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礼物送给工厂负责人,当然不只是作为感谢那么简单,他们还有打着自己的主意,就是把自家那些孩子给弄进来做童工,甚至他们为了怕拒绝,把理由都给想好了。
不要工钱,只要给口饭吃就行,澳洲的所有工厂几乎都是提供午餐和晚餐的,而且饭菜相对来说还不说,袋鼠肉和鱼这两样几乎是可以天天吃到,所以一些家庭人口多劳力又少的家庭夫妻俩就想出了这个办法。
在大明,像这么大孩子不也是帮地主老爷家们放牛,看羊啥的吗,总之只要能有一口吃的就行的吗,而且工厂提供的吃食的确不错。
一听说要把这么大点的孩子塞进自己的工厂,不管是哪个负责人的头都摇得跟个拨浪鼓似的。
不行,不行,虽然从成本上来说,的确是可以节省一笔开支,但这可是犯法的,虽然澳洲的现行法律还没做出对雇佣童工的相关处罚,可是保不准哪天哪个吃饱了没事干的家伙就会往执委会上递上这么一张告状书,某某企业负责人雇佣童工多少多少。
总之甭管新移民们说啥,还是跪下,各企业负责人就是不答应,并且告诉他这是犯法的,雇佣童工重的话是可以判刑的,就是轻的也会被罚款警告,这样的责任自己可不敢当啊。
心灰意冷的移民们,只好另谋出入,有些聪明就把主意打到了工厂提供的饭菜上,因为各工厂的饭菜几乎都是不限量供应的,吃饱为止,某些人就偷偷的多打了些饭菜装着,然后下班带回家给孩子吃。
起初这种事让穿越众们还有点不可思议,最后还是想到问题的关键是,家庭人口的因素,人多的家庭,劳力少干出这种事来一点也不稀奇。
后来此时一级一级上报吗,最后上报到执委会,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啊,人是拉来了,可是也要给人吃饭吧,总不能叫那些拖家带口的还过着和以前一样的生活吧,那这样和在大明还有什么区别。
委员们经过一番商议,决定成立一个救助基金,只要是家庭人口多劳力少的家庭都可以申请到救助款,而且这个款项是属于无偿性质的,至于基金的流动资金一部分由政府补贴,一部分由企业捐献。
基金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新移民家庭成功渡过难关,在到后来的学校的建立,为了让移民们自愿的把适龄学童送到学校进行教育,执委会让学校提供免费的中餐,只要是不愿回家吃饭的学生都可以在学校就餐。
还别说,这一政策出来,原本并不打算把自己家孩子送到学校的移民父母们,都争先恐后的把孩子往学校送,那可是一顿午餐啊,去那里既能识文断字又有饭吃,这么好的事可还是打头一会遇到,说不定将来自家儿子读书出来,也能做个状元什么的。
自从上一次教师团体提出了教育问题重要性后,无论是执委会还是普通穿越众都开始重视起这个问题,这可是关系到自己传承的问题,几十年后等穿越众逐渐老去,这份基业自然是要交到自己的孩子和那些移民里的孩子手上。
如果在教育上不重视,而是任由他的发展,也许澳洲几十年后就会成为欧洲国家殖民地,或者是成为第二个大明那样受到根生蒂固传统思想影响,也许就是穿越众的孩子们也会被同化,这种情况肯定不是穿越众们想要看到的。
所以穿越众的思想文化传承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是百年大计,万年工程,穿越众们的现代思想如果不能很好的传承下去,也就意味着大伙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白费。
“周主席,您看我们这学校怎么样,是不是有些后世小学的样子。”曼城国立小学的校长杨立,站在一间教室外的窗户边小声的给来视察工作的执委会主席周爱国介绍道。
恩,杨校长和学校老师的工作还是做得很好的,这一点是要表扬的,这些孩子就是澳洲的未来,对他们教育的是一件极为重大工程,杨校长和诸位老师还要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到最好。
周爱国的一番鼓励,让跟在一旁陪同的杨立和学校老师都是心情舒爽不少,至少自己的工作岗位重要的,并不像一些人说的,自己这些人就是靠跟在后面捡芝麻不会种。
现在有了周主席的视察和表扬肯定,他们也可以挺起胸膛说,你说老师不重要,有种将来不要孩子送到学校。
周爱国在结束对曼城国立小学的视察工作后,回到执委会的当天就下达了一封对国立小学教师们的肯定的通告。
作者的话,这几天咳嗽的厉害,貌似有炎症了,一到晚上就咳的不停,原本想发个请教条,但是想到每天都有这么高的点击和有人投推荐,就坚着写出来了,再次求推荐和收藏。
第117章 达成协议
曼城西北的国土安全部的办公茅草屋内,刘云笑着从自己身后的酒柜架上,拿出一批法国进口的红酒放到桌子上,随后又拿来三个酒杯。
“来,国平兄这次军方能够答应出口军火,还要多谢你的帮助。”
刘云笑着给坐在桌旁的杨国平和赵世杰各自倒了一杯酒,随后举起酒杯碰了碰,一口喝下,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不错,这次能够顺利让军方答应和军事安全委员会里的委员们答应,在坐的两人可以说功不可没。
前者控制着澳洲军事武器的生产和研发,在军方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别看军方几位大佬平时为了让杨国平制造出新武器又是威胁又是军令状的,可那都是为了逼迫军事研究所能搞点好东西出来,但在大多数时候还是非常尊敬杨国平这位军事武器研究专家的。
不用谢,这次军方能够答应,也是我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尽快在后膛枪的基础上加快新式步枪的研究和开发,争取和欧洲之间差距拉到三代距离,他们才会同意的,除此之外就是你们提的军费问题。
杨国平笑着解=解释,要说这次完全是因为他的因素,他也不敢这么说,毕竟这里面还有众多因素在里面,澳洲现在正处于大发展时期,一切生产发展都需要用钱,对军队的军费支出自然不会太多。
就以目前陆军一个连,警备队两个排的兵力在加上海军的一个连的人数,这加起来总兵力大概在三百人左右,这里面还没算上维护治安的警察在内,每年需要拨付的钱款大该十几万左右,这对于澳洲目前的财政来说是相当大的一笔经费开支。
这些费用还只是军队人员的日常开支支持,如果算上武器更新换代在内的话,一年最少的军费在三十万元人民币左右,不得不让人考虑是不是投入太大了,虽说军队是保卫大家安全的所在,可是到目前为止澳洲并没有受到来自外部危机,就是内部土著也几百年少的可怜,除了在登陆时那一次之外,就基本没有受到过。
现在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日子越过越好,自然就有人对军队的开支提出了意见,虽然目前的军费开支还没有达到这么高,可是照这样的速度下去,每年都会达到这么高,那政府势必要在其他地方投资商做出让步,就比如国民福利等。
在年前,原本王铁锤等人还提交了新的一年军队扩充计划,可是一直都没有得到通过,最后皮肤的时候也是将他们定的人员减去了三分之二,这就是考虑到了反对的意见在内。
可以说,在未来两三年内,澳洲军队都不会扩充的太快,将会成缓慢的形式发展。而且执委会基本上算是同意了在原有的军费上不在增加军费拨款,这对军方想要快速扩充部队的想法是不符合的。
如果军队要扩充就必须要有外部来源,虽然扑奴是军队获得最大外部经费来源之一,但是毕竟澳洲的企业有限,很多全依靠劳力的企业并不多,大多数新式的工厂用的最多的还是新移民,毕竟土著那学习能力太差。
考虑到这种因素在内,军方几位大佬也是坐在一起商量了很久最终才同意,毕竟出口换装下来旧武器的确能换来钱,除此之外,就是杨国平与刘云开出另一个诱人的砝码,邀请军队一起参与到军工厂私有化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
在遍地开花的私有化企业大浪潮下,杨国平与一干军事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也是馋的很,毕竟自己成为老板和为国家打工,这两者之间显然前者的诱惑更大,现在只要军工厂私有化他们都能成为股东,而且还是只挣不陪的买卖。
这种买卖放在哪都是人家愿意做的,只是要将军工厂私有化这条路并不好走,首先要说服的就是三方人,一个执委会,另两个分别军事安全委员会和军方的代表,如果这三方人任何一方人没有同意都意味着私有化失败,毕竟军工厂和其他企业不同,就是其他一些企业不也有还有一个限制条约吗,国家命脉企业,政府是有权过问和收回经营权的。
这次让杨国平出马说服军方也可以说是各取所需,真正要说到谢其实也谈不上,刘云这么卖力促成军火出口其实也是想要在军工里入那么一股,至于赵世杰嘛其实就是他们硬拉进来,完全是和他的身份有关,他不但是执委会委员,还是军事安全委员会委员,这两个身份可以说都是相当有分量的,而且周主席对他格外看重。
军方呢原本对于出口还是有很大顾虑,可是后来刘云直接抛出了这么个诱饵,军方也最终答应了,随着执委会的不在增加军费拨款,无论海军还是陆军甚至警备队的日子都不会好过,军方想要过好日子又能那么小小的扩充一下兵员,就得自己开源。
而恰到好处的是这时候刘云和杨国平递过来一个橄榄枝,而且这个对于军方来说其实并不损失什么,在军工厂私有化后,整个军队体系将获得军工厂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挣到的利润也可以拿来对军队进行反哺。
毕竟出口旧换装军火只是小买卖,军队一年就这么点人,能换下多少武器啊,哪有直接出口这种在澳洲军队内部已经淘汰武器来钱快。
军方大佬们经过慎重的研究之后,觉得没什么问题,而且也不存在什么风险,甚至是军方连资金都不用投,只要像执委会和军事安全委员会提交报告就行了,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军方同意了,这事基本就能成,其他的事就靠赵世杰了,这家伙在曼城算是一个比较吃的开的人,更是在两大委员会内任职。
今天三人聚集在一起,显然是事情已经办的差不多,最后杨国平举起杯又朝赵世杰敬了敬:“小赵,这次你的功劳可是不小,说服两大委员会没有你可不行啊。”
“哪里话,杨哥,我不也是有一股吗。”赵世杰谦虚的回道。
“是,是,你小赵当然有一股。”杨国平连连点头答道。
第118章 上任(求收藏推荐)
“根镇长,欢迎你们的到来啊。”作为第一批到达攀枝花镇安澜,自从收到了执委会发来的报告,知道即将会派来一名新移民来担任这里的镇长接替自己的工作后,就格外期盼想要看看这个人是谁。
今天见到老根等人到来,特别热情的招呼着手头没有工作的人站成两排列队欢迎,不得说不说是给了老根叔这位新镇长极大的面子。从级别上来说,安澜绝对是要比老根叔这个镇长级别高的多,即使他已经先到了这里,也是老根叔来找他报道分分,没有安澜出来迎接的分。
对于攀枝花第一批开基奠定人,还是国土资源部的部长如此高官,能亲自出来迎接自己,老根叔别提哟多高兴了,看吧,这澳洲大官老爷就是与大明不同,若论级别自己最多是一个九品芝麻官,人家一个二品大员亲自迎接,这是何等荣誉啊。
“安部长,您是上官,还要您亲自迎接,这是折煞下官啊,您请。”老根叔客气将来迎接自己的安澜做了一个从曼城官场下官对上官的手势说道又与其他人一一握手表示感谢。
随后在安澜的安排下,几名归化的土著将一间早搭建好的茅草屋从新收拾了一遍,将众人带到了里面进行休息,并告知随后会来通知几人用膳。
等送完茶水的土著,告辞退出房间后,攀枝花镇的派出所所长林天华,也就是当初那个报信的小林子,撅着嘴道:“根叔这里条件可不是一般的苦啊,比咱老家还苦,那一路走来几乎都是沙地,这地方缺水种的庄家肯定不好,看来这次咱们真是做了错误选择。”
林天华显然对自己这次主动请缨来这有些后悔,这种后悔从踏进皮尔巴拉地区边缘开始就已经有了,随着越往深处走,沙化越是严重的土著出现,他就知道这次算是选错了地,自己都是被那个所谓需有所长头衔官给迷了心窍,自己待在曼城做片警虽然升迁的机会不大,可是熬个几年估计也能做到副所长吧,虽然时间有点长可是比这里环境要好的多。
“小林子,怎么,打退堂鼓了,看到这里苦,就想回去了,别忘记咱们可是领导乡亲们一路十里相送出来的,在来之前,领导咱们谈话的时候就说过不勉强,是要我们自愿,既然答应了来,就好好干出一番事业来,你别看这里条件苦,但这里对你们几个也是一次机会,你们还年轻将来的路还长着呢,根叔这辈子就不求啥的,就求玉梅的肚里的孩子生出来,到时还有机会听到孩子喊爷爷。”
老根叔其实说的不假,他来攀枝花其实并没有太大报复,只是希望多挣些钱给玉梅肚子里的孩子,他已经和玉梅商量过了,将来这孩子就算正式过继到他根家了,跟着姓根,做他的孙子。
虽然老根叔来做这个新镇长没有太多报复,可是其他人并不同,就比如林天华,他其实就是奔着那个所长的位置来的,原本是想条件艰苦总不会苦到大明没有饭吃吧,在加上那个所长的位置的确是一大诱惑,一咬牙就报名来了,只是这一路走来他才感觉到自己似乎做出了一个不好选择。
“恩,根叔,我也就随后抱怨下,没有退的意思,咱可不能给山东爷们丢脸,让人认为咱是吃不下苦的人。”林天华呵呵笑道,其他人也随之附和着,“不能丢脸,不能丢脸。”
大约半小时后,一名土著走了进来,恭敬的邀请几人到食堂用餐,说是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饭菜。
“来,根镇长,还有林所长,大家一起干了这杯酒,攀枝花条件艰苦,不像曼城物资丰富,今天你们吃到的食物就是攀枝花每天的基本用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