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明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胡明月- 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是古谢国的原住民,是不是?是也不是?!”

    谢艾听到孙盛的话,一下子就愣住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还有人知道自己这一支人的来历,怎么能不震惊!?

    “你……你怎么知道的?”

    “瞧你这个样子,看来我猜的没错了,要是这么说,你似乎是有资格恨这天下间其他所有姓谢的!不过,你确定你祖上是传自古谢国吗?”

    “哼,你又知道些什么!?”

    “嘿嘿,谢艾,我知道的可多了,我说点给你听听,你看我说的对不对?”

    “好!你要是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以后你有什么事,尽管找我!”

    “咦,你还真以为自己是个人物呢?还有事找你?以后别求着我就行!听好了,你的这个古谢国并不是炎帝一脉,而是在夏商周三代之际就已经式微的黄帝一脉,起源任姓或者谢丘氏,是也不是?!嘿嘿,其实要说你们真是黄帝一脉也是比较牵强的!因为谢丘氏消失的最早,而任姓起源嘛……(据《左传》、《古今姓氏辩证》等所载,相传黄帝有子二十五人,得十二姓,其中第七为任姓。任姓建有十个国家,其中第一为谢国)”

    “小子!你到底想说什么?!”

    “嘿嘿,任姓的古谢国亡于西周时期,周宣王派伯虎等大臣灭掉了谢国,并在谢国的旧土上建造了谢邑,作为申国的新首都,我想你所谓的仇恨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结下的,是也不是?”

    “哼,不错,申伯不过是靠着他姐姐是周厉王的王后,并且生下了周宣王,才强取豪夺了我谢氏之地!”

    “谢艾,照你这么说,你就是认为你们是被申伯夺了土地是吧,可是你这个说法其实也不对啊,这个仇恨要结也是结在大禹时期啊!”

    “你胡说八道!这等仇恨焉能胡说!还是你觉得我先祖口口相传的仇恨是假的吗?!”

    “假是肯定不假的,但是据我所知,最早结仇也应该是在大禹时期啊!”

    “怎么可能?!”

    “我记得大禹治水的时候,大禹带着伯夷(尧舜时人,姜姓,炎帝神农氏的第十四世孙、共工的玄孙,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300年前后,他与商末孤竹君长子伯夷并非一人,孤竹国伯夷大约生活于公元前1140年前后,两人的生活年代相距一千多年),疏通涧河和十里河,涧河古代又称谢水(这里的涧河是不是谢水,现在其实并没有定论),故此地百姓以谢为姓!”

    “那又如何?!”

    “伯夷因治水有功,有一部分人就留在谢水,也就是你们古谢国的土地上,和你们当地人混居一起,两族渊源极深,而申伯又是伯夷之后,自然对古谢国念念不忘!”

    “哼,看来这仇恨比我想象中的还要早!”

    “谢艾,你也不必太多纠结,按照你认为的古谢国就是过去的申国所在,那么要是我猜的不错,在伯夷时代,伯夷这炎帝一脉应该是被你们黄帝一脉十分排斥的,毕竟是外来迁入,怎么可能和睦相处?而且从古籍所载的文字上来看,他们也被你们赶了出去,这仇恨可结的厉害了,足足夏商周三个时代了,没想到过去那么久了,你们还在互相仇恨?!”

第三百七十二章:古谢国(二)() 
谢艾听到孙盛的话,恨恨地驳斥道:“你懂得什么?!这仇恨何止夏商周三代,直到今时今日这仇恨也是历历在目!你哪里知道我们黄帝一脉背井离乡,凋零至此的苦海深仇!”

    “小谢,老实说,我还是想再问你一次,你说的古谢国真的是你所认为的这个谢国吗?会不会是你祖辈牵强附会了(一般古谢国是说河南南阳附近,关于这个地点,我国历史界如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名辞典》,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西周时期中心区域图,郭沫若的《中国史稿地图集。西周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都认定了古谢国的位置在今河南南阳市东南,但这个说法是错的!)?”

    “小谢?呵呵,你竟然叫我小谢?你多大了?叫什么名字?你凭什么这么说?你这是怀疑我说假话,故意抬高自己黄帝血脉的身份吗?”

    “炎黄本来就是一家,我们也都是炎黄之后,你多想了!还有,我叫孙盛,而且我也没有怀疑你的话,只不过我突然想起《诗经》的一些记载了……”

    “哪几篇的记载?!”

    “《黍苗》,《崧高》,《甘棠》三篇!从这三篇的方位“南”字上来判断,都是相对于镐京或者郿而言,而从地图上来看,南阳却在两者的东南,那么诗经记载的这个谢国就不应该是南阳,而是更遥远的南方之地,也就是说你说的古谢国很有可能是更南的地方,而申伯所得的谢国本来就是他祖先伯夷的,如果真的是你说着的这个南阳谢国,那反而是你们的人抢占了他们的土地,毕竟古代到底有几个谢国,就跟有几个申国一样,说不清啊……(从夏到东周,可靠记载的申国就有东申,南申,西申,吕申等国,现在申伯的南申位置已经错误,历史也就更加混乱了,很多论证都需要被再次推翻!。 )”

    “孙盛!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你你你!简直满口胡言!(根据现在的讨论,近代历史地理学者认为谢国故址在南阳也是因为郦道元的《水经注。比水》的一段关于谢水,谢城的记载,而这段记载现在考证是郦道元自己牵强附会出来的,后来也确实是根据上面所说的三篇诗经和明代《永明周氏族谱》的记载,还有《江永女书》的记载,发现古谢国故址应该在湖南江永!至于古代有几处谢水,或者谢姓和射姓的关联,音译等等也待考证!)”

    谢艾头脑里也恰巧记得这三篇诗经里的内容,再结合自己所知的地理知识,确实如孙盛所言,这一下子简直就是把谢艾过往所说的千年仇恨都动摇了……

    可是,孙盛这会子正讲得兴起,尤其是看到谢艾的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的样子,更是一边调侃一边卖弄道:“小谢啊,你也不要太当回事,这都是没有考证的事情,我也不过是猜测,古时候到底是什么样,我们也说不清了……”

    谢艾听到这里简直就像是听到了最美妙的声音一般,赶紧拼命的点头表示同意。

    不想,孙盛却继续侃侃而谈道:“嘿嘿,其实我看你的长相倒有点鲜卑或者匈奴,高车一族的样子!“

    听到这里,谢艾顿时勃然大怒道:“孙盛,你狗屁不通,胡言乱语!”

    “怎么会是胡言乱语!?高车一族有敕力氏,亦称直勒氏、敕勒氏,他们之中也有改姓谢的(据《旧唐书。不文苑传》,卫州人谢偃之本为鲜卑族人,姓直勒氏,后改为谢氏,亦为河南谢氏,关于敕力氏就是敕勒氏的别译,在明代的《古今万姓统谱》中有记载,《魏书》卷2《太祖纪》中也有这两个姓氏的人物记载,中国史家也是认可这个说法的)!”

    孙盛的话说到这里,谢艾已经有要吐血的冲动了,这小子先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推断自己的祖先在遥远的古代确实受到过迫害,接着却通过地理上的偏差来证明其实自己所说的祖先和故土或许根本不是自己一族的,反而倒像是自己一族的人牵强附会上去的!

    甚至,照他的那种判断和推理,甚至是自己的祖宗先不好!

    再接着,这个可恶的孙盛竟然直接说自己或许都不是黄帝后裔,是鲜卑是匈奴甚至是高车种,这样的羞辱实在是令人根本无法接受!

    谢艾气的有些脸红脖子粗低叫道:“你……你你你!孙盛,你欺我太甚!你有什么证据说我是出自匈奴或鲜卑,高车种?!你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定不饶你!”

    “嘿嘿,小谢,你也不要激动,从古至今我们就与匈奴,鲜卑,高车来往互动,各种迁移,通婚之下也未必不可能啊!”

    “孙盛,你小子简直是信口开河,我祖父的祖父都在中原生活,要不是战乱我这一族也不会往关中一代逃难了!至于最早的先祖到底居于何地,是不是古谢国,我也记不清了……”

    “哦?照你这么说,你这一支谢姓的上古居所在你自己也不知道了?那你怎么确定你这一支就是古谢国的后裔?啧啧,太也奇怪了,不合道理呀!”

    其实倒不是谢艾故意攀附上古源流,就连他自己老实说也只是听自己的祖父提起过,而自己的祖辈们则确实被谢氏的人迫害过,以致流落四方,最终大量族人客死他乡,这才有了他祖父和父亲告诉他的古谢国一事!

    而现在看来,自己祖父和父亲的话也很有可能是为了提高自己族源的高贵,以和其他谢姓加以区别,甚至加深仇恨,让后人一定记得为他们这一支谢姓报仇!

    想到这个可能,谢艾顿时有些恼羞成怒地说道:“孙盛!你的意思,就是我的祖先冒认祖宗以抬高自己家族的血统了?”

    “嘿嘿,那就说不清了,你敢说你们家的祖上没被其他谢氏迫害过?要是有过,那就真不好说了,而且你也拿不出你古谢国后裔的证据啊!”

    “孙盛!你强词夺理,你你你!你是故意的!”

    “嘿嘿,我就是故意的,就是要治治你这个不知道骄傲点什么东西的小娃娃!”

    此时的谢艾真的快要被孙盛气的鼻子都要歪了,可是一时间偏偏却不知道该怎么收拾这个叫孙盛的小毛孩!

    其实,从谢艾的心理上来说,他是真的很想挥拳好好揍这个目中无人的孙盛一顿,可是谢艾有谢艾的天分,就是遇事能处变不惊,越气愤,越危急就越淡定冷静,这一点他很小就被自己的族人称赞过多次,可惜他的族人已经都被杀了……

    而历经这样大难和不断逃亡的谢艾,早就磨砺出了更加坚毅的性格和一身搏斗的本事,所以即使现在自己的气势上比孙盛低了许多,可是他也没有真的失去理智!

    甚至,谢艾还在冷静地判断着打人的后果,譬如会不会破坏自己刚刚在无难军中建立起来的一点点好名声,毕竟因为恼羞成怒而动手,只会被人笑掉大牙!

    而且如果自己以势压人,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就把祖逖的名头拿出来压人,祖逖要是知道了,他还会重视自己吗?

    这样小题大做,狐假虎威,自己不就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狗仗人势的人了吗?,那样,自己也会看不起自己,那可就真的是得不偿失了!

    想到这里,谢艾反而冷静地思考其对策来了……

第三百七十三章:六博棋(一)() 
谢艾仔细地观察着孙盛,头脑中更是努力地回忆着之前孙盛说过的每句话,每句措辞,谢艾觉得,这个孙盛不仅饱读诗书,而且应该从小就饱览各种古籍,他能在这样侃侃而谈之下,仍旧挥洒自如,并且没有一丝的混乱,这博闻强记,善于推理的能力,确实不可小视!

    尤其是他这么小的年纪却能有这样博大的知识,而且说的有理有据,这绝不是一般小族可以培养的出来!

    再加上,孙盛一开始曾经跟自己说过,如果徐忡不在,有事跟他说就可以了,那么从这点上来看,好像徐忡已经把许多事务都交给了他孙盛来做!这个孙盛不过10岁左右的年纪,为何可以得到徐忡的如此信任呢?仅仅是因为他会书写文字或者博闻强记,懂事吗?不,一定还有别的原因!

    谢艾越想越是这么一个道理,他觉得对付这样的人,在没好好弄清他的背景来历前,自己决不可莽撞行事!(大家别看谢艾还小,根据历史记载他确实具有这种天赋,面对几万大军来袭照样不慌不忙地在看书,并且轻易战胜了对手!曾三次以少胜多,击败后赵名将麻秋,甚至迫使石虎放弃灭亡前凉的企图,换言之,孙盛的博闻强记,过目不忘也是天赋呀,也符合历史!)

    而一旁一直在冷眼旁观这场唇枪舌战的小草,也被孙盛的学识惊呆了,小草自己也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但是像孙盛这样博览群书,并且辩才精辟,确实是令人大开眼界,不得不服的!

    尤其是孙盛在一番唇枪舌战之后,即使气势上赢了谢艾,也没有因为得意而过分嚣张,甚至他的眼睛里还保持着一份警戒,似乎时刻防备着自己的反击。(历史上的孙盛的确辩才厉害,而且数一数二!)

    小草透过覆脸的长发看着这两个少年,一时间,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很明显,这第一轮是孙盛占据了上风,不过小草看得出来,谢艾在吃了亏后,并没有气急败坏的做出任何过分的举动,甚至看他的样子,似乎还有了对策,单这份遇事处变不惊的本事,也是让小草对谢艾这个人刮目相看了不少!

    而关于谢艾这个人,小草可以说对他是并不陌生的,倒不是她的记忆中还有关于历史上谢艾的记忆,而是因为谢艾作为一个少年人,竟然可以帮助祖逖夺下潼关,他的英雄事迹,早已不知道从什么渠道传遍了整个女营之中,那些个怀春的少女们,私下更是不断地说着关于他的悄悄话和各种传闻!

    男营那边也是传得沸沸扬扬,就连秃发思复鞬知道后,也是一脸的羡慕和嫉妒,可想而知,谢艾的名字有多响亮了!

    可是没想到是,就是这个“久负盛名”的谢艾在遇到了孙盛后,照样一上来就被孙盛几句话就说得几乎招架不住了!

    正因如此,小草对孙盛的观感也从一个倔脾气,硬骨头的少年,一下子抬升了不少!

    而且,这个孙盛能被徐忡看上,还让他这样年纪的小孩来帮忙管理一些事务,可见孙盛的身上也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小草有种感觉,而且是很强烈的感觉,这无难军之中是真的越来越藏龙卧虎了!(作者:小草,你也很厉害的,只不过你一直在逃避……)

    而此时此刻,孙盛突然故意露出有些索然无趣的表情,不再去看谢艾一眼,转而继续忙起自己的事情,就好像已经忘记谢艾这个人的存在一般!

    孙盛一边忙着自己的事一边回过头对着小草问道:“小草,是祖夫人命你来取你们女营的所需吗?”

    “是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