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绝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路绝尘-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无悔。人能无忧无悔地活在当下,喜悦而不为一切由心所生的东西所束缚,就是当时修行悟道者的真实写照。

    当自己变得白发苍苍、步履艰难、满口假牙、气喘吁吁、生命也快要走向尽头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理由、也应该扪心自问问自己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对这一生觉得十分满足、了无遗憾吗?认为想做的事你都做了吗?有没有好好笑过、好好哭过、好好玩过、好好爱过,真正快乐或者痛并欢乐过?

    不过结合现实社会就可以简单勾勒出一个普通人这一生是怎么度过的:小的时候,就不得不放弃掉自己童年的许多爱好,去参加各种各样、形形**的培优班、补习班、奥数班、钢琴班,因为大人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时候,拼了命的想要**一流的大学,就不得不成天蹲在图书馆里,和那些书山题海作*争;随后,在大学里谈了一场**四*但没有任何结果的四年恋爱,出来后就不得不设法为自己找一份好的工作。

    接着,不管身在那栋写字楼,不管在哪个事业单位、世界五百强、政府部门还是私企工作,都不得不卑躬屈膝的去讨好上司、和同事互相猜疑的勾心*角;工作稳定一点就迫不及待地会找一个还看得过去的女人结婚,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和后代;有了孩子以后,就开始向自己的父辈所经历的那样,让一切再从头来一遍,虽然形式上有所区别,但万变不离其宗:决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不仅是那些没有信仰、缺乏理想的芸芸众生的人生轨迹,也不仅仅是那些一心向佛的香客居士的真实写照,就是一个拜佛念经的出家人也是如此,因为四大皆空、六根清净并不是随着剃发出家、皈依佛门就算完成了的,也不能将〃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与〃酒色财气〃进行混淆,可是要真正做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谈何容易,连隆醒方丈和玉林大师有时候都自嘲的称呼自家是一个俗人,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

    到了最后,等到自己老得几乎连路都走不动、想停下来好好喘口气的时候,生命也到了快要结束的时候,这个依然美好的世界就要向自己说拜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留下了太多的遗憾,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把眼光放在〃现在〃,才恍然大悟〃时不我待〃,才发现事情发展的真谛原来就是佛所揭示的、大师所解释的那四个字〃活在当下〃。

    佛家常劝世人要〃活在当下〃。到底什么叫做〃当下〃?简单地说,〃当下〃指的就是:每一个人现在正在做的事、呆的地方、周围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就是你所生活的每一个乡村集镇、每一座寺庙、每一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乃至每一个家庭;〃活在当下〃就是要每一个人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这些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认真去接纳、去品尝、去投入和去体验这一切。

    活在当下,首先要学会去感受。伟大的临济法师生前经常竖起一根指头慢问道:〃当下,缺什么?〃这是一个不需要大脑就能回答的问题,目的是让人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当然在佛经里经常会看见类似的问题:〃若非当下,何时?〃那就需要去感受:谁活在当下?是自己吗?自己在哪里?在这一瞬间,自己的感受如何?自己能感觉到空气的流动吗?自己能感觉到自己的心情的微妙变化吗?当自己开心的时候,是什么在开心,是哪里在开心?还是仅仅在脑海里浮现出的开心两个字?

    活在当下,就得学会去珍惜。当今的商业社会,弱肉强食、竞争**是不争的事实,于是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能看见有不少人时常回首皱眉,说着曾经我应该珍惜;我们也会看见那有不少人痛心疾首,说自己将到手的幸福轻易放弃;我们也经常能看见有不少人在极目远眺,说以后一定要珍惜。可是随着时间的拖延,一切信誓旦旦都成了纸上谈兵。到底什么才能被我们珍惜?其实命运的声音早就告诉了我们答案,那就是珍惜眼前,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就得学会去抓紧。眼前的一切往往都是最容易把握的,因为它真切地存在于自己的生活,因为是自己能看到发生的一切,当然也极有可能立刻将承诺转化为行动。可也许就是因为眼前的一切太过于真实,我们似乎都有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惘。我们忽视了当下,却乐此不疲地追逐尚不可知的明日;我们遗忘了眼前,却百感交集的追悔已成历史的昨日。我们一次次在眼前跌倒,往往不是因为障碍太过于强大而难以战胜,只是我们没有把目光正确的收回当下。

    活在当下,不是不要去尝试,只是为了让自己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活在当下,不是不要理想的未来,只是让现实的每一步能走得更坚定;活在当下,不是不要教训的过去,只是让挫折的经验能用在实际。活在当下,是为了享受现时拥有的一切,是为了感恩珍惜生活;活在当下,是为了改变现在存在的缺憾,是为了飞得更高行得更远。因为生活的滋味本是平淡,珍惜路过的一切,就会惊奇的发现生命将变得无限绵长与充实。

    活在当下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当我们活在当下,而没有过去拖在你后面的枷锁,也没有未来拉着你往前冲的动力的时候,自己就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这一时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种强烈的张力。因为我们在为活在当下而拼搏,并且一份耕耘确实就孕育着一份收获,这样难得的享受,我们不该倍加珍惜吗?

    这就是使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的惟一方式。除此之外的人们都是贫穷的,因为世界上有两种穷人……富有的穷人和没有钱的穷人。充实的感觉和对物质财富拥有的多少关系不大,它往往和每一个人生活的方式、生活的品质、生命的喜乐、生命的特*有关。而所有这些东西只有通过静心才可能感受到其中的深意。

    即使是处在阴暗的人生低谷,也不要失去活在当下的坚定信心和勇气,唯有品尝过辛酸与苦涩,才会更加珍惜甜美幸福的生活。人们无法预测前景,更无法把握未来,唯有珍惜眼前美好时光,不懈努力,拼搏进取,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绚丽多姿,才能谱写出铿锵有力、悦耳动听的人生乐章。或许生活的真意不过是嗅嗅身旁一朵花,享

464。奇文共赏之() 
464.奇文共赏之

    当年除了佛学院的老师、江城和本寺的一些德高望重的法师以外,位于宝通禅寺的佛学院还常常邀请各地知名的法师到这里来给学院的学员授课,不管是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律宗、密宗、法相宗、三轮宗还是禅宗,都曾经在佛学院登台出示过;而包括隆醒方丈、玉林大师在内的高僧都会到场认真聆听,哪怕派别不同、观点各异、立场对立,也允许对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那是一个令人怀念的自由的学术研究和交流。

    于是,我们就有幸听到了法师对《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的浅释;就有机会听见了各种流派的高僧对《法华经》、《华严经》、《四分律》、《大日经》、《成唯识论》、《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的阐述;就能够知道《金刚经》的要义、《佛说大乘无量寿*清净平等觉经》的讲记、《六祖法宝坛经》的今释、《弥陀要解》的宗要,就能够听到法师说如何修证佛法、学佛者的基本信念、佛法的基本与要径等等。

    于是我们就有幸听到了法师讲的《金刚经说什么》、浅释《无量寿经》、《如来出世》本怀、摄心念佛法、持诵秘诀、十念法门;就有机会听见不同的门派的高僧对初学入门、了凡四训、觉海慈航、为何放生和如何放生?还有戒律礼仪的不同观点;就能够知道无数的佛教故事、僧人诗句、汉传佛教发展概况、甚至还有西方发愿文、劝修净土三章、为什么要提倡素食、戒杀与吃素、以及各种各样的专题,那才叫受益匪浅。

    一个和尚当然只有一个师父,这是众所周知的,可是弘律师兄却有两个师父,一个是宝通寺的住持隆醒方丈,后来又被玉林大师看中,成了他唯一的弟子,自然在除了憨厚老实、勤奋学习以外,还有两位师父所看重的品格。所以方丈将新的学员入院典礼上的讲话委托给弘律师兄。师兄很快就写完了,可是又把讲稿扔给了我,丢下一句话,抱着小师妹就走:〃你可比我多读了几年书,就帮师兄看一下,润色一下,最好像华师大的根叔校长那样的语言。〃

    我就一个人躲在锅炉房冥思苦想,却总没有灵感,后来牙一咬、心一横,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就开始在讲话稿上胡说八道,就开始下笔如有神,就开始一气呵成。交给师兄的时候就准备被骂一顿,谁知师兄哈哈大笑,竟然拿去给玉林大师看,我就知道一定会被骂得狗血淋头了,就给小师妹提前预*:〃师哥可能又闯祸了,等一会儿师父发脾气的时候,你一定得帮我。〃

    〃没问题。〃木青莲回答得很干脆,当然是有附加条件的:〃明天带我到广埠屯去吃欢喜坨、喝蛋酒,然后到电脑城给我买学习机去。〃

    我就习惯*的在小师妹的**打了一巴掌,不重,自然也不痛,小师妹也知道那仅仅只是一个习惯*的举动,自然也不生气,反而嘻嘻的笑了起来。

    大师在我的修改稿上写了一行字:〃能把开学典礼讲话稿写成这个样子,也只有弘谦这样胆大妄为者。奇文共赏之。〃

    佛教是什么呢?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教育内涵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时间上,它讲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学、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国孔子发明的儒教,是讲一生一世、从生到死的教育。佛法则是三世的教育,讲过去、现在和未来。所以是伟大的。

    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因为就宗教的特征而言,上帝与信徒不是师生关系,真主与信徒也不是师生关系,而佛门则是清清楚楚说明,佛与我们是师生关系;我们与菩萨是同学的关系、菩萨是佛早期的学生,我们是佛现在的学生。我们与菩萨是前后期同学,菩萨是我们的学长。首先中国过去称之为〃丛林〃的就是佛教大学。我们从佛教的起源,一直讲到中国的佛教,从佛陀的理论到菩萨的开悟,可见佛学的确是一个教学体系。

    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因为上帝、真主、元始天尊都是领袖、霸主和帝王,而学佛之人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我们自称为弟子。现在的佛学院将主持长老或者方丈和尚称为校长,下面有三位帮助他的人,佛家称为纲领执事,首座、维那、监院分掌三个部门:名称虽然与学校不相同,实际上他们管的事务跟现代学校里面的教务、训导、总务没有两样,由此可以证明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而将佛学院设在寺院里,这就是一大发明创造。这就和医学院有附属医院、体育学院有体育馆一样,只不过佛教教学却是将小的学院融入大的寺院而已。

    佛教是教育也不是宗教。因为佛学教学不是宣扬封建迷信。佛门常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迷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对自己、对生活环境的真相不了解。因为不了解真相,往往就看错、想错,当然也就会做错。做错的结果就是苦。如果一个人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能够真正理解,没想错、没看错、没做错,所得的结果一定是快乐。

    所以〃破迷开悟〃,是从因上说;〃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说。佛教教学的方针就是破除迷信,启发真正的智慧,让我们有能力在现实环境里辨别:真、妄、邪、正、是、非,乃至于善、恶、利、害。然后再帮助一切众生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慈悲济世的宇宙人生观。所以大家要认清楚,佛法是教学,是真的能让我们得到真、善、美、慧,永恒真实幸福的教育成果。

    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长期以来有不少人是把佛教变成一种学术,变成一种哲学,将系统*的佛教当作哲学研究,这是一种变质。不过比起最近几十年甚嚣尘上的邪门外道的所谓佛教还仅仅只是小巫见大巫。现在有不少所谓的方丈、住持、大师,利用人*的弱点,拿著佛法作招牌,欺骗众生、伤害众生、招摇撞骗、骗人钱财、奸*女、扰乱社会、危害大众,那就是变质变得太不像话了,变得太过分了,注定会坠入阿鼻地狱的。

    佛教既然是一种教育,它的教育目的应该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文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可以定为佛教的三个阶段:第一是〃正觉〃,第二是〃正等正觉〃,第三是〃无上正等正觉〃。如果是贪、嗔、疑、慢,人我、是非、烦恼,都断尽了,没有烦恼了,佛就承认这个人是〃正觉〃,佛教就称他为〃阿罗汉〃。

    菩萨用心是真的,真心是永远不变的。佛用真心,菩萨也

465。现场记录() 
465.现场记录

    但是在宝通寺给我最大鼓舞、最大启示的还是玉林大师,看着大师那虽然精神但很消瘦的面颊、风吹既摇的单薄身躯,根本无法将他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联系在一起,也无法使人相信在大师那柔弱的*臆中居然蕴藏着如此之大的能量和如此广博的才智,可就是他教会了我无论何时何地,都得要学会面对,那同时也是活在当下的精髓。

    有不少事情经过以后才能明白过来,有些经历必须走过以后才能看**迹,有些真理只有检验以后才能得到证明,我后来才知道,我的人生的所有一切在踏入宝通寺的那一瞬间就已经被改变了,玉林大师用他那伟大的人格和无私的精神,还有无上正等正觉的行为影响着我。很久以后,钟玉卿告诉我:〃只要看见大师的慧眼,就感觉到自己沐浴在佛光之中。〃我的三哥只用了四个字对大师进行了总结:〃精彩绝伦〃。

    这个世上只有那个在宝通寺长大的木青莲和居然会步她的后尘的王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