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看见战斗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能看见战斗力-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几次深呼吸后,顿觉索然无味。将另一份案卷连同这份一起丢进了火盆里。

    …………

    五月十五

    唐氏的收粮计划,已经整整进行了一个月,这一个月来,唐氏分宗的宗主们在唐鸣的组织下开始进行疯狂的粮食收购计划。

    所谓收粮,便是收大米。

    而大米一般分为新粮、陈粮和陈化粮。

    当年熟收的大米被称作新粮、储存超过一年的便是陈粮。而当陈粮严重陈化后色泽、口感、气味都会变差,这些便称为陈化粮。

    氏族只吃新粮、而普通平民大多吃陈粮,而像善堂、苦窑、丐所这样的地方,他们只能吃的起那些陈化粮和陈粮掺杂一起的粮食。

    自唐志给分宗许下大愿后,唐鸣便开始递进而计划的收了大批的新粮,但相比于唐志的要求,不过是杯水车薪。

    西陵水稻一年三熟,三月春熟、六月夏熟、九月秋熟。三月的新米,但凡市面上能够买到的,都被唐氏收购一空。

    哪怕唐鸣做的再隐秘,这些新粮的去向也是那么的无法隐瞒,当西陵的大小氏族发现了唐氏的收粮计划后,纷纷将自己米行的新粮撤下,换上了陈粮,这让唐鸣又恨又气。

    西陵耕地超过两百万亩,但其中大部分都掌控在氏族手中,比如西陵以北的八十万亩耕地,全是唐氏所有。而西陵以南的七十五万亩良田,尽是弥氏私产。

    去掉这一百五十五万亩良田,西陵人掌握的耕地不过四十五万亩。

    而四十五万亩耕地,又怎能养活三百万人口。

    一个普通人一日便要吃粮半斤,更别提那些大食量的武者。

    三百万普通人一年至少要吃五万四千七百五十万斤粮食,折合二十七万顿左右。而武者的食量,大约以普通人的五倍以记。

    随着西陵数百年的和平,这儿成为了培育武者最好的土壤,即便是普通人家生出的孩子,也会将其中一两个送去武馆习武。

    只要有一个孩子习武有成,便能回来帮着全家辅助筑基,所以西陵现在三百万人,没有修为在身的极少,其中大多数还是平民世家的孩子与流落街头的孤儿。

    这使得西陵人一年要吃的粮食,超过百万吨。

    想要在两个月内,收够西陵人一年的口粮,还必须得是新粮,唐鸣只觉得唐志是在强人所难。

    因为唐弥二氏将粮价压得极低,六七个金币便能收得陈粮千斤,便是那些世面上卖的新米,也不过贵个两三金。

    在两族近乎低价垄断的威势下,其余氏族手上的四十五万亩耕地大多不种粮食,而是种些瓜果蔬菜,更有甚者便直接不种粮食而是直接向唐弥两氏购粮。

    所以西陵世面上流动的新粮,全是唐氏和弥氏放出的,而唐鸣的收粮大计,便是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组织商队去其它大城进行大规模的收粮。

    二是将弥氏所放出的新粮全部收购。

    三是派出船队在陵江这条水路放出收粮风声,希望有大船运粮而来。

    三条计策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收弥氏的新粮,但这条最重要的计划,在收购了整整一个月后,陷入了极大的瓶颈。

    弥氏粮行,一天之内所有的新粮价格暴涨到三十金每千斤,这明摆着就是针对唐氏的收粮。

    “鸣代表,这粮,我们还收吗。”唐琦是负责组织分家收购粮行新粮的头目,看到这个情况,无奈的跑到唐鸣跟前询问。

    如果按照三十金每千斤的粮价收新粮,一吨便是六十金,而他们目标中向弥氏收新粮的数量要超过七十万吨,意味着要支出四千多万的金币现金。

    有些分宗号称身家千万,但其中商铺灵兽便占去大半,真正在手头流动的黄金,能有个上百万就很是了不起,这一下子面对四千多万金的支出,也不由不让唐琦打怵,哪敢自私拿主意。

    但唐鸣想到唐志的许诺,又算了算城北地皮的价值,咬了咬牙道:“收!去跟那些分宗主说,如果有人不肯出钱,那以后城北分得的地皮,便一寸也不许要。”

一百零一章:竞争力() 
弥氏紧急议会

    相比于唐氏,弥氏的权利更加的集中,所以族会的人数,也特别的少。

    这一代的弥氏族长是弥锦,统管弥氏律所,钱粮内政。

    武堂首座弥海,统管弥氏宗族武力。

    宗长弥虎,统御宗所分家。

    加上十二名族老,这十五人便构成了弥氏的权力中心。

    作为唐氏的老对手,也许唐鸣觉得自己收粮行动特别隐秘,很难被人察觉,但在弥氏的情报渠道眼中,却如黑夜中的明月一般耀眼。

    只是一开始弥氏只是以为这次收粮只是为了让万乘宝船尽早启航的准备,但没有想到唐氏这粮,一收就停不下来。

    在唐鸣收了整整十万吨新粮之后,弥氏终于开始察觉不对,先是上调了新粮的价格,再由弥锦召开了这次紧急议会,目的便是为了搞清楚唐氏的目的。

    而到场的,除了这十五名弥氏最高领导人外,弥海带了武堂的次座与弥楚,弥虎带了弥申,弥锦带了弥竹。

    所以这次紧急议会,到场十九人。

    弥楚是这一代弥氏最强的天骄,亦是首座弥海的次子,如果不出意外,下一任的武堂首座,就是由弥楚担任。

    而弥申则是弥氏宗长弥虎的长子,亦是族老会钦定的下一任预备族长。

    几百年历史的豪族,在选贤这件事上,有自己独到的认知。

    只有最优秀的那一个,才配坐上最高的位置,不论是何种职务,交替的规律永远不是世袭,而是能力。

    因为豪门清楚的知道,氏族实力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时根本不是你变弱了,而是你变强的不够快,被后起之族超越,然后覆灭。

    这种例子,弥氏见过太多太多了。

    一代而兴,二代而盛,三代而衰。不知道多少氏族逃不出这样的魔咒,而其中的根源,便是任亲不任贤。

    族长父亲总想把位置传给自己的孩子,根本不管他是一块什么材料。

    哪怕走了天大的狗屎运,儿子还不赖,到了孙子这一辈,只要还抱着这样的思维,那也必死无疑。

    所以在弥氏和唐氏的族规中,竞争的条件白字黑字写的清清楚楚。

    不论宗脉分家,不论嫡长庶出,只要你能力足够想承担职务,家族便会给你机会,只要你证明了自己,哪怕是族长的位置,你也可以一争。

    因为氏族真正的敌人,永远不在内部,而是外面那群虎视眈眈的大小外族,若将力量用在排挤本族血脉争权夺利上,那么离一个家族破败也不远了。

    所以哪怕族长的亲子弥竹能力还不错,但弥氏少族长的人选,依旧是弥申。

    甚至在这场紧急议会中,弥申可以与族长等人对坐,而身为族长之子的弥竹只能站在弥锦身后当个旁听。

    这便是精英教育的精髓,唯有能者居之。

    “唐氏已经收了整整十万吨新粮了,而且看样子,他们还要继续收下去,诸位怎么看。”弥锦坐在当中,朝着落座的族人们发问道。

    说是发问,其实面对的对象只有弥申一人,因为事关这些钱粮内政的事,弥海一窍不通,虽然弥虎对商道稍有涉猎,也只是一知半解。

    所以遇见这样的事,通常是弥锦与弥申的对谈,并由弥竹进行记录。

    弥申一脸胸有成竹道:“族长不用担心,唐氏此举,并非为了备战。”

    这句话,便为唐氏收粮的行为定下了基调,也意味着这场紧急会议,武堂的三人可以开始闭目养神了。

    “何出此言。”弥锦明知故问道,因为这是族长培养最重要的一环。

    弥申早有准备,故侃侃而谈:“原因有三,其一,若是为战,唐氏该收灵食而非新粮。大收新粮只为远征,但唐氏与我弥氏划江而治并实力相近,若是唐氏预备远征,难道不怕我弥氏趁虚而入?”

    “其二,收粮之事由分宗唐鸣主持,此人行事自以为隐秘却破绽百出。若是军粮重任,唐氏一定会交由山长唐宽,只有他可做到陈仓暗度,细雨无声的效果。”

    “其三,观察唐氏此次收粮,一个月来,他们已经收了西陵市面上所有的新米,并且还派出三支商队,百艘货船。可见这次唐氏收粮,数量之大简直难以估量。”

    收粮收的如此大张旗鼓,且数量如此庞大,根本不像是军粮储备。

    随着弥申的分析,桌上的族人纷纷点头,就连十几名族老也很是满意,细致入微,严丝合缝。才二十五岁的弥申展示出的眼光,不弱于浸淫商道数十年的大掌柜。

    “其目的为何。”弥锦淡淡发问。

    “我判断。”弥申顿了顿,掷地有声道:“唐氏想要垄断西陵酒业。”

    “唐弥两族实力相近,无人敢轻启战端,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商道争胜变成了最好的积累优势手段。”

    “而需要用到如此多粮食的商道,必是酒业无疑。唐氏有一支远赴酒国的商队,四月刚刚返城。怕是带回了什么了不得的配方,所以唐氏有如此自信要一统西陵酒业。”

    弥锦点点头,表示认同,因为弥申跟他的判断,基本一致。

    “唐氏能成功吗?”

    弥申的表情一变,凝重道:“必然可以。”

    “西陵粮食由我唐弥两家垄断,而唐氏的耕田,还要多出我弥氏五万亩。现下,唐氏已不再放出新粮,我族的春收新粮大部分也被唐氏收购,夏收之前,西陵的数百酒家将会面临再无新粮酿酒的局面,若是今年秋收都收不到新粮,这些酒楼为了维持生意,将不得不拿出陈酒售卖。”

    粮是新的好,酒是陈的香。这些存酒大多是酒楼经年攒下的老底,若是十年二十年后启封,价比黄金,但若是现在便起坛,无疑是贱卖。

    “我判断唐氏的收粮行为,怕是要持续一整年之久。”

    “而到了明年,唐氏的新酒便会开始出货,我虽不知他们得到了何种秘方,但想来最次也不会输给西陵的那些经年老酒。”

    记录的弥竹不解的问道:“那不还是打平么,唐氏又怎么垄断酒业呢。”

    “因为西陵的酒业,来年将会断崖式的降低水准。”弥申朝弥竹解释道:“到了明年,唐氏便会停止收粮,西陵的酒业又有新粮可供酿酒,他们又怎会继续拿出陈酒贩售。”

    “而经过一年被陈酒养刁口味的酒客,再喝这些新酒,只会觉得淡而无味,这时候,唐氏的新酒出现,香醇浓郁且价格低廉。你说这些酒客们会怎么选。”

    弥竹恍然大悟道:“那他们一定会买唐家的酒阿。”

    弥竹点点头继续道:“唐氏收粮一年,定会让新粮的价格大涨,西陵的酒楼因为今年没有收到粮的教训,到了来年他们一定会花大价钱的攒粮,而到了新酒开封推出却无饮客的时候。你觉得这西陵的酒业,将何去何从。”

    在弥申的分析下,唐氏酒业的合纵连横就如同一张扑在案上的画卷,那样的大气恢宏,气魄惊人!

一百零二章:伤人的猛兽不做声() 
作为唐氏几百年来的老对手,弥族的众人从未小看过这个家族。

    但这一届的族长唐志,好像从未展示过什么特异之处,就连西陵都偶有风言说该担任族长一职的应是上任天骄唐左,而不是平淡无奇的唐志。

    不过随着这幅画卷的展开,众人仿佛看到了那个平庸的唐氏族长细心筹谋然后毕其功于一役的魄力。

    “能阻止吗。”弥锦才不会沉浸于赞叹对手中呢,他只想破坏唐氏的大业。

    弥申沉吟了好一会儿,有些艰难的说道:“办法不是没有,只是代价太大。”

    “直管说。”

    “自明年起,我弥氏的耕地,除了自留一部分种粮外,全种蔬菜瓜果。”弥申将他的计策说出,将弥族最高权力集团的众人震得说不出话。

    好大的手笔。

    七十五万亩良田全部重上蔬菜瓜果便意味着弥氏不产新粮,而大量的蔬菜瓜果会让这些原本高昂价格的蔬果便为平价,平民亦可消费的起。

    只是蔬果的亩产对比一年三熟可收千斤的水稻来说,简直是一天一地。

    西陵作为三百多万人的大城,自明年开启粮食会格外的紧缺。

    这就又将难题丢给了唐氏,你是否要喂饱西陵人?

    哪怕唐氏丧心病狂继续选择酿酒,但西陵人连饭都吃不饱,还有多少酒客能留恋酒楼。

    但这样的话,怕不是西陵要动乱,如果连饭都吃不饱,你都不敢想象那些大小氏族会干出什么样的事。

    “不妥。”

    在众人还沉思这个计划是否可行的时候,弥锦一票否决了这个计策。

    损人不利己,智者所不为也。

    这样做确实可以抑制唐氏酒业的发展,但对应的是埋下西陵动乱的种子,两者孰轻孰重,弥锦心中自有一杆秤。

    弥申看到计策直接被拒绝,也没有一丝介意,因为这早就在他的预料之中,如果弥氏的族长连这种计策都能接受的话,无疑说明他是个狭隘短视之人。

    弥申整理情绪,再次开口道:“除了这条计策,别无他法。”

    因为唐氏行的是王道攻伐,以势压人的阳谋,即便你能如弥申这般提前看穿,但也没有丝毫的办法阻止。

    唐氏独霸西陵酒业的大势已然形成,而以唐志一贯雨露均沾的做事风格,当唐氏的新酒上市,他会以廉价供应给各个酒楼。

    到时,西陵所有酒楼用的都是唐家的酒,那些拥有上百年历史的酒坊,便会因为入不敷出,陷入坐困围城直至消弭悲惨境地,若是再被唐氏收编,那西陵酒业可就真的是一家独大了。

    就算你看出来,但也根本没有办法可以阻止,这便是唐志的可怕之处。

    果然伤人的猛兽不做声!阻止不了便阻止不了吧,弥锦下定了决心。

    唐氏多一项垄断生意也不过多些进项,氏族的真正力量,永远不是体现在金钱的多寡上。

    “提高新粮价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