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高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家高徒- 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幸亏,司徒刑在玉清道洞天福地中所获颇丰,各种滋养气血的药材应有尽有。

    而且总督霍斐然担心司徒刑的身体,每日都让下人为他按照华平留下的方子熬制滋补的膏药。

    不过短短十数日。司徒刑就将总督霍斐然的藏书看了大半,并且做了厚厚的笔记。

    不论眼界,还是见识都提高不少。

    司徒刑在“知行合一”的基础上,结合了霍斐然藏书中的《大学》等儒家经典思想精华,又进行了深入的推演。

    并且以表字阳明,将和霍斐然交流时候的对话摘录,,以问答形式写了一本阐述心学核心思想的典籍《大学问》。

    “问曰:“《大学》者,昔儒以为大人之学矣。敢问大人之学何以在于明明德乎?”

    阳明子答曰:“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岂惟大人,虽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顾自小之耳。是故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是其一体之仁也,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是故谓之“明德”。小人之心既已分隔隘陋矣,而其一体之仁犹能不昧若此者,是其未动于欲,而未蔽于私之时也。及其动于欲,蔽于私,而利害相攻,忿怒相激,则将戕物圮类,无所不为其甚,至有骨肉相残者,而一体之仁亡矣。是故苟无私欲之蔽,则虽小人之心,而其一体之仁犹大人也;一有私欲之蔽,则虽大人之心,而其分隔隘陋犹小人矣。故夫为大人之学者,亦惟去其私欲之蔽,以明其明德,复其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而已耳。非能于本体之外,而有所增益之。”

    司徒刑跪坐在草席之上,手中握着一支青玉灵毫笔,面色凝重。一个个文字好似行云流水一般在纸张上流淌。

    一丝丝白气升腾,最终化作一道光柱直冲云霄。

    过往路人无不侧目,然后化作会心的一笑。

    司徒圣人正在著书立传,整理心学,其中不乏毛遂自荐的儒生,想要帮助司徒刑完成这项宏伟的工程。

    对于这些沽名钓誉之辈,司徒刑都是婉言谢绝。

    也有人主动上门,将家中的藏书送给司徒刑。

    其中不乏外面难得一见的古本。司徒刑没有在谢绝,来者不拒,统统收下。也因为这个的缘故,北郡总督霍斐然的书房规模扩大了不少。

    藏书数量也从数千册变成了近万册。

    在征得霍斐然的同意后,司徒刑打算以后将这些书籍全部捐献,建成一个类似后世图书馆性质的机构,允许寒门儒生到此借阅。

    时光如梭,司徒刑闭门谢客,天天徜徉在知识的海洋,春闱的日子越来越近,北郡的气氛也变得越来越炽烈。

    一个个外地来的儒生都摩拳擦掌,或者闭门苦读,或者和同年交流,或者是祭拜神灵,祈求高中。

    更有商贩趁机售卖历次考试例题,宗门画的文昌等,生意也是不错。

    司徒刑在鲍牙的陪同下,徜徉在北郡的街头,感受着越来越炽烈的龙气。

    春闱将近,龙气复苏,百神瞩目,不论是妖神,还是被朝廷册封的正神,都不敢放肆,小心翼翼的,生恐出现一点纰漏,从而被人王下旨申饬。

    “先生,前面是涪陵公庙,因为涪陵公生前曾经中过状元,生前位列中枢,披红挂紫,死后被朝廷追封为公,地位尊贵,故而香火很是旺盛!”

    鲍牙看着前面朱红色的庙墙,以及络绎不绝的香客,笑着说道。

    “涪陵公,是前朝的敕封吧?”

    司徒刑眼神幽幽,笑着问道。

    “先生博学。这位涪陵公的确是前朝的敕封。按照道理说新朝鼎立,这些前朝敕封的神灵,都不会得到国家公祭,慢慢的就会湮灭,但是这位涪陵公则不然,他生前公正廉明,在北郡素有清名。故而百姓自发祭祀,而且太祖开国平定天下时。这位也曾主动勤王,并且立下过大功,故而太祖亲封他为公爵,享受新朝龙气庇护。”

    鲍牙眼睛一滞,有些佩服的说道。

    “这些人中多儒生,难道这位涪陵公还掌管北郡文运?”

    司徒刑看祭拜的香客中不乏身穿青衣,头戴文巾的儒生,不由好奇的问道。

    “这位涪陵公不掌管文运,但是礼多人不怪!”

    鲍牙谄笑一笑,有些神秘的说道。

    “也许这位和文昌帝君有交情也说不定。”

    司徒刑诧异的看了一眼鲍牙,没有吱声,随着人群慢慢的进入神庙。

    涪陵公的庙宇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故而显得比较沧桑,几棵高大超过两人合抱粗细的大树好似伞盖一般遮住天空,阳光射下,留下斑驳的阴影。

    司徒刑随着人群进入涪陵公的大殿。

    大殿非常开阔,烟火缭绕之中端坐着一尊身穿红色官袍,手里抱着玉笏,面色威严的中年大神。

    涪陵公!

    几个面色稚嫩,身穿青袍的儒生正手捧高香祭拜。

    一个年老的庙祝站在高台之上,轻轻的哼唱着祭文。司徒刑侧耳倾听,无非是祈祷高中,文运昌隆之类。

    还有几个儒生竟然从怀里掏出自己的诗作,在大殿之中朗诵起来。站在高台之上的庙祝听到妙处,竟然时不时的点头。好似附和。

    其他的人对这种情况竟然好似司空见惯,竟然没有任何惊讶之色。

    “这是做什么?”

    司徒刑转头,有些诧异的小声问道。

    “这位涪陵公生前做过状元,更位极人臣,极好诗词。所以,很多儒生都喜欢在他面前读诵,传说诗词做的极好的,会被邀请到福地做客。”

    “据说,能去福地做客的,定然都是榜上有名,故而没当春闱将近,很多儒生都会在大殿之中朗诵自己的诗作。”

    “庙祝也是会择优将这些诗词抄录,悬挂在大殿之***后来人品鉴。”

    鲍牙竟然对这里的一切颇为熟悉,笑着为司徒刑介绍道,并且将他引到悬挂诗词的墙壁前面。

    司徒刑仔细打量,的确发现了不少诗词,其中不乏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

    但是观其文气多是两寸,三寸,只有一两首超过四寸。被庙祝悬挂在最显眼的位置。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好诗!”

    “好诗!”

    司徒刑看着挂在最显眼位置的诗词,不由暗暗的点头。这个叫做程林的书生诗词之道已经颇见功夫。

    只要气运不是太弱,今次科举必定榜上有名。也怪不得被庙祝挂在最显眼的位置。

    就在司徒刑打算转身离去之时。

    站在高台上的庙祝也发现了司徒刑。

    见司徒刑穿体面,气度更是异于常人,身后更有小厮侍奉,定然是非富即贵。眼睛不由的一滞微眯起来,满脸笑意的点头上前。

    “春闱将近,公子可是求问功名?”

    “涪陵公虽然不掌管文运,但也是法力无边,只要公子诚心祷告,必定会有回响。”

    司徒刑脸色不由的一僵,本能的想要回避,他对鬼神之事向来是敬而远之。故而他很少去神庙祭拜。

    今日也是恰巧走到这里。又见涪陵公庙香火旺盛,更有很多读书人聚集在此,他才进入一观。

    没想到庙祝甚是热情,竟然主动迎了上来。让他想要转身的身躯不由的一滞。

    见四周众人都在祭拜,显得有些太过突兀,反而不美。

    “涪陵公生前为国为民,是一个难得的清官,当值得一拜!”

    司徒刑轻轻的点头,从庙祝的手中接过高香,点燃之后,就要祭拜。

    但是正在这时,神庙后堂之中陡然出来一老者,有些惊恐的上前,挡在司徒刑面前,看着面色还有几分枯黄的司徒刑,一脸苦笑的说道:

    “使不得!”

    “使不得!”

    “这位先生有大气运在身,涪陵公虽然是朝廷敕封的正神,但也经不住先生一拜。”

    刚才接待司徒刑的庙祝也是面色大变,他在神庙已经几十年,从来没有见过这等奇事,不由的用好奇震惊的眼色打量司徒刑全身上下,仿佛要看出他和常人有什么不同。

    司徒刑的脸色也不由的一僵,有些诧异的看着神像,不知涪陵公为何有如此大的反应。

第三百三十九章 群贤汇聚() 
年轻的庙祝用眼睛余光偷偷的打量司徒刑,不知他究竟有何等特殊之处,竟然让涪陵公如此郑重对待。

    其他儒生更是如此。

    贵人!

    司徒刑虽然穿着普通的儒生青衫,但是不论气度还是谈吐都非常人所能比拟。定然是出生在鼎食之家的贵人,气运雄厚,否则涪陵公也不会经不住他的拜祭。

    更有儒生眼睛显露出意动之色,显然是想要上前结交。

    和道家的清静无为不同,儒家讲入世,是不反对儒生结交贵人的。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说的是谒见贵人。

    “刑不过是一介童生。何德何能。。。”

    司徒刑眼睛微微收缩,有些试探的问道。

    “涪陵公说公子是天上星宿转世,未来必定贵不可言。故而当不得公子一拜!”

    年老的庙祝仿佛早就知道司徒刑想要询问,急忙回道。

    “星宿转世!”

    “难道是因为自己点燃了武曲星核,上应天星,故而才有星宿转世一说?”

    司徒刑抬头看着涪陵公的神像,眼神幽幽,心中有了几分猜测。

    “公子命格贵重,此次春闱必定能够榜上有名,但是涪陵公还有一言,希望公子小心,勿要遭了小人算计。”

    “小人如鬼,世道险恶。公子还是要当心为好。”

    老庙祝眼神有些发怔,声音有些古朴苍老的说道。

    司徒刑的眼睛不由的一缩,但还是躬身行礼,感激的说道。

    “多谢涪陵公提醒,晚生记住了,来日若有成就,必定酬谢神恩!”

    司徒刑的眼睛不由的一滞,脸色顿时有了几分铁青。

    涪陵公的提醒必定不是空穴来风,想来有人想要在春闱的时候暗算自己,坏了自己的功名。

    但是春闱之时,龙气炽烈,百神瞩目,一切道法,妖术都会失去效果。

    能够暗算自己的,只有人灾。

    定然是有人在处心积虑的算计自己。

    想到这里司徒刑的心中多了几分明悟。

    。。。

    司徒刑心中有事情,也就没有在涪陵公庙多呆,吩咐鲍牙代替自己给涪陵公上了一株高香,并且买了三牲之物祭祀。

    这次庙祝没有再阻止,司徒刑独自一人在大街上转了一会,倒也见到几个文气冲霄,腹有乾坤的儒生。

    其中几人最是瞩目。

    一个须发洁白,身穿儒服,被几个青年人围绕,好似众星捧月一般,胸中有着浩然正气的老者,司徒刑从旁人口中得知。

    这位大儒年就是天下闻名的安乐先生,年近古稀,眼睛却一点也没有老人的昏沉,反而充满了睿智。

    胸中浩然正气翻腾,腹中更有锦绣。是难得一见的大才,就算陈九璋在他面前,也要矮上一头。

    安乐先生年轻时就名满天下,和朝中诸公很多人都是好友,但是生性淡薄,安贫乐道,不喜名利。

    乾帝盘曾经数次下旨,请他出仕,但是都被他婉拒。

    一个人居住在“安乐窝”,冬不炉,夏不扇,一心著书立传,钻研学问。有颍川先生集问世,学生遍布天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经过几十年修身养性,学问更加的精微。在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司徒刑见到的第二,则是一个黄发垂髫的童子。

    这个童子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却生的相貌迥异,生有重瞳。

    看起来好似古之圣人转世。

    传说中的大禹,颛顼等,都是重瞳。

    这个童子虽然年岁不大,但是学问却很深厚。头字好似龙蛇一般飞腾。

    据说是中古先贤转世,三岁之前,口不能言,目不能视,曾被父母当做妖怪溺在马桶里,大难不死后当做痴呆丢弃。

    幸亏遇到一个游历蛮荒的大儒,才没有被虎狼吃掉。

    也许是因为被扔在马桶里的缘故,他六岁才打开穴窍,破开胎中之谜,又有大儒日夜的教诲,学问上的进境很快,现在不过八岁。诗词文章都是一时翘楚,就是钻研几十年的夫子也是不如。

    就算司徒刑的心境,也不由的在内心暗暗的吐槽:

    “妖孽!”

    感受着一股股冲天的文气。

    司徒刑脸上古井无波,心中却好似滚开的沸水一般。

    群贤汇聚!

    真的是群贤汇聚。

    本想这次春闱必定能够一举成名,轻易夺得文魁,但是实在是没有想到,北郡之地,竟然有这么多的天骄。

    如果放眼九十九郡,又会有多少天才人物。

    以前他真是坐井观天,小觑天下英雄。

    须发洁白的安乐先生端坐在四方楼的雅间里,极目远眺,古井不波的脸上升起一丝惊讶之色。

    “老师,可有什么事情?”

    旁边一个身穿官袍的中年人,一脸惊讶的问道。

    “没有什么!”

    “刚才竟然感受到一股好似天上银河一般浩然正气,想来是有一位大贤路过。”

    “此次春闱真是人才济济,不可小视!”

    老者过了半晌,这才有些感慨,又好似怅然所失的说道。

    “人王数次下旨,请老师出仕,老师每次都是婉拒,这次为何要参加春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