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活动的骑兵和战马。这个交战距离不过几十米,骑兵们避无可避却又很难再顶着子弹冲上去,如果不想充当活靶子,不想被土里的地雷炸得七荤八素,就只能赶紧调头离开战场。
大概是因为昨天的失利给后金军留下了太多的阴影,虽然今天这处攻击目标的防线看起来更为脆弱,但被地雷胡乱轰了一通之后,很难再有勇气将战斗坚持下去。没有人知道对面的海汉军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杀死自己,这样的恐惧让不少骑兵不等后方撤退的信号出来,便已经拨转马头开始脱离战场。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在后金骑兵队距离海汉营地还有不到二十丈的时候,某匹疾驰中的战马踏中了地面的一块浮土,当马蹄刚刚离开这块地面,一声轰然巨响便在马腹下爆发出来,战马连同背上的骑兵都被爆炸的气浪掀翻倒地,那只马蹄更是在爆炸声响起的同时就被炸断了。
没等骑兵们反应过来,爆炸声接二连三地在他们身下的土地响起,战马的嘶鸣和骑兵的惨叫声此起彼伏,顷刻之间这冲阵的队伍便乱作了一团,难以再将冲锋的最后这段路程完成。
地雷这种武器并不是海汉的发明,事实上在五百年前宋金两国交战的时候,宋军便用埋设在地面的“火药炮”对金军实施过打击。而到了明朝,更是已经出现了采用机械发火装置的真正地雷。明代兵书《武备志》中记载了十多种地雷的形制、特性及构造图,可使用踏发、绊发、拉发、点发等多种发火装置。
1413年焦玉所著的《火龙经》中记载:“炸炮制以生铁铸,空腹,放药杵实,入小竹筒,穿火线于内,外用长线穿火槽,择寇必由之路,连连数十埋入坑中,药槽通接钢轮,土掩,使贼不知,踏动发机,震起,铁块如飞,火焰冲天。”1580年戚继光驻守蓟州时,也制造过一种“钢轮发火”原理的地雷,并且在战场上有过实际的使用。
不过这些比较原始的地雷武器的可靠性和杀伤力都比较有限,自然是比不了海汉兵工利用后世先进科技造出来的地雷。使用了碟形弹簧、黑火药、撞击式雷帽等部件和成熟结构的海汉地雷,其威力远胜前人摸索中的原始版本,还专门为对付骑兵加大了火药量,以求在爆炸时能连战马一同杀伤。
这种新式武器虽然已经在三亚的兵工厂中定型量产,但因为产能和造价问题暂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并未大批量列装到一线部队,目前仍处在小范围试用阶段。而辽东作为海汉军在今年的首个战场,自然也就成为了这种武器的实战试验场。
这次海军舰队从浙江北上的时候,为前线部队带来了大约两百枚甲一型地雷,以及十名接受过专门培训的地雷工兵。钱天敦考虑到敌军的作战习惯,便下令让工兵将三分之二的地雷开箱取出,都埋到了营地外围。这倒不是钱天敦大手大脚,而是他考虑到双方的交战态势只会是在前期才能让地雷派上用场,而后期海汉军肯定要将对手压制在地峡要塞一线,不会再给他们使用骑兵进行反击的机会,那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工兵用这一百多枚地雷在原野中铺出了约莫百米宽,五米纵深的雷区,虽然布得有些散疏,但最终的作战效果却是相当不错。后金骑兵完全没有预料到对手会设有这样的埋伏,数十枚地雷几乎是在几秒间次第炸响,人仰马翻的场面甚至让一部分后金骑兵认为自己是遭到了炮轰。
没有等他们从混乱中回过神来,从对面简易的防御工事后面已经射来了密集的弹雨,慌乱中又有数骑战马踩到了埋设的地雷,东一下西一下毫无规律地炸响,让场面越发混乱。
地雷阵直接炸死炸伤的骑兵可能还不到百骑,但造成的混乱却是难以控制,想要再结阵冲锋已经不可能了,对面的步枪正在不停地收割还能活动的骑兵和战马。这个交战距离不过几十米,骑兵们避无可避却又很难再顶着子弹冲上去,如果不想充当活靶子,不想被土里的地雷炸得七荤八素,就只能赶紧调头离开战场。
大概是因为昨天的失利给后金军留下了太多的阴影,虽然今天这处攻击目标的防线看起来更为脆弱,但被地雷胡乱轰了一通之后,很难再有勇气将战斗坚持下去。没有人知道对面的海汉军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杀死自己,这样的恐惧让不少骑兵不等后方撤退的信号出来,便已经拨转马头开始脱离战场。在后金骑兵队距离海汉营地还有不到二十丈的时候,某匹疾驰中的战马踏中了地面的一块浮土,当马蹄刚刚离开这块地面,一声轰然巨响便在马腹下爆发出来,战马连同背上的骑兵都被爆炸的气浪掀翻倒地,那只马蹄更是在爆炸声响起的同时就被炸断了。
没等骑兵们反应过来,爆炸声接二连三地在他们身下的土地响起,战马的嘶鸣和骑兵的惨叫声此起彼伏,顷刻之间这冲阵的队伍便乱作了一团,难以再将冲锋的最后这段路程完成。
地雷这种武器并不是海汉的发明,事实上在五百年前宋金两国交战的时候,宋军便用埋设在地面的“火药炮”对金军实施过打击。而到了明朝,更是已经出现了采用机械发火装置的真正地雷。明代兵书《武备志》中记载了十多种地雷的形制、特性及构造图,可使用踏发、绊发、拉发、点发等多种发火装置。
1413年焦玉所著的《火龙经》中记载:“炸炮制以生铁铸,空腹,放药杵实,入小竹筒,穿火线于内,外用长线穿火槽,择寇必由之路,连连数十埋入坑中,药槽通接钢轮,土掩,使贼不知,踏动发机,震起,铁块如飞,火焰冲天。”1580年戚继光驻守蓟州时,也制造过一种“钢轮发火”原理的地雷,并且在战场上有过实际的使用。
不过这些比较原始的地雷武器的可靠性和杀伤力都比较有限,自然是比不了海汉兵工利用后世先进科技造出来的地雷。使用了碟形弹簧、黑火药、撞击式雷帽等部件和成熟结构的海汉地雷,其威力远胜前人摸索中的原始版本,还专门为对付骑兵加大了火药量,以求在爆炸时能连战马一同杀伤。
这种新式武器虽然已经在三亚的兵工厂中定型量产,但因为产能和造价问题暂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并未大批量列装到一线部队,目前仍处在小范围试用阶段。而辽东作为海汉军在今年的首个战场,自然也就成为了这种武器的实战试验场。
这次海军舰队从浙江北上的时候,为前线部队带来了大约两百枚甲一型地雷,以及十名接受过专门培训的地雷工兵。钱天敦考虑到敌军的作战习惯,便下令让工兵将三分之二的地雷开箱取出,都埋到了营地外围。这倒不是钱天敦大手大脚,而是他考虑到双方的交战态势只会是在前期才能让地雷派上用场,而后期海汉军肯定要将对手压制在地峡要塞一线,不会再给他们使用骑兵进行反击的机会,那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工兵用这一百多枚地雷在原野中铺出了约莫百米宽,五米纵深的雷区,虽然布得有些散疏,但最终的作战效果却是相当不错。后金骑兵完全没有预料到对手会设有这样的埋伏,数十枚地雷几乎是在几秒间次第炸响,人仰马翻的场面甚至让一部分后金骑兵认为自己是遭到了炮轰。
没有等他们从混乱中回过神来,从对面简易的防御工事后面已经射来了密集的弹雨,慌乱中又有数骑战马踩到了埋设的地雷,东一下西一下毫无规律地炸响,让场面越发混乱。
地雷阵直接炸死炸伤的骑兵可能还不到百骑,但造成的混乱却是难以控制,想要再结阵冲锋已经不可能了,对面的步枪正在不停地收割还能活动的骑兵和战马。这个交战距离不过几十米,骑兵们避无可避却又很难再顶着子弹冲上去,如果不想充当活靶子,不想被土里的地雷炸得七荤八素,就只能赶紧调头离开战场。
大概是因为昨天的失利给后金军留下了太多的阴影,虽然今天这处攻击目标的防线看起来更为脆弱,但被地雷胡乱轰了一通之后,很难再有勇气将战斗坚持下去。
第1434章 全面压制()
刘尚在没来山东的时候就多次听说过特战营的种种光辉战绩,也曾在三亚图书馆里悄悄查询过相关的报道和资料。在他看来这支海汉王牌部队中的将士一定是个个勇冠三军,都如同天兵天将一般威武,但到了山东亲身接触过之后,发现这些士兵与以前在海南岛上看到的海汉军也没有明显的差异,没人长着三头六臂,也没看到那种在马背上使一杆铁枪就能杀个七进七出的猛将。硬说有什么不同之处,大概也就是武器装备要较普通部队更好一些。
直到他被派到旅顺,与特战营同吃同住之后,才慢慢体会到这支部队的厉害之处。军纪严明、训练刻苦之类的特质就不用多说了,最重要的是这支部队的求战欲望和看待战争的态度,与刘尚过去所接触到的军人似乎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常年在海外作战,让这些见惯生死的军人对战斗和死亡都表现出一种明显的漠视感,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地战胜对手,征服新的地域为国家开疆拓土。但这种漠视并非毫不在意,而是建立在强大的自信基础之上,他们确信自己所在的这支部队不可战胜,任何对手在他们看来都只是自不量力的绊脚石而已。哪怕战场上的敌人是让大明颇为头疼的后金铁骑,哪怕对方占据主场之利且兵力拥有明显的优势,也并未给这支部队带来更多的压力。他们只是按部就班地训练、调动、出征,做好在战场上干掉对手的准备。
先前后金骑兵发起冲锋的时候,刘尚也在营中观战。当他看着敌军越来越近,感受到脚下地面传来的震动时,说实话身上冒出的冷汗比当初环岛考察被张千智盯上的时候还多几倍。他知道只要后金骑兵冲破营地外围那层看起来并不牢靠的路障,自己就连逃生的机会都不会有,但看着身边那些镇定自若的海汉军人,他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这些自信的人身上了。
随着爆炸声的不断响起,刘尚才终于明白了为何这些海汉军人能够保持如此的镇定,原来看似凶猛的后金骑兵根本连营地的边都摸不着。步兵们再上前一番补枪之后,这后金骑兵竟然退得比来时更快,也是让刘尚叹为观止。
这场仗并没有出现刘尚想象中的血腥厮杀,双方的交战距离一直控制在十丈以上,后金便已经被打得溃不成军。而反观特战营这边,刘尚敢说很多人可能连汗都没怎么出,这仗就算是打完了,而且还是漂亮的完胜对手。不过每个人的脸上都很平静,似乎这种完胜在他们看来就是理所当然的状况,完全不值得为此表现出特别兴奋的状态。至于像刘尚这种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的心态,他们更是丝毫都不会有。
见到这样的景象,刘尚也只能暗道一声厉害,特战营的这种强大心态已经根植于每一名军人心中,很难再受到外界的影响。
本书首发创世中文网,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刘尚在没来山东的时候就多次听说过特战营的种种光辉战绩,也曾在三亚图书馆里悄悄查询过相关的报道和资料。在他看来这支海汉王牌部队中的将士一定是个个勇冠三军,都如同天兵天将一般威武,但到了山东亲身接触过之后,发现这些士兵与以前在海南岛上看到的海汉军也没有明显的差异,没人长着三头六臂,也没看到那种在马背上使一杆铁枪就能杀个七进七出的猛将。硬说有什么不同之处,大概也就是武器装备要较普通部队更好一些。
直到他被派到旅顺,与特战营同吃同住之后,才慢慢体会到这支部队的厉害之处。军纪严明、训练刻苦之类的特质就不用多说了,最重要的是这支部队的求战欲望和看待战争的态度,与刘尚过去所接触到的军人似乎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常年在海外作战,让这些见惯生死的军人对战斗和死亡都表现出一种明显的漠视感,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地战胜对手,征服新的地域为国家开疆拓土。但这种漠视并非毫不在意,而是建立在强大的自信基础之上,他们确信自己所在的这支部队不可战胜,任何对手在他们看来都只是自不量力的绊脚石而已。哪怕战场上的敌人是让大明颇为头疼的后金铁骑,哪怕对方占据主场之利且兵力拥有明显的优势,也并未给这支部队带来更多的压力。他们只是按部就班地训练、调动、出征,做好在战场上干掉对手的准备。
先前后金骑兵发起冲锋的时候,刘尚也在营中观战。当他看着敌军越来越近,感受到脚下地面传来的震动时,说实话身上冒出的冷汗比当初环岛考察被张千智盯上的时候还多几倍。他知道只要后金骑兵冲破营地外围那层看起来并不牢靠的路障,自己就连逃生的机会都不会有,但看着身边那些镇定自若的海汉军人,他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这些自信的人身上了。
随着爆炸声的不断响起,刘尚才终于明白了为何这些海汉军人能够保持如此的镇定,原来看似凶猛的后金骑兵根本连营地的边都摸不着。步兵们再上前一番补枪之后,这后金骑兵竟然退得比来时更快,也是让刘尚叹为观止。
这场仗并没有出现刘尚想象中的血腥厮杀,双方的交战距离一直控制在十丈以上,后金便已经被打得溃不成军。而反观特战营这边,刘尚敢说很多人可能连汗都没怎么出,这仗就算是打完了,而且还是漂亮的完胜对手。不过每个人的脸上都很平静,似乎这种完胜在他们看来就是理所当然的状况,完全不值得为此表现出特别兴奋的状态。至于像刘尚这种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的心态,他们更是丝毫都不会有。
见到这样的景象,刘尚也只能暗道一声厉害,特战营的这种强大心态已经根植于每一名军人心中,很难再受到外界的影响。刘尚在没来山东的时候就多次听说过特战营的种种光辉战绩,也曾在三亚图书馆里悄悄查询过相关的报道和资料。在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