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份量很重。王允等闻,脸皮不禁都抖了三抖,当然,吕布除外。
沉默半晌,王允这才拜道:“陛下,老臣以为不妥,其意有三。一者长安初定,董氏虽诛而凉州诸将各统雄兵。二者有使者报曰凉州韩遂、马腾等又抄掠边地诸郡,蠢蠢欲动。陛下此时若去帝号,山东诸侯未有一兵一卒在此,到时谁能号令兵将,抵御乱贼,护卫吏民?三者陛下若去帝号,可知史上废帝下场如何?”
见天子色变,王允温言道:“非是老臣等谋身。亦为国家、陛下、三辅子民谋矣。陛下此论非急务。当今之计,当先行讨论如何抚平凉州诸将。待诸事平定,到时陛下仍持此论,再召诸臣相议不迟。”
天子踌躇再三,终究为王允所说服。便点头道:“好吧,便依王卿所言。先平定三辅内外,再议朕今日之言。朕有些倦了,诸卿退下罢。”
王允等便施礼后告退。吕布跟在诸大臣之后,心道,还是读书人会说话,王司徒明明和我一样的打算,却口绽莲花,愣是把天子给说服了
蔡邕悠悠醒转,入眼却是一片蓝天,而周围景色正在缓缓后退。四下一打量,这才骇然发现,自己已经在长安城外,正仰卧躺在一辆牛车之上,牛车缓缓而行,却也不知要驶向何处。
蔡邕大惊,便翻身而起。只觉脖颈左侧仍有些隐隐作痛。昨晚的事,却已经想不太清了。一个洪亮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蔡中郎醒来了?”
蔡邕拿眼望去,见一个好生魁梧的大汉,正坐在一匹骏马上,东摇西晃的看着自己。蔡邕一见这人,便怒道:“你究竟是何人?老夫如今在何处?”这大汉昨晚虽然蒙了脸,但那声音和那双眼睛,蔡邕却是万万不会忘却的。
那大汉哈哈一笑,正欲回答,却见蔡谷等人欢呼道:“阿兄醒了?”然后一群蔡家人便都围了过来。
蔡邕见了从弟一家,还有自己老妻,幼子,不由大喜,旋而又惊道:“你等如何也在此?可是那匹夫胁迫你等?”
那大汉闻言,翻了个怪眼,跳下马来,行至蔡邕车前,歪歪斜斜的行了一礼,道:“青州亲军麾下兵马使管亥,见过蔡中郎!”
蔡邕疑道:“青州兵马使?”既而恍然大悟:“刘玄德着你来的?”
管亥笑道:“正是某家主公差某来此,某率麾下儿郎于此刺探凉州形势,见中郎遇难。思及主公曾数次言谈中郎风采,言语间甚是缅怀,于是擅作主张,把中郎与家人一同迎了出城来。还望中郎勿怪。”管亥心中却是道,我会告诉你,是主公专程派我来营救你与一个小娘吗?
蔡邕见是刘备的人马,这才放下心来,旋又苦笑:“玄德这是欲置我于何地啊!”见家小俱在,自己所著竟也被管亥打包弄了出来。不禁心下欢喜,对管亥印象便好了几分。
蔡邕坐在牛车上,身子随着牛车轻轻晃荡,蓝天白云之下,蔡邕不禁又想起当年自己被贬出京时,刘备与卢敏几个小子前来相送,危急关头救了自己一家性命的旧事来。当年一腔热血的少年郎,如今也是执掌一州、位高权重的州牧了呢。
第二百二十一章 凉州风云(完)()
感谢书友狮之心666、书友天外猫王的打赏。
凉州剧变的时候,刘备却在青州埋头当木匠。
有鉴于造纸术的不断改良、印刷术的提前面世。青州市面上的书籍大增,更不用说青州学院的教学用书了。而青州工曹下面的匠作营,又推出一种类似于书籍大小的练习本,方便书院的学子们随时记录学院讲师们的珠玑之言、完成课业或记录自己平日里的所思所悟。这种练习本,质量上乘,墨迹不渗不化,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学院的学子在自己免费的份额用完之后,便蜂拥到集市上去大量购买,一时之间,竟然供不应求。
产品卖得好,导致的新问题又来了。
原来从古至今,人们记录书写,不是用简,便是用缣。或捉竹简而刀刻,或持缣卷而书写。不过,简重而缣贵,只有富贵人家用得起,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文化的传播扩散。现在大量廉价纸张的出现,已经极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最起码使得青州之内,便是贫寒之家,想要买几本书籍,也不是什么难事。不过在人们渐渐开始习惯纸书和练习本后,新的问题出来了。
此时人们不管是宴会、还是求学,只要是各种正式场合,坐姿便是正坐。一张蒲席,然后双膝跪地,双臀垫于脚后跟之上,双手扶膝,身姿挺拔。这种正坐,从老祖宗那一辈一辈传下来,一直到宋时,才被大量桌椅的出现给所替代。可以说正坐在锻炼人的气质、寻求一种哲学上的形神兼备上,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的。刘备清楚的记得,在这个时代,孩子差不多大,在该启蒙的时候,私学或家里,就开始要让孩子学习正坐了。以前书生们正坐,手持书卷或摇头晃脑,或不停书写。可现在不行了,方方正正的练习本,取代了笨重的竹简,取代了长长的缣卷。再要拿在手上用笔书写,这姿势就相当别扭了。可伏在书案前书写是很舒服,可是时间一长,腰又累得不行。学子们一时之间不禁开始唉声叹气起来。
刘备闲暇之余,在学院内讲了几堂格物课,便敏锐的发现了这个问题。回去之后一想,胡床此时已经在军队中渐渐普及,那么直接把唐以后渐渐开始普及流行的桌椅直接给弄出来,书院的师生们能不能接受?
其实在生活细节方面,刘备有很多的想法,可以推广开来,去影响世人。之前他一直隐忍不吭声,是因为他实在是影响力不够,不足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面积去施行影响。如今他执掌一州,乾纲独断,是时候去做一些事了。
于是刘备便命人于军营中拿来两个胡床,便去拜会老师郑玄。胡床,又称交床、交椅。其实不是睡觉的大床,而是一种可以折叠的小马扎。用木头和兽皮、布制成。最初在北地异族中盛行,匈奴、鲜卑等贵人狩猎、出游时,便带上这小玩意,累了便打开来休息。因为只有贵人、首领可以用,所以有“第一把交椅”的俗语,来形容身份尊贵。后来南匈奴归汉,这才便渐渐在中原开始扩散开来。
胡床因为它的便携和舒适性,引起了一批贵族与士人的喜爱。有史记载,汉灵帝便好胡床。当然,这玩意自己在家或在外用用可以,但用在正规场合,似乎有些难登大雅之堂,于是士人儒生们,对此是不屑一顾的。反而是在军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将帅们可不管这东西雅不雅,好用就行。行军途中累了,用来歇息下;出去打个猎、钓个鱼,累了用来歇息下
话说刘备拎了两个小马扎就去见郑玄。郑玄作为此时青州的文人领袖,若把他给说服了,到时推广新的桌椅,想必也简单得多。
郑玄此时,正跪坐于地,笔耕不辍,周围散落了无数书籍。刘备在窗外见得郑玄如此,心中不禁愧疚万分,这才是用心做学问的人,比起他这个半桶油,差距岂止万里?这么大年纪了还如此勤奋,也难怪日后郑学辉煌千年,而郑玄得以配享孔庙。
毕竟上了年纪,书写了一会,郑玄便揉了揉膝盖,颤巍巍的起身,轻轻活动手足,捶打腰部。忽见刘备立于窗外,便漫步出屋,笑道:“玄德既来,何不出声。”
刘备行了一礼,亦笑道:“不敢出声,恐打扰到老师做学问。”
郑玄叹道:“老喽!到了此时,回头一看,便觉昔日诸多论述不甚完美,于是只好亲自删减之。”
刘备道:“老师学贯古今,遍注诸经,仍如此专注于学术,弟子相差远矣,自叹不如。”
郑玄看了看刘备,又摇了摇头,这个弟子极其聪颖,可惜志不在儒学。如今身居高位,一身牵系百万青州士民之福祉,要想他有多少时间放在儒学上,只怕是更加难了。可惜了!郑玄按下复杂的心绪,道:“玄德此来,可有何事?”
刘备便命随从拿出胡床,摆在郑玄跟前,道:“老师,不论其他,只论舒适性,此物比正坐如何?”
胡床郑玄自然识得,他也坐过。于是一皱眉道:“此物自然要比正坐舒适,不过此物难登大雅之堂,玄德莫非欲在青州推行此物?”
刘备笑道:“当然不是!”他一想起与众臣议事,大家一人坐一个小马扎,围成一圈,便忽然有种莫名的喜感。
郑玄拿眼看向刘备,刘备便道:“弟子见老师与诸师生在伏案书写时,时辰一长,腰膝便诸多不适。恐累及老师与诸师生身体,便欲改良胡床,使之适宜书写所用。”
郑玄哦了一声,不置可否。
刘备看见郑玄须发迎风而动,一脸淡然。便解释道:“老师,万物发展自有其规律,是以先有石鼓金文,后有大篆、小篆,最后而隶;书写之物,最早由兽甲、皮,竹木之牍、缣帛,最后而纸”
郑玄一摆手,道:“玄德,你之意,老夫皆知。我儒家不是迂腐之学,若无创新进取之举,如何自古至今,诸学衰隐而我儒学独显于世?你有此心,尽管试来,若真有益于士子,老夫也不吝脸面,助你一臂之力。”
得了郑玄的承诺,刘备大喜,恭恭敬敬的一躬到底,又陪郑玄说了一会话,这才辞别而去。
作为一州之牧,不是刘备不会用行政力量强行推广。然则此物最先要儒家士子们接受才行。在士人们的心中,郑玄说一句话,可比刘备这青州牧的份量还要重。汉代就是这样,大儒在士人中的影响,有时候要比官府大多了。而一些大侠们在普通百姓中的影响,有时候也比官府大多了就是这么任性!
所以刘备先来说服郑玄,能得郑玄的支持,做事简直就是事半功倍啊!于是,在刘备画了图纸,又亲临指挥下,一套极其精致的桌椅便新鲜出炉了。
长长的书桌,桌面是一整块木板,被工匠们打麿得光滑无比,抚摸上去,毫无一丝粗糙之感。桌侧面和桌腿之上,都缕刻有精美花纹。一把靠椅,人坐于上,累时后背靠上去,高高的椅背会让人感觉到极度舒服
这套桌椅,刘备第一时间送到了郑玄府上。在陪着郑玄感受了半天后,刘备笑道:“老师,觉得如何?”
郑玄一捋花白的胡须,道:“不错,用来书写极为便捷,比往日要快多了。”
刘备又道:“老师,此物比之胡床,如何?”
郑玄沉吟会,又点了点头:“甚佳!”
当然了,刘备选用上好木材,用巧匠精心制成,设计方案也是后世的经典款式,这么精致的东西要还得不到郑玄的认可,那刘备就真的要抓狂了。
郑玄又道:“此物你打算于学院中推行?”
刘备苦笑道:“此物费钱不多,却也不少,院中学子如此之多,岂能全由牧府提供?弟子打算讲师们每人赠送一套。至于学子们,让他们用简化版就是。”
郑玄疑道:“简化版?”
于是刘备便告诉郑玄,何为简化版。就是一个圆凳,然后把学院中原来学子所用的书案的腿拆掉加高
当然,要先把这套桌椅批量制造一批,先投放学院,让讲师们先感受一下其所带来的舒适性,在得到认同之后,再投放改造简化版
其后,刘备便命匠作营大量制造了一批,用于投放于学院供讲师所用,然后又赠送了一批,给自己麾下诸臣。
可惜,结果反馈回来,不是太好。不但学院中人议论纷纷,便是臣下如管宁、邴原等也上书劝谏了。
费这么大周章,刘备就是怕有人说自己搞这个,是有违礼制。结果怕什么来什么。大汉的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可是在某些方面,又真是固执得很。
管宁、邴原上书刘备,言语中劝刘备多把心思放在如何治理青州上面,让青州民众生活得更好更安稳,才是刘备作为州牧的最大责任。而不是专注于奇淫巧技
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堆,刘备头大了。
第二百二十二章 凉州风云(还没完)()
刘备试图说服管宁和邴原,谁知道这哥俩平时都不是那么顽固的人,这次倒和刘备杠上了。把那套桌椅都还了回来至于学院里的议论,刘备一时半会倒顾不上了。
就在刘备在青州折腾的时候。凉州那边,又出了新状况。吕布在杀了董卓,又灭了董卓宗族之后。心忧凉州诸将,于是便劝王允赦董卓部曲,王允当初也打算这么干,到后来,却又不肯干了,理由竟然是“此辈无罪,从其主耳。今若名为恶逆而特赦之,适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这够扯的了吧,说他们本来无罪,只是跟着董卓罢了,现在给他们扣上个恶逆的帽子来赦免他们,反而会使他们起疑心。于是便用这个理由,对凉州诸将竟不下诏书特赦。
这也罢了,董卓一除,王允的本来性格就暴露出来了。他性格刚强,嫉恶如仇,当初与董卓虚与委蛇,那是权宜之计。如今董卓既除,他便觉得无复患难,于是不管什么事,态度都变得强硬起来了。史载是杖正持重,每乏温润之色,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换句话说,就是董卓一除,百官们没了这个共同的敌人后,反而人心渐散,队伍不太好带了。
而王允素恨武人乱国,于是把吕布用完之后,就不太爱待见吕布了。一是吕布反复,名声不好。二是自己亲手把吕布推到仪同三司、假节的这个高位,心里面不太舒服。王允觉得吕布之徒,不过一剑客而已,如今骤登高位,简直就是走了狗屎运。吕布见王允态度改变,心中也是狂怒,若不是老子出生入死,你们这班鸟官,都还一个个的在跪舔董卓!现在董卓死了,就鼻孔朝天,看不上老子了?于是,两人搞起意见起来了。
在一次朝会上,王允提出来,因为董卓余部,大多数都是凉州人,要把凉州将校都免职。吕布就站起来大声反对了:“凉州人素惮袁氏而畏关东。今若一旦解兵,则必人人自危。可以皇甫义真为将军,就领其众,因使留陕以安抚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