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到这里,白彦却是将目光望向了殷明。
只听殷明道,“那是假的北冥圣女。”
“她没返回天司山,多半去寻真的北冥圣女去了。”
“而殷烈除了天司山可以去,偌大千元,他也无处可去。”
殷明说完,将目光转向一旁的杨子铭,“我去后,唐国诸事便由你全权负责了。”
“而今你刚刚拜相,虽有殷大帅与刘老护持,但仍不可冒进。”
“入朝为官并不比传道,其中凶险之处,你该当省得。”
殷明不是不放心杨子铭,而是不放心皇帝。
皇帝若是铁了心要与杨子铭做对,以杨子铭只想当纯臣的性格,只怕他很难应付。
殷明刻意提到殷大帅与刘老,便是在暗示杨子铭,若有拿不准的地方,可以去询问这二人。
杨子铭躬身拱手,“多谢夫子。”
语气之中尽是感激。
殷明启程离开洪京城时,冯行道与刘默阳皆是赶来为殷明送行。
城门外,又是一片斜阳余晖。
当初他们也是在这里送殷明前往封西,而今却又在此处送殷明离开唐国。
兜了偌大一个圈子,似乎最终又回到了起点之处。
冯行道难得一见的感慨起来,“当年送你去封西之时,还担心你在路上遇到不测,千叮咛万嘱咐让你带上我的一众侍卫。”
“现在你已经是真圣,这一路西行,他们不敲锣打鼓欢迎你便算不错了,岂敢对你不利。”
所谓物是人非,不过如此。
只是殷明的“非”,转变着实有点大。
不清楚的人,当真会以为殷明是圣人临世。
刘默阳问到,“殷兄什么时候再回唐国来?”
天元城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八国。
殷明改造天元,大量人族涌入,而今天元城已经成为文道圣地,殷明自当坐镇。
所以殷明此次离开唐国,再回来,却不知是何时候了。
殷明笑着道,“总会有机会的。”
是啊,任何事都总有机会,只看如何去应对而已。
启程离开,殷明与白彦一同坐在乾端身上,消转瞬便失在天际。
“我怎么感觉到了魔气?”
刘默阳曾在封西除魔,对魔气自然熟悉。
冯行道瞥了他一眼道,“就你一天事儿多,殷兄身上能有魔气吗?”
坤国帝都,天古城。
偌大的皇城连绵一片,形成一丛丛宏伟高大的建筑群。
坤国建筑以高著称,每座宫殿超过百丈,更有一座悬浮在空中的楼阁,号称望古楼。
此楼乃是皇家禁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都不得入内。
而此刻,在楼里,坤皇的身边竟还站在一人。
只见那人一袭白袍加身,冷眉修长,一双眸子极具阴寒。
“你到底想如何?”
坤皇的声音听上去很是虚弱,身上还有数道气息流转,好似禁锢锁链,让其无法运转武道内息。
那人闻声,只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坤国自来便是选天下贤者立为天子。”
“你修为平庸,才学不满三斗,要文文不得,要武武不得。”
“交出玉玺,我或许能饶你一命。”
坤国与其他七国有着很大的区别。
坤国向来崇尚民主,任何一位国君都是由百姓所选举出来的。
即便这个人武道修为或许不是顶尖,才学也不足以著书立说,但只要这个人能得到百姓的拥戴,那么他便可以登临皇位。
而且坤国历代皇帝都主张人人平等,无论是皇室成员,朝臣,百姓,在所有国政之中都是一样的存在。
在这一点上,很类似墨家的兼爱。
坤皇有气无力的看了他一眼,“这些年你藏身天古城,杀良无数,若让你接任皇位,坤国百姓恐怕再无天日可见”
坤皇一直没弄明白眼前之人到底什么来历。
当初他来到坤国,坤皇以为他是如殷明一般的所在,乃是前来传道之人。
所以相当礼貌的接待了他。
可是此人却在酒中下毒,导致自己武道内息受阻,再无法动弹。
之后,他又将自己的儿子推上皇位,暂代自己统治坤国,把自己困在了这望古楼中。
而他自己,则摇身一变成为了坤国的大帅。
名为大帅,可坤皇心中再是清楚不过,他不过是鸠占鹊巢而已,自己的儿子虽暂代皇位,但只是一个傀儡。
真正在幕后操纵坤国一举一动的,实则是他。
他如果想得到皇位,那他明明可以直接动手。
但他却一心想得到传国玉玺。
这让坤皇很是想不通。
他不知道此人究竟想干什么。
在坤国,玉玺唯一的用处,便是调动天下百姓。
皇位的合法性根本毋须用玉玺来证明。
“呵呵”
“当初你们与天国大战之时,可曾想过百姓见得天日?”
“驻马河一战,伏尸何止百万?”
话到后面,那人的目光忽然变得冷冽起来。
“驻马河一战,乃是抵抗天国暴行所发起的战争!”
“咳咳咳”
“当初若不是我们及时抵抗,而今而今哪里还有什么坤国!”
坤皇越说越是难受,忍不住一阵咳嗽。
可那人却不以为然,兀自冷冷道,“废话少说,我等了这么多年,你以为我还有很多耐心?”
“今日你若不交出玉玺,我便杀光天古城中所有人。”
冰寒的声音自那人的嘴里传出,一时间望古楼内好似结冰一般,气温骤降。
坤皇只觉心中一凉,目光之中满是惊骇,“你怎可如此!你怎可如此!”
“哼!”
“若我杀光天古城百姓你还不肯交出玉玺,那我便再杀光许棫城,漯阴城,故榭城”
“直到你交出玉玺为止!”
第592章 坤国国学(第一更)()
黄亚夫与龚沁中刚刚得到唐国消息,殷明便已到了天古城。
主要是因为乾端的速度实在够快,而且在路上也没遇到其他事耽搁。
如此一来,自然是前脚消息刚刚传到,殷明后脚便到了。
黄亚夫与龚沁中的脸色都不太好,因为他们在坤国推行儒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不止是皇室,甚至连普通百姓都很是反感儒学。
殷明听着他们的汇报,只一阵点头,却并未多言。
“坤皇前些年不知所踪,现在主事的乃是禹王贺涂铭。”
“禹王在坤国的声望一直很好,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任国君。”
“只是”
“只是根据我们打探的消息,近年来禹王的国政与当年坤皇有着很大出入。”
“甚至与天国重启战端,这在民间引起了极大的争论。”
黄亚夫对坤国皇室的调查也不是一日两日了,而且这些事就摆在眼前,也不需要花费大力气去暗中调查。
“明日便去会一会这禹王吧。”
第二日,殷明便领着黄亚夫,龚沁中两人进宫拜见禹王。
禹王得闻文道祖师前来,欣喜万分,率领满朝文武亲自来迎。
禹王此刻还未登基称帝,朝中大臣也均是以禹王相称。
寒暄一阵,众人进入一栋高楼,名为百宣殿,乃是坤国朝廷上朝之地。
百宣殿高逾百丈,以木石堆砌而成,但却可以伸展,最高一层甚至可以缩入下方楼层之中,形成一个巨大的正方体建筑物。
这很像墨家的手笔。
只是不知这些高楼乃是何人所建。
落座之后,殷明先是赞叹了一番这百宣殿的奇特,顺便问到,“这宫殿如此奇特,却不知是哪位高人所建?”
禹王而今不过四十出头模样,但却已经是小圣修为。
闻言,禹王朗声笑道,“此乃我坤国先祖一位真圣强者所建,先生不必夸赞。”
殷明听出他话里的意思,当即拱手道,“贵国先祖可谓鬼斧神工,我等叹为观止,实乃情不自禁。”
黄亚夫与龚沁中一直没有说话,主要是这会儿他们也不知道说什么。
只是他们发现,当殷明夸赞坤国先祖之时,坤国的朝臣好像并没有很高兴,脸上均是不置可否的神色。
禹王出言道,“不知先生此来,所谓何事?”
殷明的名头而今已经传遍八国。
黄国,宇国,玄国,唐国的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禹王就是想不知道也很难。
但禹王同时也知道,儒学在坤国是肯定行不通的。
这时,殷明缓缓道,“得闻贵国上下对儒学有诸多误解,在下心中甚是疑惑,所以便不请自来。”
禹王闻言一怔,心道还真被自己料准了。
于是,他笑着道,“先生才高八斗,文道祖师之名天下谁人不知,我国百姓也甚是仰慕。”
“奈何我坤国自来有着自己的国学,所以只怕先生此来,要白跑一趟了。”
禹王以为,即便不接受殷明之道,也不能全然否定。
况且殷明而今文道祖师的名头可是在天下间广为流传,他的势力已经完全不输于任何一个国家。
他不一定要争取殷明,但也绝对不会因为不接受殷明之道而去得罪殷明。
所以禹王把话说得很客气。
“我观贵国国学,主张人人平等,互惠众利,不信天命,反抗暴政。”
“如此学说,与儒学自是有出入。”
“但无论是贵国国学,还是儒学,其根本都是教人向善,唯仁义是从。”
“既然两中学说殊途同归,我又岂会白跑一趟。”
说着,殷明转头看向身后的黄亚夫。
黄亚夫会意,当即上前道,“儒学与贵国国学所出入之处,大多是因为儒学来自于一些传统的力图通过周礼的改良等方式来安定国家的统治者的思想。”
“而贵国国学所反映的,乃是普通百姓的观点。”
“因而这些争论只是出发点不同而已。”
“譬如鬼神之论,厚葬之礼,盛为声乐等等。”
“倘若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上来思考,这些观点确实不妥。”
这时,龚沁中接着他的话头道,“贵国国学对天命之说甚为不屑。”
“其实那是误会了儒学之中的天命。”
“此处的命乃是人力无法控制的力量,天人之分。”
“而除此之外,在人为所能控制的范围之内,儒学之中也道人定胜天。”
“儒学非但认同人的意志,反而很是鼓励,但强调是尽力而为。”
不得不说的是,黄亚夫与龚沁中的儒学修养真是一日千里。
两人自从从殷明处得到儒学精髓之后便深刻钻研。
到而今,两人可谓是儒学之中除了杨子铭外的第二等大贤。
只是他们来传道的地方,这个坤国,它本身具有的国学实在太过浓厚。
这才导致他们传道受阻。
“儒学之中,人定胜天,那是人力可及。”
“然人力不可及之处,却也无法改变,所以只得接受。”
“尽己所能的作为,为可为之事,行可为之举,此乃知命。”
殷明做出最后总结。
百宣殿中的一众朝臣们闻言均是没有开腔,脸上浮现若有所思之色。
禹王的目光偷偷瞟了一眼坐在左首第一位的一名武将,见得其脸上的神色之后,这才缓缓出言。
只听他道,“三位所言当真不差。”
“只是儒学实在不符合我国国情,若强行推广,只怕会适得其反,酿成大祸。”
说着,禹王还起身对着殷明深深一躬。
“我想禹王殿下只怕是搞错了。”
“我今日此来,并非前来传道儒学。”
殷明的话让正准备坐下的禹王立时一惊。
他诧异问到,“那先生此来”
殷明笑着道,“得闻贵国国学,其实在下心中早有轮廓。”
“贵国国学,实在与墨家学说如出一辙。”
“待几日后墨家弟子到来,让他与殿下详说一番,殿下自然便会明白了。”
其实坤国国学与墨家学说基本没有什么出入,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这基于坤国的前身,地国的国政。
而对地国国政最了解的,那自然是墨家弟子张卿旭了。
第593章 坤国大帅(第二更)()
“墨家?”
禹王只觉陌生,从未听到过。
然而殷明却并未过多解释,只笑着道,“殿下莫急,待得那人来到,殿下与之交谈一番,自会明白。”
话音落下,殷明起身告辞。
禹王挽留三人,请求三人用过晚膳之后再离开。
可殷明却道,“无功不受禄。”
回到城中客栈之时,已是黄昏。
黄亚夫与龚沁中一路上都是懵逼状态。
回到客栈之后终于得空,当即问到,“夫子今日”
他们有点没搞明白,殷明此来究竟是来传儒学,还是来传墨学的?
今日在皇宫内与禹王的交谈,那分明是在解释儒学与坤国国学的诧异。
可是殷明又单单提及墨学,而且还道等张卿旭或者令狐察前来。
这难道不是传墨学吗?
殷明淡淡道,“无论儒学还是墨学,究根而论,都是教人从善如流。”
“只是两种学说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
“既然坤国已有如此深厚的国学底蕴与墨学相同,那为何不顺其道而行之,在坤国推行墨学呢?”
这话说完,黄亚夫与龚沁中都是点头。
所谓人各有异,天下之大,并非所有地方的百姓都崇尚一种学说。
因材施教方为正途。
倘若已有如此深厚国学底蕴的坤国强行推行儒学,正如禹王而言,只怕会适得其反。
与其如此,何不顺水推舟推行墨学?
文道百家,哪一家不是代表着文道的意志?
黄亚夫道,“既然如此,那便等张兄或者令狐兄前来吧。”
说完,两人便退出了房间。
而在他们离开之后,白彦这才从外面进来。
殷明淡淡问到,“今日百宣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