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明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胡明月- 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自己能舀下长安,那么一切就都还有挽回余地,自己可以凭借着长安这个筹码和刘粲,刘曜甚至汉皇刘聪好好谈判。想通这点的赵染再也没有任何的犹豫,在公元311年九月初七的早上,再次挥师进军了!赵染对全军下达了死命令,让他们务必在一日内赶到零口镇,他要把浪费的时间全部赶出来,一定要在刘曜和刘粲到达长安前就把长安打下来,否则后果实在不堪设想……同一时间的下邽镇(今为下邽镇,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北部,距渭南城区28公里。下吉镇原名下邽,是临渭区古老集镇之一。战国时秦(公元前325年前后)置县,治今陕西省渭南市东北。其后屡有废置,元初并入渭南县。西魏时,曾为延笀郡治所。经陕西省民政厅批准,临渭区下吉镇于2012年4月26日更名为下邽(gui)镇。)北宫纯的大军已经到达下邽镇了。北宫纯望着低矮的下邽镇城墙,心中是无限的悲凉。北宫纯知道这样的地方是绝对守不住的,不如直接往零口镇(零口街道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潼区东部,顺便说一下:这里还有一个零口遗址,而零口遗址的发掘和零口村文化的确认,填补了白家村文化和仰韶文化之间的空白,使我们对仰韶文化的起源等长期探索而未有结果的难题将有很大的启迪与突破)撤。因为北宫纯发现,自己一路走来,只有那里的城墙还能支撑一下攻击,而且,那里是前往长安的必经之路,不像下邽镇,匈奴可以随时绕过自己。想到这里,北宫纯无视了南阳王司马模的命令,带着所有的人马转身前往零口镇了。

    作者言:我怀疑羯人有塞种人的习惯,甚至就是独目人的后裔,以后我会慢慢揭开他们的生活习惯。

第二百二十一章识破() 
潼关

    赵岭眉头紧皱的看着手中的书信,这封信的出处竟然是离自己不远处的太要镇方向,而书信的落款人是一个自称典兵参军、济阴太守祖狄的人。

    赵岭并不知道祖狄是谁(那个时代的祖狄还没有出名,世人或许知道“闻鸡起舞”的故事,但在当时,那个故事更多的是说刘琨的。),但是他竟然声称自己是来勤王的人马,这让赵岭的心有些慌乱,他慌乱的缘故也不是因为祖狄,而是他想到了另一个人。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明月公主,因为赵岭清楚的知道明月公主已经向天下发布了檄文要来勤王驰援长安,可是令赵岭疑惑的是,带着明月公主一起前来关中的不是傅氏的子弟吗?怎么突然冒出一个祖狄来了呢?而且这个人的书信上还不说自己是代表明月公主前来的,难道晋朝还有义士响应了明月公主的号召了吗?真是令人费解!

    赵岭站在城墙上往太要镇的方向看去,口中不自觉的喃喃道:“有一万多人吗?倒是不可小觑……”

    “来人啊,蘀我去一次太要镇,就说潼关无事,让他们就在太要镇等着吧”。

    “是,将军!”

    一旁的赵一见传令兵走后,才慢慢上前向赵岭询问道:“将军,为何不让他们来潼关呢?我们可以向对付淳于定那样对付他们,先把他们骗进瓮城内,然后全歼他们!”

    “住嘴!你懂什么!下去,以后不要再跟在我身边,我有事了自然会找你的!”

    “是是是,将军,末将这就下去……”

    赵岭没有看一眼赵一,也没有留意赵一什么时候离开的,他的心思已经完全陷入了对明月公主的思考之中了……

    赵岭当然知道自己为什么不引诱太要镇的祖狄前来潼关,因为他怕这支人马真的是明月公主的人马,如果明月公主有所损伤,他既不忍心也不愿意面对明月公主的人马……

    所以,赵岭才有意识的想放过这个祖狄,他希望等自己的人过去通报后,这些人因为粮草不济就会自行离开,他实在不愿意和这些义士作战……

    而下了城墙的赵一却已经是怨愤交加了,他是越想越来气,自己的建议明明是正确的,这个该死的赵岭不仅不赞同还羞辱了自己,这简直就是贻误战机,自己一定要想办法搞死这个赵岭,凭什么大家都是赵氏本族的人,偏偏你赵岭做了潼关太守!?而我赵一又有哪一点不如你赵岭呢?

    想到这里,赵一突然想起了那个始安王刘曜身边的人跟自己说过的一些话了……

    赵一不自觉的点了点头,心道:看来是应该给始安王刘曜那边报告点消息了,自己再也不能太死板,跟着一个赵染一条道走到天黑了……

    太要镇(位于潼关县城东南13公里处,属潼关重镇之一,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由南向北分山地、残塬沟壑和河道三种地貌类型,东与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接壤,南与本省商洛市洛南县为邻)

    祖狄在离开薛家营村后,就一路强行军来到了离潼关不远的太要镇驻扎了,他在这里把破旧的兵器融化掉,然后重新打造兵器,顺便对自己军中的各部人马进行了大规模的操练。

    祖狄的心中很焦急,因为自己的这支人马实在没有打硬仗的能力,即使是小规模的战役祖狄估摸下来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而要命的是,自己的对手是匈奴人,那么基本就是一场必死的战役。

    祖狄心里清楚,即使自己兵员充足,兵器完善的前提下,自己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可以对抗匈奴骑兵,所以自己必须在和潼关守军取得联系后,尽快提高自己人马的战斗力和装备,不然就连祖狄自己也没有多少信心可以正面和匈奴骑兵对抗。

    而且最让祖狄头疼的是,自己这次出来带着的不仅仅有士兵,还有大量的家眷,之所以不把他们留在城关城,也是因为自己对城关城并不放心,也没有办法分出兵力来保护这几千的家眷族人。

    而且自己连续两次强行军后,家眷族人们已经被落在了后面,自己也需要等待一下他们的到来。

    三个时辰后,祖狄收到了来自潼关守军的信函,这封信函的署名是潼关的太守张丹。

    祖狄拆开信仔细的看着,一字一句的仔细的看着,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许久后,祖狄才轻轻舒了一口气。

    从信函上面的内容看得出,潼关现在还牢牢的把握在了太守张丹的手里,虽然潼关附近的确发现了了几股小规模的匈奴人,但还一切正常,并不需要自己的援兵。

    这让祖狄有些疑惑,但却说不上来为什么疑惑,所以祖狄准备去找徐仲和大哥祖该商量一下。

    祖该驻地

    祖该正和徐忡两个人一起商讨着各种事情,突然看到祖狄愁眉不展的走进了营帐。

    徐忡首先担心的问道:“三哥,你这是怎么了?怎么如此这般愁眉不展?”

    祖该也发现了祖狄的不对,关心的说道:“三弟,可是还在为兵器的事担心?”

    祖狄见二人都是发自肺腑的关心自己,心里是说不出的温暖,就连对潼关和无难军的担忧也冲淡了不少。

    祖狄回道:“大哥,五弟,并不全是这些事,而是我刚刚收到潼关那边来的信函!”

    祖该和徐忡同时动容道:“潼关那边来信了吗?”

    祖狄看着自己大哥和五弟的激动样子,心中是一阵的苦笑,心道:看来这两个人也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潼关和南阳王司马模的动向方面了……

    不过,祖狄想想也是,自己现在根本没有和匈奴一战的实力,自然是需要依靠潼关和南阳王司马模的主力来一起防御匈奴的进攻,如今他们听到潼关那边来了消息,自然是高兴的。

    想到这里,祖狄也释怀了许多,把自己手中的信函交给了祖该,然后轻声回道:“是的,潼关太守张丹亲笔所书,上面还有他的印鉴”。

    祖该接过了祖狄手中的信函,仔细的阅…

    …完后又传给了徐忡。

    祖该和徐忡两人看完后,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再次异口同声的说道:“不好!有诈!”

第二百二十二章祖该的忧虑() 
第二百二十二章:祖该的忧虑

    祖逖望着祖该和徐忡的反应,有些不明所以,他虽然也觉得这信里的说法有些奇怪,但是要说有诈是否太过了呢?

    祖该看到祖逖一脸迷惑的样子,并没有急着解释,而是对着徐忡说道:“五弟,你先把你的想法跟我们说说”。

    “诺,大哥!”徐忡回复完祖该后,就稍微把自己心中的想法整理了一下,然后对着祖该和祖逖慢慢说道:“其一,此信函上说只遇到小规模的匈奴人,我不解的是,潼关如此天险,小规模的匈奴怎么敢轻易去招惹?其二,我们从何伦口中和其降卒口中得知的函谷关被破之事是符合的,而且函谷关也不是小关,这样看来能攻破函谷关的匈奴人马应该绝不是小规模的人马,而应该是我们一直认为的匈奴大军!其三,这信上的印鉴和张丹亲笔落款都不能证明一定是张丹亲笔,很有可能是别人代笔!最后,匈奴人攻破函谷关一路进发到潼关并不需要多少时日,这潼关应该是急需援军的,但为何信中的反应如此平淡?还要我们就待在这里呢?好生令人奇怪啊!担心我们是匈奴人假冒的吗?我觉得他们如果真的有所怀疑,也应该先指定我们一个目标,让我们先去做消耗,这样才合理啊!”

    “嗯,五弟所言不差,三弟,你不觉的我们驻扎太要镇后,这里明显有大军行动的痕迹,我想我们应该派出探马去潼关周边探查一下,尤其是看地上有没有大规模战斗的痕迹或者大量马蹄印,如果发现的话,此信必定有诈!”

    “可是,大哥,五弟,要是有诈的话,他们应该要把我们骗去潼关,这样不是更好?”

    “不一定的,三弟,他们完全可以稳住我们,然后出其不意的用骑兵奔袭我们!”

    “大哥,你如此肯定潼关已经失守了吗?”

    “虽然不肯定,但多半已经沦陷!”

    “三哥,我也同意大哥的判断,潼关很有可能已经失守了!”

    祖逖变得有些沉默了,如果潼关已经失守,那么自己的人马现在已经暴露在敌人的面前了,甚至有可能敌人在回信的同时已经派出了人马前来攻击自己了,自己现在必须马上当机立断了!

    “大哥,五弟,我现在就去安排人马撤离此地,向安乐乡方向前进!”

    “嗯……安乐乡在潼关的正南方,他们应该想不到我们会去那里,好,我们就去安乐乡,然后四处派出探马侦查,要是真的如我们所料,敌军应该马上就要来攻击我们了,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走!”

    “好,大哥,三哥,我现在就去寻找我们两族还没有赶过来的那些族人们,通知他们改道前行!”

    “嗯,如此甚好,那五弟就辛苦你了,我与你三哥现在就去安排出兵安乐乡的事宜,你也快去快回!”

    “诺!”

    整整一夜,祖逖安排在太要镇的探马也没有发现任何来自潼关方向的敌军,甚至周围连一个人影都没有出现过……

    安乐乡,祖逖的大帐内

    祖逖和祖该两人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潼关方向不仅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来攻击太要镇,甚至连一个探马都没有派出来侦查己方,这实在是太令人匪夷所思了,但这又不能证明祖该和徐忡之前的猜测是错误的,所以祖逖和祖该两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祖逖首先打破了沉默,开口问道:“大哥,难道是他们还没有要攻击我们的想法?”

    “应该不是,我相信我和徐忡的判断是正确的,现在就等派去代字营乡和潼关的探马回来,看看是什么情况再说了”。

    “嗯,只好先如此了,大哥,你说是谁舀下了潼关?”

    “哎,潼关这样的天险,我也希望我和五弟的判断是错误的,但是我没有办法解释我们之前的疑问,所以必须从最坏的可能来考虑,我想能如此轻易舀下潼关的只有从潼关北面而来的匈奴了!”

    “大哥,你是说还有一支匈奴人从风陵渡渡过了黄河后直接奔袭了潼关?”

    “不错,出其不意之下,或许潼关出现了我们所不知道的状况,让匈奴人有机可乘,一举夺取了潼关天险!”

    “那我们岂不是腹背受敌?要是从洛阳方面一路进关的匈奴人也出现的话,我们……”

    “孤军,我们已经是孤军了,三弟,大哥不是怪你勤王的本意,但是这次确实是过于草率了!”

    “大哥,家国不幸,匈奴肆掠,我等怎么能袖手旁观?!”

    “大哥也没有反对你出兵啊,哎,现在只有走一步算一步了!咳咳!”

    “大哥,你怎么了?”

    “没事,一路有点辛劳,偶染了一点风寒,过几天就会好的!”

    “大哥……”

    “好了,今天二弟那边已经给我送来了一些治风寒的药物了,你也放心吧,加紧操练人马,我想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和匈奴一战了!”

    “嗯,大哥,您也早点休息吧,士稚这就去跟各个将领安排一下此事”。

    祖该看着祖逖离去后,才松了一口气,紧接着,咳嗽又加剧了。

    咳了好一会儿后,祖该才慢慢平静了下来,但是脸色已经变得苍白无力了……

    祖该发现最近不知道是怎么了,总是有些微微的发热,然后又特别怕冷,身体也极容易疲惫,但是又没有其他不适的症状。

    祖该轻轻摇了摇头,极力集中这自己的思绪,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太多的谋划要去布置,自己的几个兄弟,尤其是祖纳这个二弟,虽然有能力,但实在太过于清高,可又偏偏却是庶出,性格上也和祖逖几个兄弟合不来,但作为大哥,自己心里最疼爱也是这个弟弟,因为他在军需官吏这一块有着惊人的天赋,基本上自己要求什么物资,他都可以完成,甚至有些很苛刻的情况下,他也能想尽办法配合自己的各种谋划所需,这样的人才,也只有古之萧何可以比拟了!所以祖纳只要用的好,将会是祖家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可是祖纳的这个性格,实在是让人头疼,要是自己再不好好敲打敲打这小子,真的是会害了他的。

    尤其是祖该清楚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