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这么大的地盘,竟然只有一百五十余万人口。如今多年过去,得益于青州诸新政,去年案比的时候,在册丁口已经接近三百万了。这些年,他南征北讨,连番大战,不就是靠的这些百姓吗?是他们给自己种田提供了粮食,是他们应募入伍为自己浴血奋战。现在施之以小惠,又有何不可呢?
刘备的诸多政令中,唯一得到所有吏民交口称赞、不出一句恶声的,恐怕就只有尊老这一条了。剿匪的也好,授田的也好,免税赋的也好,不管怎样,都有那么一小撮人,因为侵犯到了他们的利益或者不合他们心意,便骂声不绝。剿匪太过严苛,误杀的可能也有;授田的是因为大户们侵占田地失败、流失大量佃农对于那些杂声,刘备一律无视。他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但每一项政令,他只要保证能够惠及最广大的百姓,能够让他们受益就行了。
徐州百姓欢欣鼓舞自然不必多说。在陈到和陈登的配合下,徐州境内盗匪也迅速被消灭。徐州治安一时大为好转。在此情况下,张昭和陈登、陆儁、崔琰等人,在徐州开始了大规模的开荒屯田。
所有的一切无主的田地,以及官府新垦的土地,按照刘备的要求,全部登记在官府的名下,然后根据各郡国户口人数,授予诸户耕种。因官田的所有权在官府,百姓无权转卖,只有耕种的权利。这等于是变向断绝了大户们趁着旱涝饥年吞并田地的可能,也等于是把大户们的佃农,变成了官府的佃农。
就在徐州一派热火朝天的时候,刘备轻车简从,又进了书院。
第三百四十五章 书院见闻()
上次在书院格物科发现韩塈,水排由是横空出世,解决了青州方面冶炼高炉的供氧助燃问题之后。刘备已经很久没有来过了。
还是上一次和荀彧商议在书院中试行科举,录取了一批士子以充实郡县的时候,刘备曾过来勉励了诸士子一番。
科举的效果不太理想,参与的人非常少。而且绝大多数都出自寒门。这个时候的读书人,大多数都出自世家士族。一个家庭如果很贫困,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求学的。除非有人看好你并进行资助。世家子弟们想要出仕,途径多得很。拜访名人进行干谒,或者互相举荐,或是让郡县守令征辟……如此种种。
还有一种人,屡辟不就,如此便可以坐拥声价,你推辞的次数越多,天下人就会对你越期望。颇有几分你若不出,奈天下何的意思。比如当年的袁绍,以及后世的王安石。都是典型的例子。而世家子弟们一旦出仕,在县最码是县丞、主簿;在郡则要么为从事,要么为郡丞;至于公府征辟、朝廷召请,不是博士就是郎中。所以刘备意欲科举选人,以充麾下郡县诸曹掾吏。很多世家子弟对此不屑一顾。以为这些小吏整日纠缠于俗务,是浊事官。不愿为之。而参加科举的人,除了一小部分是有着远大志向的,其他便是家中没有太好的出仕途径的寒门子弟。
这里的寒门,并不是指贫困家庭的普通百姓,而是指门第比较低的的庶族,比如县里面的中小地主之类的。
刘备一心一意要搞选官制度改革,但落得如此结果,他也是颇为无奈。也只能是一面命人严格把关荐举用人,一边慢慢等待时机了。
今天他再次来书院,一是顺便探望一下恩师郑玄,老人家七十多岁了,应该在家享福的,如今却为了他一心扑在书院上。
得益于刘备的大力支持和左伯纸的发明。郑玄已经把他以前的著作,重新整理了一遍。然后重新出版,发行天下。《三礼注》、《毛诗传笺》、《周易注》等等经书注释,皆为天下士人所宗。郑玄自己也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其一生所作煌煌数百万言。郑玄不但注释诸经,还在音韵学、训诂学,以及解释律令方面,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其对青州甚至是整个华夏在文化的传承和推进方面,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如今的郑玄,在青州倍受礼遇,生活条件比起历史上的他来,要好上许多。而且也没有在晚年遭遇丧子之痛。爱子郑益恩如今侍奉膝下,把他照顾得非常周到。郑玄舒心顺气,这精神别提多好了。每日里讲学释经,管理书院,忙个不停。
刘备过来,陪老师坐谈了一会,便辞别来到了格物科。这是他今天来的主要目的地。格物科因为成天搞些奇奇怪怪的试验,来格万物之性与理,因此院子是一再扩建,越来越大。刘备刚进来,就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嘴中不停的发出啧啧的惊叹声。
刘备在外面笑道:“何事如此惊讶?”
有人不耐烦正欲回嘴,回首一望,见是刘备,大吃一惊,于是连忙深揖一礼,道:“拜见使君。”
刘备摇了摇手,笑道:“勿需多礼。”诸人回过神来,纷纷让开一条路来。刘备便抬足往前行去,待见了中间那物,刘备也不禁目瞪口呆,一脸懵然。
只见中间有一口大锅,下面火焰熊熊燃烧。铁锅密封,上面有数根竹管,竹管上又连着二个球体,球体上各站一小人,正随着球体的不断滚动而厮杀在一起。两个小人惟妙惟肖,各举刀剑,你来我往的,斗得好不激烈。那口大锅旁边有两人一站一坐。坐着的士子看上去不过十六七岁模样,正埋头往铁锅下面添柴。站着的那个,长身玉立,声音清朗,正在为围观的士子们在作介绍。刘备定睛一看,那不是诸葛亮,又是何人?
只听得诸葛亮道:“刘使君曾言,世间万物,皆有其性。船行于水是浮力,物往下坠是重力。我与德衡经过连日观察,发现用铫子烧水,水开之时,壶盖会被一股力量往上托起来。这股力量,来自于水沸之时产生的一种雾。现在我与德衡便做了这个小试验,烧水收集这种雾气的力量,看看它的力量有多大,可以做什么。好了,通过这两个小球,我们可以看到,这种雾气的力量并不小……”
正滔滔不绝的时候,诸葛亮看到了刘备。忙停了下来,又踢了坐着的马钧一脚。马钧抬头一看,忙站了起来。两人正欲拜,回过神来的刘备止住他们俩,笑意盈盈的在两人之间看来看去。
好嘛,现在就开始研究水蒸汽了,过阵子你们是不是要把蒸汽机给我弄出来?诸葛亮我知道你博学多才,史载说你长于巧思,又是造木牛流马,又是造诸葛连弩。不过如今在书院里,你不好好学习,怎么整天研究这些?难道现在就开始要搞发明了?这样子的话,未来的丞相会不会走偏了路变成一个发明家?
刘备摇了摇头,又看向马钧。马钧,字德衡,扶风人。家贫,拙于言辞而精于巧思。闻青州书院对能考试入学的士子有补贴,于是遂求其父携他自西向东,横跨大半个帝国,来到青州。而后马钧不负众望,一举考入青州书院,于院中受学。
马钧是历史上名符其实的大发明家和机械专家。史载他不但改良了织布机,还发明了排灌水车,研究制造出了已经失传多年的指南车,改进了诸葛连弩和发石车,还奉旨为魏明帝制造了水转百戏的传动木偶。他到了书院,知道有个格物科之后,简直是如鱼入大海。彻底的迷上了这里。整日里呼朋唤友,与士子们一道格物致知。
那日看到诸葛亮对着一个烧水的铫子看了许久,便上前发问,诸葛亮便说其因。结果马钧听了,亦是大感兴趣。两个痴人凑在一块观察,都是有着七窍玲珑心的人,没多久,就把利用水蒸汽作为动力的传动机械给做了出来。并于今日当众演示。
这种既能涨见识又好玩的东西,甫一露面,便在格物科中引起了轰动,于是大家一传十,十传百,纷纷来看。直接把这里给堵了个结结实实。
刘备收拢心神,看着两人笑道:“不错,格物致知,最重观察与实践。先格,而后方知其理。此雾因水而生,唤之蒸汽可也。”于是好生勉励了几句,又与诸生讲了几句话,这才匆匆往格物科后面赶去。
刘备走后,诸生围住二人,不停道贺。这二人看来是入了刘使君之眼了。未来前途无限呀。诸葛亮倒是一脸从容,他叔父与兄长皆已出仕,他的前途自然是不用担心。倒是马钧年纪稍小,心性跳脱,听人诸生美言,喜不自胜。
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药问世()
刘备今天来格物科另有要事,不过无意间见到诸葛亮和马钧所作的实验,也算是意外收获了。路上,刘备心道,人民的智慧不能小觑啊。格物科要时常关注着,谁知道哪天里面就会蹦出个大神出来。
在亲兵的护卫下,刘备一路穿行,到了格物科的后院,此地已经是罕有人迹。再往前行,便出现一道墙,墙边有门,左右有甲士巡弋守卫。
刘备推门而入,里面是很大的一块空地。空地上,挖有各种坑洞,以及东一堆、西一堆的矿石。
里面,已经有一个道人在等候了。见了刘备,忙拜道:“贫道清阳,见过主公。”
刘备一摆手,道:“勿需多礼,清阳,你急急上报,言火药一事,已有进展。我已来此,可速试来与我观之。”
清阳闻言,遂使两个道童埋了一包物事于土中,而后点燃引火索。数息后,一声微震响起,土块炸裂,散向四方。
刘备看了看还弥漫着青烟的坑洞,看着清阳道:“便是如此?”
清阳对道:“主公,此小量也,若以巨量埋之土石之下,以火焚之,声震于天,无物不燃无物不炸也。”
刘备听了,心中怒气渐生。我让你给我研究火药,几年了你就给我看个小炮仗?信不信我先把你给点了?
道士清阳,数年前来到青州,来见刘备,自称是王屋山中客。会点石成金之术,特来青州向刘备献仙丹。
刘备也比较好奇。因为黄巾之乱的连锁反应,青州境内的道士不是被杀了就是逃往他乡。难得有个道士能主动来投的。又想王屋山乃道家名山,《列子》中愚公曾在此移山。说不定其中真有高人也说不定。于是乃命清阳来见。
结果见了之后,大失所望。清阳对道家典籍倒是说得头头是道。老、庄之说倒背如流。但却不是刘备想象中的高人。让他表演下点石成金之术,不过是障眼法罢了,当场被刘备揭穿之后,刘备就要让人把这妖道给下狱治罪。
结果清阳大喊他真的会点石成金之术,只不过是需要时间准备罢了。刘备心想就再给你一次机会表演。结果清阳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颗矿石,然后开始用炭火来烧。看到这里,刘备兴致全无,都不用看结果了,就知道这清阳不过是从矿石中提炼金、银罢了。清阳摆弄一番之后,见刘备兴致缺缺,大惊失色,生恐自己性命不保,又忙献上丹方,说这是黄帝传承下来的,要是能够收集全材料,丹成服之,便可长生不老。
刘备大怒,心想你这妖道,还在胡言乱语来惑我,休怪我不客气了。拿过丹方瞟了一眼,却无意中见其中有硫磺、木炭等物列于其上。忽然间心中便是一转,暗道火药不就是这帮闲得没事干的家伙给无意中弄出来的吗?不如留其替我研究火药。
于是,遂扣清阳,查清其底细之后,把他家三族都给迁来青州。然后命其替青州研究火药。清阳是一个外丹派的爱好者,一心沉迷于炼丹之术。其辗转于四方,曾屡为诸侯王座上客,为诸侯王炼制仙丹。谁知道这次到了青州,竟然就失手了。早知道刘备对仙丹不感兴趣就不来了。清阳被刘备扣押,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又呼朋唤友,招引了许多外丹派的圈中好友,一起过来为刘备服务。
刘备对于火药,也不是一无所知,于是遂告诉清阳,硝石与硫磺、木炭一起混合,可得火药。
于是清阳便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漫长试验。可惜刘备除了这三种原料外,对火药便是一无所知。所以清阳一直进展缓慢。也不是他故意拖延,因为外丹派道士的天性,他和其他道人对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充满了兴趣。有了刘备这个大东家,自然是要优先开始他们的试验才行。于是他们一边研究火药,一边也开始搞自己的私货。
刘备事务繁忙,哪里能一天到晚盯着。也只能是时不时的派人来催促一二。在这几年中,有二个道士因为服用了自己炼制的仙丹从此仙去,有一个道士和三个道童在配制火药的过程中失火被烧死,幸好他们配药的地方,被刘备安置在城外……
被刘备遗忘一段时间之后,这次清阳竟然破天荒的主动汇报,说火药研制已经出现了飞跃式的突破。刘备闻报大喜,于是一路兴冲冲的赶来格物科后院的试验场所,观看清阳给他带来的惊喜。
谁曾想,惊喜就是炸飞一层薄薄的土块?这样的威力,后世随便一个炮仗都能做到吧?正欲发作。便见清阳道:“主公勿急。此乃城内,贫道不敢携带巨量火药进城,故先以小量来献主公。主公月底若有闲暇,可移贵步至城外,到时贫道再与主公试此火药之威。”
刘备听了也觉得清阳说得有理,于是便点头道:“既然如此,吾便拭目以待了。清阳,火药若能如吾之意,吾将不吝名位之赏。”
清阳大喜过望,连连谢过。
一晃便到了月底,刘备一直惦记着此事,遂命亲兵去问清阳。清阳回复道次日可也。于是,第二日,刘备披挂整齐,在亲军的重重护卫下,带着荀彧与卢敏等几人,一路疾行,往城外而去。
到得一处堡垒所在,只见此处左有高丘,右有河流。周围又有甲士来回守卫。刘备也不进去,便命亲兵唤清阳来见。不一会,一群道人便自堡垒中鱼贯而出。清阳一马当先,来见刘备。道:“主公,还请随我来。”
于是刘备跟着清阳到了一处平地。然后清阳便指挥道人搬了一个巨瓮,于平地上挖坑埋之。又于坑上堆满土石。一切准备好了之后,清阳便拿了火把,点燃长长的引火索。嗤嗤声中,青烟袅袅,引火索不一会便变成了地上的一条白灰。
忽然闻,只听得一声闷响传来,轰的一声,地上土石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