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刘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皇刘备- 第4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去,搞不好江东的仗还没开始打,荆州就先丢了。

    荆州没了,他们还有退路吗?与其在这里坐等,还不如退回去与曹纯一起守荆州呢。现在孙策主动提出说要开战,那就打吧。

    大战一起,孙策这边肯定是主力。两边打得越凶越好,把两边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刘备也暂时没力气来觊觎益州了。一举两得的事情。

    于是曹仁便道:“君侯此言,深得我意。我与元让亦有此议。刘备屯兵于江北,日费钱粮无数却不来攻,必是熟悉水性之卒士不多。吾五万甲士与君侯麾下大军,皆是惯弄风浪,操盘如履平地之辈。愿与君侯一起,共破刘备!”

    是不是这样,只有天知道,但若是不把自己也骗过了,这谎言如何骗得住别人。打不打得赢,先打了再说吧。万一赢了呢。以少击多而大获全胜的例子还少了吗。战争本来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万一翻盘了呢?

    于是,曹仁与孙策一拍即合,商量了一晚上,都是绞尽脑汁在想着如何利用汉军的大意与骄傲,如何利用汉军的各种破绽与漏洞。把他们能想到的无数阴险招数都想了出来。又推敲、斟酌了无数遍,这才各自退去。

    江东这边风声渐紧的时候,益州那边也有了新动作。曹操唤来郭嘉:“奉孝,西南形势如何了?”

    曹操自来益州,因为形势紧迫,就不停的在疯狂开拓南方。他才不会像历史上诸葛亮平定孟获那样搞攻心为上的战术。一是没时间,二是他压根就不是这种性格。

    曹军一路向南推进,但凡有反抗的,不管你是汉人还是蛮夷,也不管你在当地有多大的威信,通通砍头。

    把南中地区的当地豪族,酋长等等,几乎全砍了。有些地区甚至杀得荒无人烟,能逃的都躲到深山老林去了。直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自此,曹操之名,威镇益州。

    平定诸部之后,曹操又搞大移民,把南部地区的各部土著迁移到益州北部来。分散居住,或征为军,或录为民。又迁军户仆从至南方,大分田地山林。

    南方别看天气炎热,环境恶劣,原住民又不开化。但这里绝对是好地方啊。土地肥沃不说,还多产金、银、丹漆。又产牛、马。

    虽然这种西南马非常矮小,但这也大大弥补了曹操现在没有产马地的缺陷。不能当战马,当拉车的马总行吧?

    郭嘉闻得曹操之言,就回道:“军政皆无事,最近又新得荒田万亩,主公,这可是上田呐,一年可为我军筹粮无数。”

    曹操脸上却无喜悦之情,他闭上眼,疲惫的道:“上次闻报,言有路直通蛮夷之国,此事后来如何?”

    郭嘉脑袋一转,立马就反应了过来,主公这是在考虑退路了。没错,曹操在考虑退路了。刘备现在大势已成,很难敌对。现在荆州吃了败仗,自己这边也是顶着莫大的压力在对抗。至于江东,曹操已经很难抱有希望了。

    他不是觉得孙策能力不行。而是觉得孙策麾下的文臣,心思肯定没有自己这边齐心。毕竟孙策还太年轻,恐怕驾驭不住那么多的老狐狸。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自然会为自己考虑一条退路。

    什么,投降?这个词他从来没有考虑过。

第八百章 战争爆发() 
昔年张骞出使大夏时,见蜀布、邛竹仗时,不由大惊,心想这是我中国之物,怎的到了此处。于是就问其因。大夏人说这是从身毒国(古印度)来的。详细了解之后才知道,大夏慕中国繁华,又因匈奴阻塞其道,于是辗转从身毒国通蜀郡,互通贸易。

    张骞回长安后,上报天子。天子遂使人至西南,诣身毒国。到了滇地。滇王留下汉使,问道:“汉孰与我大?”到了夜郎国时,夜郎王也有此问。这就是成语夜郎自大的来由。

    后世也有研究资料证明,从川滇到东南亚,早在西元前就有迁移通道存在。最早中国史书中记载的骠人、靡莫、谌离,其实都是汉藏语系人的一支,而汉藏语系人又有一支源自中国西北的氐羌族系。

    这些人盘踞益州西南和东南亚中北部,各立一国,互相征伐,乱作一团。益州的豪族也参与其中,出资贩卖僰僮、旄牛、象牙、马匹等等。巴蜀之地为何殷富,这也是原因之一。

    曹操进了益州,势力不断向南扩张的时候,自然也发现了这一片新大陆。这等蛮夷之地,按曹操以前的性子,那是看都懒得看一眼的。但现在却不同了。

    刘备越发强盛,迟早会攻进蜀地,到时候负隅顽抗,除了战死就是投降。但这两样,曹操都不想选。

    他觉得命运对他何其不公。他自认能力、手腕不输刘备,但就是因为种种巧合,却让刘备迅速崛起,从而一发不可收拾。曹操觉得,要是两人在同一水平线上,两人相争,指不定谁胜谁负呢。

    这口气咽不下去,曹操怎么可能想死,至于投降刘备,那更不用想了。宁可死都不会投降的。既然这样,那就只能做好打算,找好下一处落脚之地,看看有生之年,能不能还有翻盘的机会了。

    实在不行,那就在外面另立一国,也总比降了刘备要好得多吧。

    郭嘉把西南边的情况一说,曹操心中就大致有数了。于是便道:“奉孝,我欲南征。汝意如何?”

    曹操从来就不是束手待毙的人。他才不会等到刘备打进益州的时候才想着要撤离。现在他就打算做好准备。将来蜀道能挡住刘备就挡,挡不住就离开这里。另寻一处好生发展,将来发育好了再行北伐,与刘备周旋。

    郭嘉听了一愣,随后便道:“自当誓死追随主公。”

    郭嘉离开之后,曹操看着郭嘉的背影,心中却是一团乱麻。要离开中国之地,去往蛮荒,别说郭嘉了,就是他曹操,也是思来想去,难以下定决心。在益州,好歹还是在中国,出了益州,那就真正是化外之地了。背井离乡,抛弃故土、祖先坟墓与宗祠,这实在是难以让人做到。

    要是郭嘉犹豫不决,曹操觉得这才正常。可郭嘉二话不说就应允下来,让曹操心中不得不起疑心。

    要知道曹操的性格本来就是多疑的。不过他心机沉重,就是有什么想法,也不会表露出来。

    南征的决议很快就通过了。毕竟向南用兵,可以掠夺大量的奴隶、土地和其他财富。用来弥补益州因为战争而急剧流失的财富。

    曹操这里把刀枪对准西南夷的时候,江东的战争也悄然打响了。不得不说,孙策和曹仁的眼光很准。刘备一行人受南阳之战的刺激,又因为江东无数官吏与自己这边勾勾搭搭,一时之间心情大好。虽然没有放松警惕,却也不再把江东视为重量级的对手了。

    上面这一放松,下面也就松懈了下来。不是汉军军纪不好。实在是战争的阴云笼罩在大家的头顶上太久了。任谁也不能一直神经紧绷,一张一弛才是正确的治军之法。所以既然上面流露出没有近期开打的意图,那么下面也乐得让将士们抓紧时间放松放松。

    谁曾想,就是这么老虎一打盹的功夫,南兵就浩浩荡荡杀了过来。时夜,月隐星沉。浩荡的大江边,只有江水拍岸,发出的汩汩之声。一片黑压压的影子,在为首将领的带领下,潜至了江边。

    刘备的大营驻扎在广陵。因张飞、太史慈、马超等诸将一道去了荆州,此时这里就只留了关羽、黄忠拱卫。而甘宁、文聘等将则巡视在外。

    此时诸将之中,求战心最切的不是别人,正是关羽。他屯兵徐州多年,眼睁睁的看着诸将跟随主公扫平北方。自己除了攻打兖、豫两州时小试了一下牛刀外,便别无用武之地。这多年以来,心痒手也痒。

    只是没有将令,他也不敢擅自出击。只好每日里在营中,训练将士为戏。机会,总是会留给早有准备的人。

    关羽的麾下,甘宁和文聘都是降将,一样的立功心切。所以哪怕是现在中军大营一片祥和。他们也是丝毫不曾懈怠,每日里顶盔贯甲,带着麾下兵马巡视江防。

    这次江东为了一举击溃刘备,可谓是下了血本。孙策和曹仁率了五万大军,亲为诱饵,自南边直接渡江,直扑刘备水寨。

    而夏侯惇和程普引五万曹军走江乘渡;韩当、黄盖等将引五万精卒自牛渚渡江。在孙策和曹仁吸引汉军主力之后,其余两路大军立即渡江,直扑敌后,切断淮泗汉军之粮道。

    只要断了汉军的粮道,哪怕是打不赢汉军,刘备军心必乱,他再也没有理由在广陵待下去,而是选择北上,击退敌后的敌人。

    到了这个时候,江东之危也基本上就宣告解除了。当然,要是刘备军队在撤退途中突然崩溃了,那就更加完美了。他们一举翻盘,全面收复扬、徐,沾染豫、兖也未尝不可啊。

    这以少胜多、以南胜北的例子历史上并不是没有。一百多年后,前秦近百万大军对阵东晋的近十万大军。就在九江郡的寿春,结果前秦一战丧师七十万,符坚一统南北的梦想如同肥皂泡沫,骤然破灭。

    当然,孙策和曹仁想得挺好的。实际上,他们也差点成功了。五万大军,悄无声息的横渡长江,成功的抵达北岸。

    二万骑兵在孙策、曹仁的率领下,直扑江边的汉军大营。而与此同时,三万水师在周瑜的指挥下,对准汉军水寨,万弩齐发,火箭腾空,顿时映红了天空。

    

第八百零一章 战争爆发(二)() 
今晚轮到文聘当值,文聘巡视完之后,便夜宿水寨。因着习惯,着甲抱剑而眠。正好梦时,忽闻雷声骤起,他一跃而起,大喝道:“人来!”

    亲军校尉闻声而进,手持利刃,拜道:“将军,大事不好,南兵渡江了。”

    文聘闻言,便是一愣,随着便道:“慌甚,可通知大营了?”

    亲军校尉便道:“职已点燃烽火,又使人飞报大将军与关将军。”

    此时,火箭已经破空而来,映得外面一片通红。文聘推门而出,边走边道:“苦等至今,南军总算不打算做缩头乌龟了,传令三军,迎敌!”

    也得亏是徐州兵马在最外围。因着关羽久镇徐州,熟悉水战,刘备率大军来后,便使关羽军居于外,自率军居于内。而关羽的部队,一直就在战争状态。时不时的搞个演习,时不时的南渡偷袭,更不用说两边的细作轮番截杀了。

    江东军一发动攻击,确实让汉军惊了一惊。但也仅仅是惊讶了一会,就迅速反应了过来。在各部校尉的带领下,自行开始组织起来,准备反击。

    古代打仗,最怕偷袭。因为古代信息传递的效率低下。在信息接收迟缓的情况下,一有点风吹草动,很有可能就会全军崩溃。

    这次,江军兵马给汉军造成了比较大的麻烦。关羽这边反应了过来,但刘备军队却不知道发生了何事,睡得好好的,突然就喊杀声震天响了起来,江边的天空也是通红一片。汉军顿时就惊呆了。这是南军杀了过来了吗?是不是攻破大营了,完了,要不要跑?

    害怕,是人类的共性,并不会因为你训练有素、军纪严明就不怕死了。幸好黄忠、庞统等人都及时的站了出来,安慰甲士,并开始派人去前面了解情况。

    其实不用去,夜空中,烽火扶摇直上,明显得很。过不了一会,又有汉兵打马而来,正是文聘大营中的军士,前来报信,说是南兵渡江,趁夜袭击。前方兵马正在组织反击。

    此时,刘备在贾诩的陪同下,也走了出来。看着江边乱成一团。刘备不由哑然失笑,摇了摇头,对贾诩道:“文和,虎父无犬子啊。孙伯符看来还是挺有想法的。”

    贾诩心中也有点愕然。他之前还接到消息,说是江东诸臣意见不一,江东内部隐有分裂之势。他还在想,要是不战而乱江东,岂不是美事。结果孙策马上就给他来了这么一出。听了刘备之言,贾诩抚须叹道:“主公,看来我们分化江东还是有效果的。不然孙策也不会行此下策了。”

    刘备道:“下策?只怕未必。孙策骁勇,曹仁善战。两人勾连在一起,必是下了破釜沉舟之心了。其必有逼我退兵之后招。”

    刘备自然明白孙策为什么要冒险渡江来打自己。还不是因为益德在荆州攻占南阳,而自己这边又在江东搞小动作,这些事情加起来,让孙策和曹仁感觉到了危险。使他们不得不联合起来,放弃长江天险的优势,渡江来击。否则,他们就在南岸据险而守,以逸待劳,甚至半渡而击岂不是好?何必要放弃江防!

    听了刘备之言,贾诩忙命人取过地图,庞统、陆议随之都围了上来。耳边喊杀声四起,他们却如同罔闻。

    目光只在地图上游梭了一会,贾诩便道:“主公,在臣之见,孙策若想迫我军撤退,以解江东之危,其只有断我军粮道,才能如此。”

    庞统对旁边侍立的亲兵道:“去看看,对方主将是谁,速速报来。”亲兵应声而去,君臣几个就这样站在外面高台之上,看着远方的厮杀声。

    未几,亲兵打马来报:“主公,左边的主将是孙策和曹仁,江边的主将是周瑜。”

    陆议听了,道:“孙策、曹仁亲至,其主力亦必在此处,如何能断我粮道?”

    庞统与贾诩笑而不答,刘备亲自开口,指点这个还未成长起来的佳婿:“正因为孙策和曹仁俱在,是以江东必使大将统兵,绕后击我粮道。此瞒天过海之计也,只是想要乱我耳目,却是休想了。”

    被刘备一点,陆议就迅速的反应了过来。孙策和曹仁不出现,可能汉军会乱想他们去哪里了。孙策和曹仁出现在这里,就正是想影响汉军的判断,让汉军觉得他们不会有其他的小动作了。是拼尽全力的来和汉军交战的。你看,我们江东军的两个老大都出现在这里了,难道还有假,快来和我们决一死战吧!

    贾诩这时就笑道:“益州军中,大将夏侯惇不见踪影,江东老将程普,韩当,黄盖俱不在此处。嘿,孙策小儿,弄巧成拙亦是正常,只是曹子孝乃是智将,怎会犯此错误?”

    刘备就道:“智者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