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刘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皇刘备- 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樱成闲Φ美挚嘶ǎ斐鍪持冈诹礁鐾尥蘖成喜ε讼拢Φ溃骸肮远樱旌鞍⒏福 绷蹊土蹊×礁鲂⊥尥蓿鲎盼诤诜⒘恋难劬Γ醋帕醣福走籽窖降牟恢涝诤呤裁础

    小手也在空中无意义的胡乱划着。旁边一脸笑容的刘氏夫人笑骂道:“才六、七个月的娃娃,怎么会喊你阿父?要知道,你也得到一岁多,才会喊你阿父的。”如今儿子出息,媳妇孝顺,又有了两个孙儿两个孙女,刘夫人心结尽去,再说起亡夫刘弘,也能平淡相对,不再哀痛了。

    没多久,两条消息传来。袁绍趁雨攻于毒老巢,大战数日,最后于毒战死,余众降的降,散的散。

    袁术乘扬州刺史陈温病危,悍然入侵扬州,陈温惊怖而死。袁术不费吹灰之力,占领扬州全境,自领扬州牧。

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乱() 
闻得袁术夺了扬州,天下诸侯无可奈何的同时,心中又充满了侥幸。幸好他兄弟俩不对付,要不然袁绍、袁术两兄弟搅和到一块去了,这可就完了。

    诸侯们的心思是复杂的。既想自立,又害怕自己实力不够强壮。所以,一个有名无实的天子,目前还是大有存在的必要的。自己真受委屈了,好歹还有个调停人不是。所以接下来,赵歧在诸州转了一圈,或多或少,都收获了些。哪怕是乱成一团的徐州,他也没空手而归。

    在黄巾之乱许多年后,终于又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造反自称“天子”了。纵观大汉数百年历史,起兵叛乱造反的,屡见不鲜。但自称“天子”的,却并不是很多。称“天子”虽然爽,但妥妥的全家火葬场啊。基本上连被招安的资格都没了。君不见,妖孽如张角之流,不也只自号了个将军嘛。其实很多造反派算盘早打好了,能成事以后再改名号,成不了事,那就投降好了。就算自己罪大恶极,难逃一死,家小总能保下来啊。

    可惜下邳贼阙宣不懂这个道理。区区数千人马,脑袋一发热,就自称天子了。不过阙宣脑袋不太清醒,本事还是有那么几分的。竟然硬生生凭着这几千人马,攻城拨县,搅得半个徐州不得安宁。

    自中平五年来徐州起,陶谦就用心经营。一方面征讨流贼,一方面广济流民。又察辟了不少人才。比如王朗、赵昱、陈登、臧霸、孙观、麋竺等人。这些人或文或武,能力出众,又多出自豪族。三下五除二,没多久就辅佐陶谦把徐州治理得井井有条。虽然比不上青州气象。但也算得上百姓殷盛,谷实甚丰了。是以附近的流民也多归附之。

    可惜好景不长。陶谦之前还雄心勃勃。前几年大病一场后,身体就弱了许多。再一看,自己也六十岁的老头子了,没几年好活了,还是别折腾了,趁着还没死,享几年清福吧。这人想变好,那是千难万难。想要享乐,那还不简单吗?

    于是打从去年以来,陶谦就开始刑政不理,以享乐为主了。辅佐他治理徐州的股肱之臣,别驾从事赵昱和治中从事王朗,劝了几次,陶谦就不耐烦了。便出赵昱为广陵太守;王朗为会稽太守。让他们离远点,眼不见心不烦。好在陶谦还算念几分旧情,不然就直接罢为白衣百姓了。赵昱和王朗都是这等待遇,其他人哪敢吭声?得,主公你享受吧。反正你自个的家业都不心疼,我们操心个什么呀。于是,从此徐州忠直见疏,小人见信。

    阙宣就在下邳反了,可身在下邳的徐州牧府居然二天后才有反应。这也不得不说是个奇迹了(陶谦把徐州治所从郯城迁到了下邳)。当然,下邳城阙宣还没打进来,他即没这个本事,也没这个胆子。于是就是下邳周边诸县搅起无数风雨。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不说陶谦如何调兵遣将去对付反贼阙宣。却说这场叛乱,却惊动了瑯玡国的一户人家。

    阳都县,诸葛玄正愁眉不展。他之前在荆州出仕,忽闻兄长诸葛珪卒亡。于是只好急匆匆的向荆州牧刘表请辞,返回老家处理兄长的丧事。诸葛家在阳都也算是世家望族。先祖诸葛丰曾任过司隶校尉,兄长未亡故前也是泰山郡丞。兄长这一走,留下孤儿寡母,他不出面可不行。丧事得隆重,可不能让别人笑话。

    处理完兄长诸葛珪的丧事后,他又留在老家,照顾兄长留下的几个孩子。好在大侄儿诸葛瑾已经十多岁,不用他太操心了。他更多的精力,是放在教导诸葛亮与诸葛均两个小侄儿身上。

    眼看着到了今年,侄儿们孝期将尽,丧服将除。他便动了心思,想带着诸葛一家老小到荆州投奔刘表去。

    这些年,中原不太平,到处在打仗,到处在死人。荆州还算平静,虽然曾与袁术对阵,但襄阳乃是大后方,安全得很。再者,刘表对诸葛玄也挺看重的。两人也比较谈得来。诸葛玄挺喜欢襄阳这个氛围的。

    可就打算准备和侄儿们说,待到下个月了就带他们搬家的时候,消息传来了。下邳贼阙宣起兵造反了。

    诸葛玄这个郁闷呐!什么时候造反不好,偏偏选这时候?这仗一打起来,鬼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平熄?最关键的是阙宣这个匹夫、反贼,他把去荆州的路给堵了。

    当然,不是说阙宣造反,诸葛玄便找不到一条路去荆州了。翻开大汉的地图。发现要从徐州的瑯玡郡阳都县去荆州,最省力最安全的,便是坐船顺沂水而下,入泗水,再溯大江而上。虽然绕了点,但比起陆路来,也慢不了多少。最最关键的,是安全啊。

    诸葛玄长年奔波在外,他可知道,如今外面的流寇可是多如牛毛。他一个人也就罢了,带上老的老,小的小,男男女女奴仆家丁,百十号人,又走不快。身上还带着不菲的财产(搬家么),这不被那些贼子盯上才怪。

    诸葛玄子嗣艰难,不是他生不出,是没带好夭折了好几个。如今他膝下无人,兄长留下的这几个宝贝疙瘩,那是他的掌中宝,可不能有半丁点的损伤。自沂水入泗水,要穿过整个下邳叛乱区。走水路并不是说日日夜夜都在船上就不上岸了,诸葛玄怎敢冒险?

    正愁着呢,诸葛瑾带着诸葛亮、诸葛均来见叔父了。没啥事,喊他吃饭。

    诸葛瑾这孩子今年都行了冠,是大人了,比较会察颜观色,一看诸葛玄面带忧色,便忙问道:“叔父大人缘何心忧?”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没爹的孩子也能早当家。虽然诸葛玄一向比较疼爱侄子们,但对诸葛瑾,这诸葛家的长孙,却是非常严格的。早早的就开始有意思的培养他了。

    所以见诸葛瑾发问,也不觉得意外,便道:“月底汝兄弟几人除服,吾意欲下月率汝等赴荆州刘使君处。不意下邳贼阙宣反,道路断绝,不知何日方能恢复。因此而忧。”

    诸葛瑾对叔父要去刘表那,倒是没什么意见。诸葛家自他父亲故后,家里大事便都是诸葛玄说了算。

    至于诸葛玄的想法,他就觉得虽然诸葛家的一些故旧能帮得上忙。但一来是徐州牧陶谦年纪渐老,这两年只顾享乐,不理政事。他不太想在徐州出仕。二来是天下乱纷纷的,好多人自身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想给诸葛玄安排个好位置,也挺难的。所以诸葛玄思考来思考去,觉得还是去荆州靠谱。那儿不但能避战祸,还能与刘表两人君臣相得,何乐而不为?

    诸葛瑾便道:“可否从陆路而至荆州?”叔父的仕途,关系到未来诸葛家的存续,这是一个很重大的事情,不可以不关心。

    诸葛玄叹道:“陆道远险,今天下纷乱,流贼山匪层出不穷。吾独身一人尚畏,况有家眷乎!”

    诸葛瑾便劝道:“叔父无须烦恼,陶使君必不会坐视下邳贼,小子料想,不久便会有捷报传来。待得贼子伏诛,叔父再择日启程可也。”

    诸葛玄心想,都离开荆州好几年了,再不去,刘景升对我有没有印象另说,只怕好位置都让别人给占完了。当然,这话他又不好和大侄儿明说,便道:“只好如此了。”

    诸葛玄其实真的挺急的。没看见几个侄子这个月除孝服,他下个月便急吼吼的要带着诸葛家搬家?不过事情就是这么赶,能让他有什么办法呢,只好等了。

    诸葛玄正欲起身,忽然一个稚嫩清脆的声音响起:“叔父大人,为何一定要去荆州呢?去青州不也挺好的吗?”

    头上还梳着两个总角辫的诸葛小亮说话了。

    诸葛玄哑然失笑,当然是去荆州好啊,青州怎么能比得上荆州哎哟,青州!

    脑中忽然响起一道惊天霹雳,诸葛玄便看了看可爱的二侄子。见诸葛亮一脸无邪的盯着自己看,便想道,亮儿打小聪颖,机智过人,且听听他如何说。于是便笑道:“来,亮儿,和叔父说说,你怎么想到去青州的?”

    诸葛亮便歪着头想了想,道:“叔父经常和阿兄谈及天下人物。常言刘青州乃世之豪杰。短短数年,便使青州大治,百姓殷盛。且听说刘青州在青州开了好大一所书院,天下硕儒半数尽在彼处。有郑康成,有卢子士,有蔡伯喈,最最关键的,还有孔文举呀。亮儿想去那儿求学。而且青州离家还近,什么时候我们想家了,回来也好方便呢”

    十三岁的诸葛亮,絮絮叨叨的没讲几句。诸葛玄便心动了。

    青州有刘备坐镇,不说是路不拾遗,基本上也是差不多了。在刘备的铁拳之下,所有毛贼都被清扫得干干净净。治安环境,放眼天下,基本上可以说没几个地方比得上了。而且刘备治理有方,青州比起其他地方来,富得流油,听说刘备还很大方,养士也好,养军也好,慷慨得很呐。每年还花那么大财力办个书院,养那么多“闲人”在书院里吵架开喷。嗯,听说刘备还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凭自己本事,想出头也不难吧?

    诸葛玄越想眼睛越亮,但凡打工族,自古至今,没人不想着钱多、事少、离家近的。诸葛玄也不外如是。青州治安好,薪水高,有了那么多儒家大能,孩子们的教育条件看来也是非常优越的,而且青州治所临淄就和瑯琊挨着的。什么时候想回老家祭个祖,也不用奔波几千里了,几天就到了。这,这实在是太方便了,这到哪去找个这么好的上班地方啊?自个怎么就迷了心窍一心想去荆州,把青州给忘了呢?

    诸葛玄越想越觉得诸葛亮这个提议靠谱,再看诸葛亮时,就越发的疼爱了。

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乱(二)() 
刘备并不知道,历史上原本远赴荆州的诸葛玄,如今已经打定主意要拖家带口来自己的青州了。

    他这会,正忙着和麾下诸文武开会。主题只有一个,在思想上要高度统一起来,全心全意为青州集团谋发展。在和赵歧说出要迎天子来青州后,刘备就知道,得和臣属们沟通、统一下思想了。在目前的形式下,如何进一步有效的发展壮大青州的事业?只有思想上面高度统一了,大伙儿的劲才能够往一处使不是?

    如今的天下,虽然早就是主弱臣强,诸侯割据,天子权威一降再降。但自己麾下诸臣,到底是向着天子多一点,还是向着自己这个主公多一点?青州主动进攻、吞食他人地盘会不会引起反感?这都是刘备需要仔细琢磨的一个问题。要知道,自己地盘上,大儒可不少。这些人,最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自己治理青州,折腾出不少动静。但这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为天子牧守一方么。更何况青州这两年的变化他们也是看得到的。但要是自己像袁术、袁绍、吕布等人一样,攻伐他州呢?搞不好自己就要被骂了。到时自己的形象只怕就要和袁术、吕布这种无君无父之徒一样了。可是自己麾下人马越来越多,武将渴望建功立业,文臣希望治理更大的地盘。这矛盾如何调节?就是自己也忍不住啊,老这么耗着,也不是个事啊。思前想后,刘备便召集大家,一起开了这么一个会。

    会上,刘备向大家分析了下如今的天下形势。并根据各路密报,得出了未来幽州公孙伯珪和刘伯安、公孙伯珪和袁绍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然后就指出,幽州和冀州都在青州边上,大战一起,自己青州该持什么立场?公孙伯珪要是来结盟,又该持什么态度?

    类荀彧之类,都是不世出的人杰。刘备所忧,他们又岂能不知道。其实荀彧等人也感觉到了。青州总想做些事情,但又总有些缚手缚脚放不开的意思。

    遍观大汉帝国的这几年,活生生就是一部现代剧。老董事长汉灵帝死了,西北分公司经理董卓仗着实力强,便把小董事长刘辨给废了,又扶持了个新董事长刘协,然后自己想独揽大权。结果犯了众怒,被各地分公司经理联合起来一顿揍如今总经理死了,却有两个董事长。而各分公司经理们大权在握,各干各的。不怎么搭理董事长了。青州分公司想干点事业,挽救总公司危局。但又没董事长授权,偏偏青州分公司经理又还是个喜欢遵守公司规章制度的

    青州如今遍地欣欣向荣,要说荀彧等不骄傲自豪,那是不可能的。付出了多少心血只有自己知道。如今的大好局面,离不开大家的勤劳和汗水。离不开主公刘备的指导。放眼天下,哪个州郡能如青州一般?所以有时候荀彧等人也经常想,那谁谁谁把地方搞成这样子,还不如让我们青州来接手。可惜,想归想,地盘是人家的,总不能自己去动手抢。那成什么了?当然,现在形势也在渐渐变化。当年袁绍抢韩馥的冀州,还是要点脸的,明里暗里耍了不少手段让韩馥“心甘情愿”的让了出来。现在袁术抢扬州,就是彻底的不要脸了。袁术虽然背了骂名,但落了实惠,也值了。可咱青州不能像袁术一样不要脸呐,不然那得成什么了?

    会议讨论得很热烈。刘备也很欣慰的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大家还是很齐心合力的在自觉维护青州集团的利益的。在刘备提出若干问题后,大家给出了相同的答案。就是保持中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谁若犯我、我就揍谁。当然,主动出击去抢地盘的这种事,大家都是讲究人,既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