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豫袭烧袁绍之粮后,仍远远衔于其后,高览既知有青州军,岂无应对,沿途命诸县派兵护送接应。田豫跟了一程又一程,自忖再无机会,便不再往。
军中有校尉便劝道:“将军,袁绍侵我幽州,杀我州中乡党。我军虽兵少不能救。亦能在冀州抄掠以援我幽州也。”
田豫一看,这个却是公孙瓒麾下的老人了。这些人素来不把人命和己命当回事,一个个都是杀人放火的班头。要是听了他的,在这冀州搞起破坏来,得死多少无辜的人?主公的名声还要不要了?到时主公知道了,有一个算一个,都得问斩。
沉吟了会,田豫便道:“军法无情,滥杀无辜者斩,你忘了?”
校尉对道:“岂敢有忘。不过,不杀人,放火总可以吧?”
于是,田豫带了这伙人,纵横河间、渤海,也不入城。只于城郊各聚邑,驱散百姓,然后纵火烧屋。百姓们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房屋、家资被一把火无情的吞灭,欲往救之却被青州军死命拦住。一个个望着冲天大火心痛得撕心裂肺,跳脚大骂。
那校尉听得骂声,大怒,斥道:“袁绍无故侵我幽州,杀我吏民。我幽州刘使君仁厚,遣我等南来,只是袭扰纵火,以图袁绍退兵,可伤尔等一人性命耶?要怪要骂,便怨袁绍罢,须怨不得我幽州!”
众人大哭,家业被毁,只好一路往郡县逃难。各县见了络绎不绝的难民,大惊,因问之,百姓对曰刘虞遣军潜入境中,驱民烧屋。郡县守令大惊,一边安排人救济难民,一边飞书疾报往袁绍处。这刘虞简直太恶毒了。这样一路烧下去,百姓纷纷涌往郡县,府库中粮食如何能够养民?
袁绍在蓟县得了信,拍案而起,大骂道:“刘备好生阴险,竟然假刘虞之名,行此歹毒之事。”袁绍远在前线,知道刘虞都被他围得龟缩不出了,如何能够派人潜往冀州,此必刘备所为也。
刘备表示很无辜,他压根就没吩咐人这么干过。到了冀州境内,刘备方闻知此事,一时之间,不禁为之失笑。此番手段虽然下作了点,却是非常有效。
第三百四十章 功败垂成()
当高高飘扬的黄字大旗出现在蓟县城下时,蓟县城头顿时传来了久违的欢呼声。青州的援军来了。
苍凉绵长的号角声呜呜咽咽,响彻在这大地上。天上,白日高悬,浮云朵朵。如此美好的天气,却即将迎来一场杀戮。袁绍在营中自信满满,正在调兵遣将,援军来了又如何,且做过一场再说。
冀州骑与青州军,孰强孰弱。就用刀剑与鲜血来证明吧。黄忠一道道命令传了下去,麾下所部也慢慢变着阵形,准备随时迎接冀州骑兵的冲击。
在麴义率先登营大破幽州精骑之后,青州方面,便把如何以步卒战骑兵的战术列入了研究范畴之中。黄忠所列的军阵,前排的步卒身披重甲,手持巨盾,后面的长枪兵则把长枪架在的盾墙之上,枪尖雪亮,寒光闪闪。看上去,便如厚重的龟壳上长满了尖刺。再后面,便是身着轻甲的弓箭手们。而两侧不断游走的,却是护卫侧翼的青州骑兵。
阵形狭长,骑兵要冲进来,必定会受到重重狙击。等到骑兵的速度慢下来,便是青州军收割的时间了。
带着五千精骑来战的,是大将文丑。他一马当先,身后铁蹄形成一个进攻的尖锐锋型,汹涌而来。在北方的这片土地上,骑兵,永远都是战争的主角。
文丑迎头便撞上了青州军的铁桶阵。浪花四溅,人仰马翻,双方每息都有人不断在倒下。这个时候,考验的就是指挥官们临阵应变的能力了。文丑方突入青州军的阵中,便觉不到。往日里那种驰骋如风的感觉,到了这里,却不复再有。青州军在不断倒下,但己军的速度也在减缓。若没了马匹的冲击力,骑兵不过是活靶子罢了。
反应过来的文丑大喝一声,便一马当先,划了个弧线,往侧翼冲去。身后诸校挚了大旗,亦随文丑穿阵而行。
既然不能正面冲阵,那就攻你侧翼,文丑所部骑兵一分为二,向青州军两侧奔去。黄忠早有准备,令旗一挥,两侧游走的青州骑兵瞬间出动,截击冀州骑兵。一时之间,战场之上刀枪齐举,箭矢乱飞。彪悍的甲士们咆哮着互相厮杀,欲以对方的首级,来证明自己的武勇。
袁绍见骑兵久战无功,不忍这支精骑有失,于是便下令鸣金收兵。青州骑兵衔尾追了一会,便也退了回来。黄忠并没有让步卒出动去追击。有史以来,成建制的步兵战胜成建制的骑兵的战例,已经是非常少了。靠步兵追击消灭骑兵的,还从未有过。既然注定徒劳无功,不如坚守本阵,免得出击时露出破绽为敌所乘。
以步敌骑,使冀州精骑无功而返。刚才蓟县城头还看得一脸担忧,心中七下八下的官吏士民们,此时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开始庆祝了。
两军大战一场之后,各自收兵打扫战场。深坑之中,尸块堆积如山,大火焚烧之后,空气中传来阵阵夹着焦糊味的肉香。乱世人命如草芥,将士们一脸平静的送走了自己的袍泽,然后开始用饭休息。谁也不知道,下一场战争什么时候来临,下一个死的又是谁。
当晚,黄忠进城拜见了刘虞。刘虞设宴款待黄忠,席间幽州诸臣感激之声不绝于耳。刘虞在得知刘备已返青州,已经亲提大军进入冀州,断袁绍后路的时候。一颗心是彻底落到肚子里了,消失不见的精气神又顿时回到了他的身上。这一瞬间,他不再是刚才的那个萎顿衰老的老头,而是威严持重的幽州牧。
刘备率大军进入冀州境内,如此大的动静,岂能瞒过人的耳目。所过之处,沿途官吏纷纷告急,雪片似的文书飞往魏郡以前幽州前线。
刘备北归,袁绍早就知道了。本来在他的计划中,刘备现在应该还在扬州才是。只可惜他的那个愚蠢的兄弟袁术太不争气,早早就败亡在刘备之手。以至于刘备迅速回师来援幽州。
既然刘备回来了,又率军进入冀州。那这仗便不能再打下去了。幽州固然好,但冀州才是自己的根本。不能有失。何况,青州援军黄忠已经到了此地,而自己之援还在代郡。一念至此,袁术深吸一口气,便下令三军准备拨营,兵退冀州。
临行,袁术在马上,看着蓟县高大的城墙道:“吾再来时,必拔此城!”
站在城头,目前袁绍大军远去。刘虞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袁绍总算是退兵了。城头微风吹拂,大旗裂裂,刘虞不知怎的,忽然就有些怀念公孙瓒了。公孙瓒虽然不断给他惹事,但他若在时,袁绍又怎么敢侵入幽州?
路上,袁绍铁青着脸,给高干去信,让他退回并州。又去信刘备,斥责他为何无故入侵冀州,无朝廷旨意而妄动刀兵这可是大罪!
刘备接到信,哂笑一声。心道你袁绍能自己给自己写张圣旨然后就举兵攻打幽州,我为何不能侵你冀州?于是便回信一封:“非是侵冀土,吾欲借道西行向洛,拜见新帝也。”
袁绍接到刘备的回信之后,哭笑不得。于是只好自己又写了张圣旨,命人给刘备送去。说皇帝和太后、太皇太后都好,最近正在忙于学习,暂时就不劳你大驾前往探看了。一路上兴师动众的,扰民不好。
刘备接到信后,也只能见好就收。袁绍既然退兵了,幽州之围已解。他也得回军青州了。连年大战,粮食储备一再下降。虽然得了个徐州,但为了安抚徐州饱受战乱的百姓,让他们能够回归故土好好的种田生活,已经免了徐州一年所有赋税了。能省则尽量多省一点吧。
于是,带着大军在冀州转了一圈的刘备回师了。沿途走走停停,在各县城都会稍停一会,于是便有守令和士绅们带着粮食出来劳军。然后客客气气的将青州军礼送出境。
刘备感慨了一番冀州士民的品格素质,又回想了一下袁绍得知后暴跳如雷的表情。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袁绍大军回来之后,一统计,心疼得厉害。自己发兵攻打幽州,青州方面就不停的在自己境内搞事。焚毁房屋无数,勒索粮草无数。如今境内无数百姓无家可归,居住在县城外临时搭的棚子里面,刘备行军途经的各城府库,都在告急请粮……
张颌见袁绍一脸扭曲,忙拜倒在地:“未能守土以拒青州,末将之过也。还请主公恕罪。”
袁绍扶起张颌,道:“非儁乂之过,是我未能知刘备北归如此之速也。”
确实如此,刘备要是还在扬州被袁术拖住,就算有黄忠来援,有赵云田豫在冀州境内搅风搅雨,袁绍也不会怕。只要等高干率并州骑来了,敌住黄忠。自己全力攻城,刘虞又能挡他多久呢?
袁绍既心痛此番的功败垂成,又深恨袁术亡于刘备之手。这一次,内心深处,袁绍是真真正正把刘备当成了生死仇家、头号大敌了。
第三百四十一章 图谋荆州()
两家相互罢兵之后,袁绍自回冀州。刘备也回到了青州。两家各自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准备着下一次冲突的爆发。
孙坚在扬州,筑濡须水口后,见刘备北撤,便召还孙策等人,使其等各抚地方。表祖茂为会稽太守,韩当为丹阳太守,黄盖为豫章太守,吴景为吴郡太守,朱治为九江太守,周瑜为庐江太守。程普为长史,张紘为主簿,鲁肃、顾雍、虞翻等人皆为府中从事。论功行赏之后,孙坚把儿子孙策给留了下来,取出玉玺道:“今符宝在我,孙氏当再受命。今天下诸侯割据,各自相争。我意欲以扬州为基业,西向而取荆州。有两州在手,蓄养百姓,招募甲士,待中原有变,便可兵向河、洛,以争天下也。”
孙策道:“父亲大人所言正合我意,刘表坐拥荆州之土而毫无进取之意,此守门之犬也。且又攻我豫章,伐之可也。”
孙坚与刘表,素来就有仇。当年还在袁术麾下的时候,为了争夺南阳,两人是打生打死。现在刘表因为响应刘备讨贼,出兵讨伐豫章,把豫章给占了下来。孙策攻了好久也没有拿下来。更是惹得孙坚不快。新仇旧恨一起算,于是孙坚遂有吞并荆州之意。
父子两人意见一统一,便围绕着这个目标开始制定计划。把周瑜丢在庐江,也是孙坚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周瑜是舒县人,有着本地的优势,能力也非常出众,是孙策的铁竿支持者,有他坐镇,应该能应付曹操和九江北部的关羽。只要这两家不联手,又有历阳的朱治、丹阳的韩当、吴郡的吴景为策应,长江防线这一块便算是稳妥了。
再接下来,就是要把盘踞在豫章的刘表势力给驱离了。如今刘表大将文聘和刘磐一个镇守在南昌,一个屯军在柴桑,一内一外,互为依托。又有前扬州刺史刘繇和豫章太守华歆相助。是以孙策才拿他们无可奈何。
现在袁术败亡,扬州大局已定。是时候全力对付他们了。起码也得当黄盖这个豫章太守名副其实不是。
孙坚打算先礼后兵,先是让张紘写了封信给刘繇,信中道:“袁术已亡,孙坚不才,受命来牧扬州。为免政出多门,百姓惶然,还请正礼与子鱼早作决断。若来归,坚必虚位以待;若欲去,坚必遣使礼送……”
刘繇接到这封表面客气暗底却满是威胁的信后,气得够呛。他也是时运不济。袁术霸占扬州后,朝廷迅速任命刘繇为扬州刺史。主要就是看在刘繇在扬州亦有根基的份上,可以驱逐袁术,最不济也能和袁术分庭抗礼。
刘繇的知交陆康任庐江太守、王朗任会稽太守、华歆任豫章太守,不但扬州有三个太守站在他这边,他还有徐州的外援,广陵太守赵昱也是他的小伙伴。而且刘繇祖父刘宠也曾经做过会稽太守,史载是郡中大治,离任时百姓怀之。有群众基础不说,刘繇还和扬州旁边的荆州牧刘表同为汉室宗亲,刘繇父亲还做过刘表老家山阳郡的太守……可以说朝廷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唯一没考虑到的,就是刘繇竟然遇见了孙策和周瑜。
初生牛犊不怕虎。孙策和周瑜联手,连破刘繇三道防线,越过长江天险,然后在腹地起事,前后夹攻之下,使他丧师失地,只能率了残军败将退到豫章来苟延残喘。到如今想起来,刘繇还是心中愤愤。
袁术依靠孙策和周瑜把刘繇赶跑了之后,自信心膨胀,不可一世的他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擅自称帝。袁术这么一搞,刘繇是又气又恨。气的是袁术胆大妄为,恨的是自己能力不足,连番败退,这才给了袁术机会。他因此在豫章大病一场,到现在才差不多养好。现在袁术死了。却又跳了个孙坚出来,明里暗里的让他们要么投降,要么滚蛋!
刘繇如何能不生气。孙坚本来就是袁术的部属。袁术僭号,孙坚看风色不对,亦举旗反袁。勉强算你孙坚深明大义好了。可是袁术一死,你又巴结上了袁绍,一举窃取了玄德的胜利果实,从而霸占了整个扬州。刘繇对孙坚任扬州牧,那是一万个不服气。在他心中,扬州牧的最佳人选,自然是首倡大义的刘备刘玄德。
刘备不但是汉室宗亲,还是袁术僭称时第一个兴兵讨袁的。足见其对汉朝的忠心。可惜朝廷为袁绍把持,他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宁可把扬州交给孙坚这个野心勃勃的人,也不愿玄德镇守扬州。
刘繇自然知道袁绍如此做的原因。他不就是怕刘玄德势力大过他之后,他没能力再控制天子和朝政罢了。
生了好长一段时间的闷气,刘繇便命人把华歆给请了过来。把信递给他,让他也看看。华歆看了,闷声不语。
要说道德学问,华歆是士人标榜。轮到这种事的时候,他便纠结了。让他降也好,让出豫章太守之位也好。皆非他之所愿。降是不可能降的,也不是舍不得这太守之位。实在是心有不甘。
但孙坚又是朝廷任命的扬州牧。自己还占着这里,也确实说不过去啊。
华歆沉吟了会,道:“景兴多谋,不如请他来议之?”王朗兵败会稽后,带了家小跑到华歆这里来避乱,比刘繇来得还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