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的歼星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奶爸的歼星舰-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古人认为,平安亭帖写就之后就收藏在皇室之手,后来几经战乱,流落民间。直到北凉时代才为著名书法大家米元章发掘,重见天日。

    平安亭帖的传承也正是从米元章开始,中间再未断绝。

    但也有其他文人笔记,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总之,在米元章之前,平安亭帖的传承的确有些疑问。

    陈焕之道:“小范,你说的这个问题,很难追溯。我们目前的研究只能认为,从米元章之后的传承是完整无缺的,这一点你是不是承认?”

    范千秋道:“这个我承认。”

    陈焕之点头道:“历史上记载,米元章得到此贴,欣喜若狂,大宴宾客三日,并且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你有没有疑问?”

    范千秋道:“这些都记载于北凉书的米元章传里,我没意见。”

    陈焕之道:“既然如此,你是否怀疑当时米元章得到的并非真正的平安亭帖呢?”

    这个问题一问出来,范千秋就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按照陈焕之的逻辑,范千秋若是否认平安亭帖,那就意味着米元章错了。

    米元章是谁?那是九洲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传世作品完全不逊色于王之,堪称书法界的至宝。

    在鉴赏和收藏方面,米元章也是旷古掘金的大家,若不是他,很多稀世珍宝都无法保存下来。

    再给范千秋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去否定米元章,何况他并没有证据。

    犹豫了一下,范千秋道:“我还是保留意见。”

    大家都笑了笑,保留意见意味着没有意见,也就是说,范千秋的意见可以不作数。

    陈定星松了一口气,范千秋只要不坚持,那就没事。

    “还有还有一位没有发表意见。高先生,你怎么看?”陈定星心里很开心,第一轮的鉴定这就算是完成了,接下来再请星世家鉴定委员的几位委员走个过场,就可以进行拍卖前的宣传了。

    高飞坐在最末的位置,一直都饶有兴趣的听着范千秋和专家团的讨论,听到陈定星询问自己,便道:“我支持范千秋的意见,这是赝品。”

第112章 一大堆证据() 
“噗嗤”和范千秋提出反对意见时鸦雀无声不同,这次有人忍不住的笑出声来。

    范千秋年轻,但名声在外,专家们对他很尊重。

    高飞就不同了,既年轻也没有名气,看起来就像是凑数的。

    凑数就凑数,居然还哗众取宠,不嘲笑你嘲笑谁!

    就连范千秋也露出一抹苦笑,显然不认为高飞的支持是什么好事。

    陈定星露出一丝尴尬的神情道:“高先生也有不同意见,你也是凭感觉?”

    “哈哈!”陈焕之笑起来。

    其他专家也是连连摇头,只当一场热闹。

    高飞摇了摇头:“我不是凭感觉,我有证据。”

    “有证据?”所有人更乐了。

    在座众人除了范千秋之外,搞研究的年头比高飞的岁数都大,尽管大多数人没有真正见过平安亭帖的真身,对这件稀世珍宝却并不陌生。

    而且过去的一千多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书法大家都对平安亭帖有过各种各样的评价和鉴赏,偶有质疑也都空口无凭,从来没有一个人拿出过证据。

    这也是专家们一致认定平安亭帖为真品的原因。

    高飞居然说有证据,难道是王之给他托梦了?

    面对嘲讽,高飞不为所动,继续道:“我有证据认为,这幅平安亭帖并非王之原作,而是米元章临摹的!这是一幅超级赝品!”

    米元章临摹?

    这种论调,高飞并非是第一个提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早在数百年前,藏家唐文明就曾经提出过一个假设,怀疑平安亭帖其实是米元章临摹而成。

    但这个假设需要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基础,那就是米元章一定是要看过平安亭帖的真迹才能临摹。

    真迹何在?米元章为什么要用一幅临摹品替代真迹?

    唐文明给不出答案,历代质疑者也给不出答案,只能不了了之。

    高飞堂而皇之的说有证据,专家们当然不信。

    这么多年,这么多大家的研究,都没找到证据,你一个凑热闹的就有证据了?

    陈焕之干笑一声:“这位高先生是吧,你既然有证据,那就拿出来吧。”

    大家一阵嗤笑。

    滴,获得来自陈焕之的轻蔑,+11

    滴,获得来自巩中夏的嘲讽,+15

    滴,获得来自陈定星的怨念,+16

    一连串的情绪收入来自会议室中除去范千秋的每一个人,就连陈定星似乎也非常不爽。

    但高飞不是为了让大家爽才来的,既然两个小时收了三万元的出场费,就得对得起这笔钱。

    “证据很简单,北凉诗人梁标青在公元994年的一封书信中,曾经和友人提及过,在米元章处观赏平安亭帖。后凉时代,公元1035年,后凉枢密使李锦也曾提及自米家后裔手中购得一幅天下无双的书法,尽管并未提及名字,却能从描述确定为平安亭帖。”高飞侃侃而谈道。

    众人全都瞪圆了眼睛。

    梁标青是谁?

    李锦?李锦倒是知道,后凉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书法家,但高飞提到的书信和札记,那是什么东西?

    倒是范千秋蹙了蹙眉道:“高先生,李锦的故事我不太清楚,梁标青的书信可是出自鹤水集吗?”

    高飞点点头道:“梁标青的书信可查阅商务印书32版鹤水集第112页。至于李锦的故事,收入在九洲书局16版的大凉实录第9卷第12节第11段。”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高飞提及的两本书,大凉实录倒是听说过,却并没有人真正看过。至于鹤水集则是闻所未闻,甚至怀疑这本书是不是高飞编造出来的。

    陈焕之第一个笑道:“高飞,你居然看过这么多书,的确厉害。但这能证明什么?证明米元章确实收藏过平安亭帖?”

    高飞淡淡的道:“陈教授,请你告诉我,平安亭帖上第一个鉴藏印是谁的?”

    “米元章的,这有疑问吗?”陈焕之道。

    高飞道:“印章上刻的是什么?”

    陈焕之愣了下:“凉太傅米。”

    高飞继续问:“根据北凉书记载,米元章是在公元998年才获封为太傅。既然如此,为什么梁标青在994年就看过平安亭帖,米元章却直到998年之后才会盖上鉴藏印呢?”

    “呃”陈焕之无言以对。

    收藏家的秉性,专家们再了解不过了。就像是那些走到哪一个景点都要留下“xxx到此一游”的游人一样,拿到一件珍品之后,恨不得第一件事就是盖上自己的鉴藏印,以表“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心意。

    若是梁标青的书信真存在,高飞的疑问可就必须要慎重考虑了。

    高飞继续道:“还有,李锦从米氏后裔手中购得平安亭帖的记载,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这幅平安亭帖的传承中并没有李锦,反而在历史记载中,米元章死后,平安亭帖流入何延年之手。这两个记录彼此之间是冲突的,因为何延年和李锦生活的年代重叠了几十年,何延年死后,平安亭帖又转给王金祥。请问,历史上到底有几个平安亭帖,能够同时被何延年和李锦收藏?”

    这是很简单的逻辑问题,高飞提出来之后,众人都哑口无言。

    直到此刻他们才发现,高飞真不是来凑热闹的,所说的东西大家从未听闻,简直就像是竹书纪年刚出现时带给考古界的巨大震动一样,堪称颠覆!

    这还不算完呢,高飞继续道:“另外,在北凉另一位政治家文学家苏轫的词中,我们也可以一窥端倪。”

    “哪一句词?”众人讶道。

    高飞吟道:“稚女鸣瑟,元章挥墨,欲与江左试比高。今朝风流,留待后人评,看沧海桑田千百年,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咦!”众人都是一愣。

    苏轫是文学大家,诗词歌赋冠绝北凉,留下诗词不计其数,这一首众人也都听过。

    这首词是苏轫记载的一次和米元章的聚会,词中的“稚女”应是苏轫的侍女,元章就是米元章,而“江左”则是历史上对于王之的称呼。

    之前大家都认为,这是苏轫描写的一次酒宴之后,米元章当场挥毫,想要和古时候的书圣王之一比高下的意思,后文更是充满了时光匆匆英雄易老之意。

    可要是结合高飞之前的证据来看,却能咂摸出些其他的滋味。

第113章 超级证据链() 
“有意思!”

    范千秋忽然大笑一声,“苏公真是个老小孩,原来在这里打了个哑谜,让我们后人去猜啊!啧啧,沧海桑田一千年以后,我们居然还以假为真,苏公米公若是泉下有知,怕是要笑掉大牙!”

    高飞继续道:“还有另外一些证据,比如太平札记,决明录,后凉书和潺源笔记里面,也藏有蛛丝马迹”

    听着高飞的侃侃而谈,听着那一本本闻所未闻的历史记载,众专家都眉头紧锁。

    陈定星一脸茫然,他虽然也是艺术品从业人士,擅长的却是商业而不是鉴定,眼看着专家们都沉默不语,顿觉大事不妙。

    等高飞说完,气氛无比的凝滞。

    “诸位,高飞先生的证据,你们认为如何?”陈定星问。

    没人说话。

    陈定星无奈的看向陈焕之,指望他救场。

    陈焕之张了张嘴巴:“高先生你说的这些书,在哪里能够看到?”

    高飞摊开手道:“你问我,我也不知道。不然你们去凡都图书馆找找?”

    鉴定会的时间预定是两个小时,陈定星早就在附近的酒店订了丰盛的酒席,准备结束后犒劳大家。

    高飞突然冒出来砸场子,鉴定会不得不延长时间,酒席泡汤了,晚饭直接点了外卖。

    一群专家捧着盒饭,实在没胃口。

    高飞却握着鸡腿,啃的十分来劲。

    忽然,身边坐过来个人,正是范千秋。

    “高先生,你好。”范千秋笑眯眯的打招呼,黑框眼镜后面的眼神充满了好奇。

    高飞刚想跟他握个手,才发现满手都是油,嘿嘿一笑道:“我手太脏,就不跟你假客套了。”

    范千秋笑道:“高先生真是个妙人。”

    “哪里哪里,我是粗人。”高飞又啃了口鸡腿,“你看,大家都不吃,只有我吃的满嘴油光,我不是粗人谁是粗人?”

    “高先生太谦虚了。我就不信哪个粗人会把那些冷门生僻的历史典籍出口成章,我想,就算是北凉和后凉历史专家,也未必能看过那些典籍。”范千秋感慨的道,“高先生,你是研究历史的?”

    “我不是,我大学学的是传播学。”高飞道。

    “嘶”范千秋倒吸一口凉气,“那你怎么看过那么多历史书?”

    高飞心道,我没看过,这都是学习书画鉴定能力附赠的。

    嘴上却道:“没事的时候随便看看而已。”

    “随便看看?”范千秋苦笑不已,“你随便看看,就比最专业的历史学家更厉害了。这要是认真研究,还有别人的活路吗?”

    “过奖过奖。”高飞啃下最后一块鸡腿,又喝了一口可乐,水足饭饱,只觉得浑身舒畅。

    范千秋言归正传:“高先生,你真认为平安亭帖是米元章临摹的?”

    高飞点点头:“99%吧。”

    这还是谦虚的说法,明明书画鉴定能力给出了100%米元章临摹的判断以及一大堆分析,但高飞深谙话不能说满的道理。

    范千秋道:“我也是类似的想法,但我没有证据。仔细想想,我在艺术品市场混迹这么多年,靠的都是一点运气和小聪明,自以为很了不起。今日碰到高先生,我才知道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高飞忙道:“你可别这么说。凡都四少范千秋的名字,我可是久仰的。”

    范千秋摇头苦笑:“虚名而已”

    两人正待互相吹捧一番,会议室的门打开,陈定星的助理小心翼翼捧着一摞书回来了。

    凡都图书馆是星洲最大的图书馆,馆藏书籍2119万册,其中古籍善本有150余万册,藏书量仅次于中洲图书馆。如果想要寻找古代典籍,去凡都图书馆肯定没错。

    高飞提到的冷门生僻点击,凡都图书馆还真有几种,另外还有几种有网络影印本,助理全都带回来了。

    “快看看!”专家们都围上来。

    陈焕之打开大凉实录,这是九洲书局16版的线装书,距今有100年历史了,存世量极少。若非星世家和凡都图书馆有合作关系,根本借不出来。

    翻到第9卷第12节第11段,众人定睛看去,果然有李锦的记载,说花费千金从米元章后裔手中购得一幅名家书法,秉烛夜观,叹为观止,豪饮三杯表达喜悦之情。

    尽管记载中没有说明就是书法的名字,但从李锦的描述,字数和语气等,完全可以推断出就是平安亭帖。

    众人一阵哗然。

    对照何延年收藏平安亭帖的年份,两者果然重合。

    平安亭帖真迹只有一份,两人当中必有一假。

    李锦后来叛乱后凉,被围孤城,和全家老小一起纵火自焚。他的那一份平安亭帖或许已经毁于火中。

    何延年的平安亭帖就是星世家要拍卖的这一份,传承毫无问题。

    那么问题就来了,哪一份是真,哪一份是假?

    众人怀着心事,又去看其他的典籍,每一个高飞提供的证据能查到,甚至连页码段落也分毫不差。

    可以说,高飞给出的证据链非常严谨,逻辑毫无问题,彼此自洽。

    所有的证据都指出,平安亭帖的确值得怀疑。

    翻到最后,陈焕之问:“怎么没有鹤水集?”

    助理道:“图书馆那边说,鹤水集十分稀有,并无收集。但是他们提供了一个消息,说凡都还存留有一本鹤水集。”

    “在什么地方?”陈焕之问。

    鹤水集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证据,如果米元章早在994年就得到平安亭帖却直到998年后才盖上鉴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