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看见战斗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能看见战斗力- 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战风格就不算是很优秀了。

    其中最关键的原因,便是唐氏的战争潜力实在太差,就算有了九个修炼场,打算出户建府的族子还是面临宗族武士不够分的情况,唐氏早就应该做出改变,却不知为何迟迟没有行动,唐罗打算将这件事情点出:“本族战力很强,但战争潜力只是一般。因为战争潜力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更多的资源、更大的领地、更多的人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口数量。”

    唐罗的话通俗易懂,让在座众人一下就明白了何为战争潜力,但仅仅如此的话,唐氏应该做得很好才对阿,可听唐罗却说族里做得很不合格,这就不太让人能够理解了。

    大长老唐思源皱着眉头道:“暗雷堂与武堂每年都有大量的拓城任务,便是争夺外部资源,西陵以北方圆千里内的天材地宝只要出现便尽归唐氏所有、虽然只占西陵半城,但北边村镇尽归唐氏统治,幅员三百里,北部山川延绵百里更是尽归本族。至于人口积累,西陵各处皆有唐氏武馆善堂,收拢的孤儿自小培养成为宗族武者,武馆中若发现好苗子也会报送至武堂修炼场,这些年更是暗中扶持了不少小族成为唐氏的暗子附庸,这还不足以说明唐氏的战争潜力西陵第一么?”

    唐思源的话无疑引得桌上众人共鸣,虽然以前从未有人谈过战争潜力,但无形中唐氏的先祖早已将这件事做的妥妥当当,不由得让人自豪。

    “大长老以为这样就够了么?”唐罗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先不谈资源与领土,通过这次小灵界宝库中得来的卷宗诸君不难发现,千年前韩氏的戮仙军可为天下第一,诸君以为是靠收养孤儿,控制村民便能达到的么,要知道唐氏现在还有大量世家子连家臣都收不到。”阅读请关注微信号:d;请记住网址(。Aiyoushengm)】

三百五十四章:民之殇() 
    唐氏族人个个练武,收入一号修炼场的只是家族最优秀的一批作为重点培养,但宗学、宗所甚至那些不学无术的二世祖都有必须筑基的最低要求。

    这也意味着即便最酒囊饭袋的唐氏后人也得有凡人境巅峰的修为,在拥有本脉功法通天诀的前提下,即使初学乍练也比一般的平民武者强上好几倍,加上营养均衡与灵食供养的强壮身体,这个战力差还要翻上几番。

    只不过宗学与武堂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拥有七大学派,有杂学、术数、农学、医学、冶造、武道研究、政经。

    宗学学子除了修炼意外还得从七大学派中挑选一门或几门专业进修,这让这群学子的进度会比一号修炼场的族人慢上少许,但大多也在二十岁便突破蜕凡。

    宗学学子的数量要远远超出一号修炼场学员的数量,而武堂修炼场的毕业学员们,首先就是要供给分宗宗主,然后才是给族子当家臣,这就导致修炼场每年的结业学员都不够分,要知道唐氏光光分宗就超过两百,还有那么多嗷嗷待哺的族子与学员,每年收拢的千把个孤儿便是全培养成武者,这群人也有办法消化一空。

    但事实是,一千个平民中只有一百个能成为武堂修炼场的学员,这还是将筑基标准放到十三四岁以后的结果,要是唐氏子弟敢十三四岁才筑基,不论嫡庶大概都会被律所抓去好好惩治一番。

    这样的生源积累直接导致唐氏那些刚刚出户建府的少爷们必须得自己披挂上阵,因为招揽的平民武者实在难堪大用,只有境界加上两招散手,对上强者几乎一个照面就完蛋,直接导致刚刚出户建府的少爷们几乎怨声载道,人人带伤。

    这件事不光唐罗能看到,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能看到,但提出问题从来不算本事,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关于这个问题,唐氏也不是没想解决的办法,族长唐志觉得自己必须要开口解释下:“关于宗族武者短缺的问题,这次家族在呈州的收拢的难民共有三十几万,这群人中去掉二十万妇孺几乎人人是武者,打散建制应该能解决现在宗族武者太少的问题。至于西林平民,有志向武的武馆学员这次都被教习带上了北山,至于剩下的那些,已无潜力可挖。”

    其实不是唐氏培养武者不用心,而是正式修习武道之前的筑基必须得自己完成,资质与努力程度直接决定了筑基时间,但相比世家子最长五年的筑基时间来说,平民鲜有低于六年的。

    即便是投身武馆的学徒,教官做的也就是纠正不规整的动作加上督促,实际完成筑基的还是学员自己,要知道上古时期武道传播还没有这么发达,一些武者得到有关筑基的易经锻骨篇就如获至宝,生生对照图上动作便将筑基自学完成,换言之,其实平民识字的话,自己买一本普通的凡级功法便能完成筑基,但事实是,大部分武者还是愿意交钱到武馆筑基也不愿意识字后自学。

    为何大多平民吃了一辈子苦都没有踏出练武这一步,因为他们好像什么苦都能吃,就是吃不了学习的苦,终其一生也没有攒够投身武馆的钱,只能将希望寄托给下一代。

    但有一个这样的榜样在前,第二代中即便出了个有志向武的少年,也得先解决温饱问题,加上平民成婚早的诡异,很多孩子从小便定了娃娃亲,十三四岁便成婚生子,生怕断了香火,之后家中重担一扛,就更无法练武了。

    这种情况下,贫穷就像是一场宿命,死死追随着大多平民世家,让他们永无翻身之日。

    为何唐志只将目光放在世家现有的即战力上,不是他看不到一百六十万平民的潜力,只是他认为开放大量凡级功法,铺设大量武堂,收拢大量孤儿,已经将世家能做的事都做完了,但结果呢?

    这群平民,还是不争气啊。。。。。。

    唐志的话引得桌上众人纷纷点头,唐氏族谱中清楚的记载着先祖平民的出生,但几十年如一日的苦修不辍练出一身可以横行天下的本领,之后更是抓住龙州开荒的机遇,让唐家正式从平民序列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方强大势力。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现今最强大的圣人世家往前推百十代,也就是妖兽口中的粮食,与普通人无异,而今日世家与平民之所以会有如天地般的差距,就是因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而平民的弱小则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重复着悲剧。

    唐罗当然明白平民的问题在哪里,但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才让他觉得统治平民要比统治世家的收益,大上百倍千倍!

    “族长呈州操作令人目眩神迷,但在我看来,这些世家依附归根结底真是迫于唐氏武力,即便一时顺从也是心不甘情不愿,若是族中出现天才,更是会死死捂在暗中不肯放出,诸君以为然否?”唐罗毫不否认世家即战力优越的部分,但忠诚的问题几乎永远存在,只能说好坏参半。

    哪怕再不愿意承认,这些世家肯定与唐氏不是一条心,只不过以唐氏的手段,肯定能想到办法,所以在座的丝毫没有担心,这就是拥有一个手段高超族长的好处。

    桌上众人的表情被唐罗看在眼里,那眼神好像在说“就算世家不归心也比平民更有用。”

    唐罗无奈地摇摇头,众人对平民的既定印象已经无法改变,但他还是认真解释道:“我认为,平民与世家最大的区别,便是在可统治性与忠诚性上,哪怕没有经过任何忠诚训练,只要对其给出基本的生活保障,这些人就会向家族献出自己的忠诚,同样对呈州难民的物资如果能够均匀分布在西陵平民身上,长线的收获远远超过呈州各部能给唐氏的。”

    但这番言论毫无疑问无法说服众人,除了唐森点头表示支持,其余人都是一副不置可否的模样。

    而六长老唐高旻更是不屑道:“即便是一百六十万人尽数归复唐氏,其中又能出几个武者?自小培养的孤儿成材率都只有一成,这群人中便是能出一万凡境武者,一千蜕凡都算烧了高香了,拿相等的时间去收拢氏族,回报率十倍不止!”阅读请关注微信号:d;请记住网址(。Aiyoushengm)】

四百五十五章:圣地之巅() 
    争论究竟是平民重要还是氏族重要就跟争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没有意义。

    氏族便是优秀的平民,仅从这个层面考虑当然是拉拢氏族更忧,因为氏族就是杰出平民的代表,但看事情总归不能这么表面。

    唐罗知道仅凭自己要将在座诸位的想法扭转几乎不可能,所以他打算用两个更有说服力的世家来讨论关于平民的潜力。

    “诸位都见过姬复,也从徐氏行走的口中了解过千年前韩氏究竟有多强吧。”唐罗双手交叉以手背撑着下巴,淡淡道:“千年前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圣地,在韩圣独闯无尽之海龙岛的情况下,整整七个圣人世家与顶级宗门的围攻,还要加上手足安氏背叛,才将中州韩氏祖地攻破。”

    “即便如此,韩氏依旧凭借无以伦比的战争潜力将香火袭承下来,这其中当然有韩氏当时的武道理念远超众人的原因,但最关键的是,依靠众生平等,人人如龙的大愿,当时中州几乎所有百姓都是韩氏的拥趸,所有百姓都以加入戮仙军为荣,这让戮仙军兵源几乎无限。若是韩圣没有被诳去龙岛,这场战争有用兵如神的韩圣主持,我认为胜负犹未可知,这还不足以说明百姓多寡对战争潜力的影响吗?”

    讨论最重要的就是摆事实讲道理,韩氏千年前的政治理念即便放到今天也是极为先进,唐罗打算先以韩氏的例子做引,一步步让族中长者知道人多的重要性。

    但听到韩氏的例子,六长老唐高旻非但不为所动,还直接反驳道:“正是因为这套重百姓轻世家的理念,韩氏将全族摆在了天下所有世家的对立面,韩氏是有无数的平民支持,但结果呢?千年前最强的圣地被直接灭族,整整一千年的休养生息,至今无人敢复辟韩氏,只能隐姓埋名,静候待时,罗部长想让唐氏走韩氏的老路不成?”

    让世间万民获得自由本是天大好事,拥有各个世家支持的韩氏更是毫无争议的人间第一圣地,但许诺人人平等后韩氏大力发展民力却与各个世家宗门离心离德,最后引来灭门之祸,而那些平民最终也没帮上什么忙,这种前车之鉴在前,哪怕韩氏拥有天下第一圣地的曾经也没什么好羡慕的。

    “以史为镜最大的好处便可知兴替。”唐罗毫不在意六长老的抨击,语气依旧平和,认真解释道:“在我看来,韩氏最大的错误便是步子迈得太急了,或者说,韩圣太希望得到世家支持了,他希望那些老伙计能继续和他站在一起,若是韩圣能将人人平等的大愿隐而不发,于中州稳扎稳打经营百年,到时圣令一出,天下安敢有不从者?”

    韩氏战争潜力天下无双,从上到下严格遵从的军功制度让有能有功者上位,无能庸碌者无所遁形,只要韩氏将军民结合的政令坚持百年,中州将彻底是韩氏的天下,但这位圣者好像并不满足于这个进度,他想让各个世家宗门帮助自己一起,甚至一手主导了武道大昌计划。

    但真正响应的,只有天南徐氏一脉,武道确实大昌了,人族确实强横了,但韩氏最后落个族地被灭的下场,不得不说有些讽刺。

    “谈如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大长老唐思源一脸冷漠:“注定要成为天下第一强者的天才如果死了那就只是一具尸体,千年前韩家如果按罗部长的说法再蛰伏百年也许真的可以言出法随,但更大的可能就是那些培养起来的平民在获得力量后第一件要做的便是推翻韩氏,然后整个中州陷入内战。如果人人平等的话,那么高高在上的韩氏与韩圣又是什么?韩圣许下的大愿从一开始便是错的,自然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人人平等这句话对么,如果加上两个字,人人“生而”平等也许是对的,但从生下来之后,平等大概就不存在了,千金之子与寒门子弟,圣人世家与普通世家,累世宗门与乡下武馆,资质惊艳与中人之姿,人和人的差距不光光体现在财富、精神、武力与地位上。

    就连看起来最公平不过的智力都有高有低,这种情况下还要谈人人平等几乎就跟睁着眼睛说瞎话没区别。

    而要去推行一个根本就错误的宏愿,即便是天下第一圣地最终也会化作灰灰,这便是唐思源从韩圣世家的历史中悟出的兴替。

    一番话引得桌上人人点头。

    “大长老的说法我很认同,那我们就来看看另一个圣人世家在看到韩氏的下场后,是怎么做的吧。”唐罗并不打算与大长老纠结在韩圣大愿是对是错中,不论对错韩氏都已经是过去了,这只是个影子,用来引出现在的。

    “天下共有两个入世圣地,一个是中州安家、一个是元洲徐氏。中州安家在攻破韩氏后得了韩氏几乎所有秘法,一直站在世间圣地的顶端这个没什么好谈的,我想与诸君说一说元洲徐氏。”唐罗的眼中闪过几缕莫名的光彩,在徐老赢临走之前,他与对方聊了很多关于元洲徐氏的现在。

    母亲曾说元洲徐氏在离开天南来到元洲之后,已经退出了天下至强的序列,但从徐老赢的口中得到的消息来看,若论战争实力,世间唯一能与徐氏争锋的,怕是只有号称当世第一圣地的中州安家了。

    而之所以徐圣死后徐氏族力非但不衰弱反而节节攀**到今时今日的地步,就跟徐氏所推行的政令有着极大关系。

    相比于一千年前的韩氏,唐氏这群领导者在听到徐氏大名的时候,都不由的静下心来,徐老赢这趟西陵之行除了让西陵武者知道这天下有多大外,更让唐氏知道了徐氏剑修究竟多么强悍。

    一方擂台摆了不足半年,败尽西陵多少豪杰。

    几乎没有死角的武道让原本自诩武力强悍的唐氏彻底放下了争锋之心,徐老赢几乎是以玩乐的心态任由对方尽施能为后将人轻易击败,要知道徐氏既然被称为圣地攻伐第一,如果全力施为下即便是挑战者并肩子上也并无太大差别。

    诸天万道剑意是一门几乎涵盖所有属性的杀法,这也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