孩子大点了,那还是得想办法送回三亚念书,要是能多学一些本事,长大了能当个坐堂官老爷,岂不比我这扛枪杆子的大老粗强多了?”

    “说得没错!这才是出人头地的正途嘛!”于铁柱的表态让宁崎很是满意,先前参观小学时的不快也因此而消去了一些:“当兵打仗,只要身体完好,人人都做得,但要做官治理国家,那就只能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胜任。你想为子孙后代谋个好出身,那还是得走读书这条正道才行。”

    于铁柱听得连连称是,宁崎又继续说道:“这外面的学校,师资力量肯定还是没法跟三亚比,到时候孩子送回来,我替你安排进胜利堡小学就读好了。”

    于铁柱赶紧又起身道谢,执委会的首长亲自安排子女入学,这可是天大的面子,别人做梦都求不来的。那胜利堡小学里就读的大部分都是首长的子女,归化籍干部的后代能入学的,可都算得上赢在起跑线上的幸运儿了。宁崎心中却是有些小得意,任你军方在基层怎么动手脚,我只要把归化籍军官的子女都尽量安排到教育部直属的学校里就读,接受正统的教育,等到下一代人上位掌权的时候,也不致出现军人当政的局面。

    官僚体系中的文武之争,即便政治制度先进如海汉,也同样不可避免。这种竞争并不仅仅体现在每年的军费预算案审议环节和每次对外大规模军事行动之前的讨论会上,对于舆论方向、人才流动的控制,甚至于可能影响到数年后的一些长远布局举措,也都是在双方各自的算计当中。

    海汉穿越以来就一直处于快速扩张期之中,对于军事力量的依赖非常大,这也造成了军方在海汉政治体系中一直处于比较强势的位置。哪怕每次与军事相关的讨论上,文官们都会有意无意地设置一些障碍,但大多数情况下最后也只能对军方的提案表示妥协——打天下这种事,终究还是得交给军队去干,卡军队的脖子也就等同于卡海汉自己的脖子,于自身无益,只是通过这种手段来彰显一下存在感,避免军方一家独大而已。

    当然了,文官并不会因此而看轻自己,毕竟打天下靠军人,这治天下还是得靠文人才行。海汉是扩张与治理并重,文官自然也有自己能够发挥作用的舞台。从长远考虑,今后统治这个国家的主力还是文官,为了防止海汉在现阶段军方处于强势的局面下逐渐演变成了军政府,有些必要的牵制预防手段还是得早早用起来才行。

    关于军方的工作,于铁柱本来是没有义务向宁崎汇报的,不过宁崎这趟环岛考察是属于钦差大臣的性质,代表的是执委会而非他所掌管的科教文卫体系,在饭局这种非正式场合听取一下驻军指挥官的报告也是无可厚非。谈完私事之后,于铁柱便顺便向宁崎汇报了海口驻军的状况。

    目前驻扎在海口地区的部队有海汉民团陆军一营的大部分编制,包括三个战斗连和一个工兵连,另有一个炮兵连因为要参加下个月初的庆典阅兵式,已经提前回到三亚接受队列集训去了。此外陆军还有一支常驻此地的独立骑兵连,在码头上护送宁崎一行人的便是这支骑兵连的人马。

    海军本来是在海口有一支完整编制舰队驻扎,不过海汉民团在过去的一年中南下北上,对外战事和海上军事行动不断,整支舰队都已经被调动去了别处,目前在这里驻扎的海军仅有八艘探索级战船,两艘补给船和两艘侦察艇,全都是排水量在四百吨以内的小船。当然了,现在海峡对面的雷州徐闻县也基本都已被海汉渗透得十分彻底,在琼州海峡的安全防卫方面不会出现大的问题,这几艘战船已经足以维护海口港附近的海上安全秩序了。

    除了陆海两军的正规部队之外,本地还有一支编制为一个营的预备役民兵。这支部队的职能主要是在主力部队调动去别的地方执行任务期间,暂时接管海口城附近包括海港在内地区的防务。相较于正规军,预备役民兵部队在武器配备和作战经验方面会稍次一等,不过这只部队的排级以上军官全部都是民团退伍老兵,并且都拥有一定的实际作战经验,指挥体系的实力还是非常稳固的。只要不爆发大规模战争,这支民兵部队也足以维持地方上的安定了。

    按照军方的安排,像陆军一营这样的王牌部队,基本上每年都至少会参加一次大型军事行动,而去年结束台湾外海宫古岛的战役之后回到海口驻扎,主要还是作为休息调整之用,来年或北上或南下,总会有任务分配到头上,肯定是闲不住的,这也是先前于铁柱自称无法做出长远规划的一个主要原因。

    虽然目前军委还没有就一营在今年的去向做出明确的安排,但从年后开始,运来海口囤积的作战物资数量已经超过了日常所需,这显然是在为未来某一时段直接开拔前线做准备了。

    于铁柱虽然不清楚军委在今年的作战任务安排,但宁崎作为执委会一员,却是对此略知一二。在去年年底的军费预算案审议期间,军委所提供的资料中就明确提及了1634年的主要军事计划。这其中除了要在马六甲海峡东端建立星岛综合基地之外,也有北上继续在大明海岸线扩张控制区的打算。而类似这种去开荒新地图的任务,军委一向都是交给麾下的王牌部队负责,陆军之中排在最前面的,大概也就是于铁柱所在的一营和目前驻扎在浙江的特战营这两支队伍了。

    陆一营和特战营的竞争也算是由来已久,从海汉介入安南内战时便隐隐有了这样的苗头,不过好在是陆军内部的良性竞争,倒也不会伤了和气。但客观的说,钱天顿亲自操练多年的特战营的确在综合实力方面稍占上风,而且海汉军工在军械方面给予了诸多配合,很多实验性质的先进装备往往也是最早提供给特战营试用。

    除了要配合大部队的城市攻坚战以外,很多小股部队能够独立执行的作战任务,特别是任务地点为山地野外的环境,军委往往都会优先交给特战营去完成,这也使得特战营在军功累计方面一直领先于陆一营。高桥南升任特战营营长的时候,于铁柱还是连长,在升迁速度上的滞后多少也是因为所属的部队不同而吃了亏。

    不过近两年军委也意识到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是不安稳的,所以也开始给予其他部队更多的表现机会。陆一营如果能在年内北上执行任务,说不定是近年少有能跟特战营同场竞技的机会,于铁柱在说及此节时,语气中也有一点难以抑制的激动。

    宁崎对于军方这些作战行动方面的事务兴趣不大,他倒是更关心自己主管的领域,比如军队中的科教文卫工作。本来于铁柱还打算安排他们第二天参观陆一营的操练,但宁崎想了想还是拒绝了,不是不给军方面子,而是觉得带了范迪门这个拖油瓶,最好还是不要过多暴露了自家的军事实力。至于过几天三亚即将举行的阅兵式,那终究只能看个过场,从中所能获取的军事情报其实很有限。

    第二天的考察行程,宁崎在邱元的带领下走访了本地的官方机构和一些外地客商。在近期不会有战事爆发的海口地区,行政和商贸无疑才是这个时期最为主要的事务,来自隔海相对的雷州府、高州府、廉州府这些地区的商人,现在都将与海汉进行贸易的港口主要放在了琼北的海口港和儋州港两地,不用再绕上半个海南岛前往三亚。这些贸易关系的建立也使得海口港在近两年里有了长足的发展,常驻人口比起海汉占领这里的时候已经有了小幅上升。

    但范迪门对于这种行程却有一点缺乏兴致,东印度公司与海汉差距最小的领域,大概就是在贸易方面。论起做生意的本事,素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人可以说不逊色于这个时代的任何竞争对手,所以范迪门对海汉如何处理与大明商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并无太大兴趣,海汉在贸易方面所采取的政策,其实与东印度公司大同小异,而双方的业绩之所以会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范迪门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海汉具备了地理和人种方面的先天优势。

    东印度公司本来还是有希望弥补这种差距的,他们在台湾大员经营数年之后,其实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地每年都会有为数不少来自福建甚至是江浙的明商前往贸易,向东印度公司出售生丝、瓷器、茶叶等货物,假以时日,在大员港弄出一个类似于三亚港这样的区域贸易中心倒也不是不可能。

    但海汉人的出现无情地掐灭了荷兰人的希望,他们先是赶跑了为东印度公司充当打手和中间商的十八芝,接着又在占领的澎湖列岛开埠进行贸易,甚至一度封锁了福建前往大员港的航道,借此抢走了不少生意。最后干脆就在台湾岛登陆,并于大员港南面的打狗地区建设了高雄港,几乎是将东印度公司的生意抢得一干二净。

    在失去大员港的区域优势之后,东印度公司在当地所雇佣的汉人也就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了,毕竟东南沿海的海上霸王就在大员港隔壁开了码头,大明海商总不能无视其存在,还巴巴地跑来大员港做买卖。目前大员长官汉斯的应对策略,就只能是让属下前往临近的高雄港向海汉采购所需商品,再转运回巴达维亚。

    范迪门虽然有心在这次造访海南岛期间寻求商贸方面的突破,但他也知道在宁崎这种高官的眼皮子低下挖墙脚是不太现实的举动,所以干脆就做出不感兴趣的模样,免得海汉人一直保持着极高的戒心。

991。第991章 整体差距() 
最让范迪门觉得嫉妒的,并非目前海汉和大明之间热火朝天的贸易状况,而是海汉在港口基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他早先初到三亚的时候,也惊叹于当地港口码头的建设规模和水准,不过当时他认为这地方既然是海汉的门面,自然要倾尽全力弄得漂亮一点,以便能给外来客商留下好印象。但在这次走访海南岛上多处港口之后,范迪门才发现原来海汉人的每一处港口都是实施了标准化建设,虽然规模大小有所差异,但港口设施、进出港手续、运作机制等等却都是完全一致,也足见海汉在海上贸易方面经营策略的成熟。

    相较之下,东印度公司在南洋的经营状况却更像是草台班子,除了巴达维亚的港口还算有点模样,其他地方的建设水平别说与海南岛这些港口相比,就连安不纳岛都比不了。这种差距不单单只是因为财力投入程度的差异所造成,更多的原因还是由于东印度公司在整体规划、人员配备、工程能力等方面全面落后。

    在港口建设和运营方面的差距对于贸易的影响显而易见,海汉港口的运转效率明显要高出一大截,船只进出港手续,货物的装卸、仓储乃至销售,都无需船主货主们过多操劳,他们甚至不用下船就可以安排好这些事务,而节省下来的时间,便可以用于往返航程上。一年下来多跑几趟海汉的港口,用这些省下的时间所换得的利润自然就很可观了。

    尽管范迪门认为地域和人种才是双方在贸易经营状况上出现差距的主因,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如果站在客商的角度,服务设施完善,管理措施统一的海汉港口,显然是更好的选择。等海汉人在马六甲海峡的基地投入使用之后,不难想象整个南海,或者说东西方之间的海上贸易状况,或许都将会因此而产生微妙的变化。

    如果一定要让范迪门从中挑出一点毛病来安慰自己,大概也就只有海汉目前的海上运力还比较有限这个短板了。海汉为了快速地扩展地盘,将大部分的资源都放在了建造军事用途的舰船上,海汉海军已经拥有了六艘“威严级”主力战舰,但为了建造这六艘大型战舰和与其配套编制的众多战船,海运部只能大量削减了民用、商用船只的建造数量。这使得海汉目前对于来自他国特别是大明的海上运力十分依赖,常年往返于海南岛与大明之间的船只中,有七成以上都并非海汉所属。

    但这个短板能够限制海汉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了,这一路考察下来,范迪门在儋州和海口都看到了正在兴建之中的造船厂。以海汉建造军用船只的速度来看,未来几年中民用船只从各个船厂下水的频率只会更高。说不定一两年之后,在南洋地区的海面上就可以看到挂着海汉旗帜的商船船队出现了。

    在海口城的最后半天考察时间,宁崎去了南渡江以东的新移民安置区。从1631年开始到现在,在这片区域已经安置了近两万以大明为主要来源地的新移民。这些移民被分别安置在规划好的十个村镇中,生计以种植粮食作物的集体农场为主。

    明朝在乡村实施统治的基本组织是里甲制度,这种制度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由丁粮最多的十户担任里长,其余百户编为十甲。官府以里甲为单位编派徭役,包括征收税粮、办运上贡无聊、支应官府公用等等。但因为这种制度并非选拔贤能来管理基层,又没有完善的监管措施,所以里长在安排徭役时就可以公权私用,中饱私囊。到明朝中叶一条鞭法施行之后,原本十年更替里长的制度也逐渐废弃,对农民的控制力也就越来越弱了。

    海汉在接管这一地区之后并没有沿用大明的里甲制度,因为这里安置的都是没有根基的外来移民,所以民政部门在本地所采用的其实是以村为单位的公社制,即所有生产资料公有化,而民众的收入主要来自劳动所得的工资和口粮配给。而每个村的村委会干部,全部都是由海汉民政部任命,在吃皇粮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